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718607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主要研究、评价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所处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效果与问题、城市化水平预测、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郊区化、乡村城市化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于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影响等。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一般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国或某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智能结构、空间结构

2、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体系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等。城市分类研究: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通过一国或某一地区城市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和方法。主要侧重职能分类,其方法从定性到用统计方法处理,把一定地域内各城市的经济与非经济的变量加以综合,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找出城市之间的异同。(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空间行为和感知空间等。(4)城市可秩序发展研究研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加强城市管治、体制及政策研究,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交通、住宅、内城贫困等问题,使自然与人和谐,城市成为人类

3、宜居宜业的家园。(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计算机技术,还有遥感和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相应的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将不断丰富,出现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在发展新形势下,克服传统的依附理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进行研究,站在全球的高度分析和解决问题。3、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相关学科:城市经济学(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城市地理学往往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或是研究经济问题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地理学十分注意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对城市

4、经济学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其他相关学科。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段1、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3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2、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3、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4、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大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为波士华(2)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

5、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5)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5、都市连绵区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概念: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必要条件: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有对外口岸;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经济发达,

6、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1)大中小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的。有事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1、综合各学科的观点,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

7、将城市过程区分为城市化(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和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展过程)2、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1)正统的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他们之间协调发展。(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文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城市化,如非洲一些国家。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

8、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叫做过度城市化。(3)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如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我国的乡村城镇化。3、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4、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分、企事业单位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 城市化。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援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市化。向心型城市化促使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密度升高,向立体发

9、展,形成中心商业事务区。离心型城市化导致城市外围农村地域变化、城市平面扩大。(2)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扩展方式。(最常见,在进行外延型城市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之为城乡结合部)飞地型城市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一般在大城市的环境下才会出现,采取跳出中心城市现有边界,到条件适宜的地理位置上去发展,用以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有的则形成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3)景观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也称为直接

10、城市化职能型城市: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也称为间接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也称为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5、城市化的指标及测

11、度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和复合指标法6、论述: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过程区分为城市化(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和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展过程)城市化是可见的物化了点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城市化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利:人口比重指标在表达城市成长状况方面更加典型深刻,更

12、便于统计,反映主要的本质内容,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弊:(1)城镇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城镇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2)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想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它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如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7、郊区化:若在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中伴随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和郊区人口的增长,则称为郊区化8、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2)工业的

13、扩张与城市化(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公元前3500到3000年前,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是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早一批城市。2、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大都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3、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了解)4、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基本部分:为本城

14、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向心型的基本活动)非基本部分: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2、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城市规模;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与城市职能、城市发展历史长短、是否独立等有关;城市经济的B/N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变化;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基本/非基本结构也都有影响。3、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其基本职能。在城市经济分析中,常使用基本/非基本比率(B/N),

15、即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之比,可用两类活动的经济收入或就业人口之比求得。它是表明城市职能结构的一种形式。城市职能常随社会经济发展或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供水、用地等建设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中国省(区)的一些政府机关所在地城市,它们在历史上多为行政中心或交通运输及商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随经济建设的发展,兴建了许多工业企业、交通线路或运输枢纽、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等,现已普遍发展成为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城市。(1)经济基础理论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日益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弱,同时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

16、挽回地要趋向衰弱。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2)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发展机制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基本和非基本部分每一次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部分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根据这样的原理,加入基本活动的职工数一旦确定,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非基本部分职工

17、和城市人口。利用这个结果,人们可预测由于基本人口的增加,所需增加的新住宅单元数、中小学的班次、电话门数、公共交通和上下水道设施等等。(3)经济基础理论的现实意义4、试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机制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非基本的活动: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称为非基本的活动。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

18、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的建立和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也就导致本地区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部分每一次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需求和本地区的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部分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

19、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5、简述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6、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1、城市首位律:这是马克杰斐逊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2、城市金字塔:城市金字塔即城市数

20、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规模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3、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最早是奥尔巴克,然后是罗卡特,辛格,捷夫4、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1)位序规模分布(2)首位分布5、用经济发展阶段观点解释城市规模分布的特点埃尔莎科斯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试图将城市规模分布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他认为位序-规模分布是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这种均衡是在经济起飞前和发展后产生的。首位分布是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这种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

21、成的。按此模式,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经济起飞前常属均衡状态,是位序-规模分布,在经济大发展过程,均衡状态被集中发展几个经过选择的大城市所动摇,城市规模呈首位分布。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渐渐从大城市转向小城市,城市系统的均衡状态又逐渐恢复,在新的基础上,再现位序-规模分布。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互补性、中介机会、可运输性(厄尔曼)2、空间扩散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于1953年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空间扩散的问题。但直到1959-1960年间,哈格斯特朗直角华盛顿大学后,空间扩散李璐的研究才逐步盛行,并被誉为20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两项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另一个为克里斯塔勒首先提出

22、的衷心地理论)。3、空间扩散的基本概念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看懂图)P199传染扩散: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做空间扩散,如果是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传染扩散。其特征如同一个石子落入水中后产生的波纹运动。等级扩散:只产生于人文现象扩散的场合。重新区位扩散:在传染扩散中,假如扩散的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有接受者的空间位移,我们称之为重新区位扩散。其典型例子就是移民过程。4、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为代表。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为代表。5、生长极理论:生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汉森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该理论

23、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6、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预警机、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离散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对应自给自足,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为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如图a)(2)计划阶段:对应工业化星期、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如图b)(3)扩散阶段:对应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如图c)(4)成熟阶段(高级

24、均衡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如图d)。7、城市经济区:以大宗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8、我国可逐步建成的九个级城市经济区:(1)沈阳经济区(2)京、津经济区(3)西安经济区(4)上海经济区(5)武汉经济区(6)重庆经济区(7)广州经济区(8)乌鲁木齐经济区(9)拉萨经济区9、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地表上的任何一个城市不可能孤立存在。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

25、不断的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我们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2、简述城镇体系的概念及其特征特征: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1)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城镇、联系通道和联系流、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某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例如某一城镇的兴起或衰落、某一条新交通线的开拓、某一区域资源

26、开发环境的改善或恶化,都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城镇体系。(2)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城镇体系的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都有高低等级之分,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这就要求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3)动态性。城镇体系不仅作为状态而存在,也随着时间而发生阶段性变动。这就要求城镇体系规划也要不断地修正、补充,适应变化了的实际。从城镇体系的个性特征来看,它既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开放性特

27、点,使城镇体系很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难以预言的复杂影响,因此按系统的变化状态而论,它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作为社会系统的另一个特点,城镇体系不能象自然系统那样,通过某种给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明确的决定性的结果。城镇体系的演变虽然有总的规律性趋势可循,但对每个具体变动的反馈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按系统的规律性质而论,不属于必然性系统,而属于随机性系统。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的特征:(1)自然特征: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征: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区位的效益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市场交易的低效性(3)法律特征第十一章 城市内部地域结

28、构1、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只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均质性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2、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出来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3、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同心环由内到外依次是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薪阶层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通勤者地带)4、霍伊特的扇形模式5、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型6、中心商务区:CBD最早由美国学者吉伯斯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环模式”中提出的。目前CBD的主要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

29、设施等,它是城市中上述山谷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城市中地价最高的地区。7、CBD的界定墨菲和万斯认为地价峰值区(PLVI)是CBD最明显的特点。墨菲、万斯和爱泼斯坦于1955年提出一种“短期空间调整过程”理论,通过此过程,CBD可以在某些分析向前推进。8、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 9、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84-1980)开发区数量少,仅限于4个特区和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多数为沿海城市。此时,外贸充足,是典型的卖方市场(2)扩张发展阶段(1990-1994)开发区规模越来越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础

30、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由初期探索到发展,一些城市开发区高速增长,天津、苏州、南京、大连、上海(浦东)等外贸投资区位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宽。(3)分异阶段(199-1997)外贸逐渐向高水平开发区集聚,形式转变为外贸的买方市场。(4)成熟阶段(1997以后)国家吸引外资总量增幅放缓,开发区的空间聚集程度越来越高。10、开发区的区位特征(1)宏观区位(较强的沿海指向性)(2)中观区位(具有较强的区域首位城市指向性)(3)微观阶段(距离都市区中心距离较远)第十二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1、现代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等。2、城市社会空间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第十三章 城市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2、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停车问题、交通污染问题3、城市住宅问题4、城市社会问题5、城市安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