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717589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社会工作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文题目:残疾儿童入学情况分析(学生姓名:学 号:学 院:人文学院系 别:社会工作系班 级:社会工作10-1班 二零一三年五月一日 残疾儿童入学情况分析摘要:与正常儿童相比,农村残疾儿童面临着许多人们难以察觉的困难与窘境,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排斥。这种社会排斥是一种无意识排斥,是由那些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平等与融合、消减社会排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制度引发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是相关政策的非预期后果。文章从教育政策制定的粗疏与空涟、教育制度瓶颈的制约、入学程序设1的限制三个方面揭示了无意识排斥的存在分析了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的原因。 关键词:无意识排斥:农村残痰儿童:入学困难

2、 与正常儿童相比。残疾儿童面临着许多人们难以察觉的困难与窘境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排斥。然而,在平等、公正、包容、多元等理念不断深入并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时。在目前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制度都在不遗余力地致力于社会公正,保障残疾人的社会权利与利益时。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些问题与现象?本研究试图对此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理解与解释。 一、无意识排斥:社会排斥的隐性表现无意识排斥与社会排斥的关系密切而又完全不同。社会排斥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研究贫困问题的过程中社会排斥主要被用来指称越来越多的社会利益受损群体或“弱势群体”。社会排斥的类型可以分为多种。有学者将社会排斥分为显性排斥和隐性排斥。显性排斥是通过明确的

3、制度、政策、法律、习俗的规定。将一部分人排除于享受正常的社会权利之外;隐性的排斥是在一些看似平等的游戏规则之下,但却因为文化上、偏见上、习惯上或游戏执行过程中裁判者的原因而造成实际上的不公正。仔细分析,不难看出,显性的或隐性的排斥究其实质是相同的,即制度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意识中同样地存在着对被排斥群体的主观偏见。如果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排斥看作是特权阶层内部确立了严格的排他性等级秩序。通过对被排斥群体施加向下的压力以维持或强化其特权的话,那么。对于国家公共政策致力于实现公平、公正时所出现的社会排斥现象就不能用这种有意排斥的理论来解释。我们认为,这种排斥是一种更微妙的无意识排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4、理论或许有助于理解无意识排斥的内涵。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的而无意识则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人们通常并不能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但它却对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结合现实中的非有意性排斥来考虑无意识排斥就是由那些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平等与融合、消减社会排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制度引发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换句话说,无意识排斥是为减少社会排斥而出台的社会政策、制度的非预期性后果。与有意排斥相对比,无意识排斥更为隐秘,正是无意识排斥的存在,使得那些表面看来公平合理的政策却真实地生产着更多的社会排斥。二、无

5、意识排斥下的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原因分析(一)教育政策例定方面的粗疏和空泛 为保障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我国不同层次的法律条文中对残疾人受教育权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中都提出了与残疾人教育相关的法律条文。在这几部主要的法律法规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残疾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从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角度来看。残疾人教育立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政策对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重视。然而,分析具体的法律条例时却又能发现在细节上过于宏观、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及强制监督性,从而导致法律效力有限,使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并没有象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充分保障

6、。 教育政策特别是与残疾人相关的政策的不断改进与强化为什么没有使农村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其原因就在于由于这种政策的粗疏和空泛使得人们预期的好处并没有有效落实。(二)教育制度瓶颈的制约 教育制度瓶颈的制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忽视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学习差异。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当性和灵活性。以美国为例。美国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将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分为六类:普通班级、资源教室、分离班级、分离学校、看护机构、居家医院。残疾儿童会在一定时间中

7、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但还会有自己的专门特殊教育时间嘲。而我国的随班就读由于客观条件上的限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对残疾儿童学习能力的需求考虑。采用的多是与普通儿童相同的教学内容甚至教学进程。一项关于上海市随班就读的调查结果表明。914的学校使用的是普通教材,只有57的学校采用个别化教材,同时使用普通教材和个别化教材的学校仅占26;8l的教师表示不会因为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而放慢教学进度。由于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残疾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事实上出现了很多“随班混坐”的现象。这种学习状况不仅难以提高这些残疾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可能由此使他们成为其他正常学生嘲弄的对象,在心理上受到更大的伤害。 第二在

8、师资力量上严重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我国高等院校开办的特殊教育专业与其它专业学科相比。数量极寡。经过严格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毕业生极为有限,而真正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人数又会减少。愿意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毕业生往往留在了特殊教育学校,于是,在普通中小学教师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几乎没有。尽管普通中小学教师也参加师资培训但目前的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是以普通教育为主未涉及到特殊教育的内容这样中小学教师普遍对全纳教育以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缺乏认识。有研究发现。接受过有效专业培训的随班就读教师数不到1,3,即使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感觉效果也不明显。说明现阶段的培训形式和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n。还有一个值得

9、关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普师范院校也并未开设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后备主力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对于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全纳教育的理念等等方面的认知接近空白,这对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实效性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已是公认的事实,如何通过在职培训使现有教师尽快获得“随班就读”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知识技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制约着随班就读的实际效果。尽管我国推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最初的实验到普遍推广已有几年,但教育评价体系根本性的僵化、单一是制约中小学教育的最大瓶颈之一,也成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潜在障碍之一。以

10、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评价模式依然存在。其结果是继续以智育发展作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残疾儿童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耐心和辅导,他们在学业成绩上和正常儿童相比会有一定的甚至更大的差距。因此,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很容易成为“拉班级后腿”、影响学校教学声誉的对象。出于这种考虑,很多普通学校不愿意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教育制度上的瓶颈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机制与资源所造成的由此出现的对残疾儿童教育的排斥并非有意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三)入学程序设置的限制 对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型与程度的鉴定是使其接受相应教育的前提之一。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11、要求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一般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和鉴定。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应由医疗部门、残疾儿童康复部门或当地盲、聋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鉴定。但由于现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笼统化事实上缺乏对鉴定机构的构成、资格的严格规定和明确指定,也没有对残疾儿童进行鉴定的标准。因此,不能进行相对准确的鉴定就难以保障残疾儿童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 显然,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观念是落后的,他们对于残疾人相关的福利政策了解得很少。还不能够理解办残疾证对于孩子意味着可能获得更多的资助与机会。然而这种办残疾证抵触心态的普遍存在是不能被忽略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政策制度的“非预期性后果”在现实中的

12、存在及其影响不能不引起相应的重视。四、改善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的建议与思考(一)为了预防对残疾人的无意识排斥及其所导致的社会效应 更有效地促进残疾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从根本上对于相关的残疾教育政策进行必要的反思。为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在制定和修订教育政策时需要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调研工作应该积极、认真地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与教育需要。切实感受残疾入教育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与存在问题结合残疾人的教育处境与社会现实进行必要而谨慎的修订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残疾人成为政策制订的主体与受益对象,切实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其次,在制订相关教育政策时,应该注意相关政策的系统配套与相互支持。创造政策发挥效应的良

13、好社会空间。 (二)加大农村地区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特殊教育经费的不足是影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国家财政收入已有很大提高的情况下。主要靠地方财政扶持特殊教育是目前出现地方性差距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那些地方财政不够充裕的地区,存在的困难可能使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标准一再降低。因此应该将特殊教育纳入到国家公共教育财政支持范畴,这是保证特殊教育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三)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建设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仍然相对欠缺:一方面,正规培养的专业教学人员还跟不上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特殊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工作性质等方面存在问题

14、,专业教师流失严重。因此,一方面应该加大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更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建立相应的机制,保证特殊教育师资的稳定性。(四)重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培育与发展 残疾入社会工作就是以残疾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其内涵在于社会工作者在理解残疾人体验的基础上,与残疾入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利用专业方法以帮助残疾入形成和创造积极而强烈的自我认同,帮助残疾人熟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并扩展其社会支持网络。由于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其专业水平低、专业人员相当缺乏,关于残疾人社会工

15、作的理论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发展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及培养残疾人社会工作者是未来更好地提供残疾人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 在政府与学校关系上,政府需要以新的姿态进入市场,将公办学校从行政附属物的地位解放出来,使之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成为市场上独立运作的公共服务生产者、独立的法人和市场主体。在两种关系的重塑中,关键的问题在于政府部门进行全面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在教育券政策中应担负的职责。具体而言,政府在教育券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承担以下职责:重新界定政府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教育制度安排者的角色;改革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承担起教育经费主要提供者职责:从商业性活动中退出,培育健康有序的教育市场;建立广泛参与机制,协调不同政策群体间关系;加强教育部门内部的问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各国的教育券政策是在拥有不同历史、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的背景中实施的。脱离政策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抽象地研究教育券政策与实践的某些细节,结论就容易带有某种片面性。只有将教育券政策结果置于特定背景下,而不是在普遍化基础上来对特定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才能提供有价值的结论。教育券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尽管教育券政策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其也存在局限性。教育券只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选择,寄希望于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将是徒劳的。这一改革不排斥也不可能取代目前在教育中进行的其他改革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