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与克的认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716839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千克与克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千克与克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千克与克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千克与克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与克的认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问引动 动中感悟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曹海侠 执教 (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中心小学) 钱秋莲 评析 (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中心小学) 课前思考:“千克与克的认识”是北京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 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2、要方式。”所以,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在本节课中要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在问题的引领下,为学生设计、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动手实践机会,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突破难点,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的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

3、感,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1克与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知师:老师要在咱班进行赛跑比赛,你们愿意参加吗?可是这次老师要给比赛增加一点难度,要求在班里(一胖一瘦)两个同学中选一个,背着他跑,如果要你选的话你会选谁?生:我们都选xxx(瘦的学生)。师:为什么呀?生:因为xxx的体重比较轻,我们背的动,而xxx太重了,背不动。师:看来我们的重量,有的轻、有的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通过“赛跑,你愿意背谁”问题导入,不仅寻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而且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讨

4、论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物体是有“轻、重”之分的,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这些都为后面学习质量单位做好了孕伏。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 生1:我知道“斤、公斤”。生2:我还知道“克、千克”。师:(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因为物体的重量也称作物体的质量,所以,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 (揭示课题并板书:克和千克) 师: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克、千克”吗? 师:展示老师收集的数据。知道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板书:gkg) 二、动手实践 探索新知 (一)认识“克

5、”。 1.掂一掂,感受1克。 图 师:我们每人桌上都有1枚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枚2分硬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生1:我觉得特别轻。生2:太轻了,我都感觉不到。【评析】在“1克有多重呢?”的问题引领下,教师设计了“掂一掂”的活动,学生此时虽然还不知道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但这却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感受“1克”的质量。此处,教师要求学生用心去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其目的就是要学生把这种体验深入化,为后面二次感受“1克”做好铺垫。 2.称一称,建立1克的概念。 师:一枚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靠我们的感觉很难判断准确,我们就要用一种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天平一般用来称比较

6、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教师简介天平和砝码,并视频演示用天平称1枚2分硬币的过程) 师: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闭上眼,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再感觉一下这1克物体的质量,再掂一掂。【评析】这个环节是对“1克”质量的二次体验。通过让学生闭眼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对比第一次来说,这次学生对“1克”的质量是明确的,是建立在上一次的感受之上的,更是可以让学生深化于心的一次体验。 3.估计克重的物体。 师: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4.感知几克、100克、500克、1000克。师:我们已经知道:1个2

7、分硬币重1克,假如老师有无穷多的2分硬币,我把它一枚一枚的放进这个钱袋子里,你能告诉我它的质量是多少吗?2枚呢?3枚呢?10枚呢?100枚呢?生:2克、3克、10克、100克。师:100克有多重呢?这袋饼干的质量就是100克,你快来掂一掂?师:猜我是怎么知道的?生:饼干的包装袋上写着呢。师:在学具袋中还有好多从超市采购来的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它们的质量吗?掂一掂、读一读。 师:饼干没有写明质量,你能不能把它跟其他物体比较一下,掂一掂,比一比。做两件事:1.估计一下一袋饼干的质量;2.按轻重给它们排排队。【评析】追寻着问题,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提高教学实效。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

8、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进行估算,给没有标明质量的饼干按质量轻重进行排队,再一次对不同的质量进行了体验与深化,从根本上加深了对“克”的理解。 师:继续往袋子里放硬币:200枚呢?500枚呢?500克有多重?找一找学具中500克的物品掂一掂。生:我找到了,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0克。师:请你找出100克的饼干与500克的大米分别放在手中掂一掂。有什么样的感觉?生:100克的饼干很轻,500克的大米有点重。师:随着硬币的不停放入,让学生感受质量越来越重,继续追问并放入硬币:999枚呢?1000枚呢?图 告诉学生:1000克也可以记

9、做1千克。千克是相对于克而言更高级的质量单位。 (板书:1000克 1千克) (二)认识“千克”。 1.感知1千克。师:你能在学具中找到质量为1000克的物品吗?掂一掂。生1:我们找到了,这2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000克。生2: 这2袋大米有1000克,掂在手里很重呀。师:现在请你一手托着质量是1000克的大米,一手托着质量是1克的硬币,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生:老师,这个质量是1000克的大米比质量是1克的硬币重多了。师:1000克比1克重多了,称这些较重的东西,平时常用什么秤?你在哪儿见过? (课件出示各种秤:介绍各种秤的适用范围,重点介绍台秤。)生1:可以用超市里称水果用的电子秤。生2

10、:还能用弹簧称。 师:台秤可以称相对重一些的物体,一般以“千克”为单位。把两袋500克大米放到台秤上,观察看指针对着几,对着1就是1千克。 2.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说明:1000克不仅可以表示为1千克,通过称我们知道:1000克和1千克所表示的质量也是相等的,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板书:1千克1000克) 生:可以用等号连接。关系交流:1000克和1千克的单位一样吗? 读法区分。1 千克 1000 克 根据它们关系,抢答: 1000克里面有( )个1克。 1千克里面有( )个1克。 1000个1克是( )克。 1000个1克是( )千克。 师:把这两包大米放在手上,轮流掂一掂,仔细感觉一下

11、1千克。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以克、千克作单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轻的物体-克,较重的物体-千克。 进一步感受克与千克。师:拎起一袋苹果,问:“这袋苹果的质量以什么作单位?”教师继续问:“谁来拎一拎,估计一下这袋苹果有多少千克?”指名估算。生1:4千克。生2:2千克。师:放在台秤上称一称。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算一算,1千克有几个。 师继续问:“这1个苹果以什么作单位?”追问:“请你估算一下这个苹果有多少克?” 【评析】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进行求实验证。潜移默化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估测意识。 三、实际运用 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

12、的单位。师: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给图片里物品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生1:小狗的质量是3(千克)。生2:兵乓球的质量是4(克)。生3:1个桃子的质量是230(克)。师:230(克)我记做230(g),可以吗?生:可以,因为这两个表示的意思一样。2.趣味练习:(改错题) 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内容为:村长,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

13、,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补充,按顺序汇报。生:我们组找到了,体重50克,应该是50千克;一个60千克的蛋,应该是60克;100千克的馒头,改为100克的馒头;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变成1千克。师:同学们按顺序修改,完成得很好。3.拓展性练习:师: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谁重一些?生1:1千克铁重。生2:一样重。师:为什么呢?你能给大家说说吗?生:因为你们看,不管是棉花还是铁,你要看它们的单位呀,单位都是1千克,当然是一样重了。师:你们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吗?比较质量我们要看的是它们的质量单位。 四、全课小结 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两个表示

14、质量的单位。生2: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再和家长去超市买像今天老师拿的苹果时,就知道大概几个是1千克了。 五、课后延伸 拓展所学图 师:你认为这头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克和千克,我们以后还要学到其他的质量单位。【评析】数学知识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这便要求授课教师要照顾到知识的“前挂后连”,具备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本节课中,在“克、千克”的新知学习结束后,教师通过“这头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的问题,不仅对质量单位的知识进行了渗透拓展,更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以问引动”,让学生在“做”的方式下介入学习

15、,在动手体验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课堂有两点体会:1.“以问引动”,在体验中感悟概念的形成。本课中,因“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的建立,不同于长度单位的建立,不能靠观察得到,而要靠肌肉感觉、靠体验形成。因此在“1克到底有多重?”问题的引领下,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做数学”的机会,精心设计了: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1克这个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质量单位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2.“以问引

16、动”,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估测和应用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除必要的精确的称量物品质量外,更多的情况下要用到估测。教学中,我把猜一猜、估一估通过问题的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当学生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概念后,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估测的问题。如:利用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对比,你能估一估没有标记质量的物品吗?你能利用10个苹果重2千克,估一估1千克苹果有几个?1个苹果重多少克吗?在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等实践活动来寻求及验证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纵观整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在“动中感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