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作资料大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7130961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操作资料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操作资料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操作资料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实操作资料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操作资料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级管师复习资料大全2013年5月(嘉虹)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一、请分析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组织结构服从战略钱德勒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扩大地区战略: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门结构。纵向整合战略:组织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多种经营战略: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二、请分析组织结构的外部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三、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和部门结构选择的

2、方式。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充分考虑企业环境 企业规模 企业战略目标 信息沟通这4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优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缺点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往往只能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或外

3、部环境变化不大的企业。此模式适用范围较小。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优点是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缺点是需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管理费用多。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3)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从本质上说,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缺乏明确性,实用性差。四、 简述组织结构诊断的内容和程序。组织结构调查通过调查,掌握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调查资料有: 工作岗位说明书。包括企业各类岗位的工作名称、职能、权限、责任、薪资、级别,以及该岗位同其他各岗位的关系等。组织体系

4、图。即用图形来描述企业各管理部门或某一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一般采用金字塔式的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包括业务程序、业务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等。 组织结构分析1)通过分析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分析主要有三方面。2)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哪些陈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组织决策分析要考虑的因素有: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

5、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他应对其他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五、简述组织变革实施的程序和方式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领导者应善于抓住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征兆及时进行变革。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包括:改良式变革 爆破式变革 计划式变革 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为保证变革的顺利进行,应事先采取如下相应措施: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对

6、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修正变革方案,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六、简述组织结构整合的依据及过程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结构整合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因为经过结构分化,使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各职位的职责明确,也必然产生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矛盾及相互间的重复交叉和冲突,组织成员间还会出现离散现象,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综合或整合,使企业组织上下畅通、左右协调。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拟定目标阶段 规划阶段互动阶段 控制阶段七、简述企业人员规划的内容和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7、义的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狭义是指企业人员规划。狭义人力资源规划按年度编制的计划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按年度编制的计划有,除包括狭义外还包括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其他计划(员工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书上23页)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八、请对企业人员规划的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经济环境:其主要影响体现在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上。人

8、口环境:其因素包括: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劳动力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科技环境:如网络技术、新技术引进与新设备的应用等文化法律因素:个人的基本信念、价值观、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等影响因素。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 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九、简述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原理和作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企业人力资源预测内容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消耗和自然流动)与增量(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行业调整等发展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源上的新的需求)预测3)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4)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企业人

9、力资源预测的作用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组织方面(满足组织发展需要、提高组织竞争力)和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贡献上(人力资源预测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还有就是调动积极性)。十、分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追加培训的需求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旷工趋向(或出勤率)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工作小时的变化退休年龄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保障十一、列举并简述你所知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定

10、性预测的分析方法) 经验预测法: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特点,对公司人员需求的预测。可采用自下而上即由直线部门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征得上级同意;自上而下即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门自行确定用人计划。)描述法,是指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对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述或假设,从描述、假设、分析和综合中提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德尔非法,又称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家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第一轮: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

11、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第二轮: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25个为宜),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第三轮: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意见。第四轮: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依据。这种方法既可用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量预测,也可用来预测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他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适合于对人力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定量预测的分析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发)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分为:工作定额分析法;岗位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

12、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10)计算机模拟法十二、列举并简述你所知道的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分析方法。1内部供给预测的分析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从人力资源信息库中可以获取企业每个员工的晋升、调动、解聘等信息,能确切反应员工的流动信息。针对不同人员可分为: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外部供给预测的分析方法十三、如何进行企业人员的供需平衡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供大于求,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供小于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当供不应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

13、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裕状态的人调往空缺位置。2)如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规定,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代替人力资源的格局。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5)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方法)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5)减少工作

14、时间,降低工资水平。6)降低工作完成量,降低工资水平。十四、简述制定人员规划应遵守的原则及具体制定程序。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原则。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制定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

15、求或供小于求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对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评估,不断调整规划。十五、简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与作用。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用于企业人事管理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建立的、记录企业每个员工技能和表现的功能模拟信息库。针对不同人员,又可分为以下两类:技能清单,针对一般员工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员工的工作岗位、经验、年龄等2)介绍员工的技术能力、责任、学历3)对员工工作表现、提升准备条件等的评价4)对员工最近一次的客观评价,尤其对工作表现的评价管理才能清单,集中反应管理者的管理才能及管理业绩,为管理人员的流动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幅度范围、管理的

16、总预算、下属的职责、管理对象的类型、受到的管理培训、当前的管理业绩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能够详细记录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状况,能够使企业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第二章招聘与配置一.简述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1. 原理:)个体差异原理 人与人不同)工作差异原理 岗与岗不同)人岗匹配原理 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2.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3.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客观测评与主管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17、二. 简述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和测评标准体系1.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当量量化(权重)2. 员工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素质测评的要素: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3个要素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分为横向和纵向结构2方面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效标参照标准体系,是依据测评内容与目的而形成的标准体系,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三.、简述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1. 品德测评FRC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测评方法。问卷法,采用

18、问卷形式测评品德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16PF、EPQ、MMPI)投射技术测评法,其特点)目的具有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2.知识测评是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水平的测量与评定,把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3.能力测评分为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四.简述素质测评的准备、实施、结果调整和综合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 素质测评的准备:(1)收集必要的资料(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制定: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和参照标准。编制或修订

19、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 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通常采用4个指标 即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2. 素质测评的实施: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测评操作程序 包括测评指导到实际测评,直至收回测评数据整个过程3. 素质测评结果的调整(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1) 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2) 晕轮效应3) 近因误差4) 感情效应5) 测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1) 集中趋势分析 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2) 离散趋势分析3) 相关分析4) 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4. 综合分析测评结果()测评结果的描述分为:数字和文字描述:()员工分类

20、标准有2种 :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测评结果分析方法 3种 :1)要素分析法是根据每个测评指标的测评结果,再依据素质测评参照标准的内容,进行要素分析的一种方法。2)综合分析法是对测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计算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综合分析测评结果的一种方法。3)曲线分析法五.说明面试的内涵、类型、发展趋势以及基本程序1. 面试的内涵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其特点:)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2

21、. 面试的类型)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指依照预先确定的题目、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面试,要求做到程序结构化、题目结构化、和评分标准结构化。)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根据面试进程,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可分为情景面试和经验性面试。3面试的发展趋势)面试形式丰富多样 从单独到集体面试、从一次性到分阶段面试、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提问的弹性化)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面试考官的专业化)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4面试的基本程序:1、面试的准备阶段1)制定面试指南2)

22、准备面试问题3)评估方式确定4)培训面试考官2面试的实施阶段1)关系建立阶段2)导入阶段3)核心阶段4)确认阶段5)结束阶段3面试的总结阶段1) 综合面试结果综合评价。面试结论2) 面试结果的反馈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关于合同的签订。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3) 面试结果的存档4) 面试的评价阶段,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面试设计做准备。 六.简述面试的常见问题与实施技巧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1)面试目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5)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2. 面试的实施技巧1、充分准备、2、灵活提问、3、多听少说4、善于提取要点

23、、5、进行阶段总结、6、排除各种干扰、7、不带个人偏见、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七.简介结构化面试的实施程序和开发方法1.构建素质模型(1)组建测评小组(2)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3)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4)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素质表(5)将岗位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构建素质模型。2. 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1)拟定素质测评指标(2)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卷。(3)将问卷发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测,检验其有效性。(4)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3. 制定评分标准即等级评

24、分表4. 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1)要求考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2)要求考官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3)要求考官掌握相关的测评技术(4)要求考官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5. 结构化面试及评分6. 决策八. 简述行为结构面试的内涵和问题设计要求1. 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考官通过行为描述面试要了解两方面信息。一是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历。二是了解他对特定行为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其实质如下:1) 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 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 探测行为样本2. 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 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测其未来的行为。2) 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3. 行为描述

25、面试的要素1) 情景,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景或任务。2) 目标,即应聘者在这情景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3) 行动,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4) 结果,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非积极的结果,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结果。九.简述招聘决策中的群体决策方法1. 建立招聘团队,由企业高管、人力部门、用人部门经理、用人部门经验丰富的员工代表组成。组成团队后可采用各位招聘人员互相评价的方法来确定各自的评价权重。2. 实施招聘测试,根据招聘计划进行各种测试,如笔试、面试。3. 作出聘用决策,根据评分表中的排名结果作出决定。十.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类型、原理和优缺点1.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26、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无领导。最后测评由观察者给每一个应试者评分。2.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类型1)根据讨论的主体有无情境性: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分为不定角色讨论和指定角色讨论。3.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1)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3)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4)被评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5)测评效率高4.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被评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十一. 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

27、作流程1. 前期准备:编制讨论题目(工作分析-素质界定-编制试题)设计评分表(评分标准、评分范围)编制计时表(发言时间是测试点之一)对考官的培训(培训与模拟评分)选定场地(环境与场地安排)确定讨论小组(69人 同质 陌生)2. 具体实施阶段:宣读指导语(规范)讨论阶段(观察与讨论)3. 评价与总结:考官从以下几方面评估1)参与程度2)影响力3)决策程序4)任务完成情况5)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十二.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类型、设计原理和流程。1.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类型1)开放式问题 如,事业的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2)两难式问题 两条信息上报一条3)排序选择型问题 (多项选择,如遇险问题)4

28、)资源争夺型题目 6城市申办城市运动会5)实际操作型题目 搭积木2. 设计题目的原理1)联系工作内容2)难度适中3)具有一定的冲突性3.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流程(1)选择题目类型 (2)编写初稿1) 团队合作2) 广泛收集资料 与人力部门沟通;与直接上级沟通;查询相关信息(3)调查可用性 重要在于确认是否广为流传(4)向专家咨询 咨询以下内容:1) 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能否考察出被评者的能力。2) 如果是资源争夺型问题或两难式问题,案例能否均衡。3) 题目是否需要继续修改完善(5)试测 题目的难度 平衡性(6)反馈、修改、完善1)参与者的意见 2)评分者的意见3)统计分析的结果第三章培训与

29、开发一、简述员工培训计划与教学制定程序和方法1.员工培训计划制定程序1)培训需求分析目标 明确员工现有技能水平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方法 测评现有成绩,估计它与理想水平的差距2)工作岗位说明目标 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方法 观察查阅有关报告文献3)工作任务分析目标 明确岗位对于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方法 对将要涉及的培训进行分类和分析4)培训内容排序目标 排定各项学习内容或议题的先后次序方法 界定各项学习内容或议题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据此进行排序5)描述培训目标目标 编制目标手册方法 任务说明和有关摘要,对说明文字推敲、润色、加工6)设计培训内容目标 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具体项

30、目和内容方法 聘请专家或借助中介机构选择培训科目7)设计培训方法目标 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方法 采用经验总结、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提出具体对策8)设计评估标准目标 选择测评的工具,明确评估的指标和标准方法 采用模拟实验或聘请专家对测评工具、评估指标和标准进行初步评价9)试验验证目标 对培训规划的评析,发现其优缺点,并进行改进方法 征求多方意见或进行实验试点进行诊断,找出议题并修改完善2.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1)确定教学目的 2)阐明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4)选择教学策略5)选择教学方法及媒体 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7)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修正二、简

31、述培训课程要素、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程序1.培训课程的要素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教材 4)教学模式 5)教学策略 6)课程评价 7)教学组织 8)课程时间 9)课程空间 10)培训教师11)学员2.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2)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3)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3.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1)培训项目计划,包含三个层次:企业培训计划 课程系统计划 培训课程计划四、介绍培训教师的来源,特点及选聘标准 2)培训课程分析,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分析和培训环境分析3)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可咨询客户、学

32、员和有关专家及借鉴其他培训课程4)课程模块设计5)课程内容的确定,包括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制作 内容的安排6)课程演练与试验7)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四、介绍培训教师的来源,特点及选聘标准 1.培训教师的来源,特点2.培训教师的选配标准1)具备经济管理类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2)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有实际工作经验3)具有培训授课经验和技巧4)能熟练适用培训教材及工具5)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6)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7)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并解决问题8)积累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案例与资料9)掌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前沿问题10)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五、简述培训手段的设计方法1.针对不同的课程

33、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法2.从学员的差异性出发,设计适合的控制手段3.充分考虑学员的兴趣与动力4.评估手段的可行性六、简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及方法1.培训的内容(1)企业管理人员的一般培训内容知识补充与更新;技能开发;观念转变;思维技巧(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具有洞察力,能洞察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局的战略眼光,能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决策和控制。能力培训及接班人的培训(3)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开发他们的任职能力,使他们能够认清企业内外形势的发展,提高他们的业务决策能力、计划能力,使他们深刻理解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活动中人的行为,提高他们对人的判断和评

34、价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4)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P174)2.管理培训的方法1)在职开发 2)替补训练3)短期学习 4)轮流任职计划5)决策模拟训练 6)决策竞赛7)角色扮演 8)敏感性训练9)跨文化管理训练七、简介培训效果与评估的基本概念、形式、作用和具体步骤1.概念1)培训效果是指企业和受训者从培训当中所获得的收益2)培训评估就是对员工培训活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形式1)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2)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3.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和主要内容作用:1)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某一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2)受训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

35、是否直接来自培训的本身3)可以检查出培训的费用效益,有助于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4)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培训者的工作5)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培训效果评估内容1)培训目标达成情况评估2)培训效果效益综合评估3)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评估4.培训效果评估的基本步骤1)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评估的可行性分析;确定评估的目的2)制定培训评估的计划 选择评估人员;选择评估对象建立评估数据库选择评估形式选择评估方法确定方案及测试工具3)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4)培训项目成本收益分析5)撰写培训评估报告6)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培训管理人员高层领导者受训员工受训者的直接主管八、简述培训评估的层级体系的特点1.反应评

36、估 易于进行,最基本普遍的评估方式。缺点是学员的感情因素较高2.学习评估 优点是对学员有压力,使他们更认真的学习。对培训讲师也是一种压力,使他们更负责、精心地准备课程和讲议。缺点:评估所带来的压力导致报名不踊跃,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有多大,测试方法的难度是否合适对工作行为转变来说并非是最好的参考指标3.行为评估 优点:可以直接反映培训效果,可以使领导及直接主管看到培训效果,使他们支持培训缺点:实施时间跨度长、花费时间多、占用人员广、问卷设计难、有不相干因素干扰4.结果评估 优点:可以打消高层主管投资培训的疑虑、支持培训缺点:时间长;相关经验少、评估技术不完善;必须取得管理层的合作;

37、不好分辨结果与培训的因果关系简介培训评估报告的撰写步骤和要求1.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1)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避免因调查样本缺少代表性而作出不充分的归纳2)要尽量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3)必须观察培训的整体效果以免以偏概全4)必须以一种圆熟的方式论述培训结果中的消极方面,避免打击有关培训人员的积极性。5)当评估方案持续一年以上时间时,评估者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6)要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述与修饰。2.撰写评估报告的步骤1)导言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3)阐明评估结果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5)附录6)报告提要简述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方法 是指评估者在调查研究,了解

38、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标准,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的方法1)优点 简单易行、综合性强,需要的数据资料少,可以考虑到很多因素,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2)缺点 评估结果受评估者的主观因素、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影响很大,不同的评估者对同一问题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3)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座谈等第四章绩效管理一. 简述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效标即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组织的绩效应该达到的水平要求。2.效标的类别1)特征性效标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2)行为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

39、,如何工作”。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3)结果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二. 具体说明行为导向型、结果导向型和综合型绩效考评的九种方法内容、特点和实施要点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主观考评方法,包插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2.结果导向型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标准法、劳动定额法、成绩纪录法。3.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图解量表法、日清日结法、合成考评法、评价中心法。三. 说明

40、在绩效考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误,并对20种考评方法的性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1. 分布误差1) 宽厚误差 即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大多数员工评为优良.2) 苛严误差 即评定结果是正偏态分布,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勉强及格。3)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2晕轮误差 (晕轮效应、晕圈错误、光环效应)因某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 纠正方法:一是建立严谨的工作记录制度。二是评价标准要制定得详细、具体、明确。三是对考评者进行适当的培训。3个人偏见(个人偏差、个人偏误)4优先和近期效应(“以偏概全”;“以近代远”)5自我中心效应 对比偏差 相似偏差 纠正方法同晕轮误差。6后继效应克服方法是一次只评

41、价全体员工绩效的某一方面,然后再评价另一方面,最后将每个员工的所有评价结果汇总。7评价标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是影响考评结果的客观原因。四、说明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原则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和步骤。1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1)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组织绩效考评体系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品质特征型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工作结果型的绩效指标考评体系。2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 明确性原则3.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法1)要素图示法2) 问卷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 面谈法 5) 经验总

42、结法 6) 头脑风暴法4.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设计程序(步骤)1)工作分析(岗位分析) 2) 理论验证 3) 进行指标调查, 确定指标体系 4) 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五说明绩效考评标准的种类、设计内容和评分方法、考评标准量表的内容及设计要求1. 绩效考评标准设计原则1)定量准确的原则 2)先进合理的原则 3)突出特点的原则 4) 简明扼要的原则2. 绩效考评标准种类1)综合等级标准 2)分解提问标准3. 绩效考评标准评分方法:1)单一要素的计分方法 2)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法4. 绩效考评标准考评量表分类:1) 名称量表 2)等级量表 3)等距量表 4)比率量表六. 说明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

43、设计关键指标的目的, 选择关键指标的原则,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特点, 以及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1.KPI定义关键绩效指标(KPI)特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那些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以制约影响其他变量的考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检测并促进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一种绩效考评方法。2.设计关键指标的目的1)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来看,不提取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对绩效进行管理,就无从提高组织或员工个人的绩效。2)对于管理者来说,提取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对组织或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考评,能够把握全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满足企业绩效管理的需要。3)对于被考评者-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来说

44、,有利于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以及将要做到什么程度。3.选择关键指标的原则:1)整体性 2)增值性 3)可测性 4)可控性 5)关联性 4.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1)增值产出的原则 2)客户导向原则 3)结果优先原则 4)设定权重的原则5. 平衡计分卡(BSC)的概念和特点BSC概念: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评,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平衡计分卡从四个角度,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衡量企业的业绩。BSC特点: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

45、与执行的工具。2)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3)是企业各级管理者与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4)是一种理念十分先进的“游戏规划”,即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6.建立KPI体系的意义1)使KPI体系不仅成为激励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新型机制,同时还要发挥KPI体系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2)成为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3)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7.战略导向的KPI与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区别1)从绩效考评的目的看,前者以战略为中心,后者以控制为中心。2)从绩效考评的过程来看,前者是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后者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的绩效目标产生的。3)从绩效的

46、构成看,前者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后者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村为辅。4)从指标的来源来看,前者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的需要,后者源于特定的程序。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的基本特点1能够集中体现团队与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即所创造的价值。2. 突出员工贡献率。3.明确界定关键性工作产出即增值指标的权重。4.能够跟踪检查团队与员工个人的表现。七、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步骤1目标分解法1) 确定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2) 进行业务价值树的决策分析3) 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2.关键分析法就是通过多方面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寻求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点,弄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克敌制胜的

47、,并对企业成功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和监控. 3标杆基准法将自身的关键绩效行为,与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最具影响的或最具竞争力企业的关键绩效行为作为基准,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研究,探究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标准,并提出改进员工绩效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4. 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1)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2)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SMART原则:Sspecific 具体的 Mmeasurable 可度量的 Aattainable可实现的 Rrealistic 现实的Ttime bound 有时限的3)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4)审核关键绩

48、效指标和标准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关键绩效指标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5)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八、说明构建和完善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的方法企业的KPI体系一般可以沿着两条主线进行设计,一是按组织结构的层级进行纵向分解,采用目标手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是按企业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横向分解,采用目标责任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明确两条主线后,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具体设计:1 依据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想构建KPI体

49、系。2 根据不同部门所承担的责任构建KPI体系。3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分类建立KPI体系。九、简述360度考评的内涵和特点360度考评方法又称全视角考评方法,它是指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内在、外在)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任考评者,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评价,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等目的的考评方法。1. 360优点1)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2)考虑的不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3)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4)采用匿名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5)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有助于

50、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激发成员的创新性。6)加强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7)促进员工个人发展。2. 缺点1)侧重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比重大,定量的评价少,与KPI结合使用,评价更全面。2)信息来源渠道广,但并非总是一致。3)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增加。4)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员工积极性。 十、说明360度考评的实施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360实施程序:1) 评价项目设计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决定是否采用360度考评方法。编制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问卷。2)培训考评者3)实施360度考评实施考评统计评价信息并报告结果对被考评者进

51、行培训企业管理部门针对考评的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改善行动计划。4)反馈面谈5)效果评价2. 360注意事项:1)确定并培训公司内部专门从事360度考评的管理人员2)应选择最佳时期,在组织面临士气问题,处于过渡期或下坡路时,不宜采用。3)上级主管应与每位考评者沟通。4)使用客观的统计程序5)防止考评过程中作弊、合谋等违规行为。6)准确识别和估计偏见、偏好等对业绩评价结果的影响。7)对考评者的个人意见保密,上级评价除外。8)不同的考评目的决定考评内容不同,所应注意事项也不同。第五章薪酬管理一、说明薪酬市场调查的概念、种类、作用,薪酬调查的具体程序和步骤,以及数据资料处理分析的方法。1. 薪酬

52、市场调查的概念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2. 薪酬种类1)从调查方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2)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看,可分为:政府、行业、专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咨询公司及公司企业自己组织。3)从调查的组织者看,分为:商业性、专业性、政府薪酬调查。4)从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象看,分为: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3. 薪酬调查作用: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酬制度奠定基础。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趋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

53、增强企业竞争力。4. 薪酬调查的具体程序和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 薪酬差距的调整 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 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2)确定调查范围 确定调查的企业包括: 第一类 同行业中同类型的其他企业 第二类 其他行业有相似相近工作岗位的企业第三类 与本企业企业雇用同一类的劳动力,可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第四类 在本地区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第五类 在经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确定调查的岗位 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 包括: 第一 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第二 与支付年度和其他奖金相关的信息第三 股票期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第四 与企

54、业各种福利计划相关的信息第五 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 确定调查的时间段3)选择调查的方式 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委托中介机构调查 采集媒体公开信息4 问卷调查通信调查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 数据排列 频率分析 趋中趋势分析:简单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中位数法 离散分析: 百分位法; 四分位法 回归分析法 图表分析法 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二、 说明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基本内容、工作程序和分析方法。1.薪酬满意度调查内容表2.工作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企业内部所有员工2)确定调查方式:常用的方式是发放调查表3)确定调查内容:如上表3.分析方法:看案例三、简述工作岗位分类的功能、要求,以及岗位

55、分类的基本步骤。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概念:职系(细类)、职组(中小类)、职门(大类)、岗级、岗等。岗位分类是岗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岗位调查为岗位分析提供各种必要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而岗位分析又是岗位分类的重要前提,它为岗位评价与岗位分类奠定了基础。从广义上理解,岗位评价是岗位分类、分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岗位评价是对相同性质的同类岗位相对价值的衡量、比较和评定;而岗位分类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岗位的多层次的分类、分级、分等。从逻辑关系上看,岗位评价是在岗位按其性质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对岗位的细分细化,将同类岗位划级列等,从而完成岗位研究的

56、各项目标,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岗位分类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所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进行的纵向分级。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标准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 分类依据不同 适用范围不同工作岗位分

57、类的主要步骤:1岗位的横向分级,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将它们划分为若干类别。2岗位的纵向分级,即根据每一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学识、技能、经验水平等因素,将它们归入一定的档次级别。3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各岗位的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以此作为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的依据。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一)、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1将企事业单位内全部岗位,按照工作性质划分为若干大类,即职门。2将各职门内的岗位,根据工作性质的异同继续进行细分,把业务相同的工作岗位归入相同的职组,即将大类细分为中类。3将同一职组内的岗位再一次按照工作的性质进行划分,即将大类下的中类再细分为若干小类

58、,把业务性质相同的岗位组成一个职系。(二)、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方法1、按照岗位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进行横向的区分2按照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 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与方法(一)、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1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岗位排序,并划分出岗级。2统一岗等(二)、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1选择岗位评价要素2建立岗位要素指标评价标准表3按照要素评价标准对各岗位打分,并根据结果划分岗级。4根据各个岗位的岗级统一归入相应的岗等。三)管理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1精简企业组织结构,加强定编定岗定员管理2对管理岗位进行科学的横向分类3评价要素的项目分档要多,岗级数目也应多于直接生产岗位的岗级数

59、目。4在对管理岗位划岗归级后,应对管理岗位岗级统一列等。四、分析说明工作岗位横向与纵向分类的区别与联系。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进行的纵向分级。岗位纵向分级是指在岗位横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岗位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本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等因素,对同一职系中的岗位划分出不同岗级,并对不同职系中的岗位进行统一规定岗等的过程。五、 简述企业工资制度的内容及类型工资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定与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和规定和方法的总和。工资制度中必须明确的内容有:工资分配政策、原则、工资支付方式、工资标准、工资结构、工资等级及级差、奖金、津贴、过渡办法、其他规定。工资制度分类: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特殊群体的工资。六、 简述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的概念、类型,并比较三者的不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