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715189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泥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水泥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水泥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水泥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行业分析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泥行业分析报告水泥行业分析报告水泥行业分析报告目 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4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体制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影响5(1)水泥行业政策5(2)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政策7(3)现行政策对行业的影响8二、我国水泥工业基本格局9三、水泥行业竞争状况与供求情况101、全国水泥行业竞争状况10(1)产能整体过剩,机会差异明显11(2)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12(3)新型干法水泥增长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12(4)水泥产业布局重点西移132、全国水泥供求状况13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5六、影响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因素171、需求方面172、供应方面17七、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

2、变动原因171、行业利润水平172、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原因18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91、有利因素19(1)产业政策19(2)经济发展19水泥行业分析报告(3)技术进步202、不利因素20(1)资源能源约束20(2)环境约束20九、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211、水泥行业技术水平212、水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21十、行业经营模式221、销售模式222、盈利模式233、商业模式23十一、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231、行业的周期性232、行业的季节性243、行业的区域性24十二、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以及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241、关联度 水泥工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密切242、

3、上下游产业发展前景25(1)煤炭:供需较均衡,地区差异明显25(2)电力:供求矛盾将进一步缓解25(3)交通建设、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房地产:对水泥需求依旧旺盛26(4)房地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房地产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26水泥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体制我国水泥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和指导,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行业管理体制为:(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水泥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目标及产业布局;审核水泥行业的重大项目以及大型企

4、业集团的投资规划, 协调重大问题;研究拟订、修订水泥行业的产业政策,起草法律、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提出水泥行业的体制改革、技术进步、投融资、利用外资、金融、贸易、财税政策建议及专项消费政策和配套措施。( 2)中国水泥协会是由水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成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和自律性组织, 主要负责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推进;办理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相关的审查工作; 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组织和协调研发水泥新工艺、 新技术、新产品。(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2007 年4 月颁布的水泥产品生产许

5、可证实施细则的规定,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批,经审批合格的企业方予颁发水泥生产许可证。 2008 年1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水泥行业分析报告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新标准于 2008 年6 月开始实施。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影响(1)水泥行业政策2009 年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38 号)(以下简称“国发 38 号文 ”)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 (银发 2009386号)(以下简称 “银发

6、 386 号文 ”)。国发 38 号文要求执行环境监管、用地管理、金融政策和项目投资管理有关规定, 坚决抑制水泥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靠技术进步,优化存量,调整产品结构,谋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该文件还对水泥产业提出了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 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对2009 年9 月30 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各省、市必须尽快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 支持企

7、业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和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及垃圾等。水泥行业分析报告2010 年2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7 号)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推进节能减排, 现就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2012 年底前,淘汰窑径 3.0 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窑径2.5 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水泥湿法窑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的除外)、直径 3.0 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以及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2010 年11 月,工信部水泥行业准入

8、条件 (工原 2010第127号),为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从项目建设条件与生产线布局,生产线规模、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2011年8 月,工信部印发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原2011406号),本办法主要为加强水泥行业准入管理,发挥先进企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0 年11 月,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 号)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

9、物排放为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装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科学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水泥行业,促进水泥行业分析报告水泥行业节约、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2011 年11 月,工信部制定了水泥工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A、发展环境: “十二五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水泥工业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拉动内需,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水利、农业及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水泥需求继续增长;二是人民

10、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对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在质量、品种、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水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重点:鼓励水泥企业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低品位矿和尾矿利用水平;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综合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继续推进矿渣、粉煤灰、钢渣、电石渣、煤矸石、脱硫石膏、磷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优势企业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优化技术、品牌、管理、资源、市场等要素配置, 着力做强以水泥熟料为龙头的主业,加快拓展骨料市场,重点发展水泥基材料

11、及制品,统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服务、商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做大相关多元产业。(2)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政策200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水泥行业分析报告干意见(国发 200522 号),支持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 ”,要求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2008 年8 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该法确定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鼓励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实行综合开采、合理利用在内的资源综合利用,采取财政支持

12、、 税收优惠和融资等措施支持发展循环经济。2010 年4 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证监会和银监会发布 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 号),积极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 鼓励企业将通过股票市场的募集资金积极投向循环经济项目。2011 年8 月,国务院印发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126 号),要求优化产业机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的资源综合利用; 完善节能减

13、排支持政策, 完善财政激励政策、 健全税收支持政策和强化金融支持力度。(3)现行政策对行业的影响2009 年9 月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水泥行业产水泥行业分析报告业政策,构成现行水泥行业产业政策的主体。 现行水泥行业产业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为提高水泥行业项目准入门槛, 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另一方面是引导水泥产业加快向节能环保发展,鼓励水泥行业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 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其对行业发展趋势具体影响如下:第一、国发 38 号文提高了行业新项目准入和审批门槛,将有效抑制水泥行业的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 有利于水泥产业回归到健康发

14、展的轨道,进而提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第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度,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水泥行业是资源消耗型行业, 煤和电力成本占水泥生产成本的50%-60%。落后产能不仅对煤和电力消耗大,而且废弃物排放较大,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国家通过限制落后产能用电和取消落后产能的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 区域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其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第三、水泥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模式将发生转变。随着国家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优势水泥企业通过在不同区域投资布点扩大产能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转而通过下列方式参与竞争和发展:一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优化现有水

15、泥存量;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拓展和延伸产业链等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我国水泥工业基本格局水泥是资源依赖性产品,企业生产规模受石灰石资源分布的制水泥行业分析报告约。我国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但储量上亿吨的大矿并不太多,中小型石灰石矿多而且分布遍及全国。 由于石灰石资源分布现状和条件的制约,决定我国水泥企业的规模将是多层次的。由于水泥质重价低, 决定其是区域性市场产品, 企业生产规模还受区域市场容量的限制, 水泥运距增加, 将造成水泥的消费价格大幅度提高,由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节能效果被运输能耗所抵消。 背离水泥的合理销售半径,一味追求生产规模大型化,企业效益虽然增加,但要

16、以付出昂贵的运费和二次能源消耗为代价,其社会效益并不好。这也决定水泥单一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宜过大,水泥的竞争是以区域市场为主。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消费需求、运输条件以及投资者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差异很大, 部分地区更加适应发展中小规模水泥企业的客观情况仍将长期存在。 因此,大中小结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水泥工业规模结构的基本格局。三、水泥行业竞争状况与供求情况1、全国水泥行业竞争状况我国水泥市场是一个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水泥同质化程度较高,销售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竞争方式主要以区域价格竞争为主。水泥的同质化特性决定扩大规模是水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水泥行业分析报告

17、要手段,因此,近年来,兼并重组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同时,由于水泥是区域性很强的大宗建材商品, 公路运输距离一般不超过 150 公里,铁路运输虽有运价相对低廉的优势,但受设施条件,车皮、运力紧张,尤其是中转、仓储费用过高等因素制约,铁路在水泥产品运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少。 因此,水泥市场的这种区域性特征决定了水泥企业规模的扩张主要通过增加在不同区域市场的布点来实现。(1)产能整体过剩,机会差异明显尽管水泥产业景气度依然旺盛, 但各区域和区域内企业机会差异明显。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产能过剩、企业间协调不良、恶性竞争严重,水泥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运行;同时,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先进完善,

18、 大工程大项目的开工率不如内陆地区, 尤其是西部地区高。因此,未来几年,西部内陆地区水泥企业形势总体好于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时,因为水泥运输半径的特质,同一区域内水泥企业由于区域内重点工程分布不平衡而导致的区域内企业发展机遇不平衡。水泥行业分析报告(2)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水泥工业的结构性调整, 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2010 年我国排名前 10 位的水泥大集团熟料产能达到 4.7 亿吨,前 60 家水泥企业熟料产量占总产量的半数以上,前 20 家水泥企业年熟料生产能力达到45%。2010 年前十大水泥集团熟料产能如下:(3)新型干

19、法水泥增长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随着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也由2000水泥行业分析报告年的 7,188万吨增长到 2010 年的8.2 亿吨。新型干法比例(按熟料产量计)逐年上升,从 2000 年的 12%上升到 2010 年的 71.18%,这一方面是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大量投产, 另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加大,给新型干法水泥腾出了空间。(4)水泥产业布局重点西移东部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经济发展快,对水泥的需求量大,水泥企业密集,占全国水泥产能的比例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水泥产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低于东部。国家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拉动内

20、需后, 中西部地区成为建设重点和投资热点,水泥投资大量涌入, 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变更发展战略规划,把投资转移到西部地区。在 2010 年全国水泥累计投资 1,754 亿元,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投资总额分别占全国水泥投资比重的 24.51% 和20.09%,居于前两位。2、全国水泥供求状况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 水泥产量二十余年连续位居世界之首。 近几年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增长速度很快,产量由 2000 年的 5.97 亿吨,发展到 2010年的 18.68 亿吨,增长 213%。水泥行业分析报告2010 年,全国水泥产量分布格局依然是以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为主。华东地区占全国水泥总产量 33.3

21、1%,中南地区占 26.46%,两地区合计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近 60%;其次是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两地区合计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 27%;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较少,占比分别为 6.6%和6.7%。2009 年9 月,国家针对水泥等行业总体产能严重过剩,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严重的现实,出台了国务院国发38 号文件,提出控制增量、优化存量,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随着“十二五 ”期间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提升, 各地加大落后产能企业淘汰力度,而且严格水泥行业分析报告控制新生产线的投资,水泥行业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将得到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

22、象有望得到解决。水泥行业与 GDP 和固定资产投资关联性较强,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10 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8,140 亿元,较 2004年的 70,477 亿元增长 295%。从需求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个阶段对水泥的需求旺盛。同时,从人均消费和人均累计增长规律来看,欧美和日本的人均累计消费量在12-16 吨左右时,整个社会对水泥的需求才会出现拐点,而我国的这一数据 2008 年为 9.7 吨,预计我国的人均累计消费量达到22-24 吨左右才会出现需求下滑的拐点,综合判断我国的水泥需求拐点大约在201

23、8 年-2020 年间才可能出现。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泥工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相继出台了加水泥行业分析报告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等指导性的文件,该等文件对新进企业提出了资金、规模、市场、环保和资源等比较全面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水泥行业的准入门槛。水泥行业分析报告六、影响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因素1、需求方面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传统建筑材料行业, 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 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水泥产量增速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是拉动水泥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2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水泥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住、行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房地产投资等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水泥需求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2、供应方面随着国家严格限制新增产能,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一方面将导致整体水泥供给增长放缓, 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的状况;另一方面将加剧水泥供给的区域不平衡性, 导致局部性的水泥供给缺口。七、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行业利润水平水泥工业在经过 2000 年前的低迷徘徊后, 进入了一个上升周期。其间 2005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 利润出现暂时下滑。 2006 年水泥行业分析报

25、告开始,全国水泥市场已经走出低谷,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 2006 年水泥行业利润 150 亿元,到2010年行业利润达到 540 亿元,较2006 年增长 260%,年均增长 65%。2、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原因近年来水泥行业的利润水平有上升的趋势,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需求拉动因素: 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中西部开发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有助于刺激水泥消费的需求, 需求的增长有助于改善市场的供求平衡状况。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 新型干法产量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与水泥销售利润的趋势一致。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的特点是能耗低, 污染少,并且规模越大,生产每吨水泥的能耗就越小,成本也就越

26、低。同时,配套余热发电项目的大规模建设投产, 对降低生产成本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水泥行业分析报告优势企业的定价优势:水泥需求的增长带动行业景气度的上升,具有产品定价权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因为使用大型的新型干法技术进行生产,取得了成本和质量的优势,提高了水泥行业的利润水平。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目前水泥行业产业政策主要是以控制增量、 优化存量为主线, 鼓励和扶持大型水泥生产企业, 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一大批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退出市场,一批掌握先进生产技术、资金实力较强、 有市场

27、优势的大型企业和区域龙头企业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整个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经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水泥属于建筑材料行业, 与投资增长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随着投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0年以来水泥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水泥行业分析报告长期来看,为了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在未来 10年,国内建设将会为水泥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3)技术进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带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普遍

28、应用, 为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水泥行业向大规模、低成本、低排放的方向发展,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2、不利因素(1)资源能源约束我国水泥生产已达到了很大规模,约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 50%。水泥工业是资源型产业, 水泥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石及其他原料资源,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和电力,因此,水泥行业进一步的增长将会给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供给造成较大的压力。(2)环境约束水泥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和粉尘等污染物。尽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装备水平较高, 均配备有必要的环保设施,对粉尘进行收集和利用,基本实现清洁生产;但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29、可能会对水泥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水泥企业的环保投入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及行业整体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水泥行业分析报告九、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1、水泥行业技术水平水泥生产技术主要分为立窑技术和旋窑技术。 立窑技术一般用于低强度等级水泥的生产,因其投资小、设计和建造简单、见效快、成本低,国内小型水泥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立窑生产技术。 新型干法技术主要用于高强度等级水泥的生产, 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 一方面其生产产品品质好,符合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对高品质产品的安全性需求;另一方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与其他技术相比, 新型干法技术具有热效率高、 能源消耗低的优势,单

30、机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均明显提高, 同时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2、水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节能减排是水泥行业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具体特点如下:发展新型干法生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立窑、 湿法窑、中法中空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相比,存在热效率高、 能源消耗低的优点,单机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为国家大力提倡、鼓励和推广的先进技术。发展纯低温余热发电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走循环经济道路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通水泥行业分析报告过余热回收装置 余热锅炉将水泥窑窑头、 窑尾排放的大量废气余热进行热交换回收, 产生

31、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实现热能 机械能的转换,从而带动发动机发电,供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可有效节约能源、 减少粉尘和二氧化碳排放,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由于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等特点, 水泥工业在利用、 处置各种工业废弃物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水泥工业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混合材或原料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并且已达到了较高的利用水平(全国水泥生产中所需原料,约有 20%以上来自工业废弃物);但利用水泥窑焚烧各种可燃性废弃物和消纳垃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随着水泥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水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有效减少水泥生产对资源、

32、 能源的消耗,使现代水泥工业成为一个重要的利废产业、 对环境做出贡献的产业。十、行业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水泥销售一般包括渠道销售和终端销售。渠道销售即所谓的分销,通过培养经销商,可以比较容易地控制应收账款,便于管理,有助于开拓市场, 是一种被大多数企业广泛采用的销售方式, 且随着企业竞争转向农村市场,分销的方式还会加大;终端销售指直销,受多水泥行业分析报告数老牌企业所推崇,直销的对象多是重点工程,其中间环节少,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2、盈利模式水泥行业的理想盈利模式是通过扩大规模取得区域竞争优势, 从而加强对价格的控制力, 争取到产品价格话语权, 保证水泥价格的稳定,从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增长

33、。3、商业模式水泥行业传统商业模式是通过销售水泥产品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但由于水泥产品质重价低, 其外部运输环节及相应的运输费用极大地影响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盈利水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熟料粉磨站 ”的建设模式在近年来水泥企业的发展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尤其是水运条件比较好的长江沿岸地区和珠江流域。“熟料粉磨站 ”主要是在石灰石、 煤和电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水泥粉磨站,以减少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十一、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1、行业的周期性水泥行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周期性发展规律明显。水泥行业分析报告

34、2、行业的季节性水泥不能长时间储存, 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使用。 由于南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南方雨季、北方冬季的天气不易于施工, 水泥用量减少,属于水泥行业的淡季,在淡季,一般水泥销量下降,价格偏低。受季节性影响,南方地区水泥企业上半年盈利水平较低, 到下半年进入销售旺季。3、行业的区域性由于水泥是质重价低的资源、 能源消耗型产品, 其生产企业一般选址于靠近石灰石资源的地区,在地理位置布局上受到局限。另外,其销售半径也因运输成本的因素而受到制约, 在内陆山区,一般公路运输优势销售半径不超过 150 公里。由于受原材料资源和运输成本的制约, 水泥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十二、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

35、以及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1、关联度 水泥工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密切上游: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产业,对煤炭、电力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煤炭、电力是水泥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成本的50%-60%。因此,煤价和电价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水泥行业分析报告下游:水泥工业的下游产业是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和房地产。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水平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水泥消费需求将保持一定增长。2、上下游产业发展前景(1)煤炭:供需较均衡,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超 10,000 亿吨,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 2008年

36、原煤产量已达 27.93 亿吨, 2009 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9.6 亿吨, 2010 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 33 亿吨,供需总量维持比较均衡的局面。但由于地区不同, 煤炭成本的价格区域性差异更加明显。 煤炭采购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尤其是西北和华北地区,而相对不利的区域是华东沿海省份。(2)电力:供求矛盾将进一步缓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从 2001 年开始电力供求矛盾逐渐突出。截至 2004 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增长率均低于电力需求增长速度,造成了电力供需紧张的局面。近年来,全国各大发电企业均大规模建设发电机组, 并于近期进入机组投产的高峰期, 电力供应紧张趋势有所缓解。

37、国家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对电力的需求将有所控制,且随着核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投资不断增加, 未来电力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缓解。水泥行业分析报告( 3)交通建设、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房地产:对水泥需求依旧旺盛基础设施:根据国家规划和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 我国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加大铁路基建投资总规模, 交通运输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 5 万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十二五 ”期间,交通部将科学规划 “十二五 ”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通达通畅工程。同时,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 ”显示,未来 10 年政府将投资约 4 万亿元用于水利建设, 从而

38、改善我国较为落后的水利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还将带来巨大的水泥市场需求。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今后一段时间, 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一个快速推进的时期。到 2015 年城镇化率达到 52%左右,到 2030 年达到 65%左右。若以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加 1%测算,城镇每年新增住房 4.6 亿平方米。仅此一项,每年水泥用量增加约 1.4 亿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预计全国农村住房投资每年至少新增 6,000 亿元,农村每年新增加住房约 12 亿平方米,增加水泥用量约 2.4亿吨;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概算约为 4 万亿元,此项投资约需 3.6 亿吨水泥。( 4)房地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房地产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2010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48,267 亿元,同比增长水泥行业分析报告33.2%,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国家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规模和比重,“十二五 ”期间将建设 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水泥行业也将面临持续的发展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