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层次与形象》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4709893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本层次与形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文本层次与形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文本层次与形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文本层次与形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层次与形象》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十章,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黑格尔:“形式”与“意蕴” 英加登:文本四个层面 1.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2.意义单元 3.多重图式化面貌 4.再现客体,Roman Ingarden 189319

2、70,英加登,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内指性 心理蕴含性,一、文学言语层面,杜 甫,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 甫,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 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二、文学形象层面,红楼世界,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三、文学意蕴层面,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哲学意味层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3、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审美意蕴层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第二节 文学典型,典型(Tupos/type)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特征 (charakteristische/characteristic) 希尔特: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黑格尔 “特征化” 总特征与局部特征,一、文学典型的

4、特征性,丰子恺绘阿Q,生命的魅力 灵魂的深度,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宝黛共读西厢记,“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阿Q与未庄,意 象,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是文学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意象”即表意之象、寓意之象、见意之象,即为表达某种意念或意蕴,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使读者得之于言外的一种艺术形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孟浩然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翁宏 以上诗句中都有可视可闻可感的物象(风雨、落花、黄叶树白头人)或事象(人独立、燕双飞、雨中、灯下),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传达出不尽的意味。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 从意象的实质看,意象就是作家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意象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有物象、事象、场景等。,怎样借助意象解读诗歌呢?,首先要仔细品味意象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诗歌的词藻(意象的载体)和日常语言不同,在它上面总是蕴涵着更细微更丰富的情感信息,有着更动人的审美意味。当我们读着这些

6、词藻时,马上就会唤起一幅意象,马上就会感觉到“象”中的意味。如:同为写夕阳,但所蕴涵的丰富独特的情感不同:,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昏暗、低沉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明亮、开阔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愁苦 毛泽东: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悲壮 叶剑英:满目青山夕照明。 明朗,其次,要了解意象所凝聚的文化内涵,意象原本是诗人为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思意念而创造出来的。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并得以广泛流传,就为社会大众所认可,某一意象就和某种特定的情思意念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内在联系,从此成为一种现成思路被诗人反复运用。于是,特定意象上就积淀起相应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传统的表象符号。像

7、“折柳”、 “长亭”、“游子”、“故人”、“落叶”、“孤帆”、 “月”等等常见意象,往往和离愁别恨有关,成为表达相思离别的意象符号。,比如“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第三,从意象的组合中感悟“味外之旨”,意象常常并不孤立地在作品中出

8、现,而是相互叠加组合,共同完成“意”的传达。诗歌中每个意象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意味,而当它们通过艺术手段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新的意味,产生 “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从语法上看是六个词语的堆砌,从意象角度看是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鸡声”是早行的时间意象,“茅店”、“板桥”是早行的空间意象,“人迹”、“霜”是早行的场景意象,“月”与“鸡声”相并也是时间意象,与“茅店”衔接,一上一下,又是一个空间意象;与对句“霜”组合,极写凌晨之冷清,又是一个场景意象。 单个地看,六个意象每个都可以用来描写早行之辛苦;所有意象排列组合在一起,行人的羁愁旅思

9、、行走的艰辛劳苦得到了更强烈的表现。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等,意境,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庄子齐物论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王昌龄 皎然,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刘禹锡“境生于象外”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王国维 “意境”与“境界”不同,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王昌龄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

10、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王国维(18771927)意境论的集大成者,(一)情景交融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二、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 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景中藏情,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安徽太白楼里的李白雕像,情中见景,情景并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

11、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虚实相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梅尧臣 “实境” 与“虚境”,二、文学意境的特征,“实境”与“虚境”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三)韵味无穷 刘义庆、谢赫:气韵 刘勰、钟嵘 :滋味 司空图 :韵味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二、文学意境的特征,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 白,刘熙载 “花鸟

12、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三、意境的分类,运用意象和意境来解读一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里的“千山”(物象)、“鸟飞绝”(事象)等等都是意象,诸多意象构成了一个可“见”的“生活场景”,一个空灵的艺术空间: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严寒之中,一个老渔翁正驾一叶扁舟悠然垂钓于寒江之上。 这里已经不是单独存在的意象,而是意象的综合。综合之后形成了一个“场”,一个具有空间性、立体性、流动性的可供读者体验的“生活场”。在此

13、我们也能体会到柳宗元的心灵,体会到一切清高孤傲、不与世间污浊相妥协的心灵。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人格,一种具有典型性的精神品格。一切有此类心灵品质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精神寄托、精神参照和精神慰藉。,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超越性和哲理性来领悟它。在这种眼光里,诗的头两句描绘出的是一个空无虚静、万籁俱寂的恒寂世界。 渔翁在这寥廓的宇宙空间中悠然自得地垂钓,其意义已远不在垂钓本身,而是象征了渔翁超世拔俗,游心太玄,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境界。 对于渔翁来说,身外世界已不成为束缚限制其行为的客观羁绊,他已获得了自由心灵的自由和行动的自由。从这一意义来说,渔翁其实是庄子所说的“真人”、“至人”。,无我之境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本章小结,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 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