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答案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4711574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简答题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j假设心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张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里教

2、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1.焦虑症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中学生情绪障碍的一种,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焦虑是有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正常人在面临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合的。焦虑症的表现是: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

3、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的不能松弛下来。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希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为焦虑品质。采用肌肉放

4、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1.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2. 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情况来安排。课外活动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1)科技活动;(2)学课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

5、的节假日活动。5.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组建阶段:这时,班从组织形式上建立起来了。不过班的核心和动力是班的组织者一班主任。他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的目的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发展。这时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性,不能离开他的监督独立的执行他的要求。如果班主任不注意严格要求,班就可能变得松弛、涣散。(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它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情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

6、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于活动。(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它的特点是,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的工作,参加集体的活动,维持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这时,班集体已形成,并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班上的情况,自觉地向集体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的开展集体活动。三、简答题1、皮尔杰的发展认识论皮尔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一样是机体功能。人的认识

7、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化(也叫顺应)和平衡化。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认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顺化与同化一样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识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在皮尔杰看来,个体出生以后,认识发展是一

8、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平衡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平衡化则是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认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连续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皮尔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9、这一阶段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吸收外界知识。在婴儿一岁多时,其感觉动作日趋发展到具有物体恒存性的程度,如对滚入床下看不到的皮球,会继续寻找。接近两岁的婴儿,能在事后凭记忆去模范人或动物的动作,这种能力叫延后模仿。(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下几方面。知觉集中倾向。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顾此失彼,容易岀现问题。不可逆性。这是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即从正面想,又从反面想,即从原因看结果,又

10、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兼顾的思维。自我中心主义。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的具体性。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困难。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点和解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11、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一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假设演绎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命题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在推理时不一定以具体资料为依据,而只要有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组合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面对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情景时,根据问题条件,提出假设,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另一方面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2、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它也是观察一个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真实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

12、向、胸怀和度量。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是:(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快乐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里学家认为,人格实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3.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遗传基因对人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关系因素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总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时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

13、属性。4. 环境因素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4、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5)和谐的人际关系(6)较强的适应能力5、系

14、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是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守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

15、达到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学生感到紧张,就留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境。如此训练,直到不通过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可以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果意肌肉紧张,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在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直进行30-40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一想象”过程训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三、简答题1、理性一情绪疗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

16、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 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 个体对A的观念观点。C. 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情绪反应C是由B(观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到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观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ODES骤。理性情绪治疗是一项具有浓厚教育色彩的治疗法。吴丽娟在此基础上编拟了“理性情绪教育课程”,该课程首先让学生分辨理性观念与非理性观念,然后试图驳

17、斥非理性观念。以下是一实例:A. 事件:考不好,受父母训斥。B. 观念:同学会取笑我,真丢面子。C. 情绪:难过、沮丧。D. 驳斥:这不是事实,只是我的主观想法,怎么知道同学会取笑?即使有人取笑,难道我就真的无法忍受?E. 新观念:可能无人取笑我;被取笑只是一时的,只要用功,成绩可以改善;何况我还有其他长处。2、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病。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感。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1)抑郁症的主要表现%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

18、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得十分淡漠,缺少热情。%1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动机缺失、被动。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笨,同时又十分敏感,总将老师或他人对第三者的批揽上自身,久而久之悲观低落情绪缠绕心头而失去进取心。%1具有周期易发性,个别患者会表现得固执,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周期性的喜怒无常,且发作前无先兆,有时甚至伴有挑衅行为和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倾向,甚至自杀。%1伴随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全身游走性瘙痒或疼痛等。(2)造成抑郁症的原因%1感情上受到巨大打击,如亲人过世,父母关系紧张

19、,好友离去等带来的情感负担过重;%1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如学业不好,特别是在关键考试中;%1不良性格的影响,如过于内向,孤僻。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能经治疗或不经治疗而逐渐恢复正常,但有人有复发的倾向。在对有抑郁症状的学生进行辅导时,首先要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症状。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

20、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体的问题行为还是对于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以下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管理。5. 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成就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更快地适应课堂环境。6.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内容时,应交代清楚其来龙去脉,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从而减轻因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感。7. 对于课业给予精确

21、的指导。学生对于学习的盲目性容易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而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指导,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得到帮助,从而减轻或消除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急躁、大类、焦虑等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8.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良好的教学秩序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平静、思维活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9. 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注意制止学生中存在的彼此伤害的行为,如讽刺、挖苦、嘲笑等。10. 建立家校联系。家庭环境是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

22、为。11.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需要师生密切配合。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它对于复杂问题行为,尤其是由内在刺激引起的问题行为效果比较显著。4、现代课堂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4)建立教室常规。5、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1)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利地把课外活动开展起来,并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指导者在指导和组织课外活动时,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做

23、到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1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变化多样,富有吸引力%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的辅助作用相结合(2)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做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指导教师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真正得到确立的保证。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充分的、足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的知人物或事件,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与指导。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就

24、越是如此。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不仅要学生一般的兴趣爱好,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实现因材施教做准备。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并认真记录、总结自己和其他教师所指导的课外动,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的质量。三.简答题1.社会中心课程的基本观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被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早期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等人世纪50年代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而不是个人

25、的发展。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内容:(1)标。社会改造主义者认为,设定课程目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现实的技能。为此课程目标要统一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总目标;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课程安排统一于解决问题的活动。(2)课程内容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如学校课程要光注犯罪、战富、种族歧视、失业、环境污染、疾病、饥饿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要有批判性见课程还要设置工业化、自动控制宣传媒介等论题,要学习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理等科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课程应由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来决定,而不是由学定。(3)课程组织

26、。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主张,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改造主义者提出了多种课程组织方式,如课程的性,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习单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环境,学科须重新组织识,课程计划无需事先制定等。(4)学习方式。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尽可能社会生活中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改造主义者还就学校的些原则。他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学校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学校自身必须做校改革首先是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如可成因有料构程;依据综合的原则组织这些活动与材料,并与需要理解的意义保具有社会价值的技能;提供关于当代生活的重要问题课题的实践;组机,以儿童学习的矛

27、盾而不是教师教学的矛盾为基础;通过自治的作计划;为创造力的表现和审美意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机会等。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思想与基础目标%1%1%1%1识、了解好基础性活外活动出,20造课程改造的目生各门造主义争、贫解。学校历史、物生自己来决而不是学科安排要具有弹,对课程重新认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改革提出一出相应的改革,学多方面活动和各种材持密切相关;提供一切织和运用儿童的矛盾和动学校团体,建立一种社会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适

28、应21十几人类新的生存背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要面向人的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法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

29、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过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习生的适应性。上述六个方面:包括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改革。它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课

30、程改革的核心内容。3、不良情绪的控制(1)暴怒情绪的控制暴怒是因对客观食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绪反应会严重危害身体。控制暴怒情绪的基本程序有三步。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只有承认自己的情绪出于什么状态,才有可能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承认暴怒情绪的存在,就要分析暴怒情绪的原因,弄不清楚为什么会暴怒。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2)过渡焦虑情绪的控制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它主要是对危害、威胁和血药忒别努力但对此有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反应。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适度焦虑对学习或工作都有一

31、定的益处。在学习或工作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激励自己更用心准备,以便顺利完成任务。心理学家论证,焦虑是非常顽固的,从长期看,它是令人无法适应的,从短期看,它是令人不愉快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针对的办法来消除焦虑。首先,积极进出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的在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移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论证,以另外新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焦虑。当人处于某种焦虑时,这种焦虑可能还是轻微的,这时人陷入另外新的忧思,忽略以前的焦虑感,到后来会减轻焦虑感。这实质上是在转换注意力,使其离开原来引发焦虑的客观情

32、境。因此,陷入忧思反而有助于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焦虑的良药。当然,当你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焦虑什么?”“为什么焦虑?”“有没有必要焦虑?”“焦虑能不能解决问题?”等等,通过反思,可能会使自己从焦虑的情境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焦虑者的思维通常是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脱离旧有的模式。围绕旧有的模式会忧虑各式各样的事情,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因此,控制焦虑还可以采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的方法。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道出自己的恐惧,朋友会针对你的情

33、况进行开导,会使你的恐惧源自主消失掉。与此同时,你自己把你心中的忧虑说出来,这本身也会使你更加轻松,有时会醒悟到完全是不必要的焦虑,由此,在你陈述的过程中,你的焦虑本身就在逐渐自主消失。(3)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境的能务。这法可以着张的根源或节各种物质环境的能务。这法可以着张的根源或节各种物质环盾、冲突和挫折应环境的能力,这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我的右(左)脚感到很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它是由一定环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力之间的不平衡,即自己感到自己的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

34、问题或要完成的任种不平衡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眼于四个方面: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刺激,以此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第四,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最早是提出的,基本内容是:1我非常安静;2我的右(左)手感到很沉重沉重;4心跳很平稳、有利5呼吸非常轻松6腹腔感到

35、很暖和;7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4)抑郁情绪的控制抑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也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现,它与其他许多不良的情绪相关,并受许多情绪如焦虑等的影响而加重。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它包括三方面的心里障碍:1心境张爱;2思维障碍:3躯体功能障碍。按照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他包括痛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羞愧等多种基本情绪。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后三者的结合构成了敌意。在抑郁症中敌意是最重要的成分。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里倾向。由此,人们就引申出内源抑郁症和外源抑郁症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模式。外源抑郁症侧重于运

36、动反应,情绪反应外显化。内源抑郁症表现为减慢的运动反应、极度的抑郁、缺乏反应性、一般兴趣丧失、物业失眠和缺乏自我怜悯,这种抑郁症比外源的更加严重,它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固有的心理倾向。塞利格曼提出一个关于解释抑郁理论的专门术语“习得性无助感”。他认为抑郁是由于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引起的。习得性无助感指人在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后赶到无能力去应付,不能学会去应付的一种状态对抑郁情绪的控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少0我们认为,当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不妨大哭一场。因为哭能释放积聚已久的能量,并调整机体的平衡。可以安排较愉快的事件去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好的方法。当然,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情

37、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那种以独处反思来化解的方法实不可取的,它会加重抑郁状态,使人在抑郁中更加消沉。(5)自卑情绪的控制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的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自卑情绪是人们奋发上进的一种反作用力。它表现为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由于自卑感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己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工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做是正常的事,不应当当做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坏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另外,

38、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这是,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良药,一次激励自己,振作起来,换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的起自己。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不要老让虚构的自卑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以控制。4、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

39、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所以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新生儿就处于这种状态。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形成的。儿童需要的满足依赖于外界的提供,有时能及时得到,但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在这种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这种心理组织。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同时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所谓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上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

40、。超我又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如果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自己的良心,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能经常使他们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我们就说这些人的人格是健康的;有的人不能使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如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者超我过分地严厉和追求完美,都可能导致生活适应的困难,甚至心理失常。所以,一个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的自我对于人格的完美健康是关键的。5.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

41、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把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2.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2)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

42、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四、简答题答案: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

43、高。(2) 方式要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3) 语言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究艺术性。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38. 答案:(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4、39. 答案:(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教育目的只能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2)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3) 但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

45、,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40. 答案: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喜怒哀乐等情绪也就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其次,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能提升有机体活动的效能,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并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则降低有机体活动的效能,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成为产生精神疾病的诱因。再次,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察言观色”就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别人的思想和态度。41. 答案:(1)一切学习都是有

46、目的的活动。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趋向于目标、受目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尽管刺激可以引起反应的发生,但学习者对刺激的主观认识指导着反应的进行。(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因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三、问答题1、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威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着课

47、堂气氛的形成。在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课堂气氛最好,而专制型领导对控制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的班级比较有效。(2)教师的威信通过对学生情感体验的直接影响来制约课堂气氛。(3)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教师的信赖感;而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可能导致学生自暴自弃,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气氛。(4)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48、受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发挥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进行调控:(1)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2)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对待学生。(3)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活动中心课程与学科中心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活动中心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

49、用与内在动力;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并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各有特点与不足,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在课程设置与编制上,不可用一种课程理论去否定、取代另一种课程理论,应当根据不同需要与情况,分别发挥两种课程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并兼取二者之长,以补各自之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发挥现代课程应有的最佳的整体功4、我国当前基

50、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的实施状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

51、修两部分构成。课程设置注重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具体课程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所有课程均包括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它也是观察一个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真实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度量。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是: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快乐四、简答题1. 【答案要点】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们各自

52、的作用是:(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2. 【答案要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 【答案要点】我国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

53、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 【答案要点】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诱因是指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动机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二是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三是强化功能。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