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4709841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广东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金融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一)金融学院简介金融学院是一所以金融学科为龙头,以经、管学科为主体,涵盖经、管、法、文、理、 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0 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银行学校,1985年升格为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 教育部批准,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金融学院。学院目前设有14个教学系、 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48万。近几年来,在教育部、省委和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金融学院抓住省部 共建的历史契机,充分利用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机遇,竭力发挥学院

2、办学特色与优势,以“以 人为本、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办学宗旨,以建设高水平金融学科院校为目标,坚持“教学 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和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办 学道路,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不菲 绩效。我院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优势,积累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和社会知名度,在省以及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1.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 色与优势,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

3、队伍的基础上,着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潜力,为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建 设准备人才基础。2001年以来,学校坚持“人才立校”的战略,通过“外引”和“培”,引进了和培 养了一批高水平教授和有发展潜力的博士,建立起了符合学院学科发展的师资队伍结构。全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职教师700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59人,副高职称 教师17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全部专职教师比例34%;博士 64人、博士生51人,两者 占专职教师比例16.4%;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比例超过83%,部分学科专职教师全部具有 硕士以上学位。“双师型专任教师112人,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超过90%。另

4、外, 学院还聘一批校外知名学者和金融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2.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我院根据学科建设思路,以“大金融”理念引领学科建设,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基础, 加大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形成了以金融学(含保险)为龙头, 以经济学、管理学科为主体,涵盖经、管、法、文、理、工等多学科交融渗透、协调发展并 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设布局。2004年以来,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应 用经济学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金融学(含保险)被评为省扶持学科,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 学等在我省乃至华南地区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保险学、工商管理学、劳动经济 学等8个学科被学院

5、列为学院重点建设和扶持学科。作为学科建设平台的教学系部和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教学辅助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学院 现设14个教学系(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2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作为学科建设的机 构承托。学院拥有市科普教育基地、华南地区收藏最为丰富的货币金融博物馆。货币博物馆 现有藏品3.5万枚,是学院学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也是兄弟院校货币文化交流基地和银 行反假币的培训基地;金融学科实验教学中心于2005年被评为省省级实验教学示中心,还 有模拟银行、财务会计实验室、保险实训室和模拟证券营业部等专业实验室,承担着我院教 师科研、学生实习和省其他院校同学科学生实习交流基地的任务;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

6、究 中心已经在全国金融学术圈和实业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华南金融研究所和其他各学科的研究 机构,在校外积聚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的研究团队,为学科建设创造 了良好的研究基础。金融学院学报已经进入国三大核心期刊目录,在国金融学术研究领 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已经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力量。3. 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我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促进科研整体实力的快速提升。学院承 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以及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其 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应急项目1项),围绕国家级研究项 目形成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社

7、会效益已经显现。近4年来,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中 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新华文摘等国家级权威期刊级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1800 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0多部。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全院获得国家及省厅以上级别科研奖 励2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升本以来,我院成功举办了 “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论 坛两届、“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与金融稳定”、“中国保险教育论坛”、“中法保险协会 第九期研讨会”等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良好影响。我院是英国剑桥大 学“商务管理专科专业在中国大陆的主考院校之一;美国信诺保险公司在中南地区惟一的 LOMA考试中心设在我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立理工学院、

8、美国格雷港学院等国外高 校与我院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基于我院在金融系统的影响力,多家外资保险机构在我院设 立了专项奖学金。4.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院现有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9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总值5834万元。图书藏书12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拥 有中国知网、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金融研究网、中国投资数据库等中外文全文数据库数, 为我院以及全省其他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5. 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院毕业生被誉为“好用、实用、耐用人才,社会对我院毕业生评价抽样调查满意率 每年都在95%以上。广大社会学子踊跃报读我院

9、,2008年招生录取成为全省高校中的热门。(二)金融学院总体建设目标我院2008-2020年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在做好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工作、完善与优化 我院学位授权学科,并由此形成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互生共荣的、 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架构的基础上,围绕我院“申硕”和建设有特色、高 水平科研辅助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战略目标,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财经类 本科院校。具体指标体系可分解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与科研团队;成就几位在 本学科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要有包括3-6个研究方向在的1-2个学科 的整体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国达到先

10、进行列,并以此为基础,到2020年建成3-5个省部级重 点学科或者重点扶持学科;在获取新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规划立项的基础上,通过若 干年的努力,力争申报成功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在此基础 上扩大硕士授权学科规模,由此推动我院办学层次登上研究生教育的新台阶。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一)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分析1. 新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需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省经济与金融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多项经济社会总量指标都位居全国首位,但是金融业“大而不强”问题相当突出, 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

11、增加值和GDP的比重来说,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作 为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辐射效应以及聚集效应还有待加强。因此,金融对于我省经济 发展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鉴于上述情况,我省作为全国的金融大省,一方面具备 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产业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又面临着重要的必须实现的历史转折。 为此,省委、省政府在2007年金融工作会议上,对于我省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改革发展 的总体目标思路以及新时期金融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提出了 “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建设金融强省”的中心任务,并确定了金融强省“三步走”的奋斗目标。金融强省战略的有序推进,无论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还是金融机构竞争力的 提高,无论是金融产业地位

12、的提升,还是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强化,都不可能是自发 实现的,都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金融知识与金融业务操作和具有现代商业管理的高层 次人才,这需要金融教育来推动。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通过本科层教育次就可 以胜任的,更加需要研究生教育。省人才“十一 五规划明确指出我省“高等 教育综合实力不强,高质量、高水平大学不多,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不足”,其中就 涵盖了我省高校的硕士生教育水平有待提升这一涵。目前,我省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 学科硕士学位的全国287个授权单位中的4个,即暨南大学、大学、华南师大学外语 外贸大学等;拥有工商管理学科全国230个席位中的5个,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理 工大学外语外贸大学

13、,而其他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所等几所院校也仅拥有 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尽管近年来硕士层次招生 规模连年扩大,但依然不能适应我省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于金融高层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新增省属地方院校为硕士授予单位,发展包含金融学(含保险)等在的应用经 济学一级学科的硕士生教育,并围绕金融业发展发展符合我省服务产业结构升级的与 金融服务业紧密相联的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的硕士生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经 济与管理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强省战略对高层次人 才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扩大省金融和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是 十分急迫的

14、任务。2. 新增硕士授予单位是学位授权体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省硕士学位授权体系,优化学科点布局。 截止2007年底,省具有硕士授予单位28个(含中科院系统,不含军队院校,下同),其中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点个数排在、等西部省份之后。表明我省学位授权单位数量和硕士生教 育的规模、结构与其经济领先地位不协调,与其他教育强省(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与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所提出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立项规划建设新增授予单位要坚持学科结构、学科水平与本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 统一的原则不相一致,难以培养其经济增长所需要的高层次

15、人才,不得不每年从兄弟省份 引进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因此,新增硕士授予单位及相关学科授权点,有利于完善我省学 位授权体系,是实现“教育强省”的基础和保障。(二)金融学院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特殊性分析1. 金融学院具备了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条件金融学院经过多年本科建制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形成了以金融(含保险)为龙头、 以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主干、涵盖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的结构合理、互相支撑 的学科布局,这种学科布局与提升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构相吻 合,已经表现出其一定特色和优势。我院拥有一支教授和博士比例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具 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

16、队伍:在前期两轮人才引聘过程中所引进的教授中,大多来自综合院 校,多数在原单位具有硕士导师资格。目前,我院还有超过0名教授被其他综合院校聘为硕 士生导师;另外,我院通过与社会科学院以及暨南大学联合办研究生教育,培养了5名硕士 生导师。这一方面为我院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规划准备了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人才 基础;另一方面在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方面,为我院还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我院已建设拥 有省级实验教学示中心称号的金融学科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已在全国影响凸显的中国金融转 型与发展研究中心;拥有实力雄厚独立建制的华南金融研究所及其他学科研究机构;拥有省 级货币金融学博物馆、图书馆及其他具有核心竞争力

17、的办学实力。就学科基础而言,我院金 融学科已经被列为省级扶持学科,另有劳动经济学、保险学、会计学笔个学科被列为校级 重点或者扶持学科。总体而言,我院已经初步具备了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条件。因 此,如果批准金融学院新增硕士授权单位建设规划,就可以充分发挥我院经、管等学科的相 对优势、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更好地满足我省金融强省战略的有序推进对高素质金融人才 的迫切需要。2. 金融学院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规划,具有时代赋予的机遇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战略,我省首次启动 制订金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且列入了全省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金融业十一 五发展规划

18、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根本转变。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 在于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人才“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的同样的问题。 金融学院作为省乃至华南地区惟一的以“金融”冠名的高等院校,主要面向省、服务于金融 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属的高等院校,理应承担其这一历史重任。其金融学科及其支撑学科的建 设规划,构成金融强省战略中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因此,立项建设的硕士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和金融强省战略的客观需要结合紧 密,专业基础好,并有各自的特色。正因为如此,我省金融强省战略,赋予了我院申请新增 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规划立项的时代机遇。

19、3. 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是金融学院发展的战略需要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是我院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的必然要 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的立项,将能够带动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将进一步完善我院学科体系和学科结构,增强学院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并将推动学院的教 育质量跨上更高的平台。总之,金融学院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省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省人才“十一五”规划和省教育发展“十一五” 规划的具体行动,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审核办法改革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也符合我省学位办

20、关于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发展规划的 通知的指导思想。我院如果获得硕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已有的以金融(含保险)为龙 头的经、管类学科优势,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就能够改善我省硕士研究 生教育的布局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我省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同时,我们也会严 格按照建设容,狠抓落实,圆满实现规划建设的目标。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一)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1. 现有基础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科一级学科建设主要依托金融系、经济贸易系、劳动经济系等3 个系,以及华南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转型研究中心、保险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和国际 贸易研究所等4个研究机构来承托。其中,作为

21、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的金融学(含保险)科 已被列为省级扶持学科,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保险学等是院重点学科,金融学科教学 实验中心已被列作省级教学实验示中心。(1)学术队伍本学科具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学术队伍,大部分教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现 有教授13人,副教授32人。博士17人、博士生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学科梯 队成员的28%,其他均有硕士学位。在学术带头人或梯队成员中,有几位在大学、西南财经 大学等高校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有多名教授被省外综合院校聘为硕士研究生生导师。(2)科学研究近几年来,本学科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包括有4项国家项目、 20项

22、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的重要项目;还接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决策咨 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等30余项科研项目。近4年来发表论文1300多篇,其中在经 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软科学、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权威 刊物上发表论文44篇;同时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 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刊物或转摘。出版各类著作与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科研项目总 经费244万元。该学科以“中国资金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研究”(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07BJY163)、“银行主导融资下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契约期限与治

23、理机制研究”(国家社科 规划基金项目0 7CJY059)、“中国汇率风险分担机制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设计(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41015)、“企业金融契约和劳动契约期限的互动关系研究”(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02033)为载体,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 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如“中国汇率风险分担机制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设计的 研究直接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形成;“省农业银行改革等成果得到省市有关部门 和领导的重视,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有些成果已经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省社会科学优 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中日股票市场价格形成的实证比较研究”、“日

24、本农协金融 运行机制变化的经验与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自律制度变迁研究:一个 不成熟市场经济视野”等成果密切联系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 研究”、“省农村面源污染的实证分析及治理对策”、“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土地利用对策 研究”、“省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农村金融功能需求的层次性与农村信用社 发展一一以省为例”、“市农村信用社银行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研究,也都直 接服务于省经济社会发展。(3)人才培养我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本科生教育的管理制度,已经毕业的本科生,得到了用人单位 的好评。2004年,我院与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合作组建了 “研究生教育

25、合作中心”,又于今 年与暨南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另外还推荐优秀教师到省外综合院校,受聘硕 士生导师资格,独立开设研究生教育的系列课程与专题讲座。我院通过多方位合作,为本学 科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准备了包括28位兼职硕士生导师在的人才基础。(4)工作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拥有专业图书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00余种以及电子图书 5万册,单独拥有价值126万元的仪器设备。在金融、证券部门、财政税收部门、人力资源 中介机构以及大型国有企业设立了 10个实习基地。学科教学科研活动具有一个省级教学实 验示中心,一个省级扶持学科和三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等五个重要的高端平台。实验室设备 已完全

26、实现网络联通功能,能够满足本学科本科生、研究生的授课、实验与科研需要。2. 问题及不足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围已涵盖60%的二级学科,在 金融学(含保险)、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二级学科领域,无论是学术队 伍、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和工作条件,均已有一定基础和实力,但是与“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基本条件”、国家级重点学科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1)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学科集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具有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渊源和长期从事金融实用人才培养的发展背景,我院应 用经济学科在华南地区学界和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长期的专科办学层次,曾经影响了

27、 我院金融学科对理论前沿的跟踪研究和新兴领域的深入探索,以及学科建设层次的提高。从 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分布看,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大学、外语外贸大学等都具有理论经济 学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此同时,华南理工大学、商学院等已有应用经 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我院本学科具有了研究生教育的物质和人力基础,并且在某些领域拥 有一定实力,但学科群的集约性、学术方向的凝练以及科研成果的显示度都与应用经济学的 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存在一定差距。(2)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与一般教师之间存在较大水平差距由于个人教育背景、教育经历的差异,使得学科教师知识秉赋呈现出较大差别,主要表 现为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学

28、术带头人与一般教师之间存在较大水平差距。该问题的存在直接影 响到科研团队的快速成长和梯队建设,也影响到各学科方向的人力资源调配,同时这也会造 成高质量国家级课题的完效率与效果等方面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授权单位之间的差距。(3)本学科“产学研”需要进一步紧密结合本学科虽然师资队伍的规模能够适应研究生教育要求,学术队伍的结构相对合理,科研 活动和成果数量也不少,并且也围绕着若干国家级科研课题和一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不 少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实践价值也很好,但是人均高水平成果不多,尽管围绕个别国家级 研究项目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在全国金融学术界和业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省级 纵向课题与横向项

29、目面对于乃至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其深入的影响有限。因此,产学研需 要进一步紧密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层次,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4)学科发展的物质条件仍需改善近年来,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和购置了一批教学、科研工作 必需的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实验设施、文献图书资料和数据库等,学科发展的物质条件有 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具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单位的学科建设成果相比,还存 在一定的差距。(5)本学科办学层次不够丰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受到制约学校目前只有本科教育,培养层次相对较低,也不够丰富,缺乏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反 过来成为引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约条件。3.

30、建设目标本学科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在现有1个省扶持学科(二级学科)基础上,争取在2020 年之前取得2个省重点学科立项建设资格;3个省重点扶持学科;申报建设省高校人文社科 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院金融转型研究中心”;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属下的金融学、劳动 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等二级学科建设成为在国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的学科,形 成3个左右在具有较高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在2014-2016年成为学校首批硕士 学位授权学科点,稳步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基础上,招收研究生。4. 建设容(1)学术队伍建设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攻博三者结 合的方式,

31、大幅度提高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教师中比例。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储备硕士生导师。 加大经费投入,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 提供积极支持与帮助,以培养一批在省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人才,形成具有相当实力的学 术研究群体。(2)拓展本学科的覆盖面在现有本科专业基础上,力争在2014-2016年取得本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再通过扎 实的学科建设,争取在2018-2020年获得本学科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3)提高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提升科研能力规划建设期间,立项完成国家级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40项,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 文100篇,出版专著20部。(4)规划建设

32、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和本科生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在建设规划期,为硕士研究生教学预 留教学科研用房,力争每位具有导师资格的教授都有一个工作间;加大对图书资源的投入, 每年购买专业图书8000册;加大完善金融市场仿真实验室、国际贸易流程实验室,建设一 个专属应用经济学的专业资料室;对现有科研设备进行升级,完善网络条件,为学科建设提 供更好的条件保障。5. 建设措施(1)学科队伍建设在金融学(含保险)、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领域通过培养、引 进等方式,造就3-5名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或引进8名左右 在省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

33、学者,培养一批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的校 级青年学术带头人,充实学术队伍,优化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在 2008年-2020年间平均每年引进或者培养博士 6人,到2020年实现学科队伍博士比例达到 75%的目标,形成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术队伍。(2)科学研究在2008年-2020年,鼓励学科梯队成员每人每年完成2篇以上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 研究论文。创造条件为学科梯队成员发表专著提供便利。在2008年-2020年间,平均每年 至少出版2-5本学术专著,达到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鼓励学科梯队成员积极申报各级 各类科研项目,争取每年获得各级各类立项项目5-8项

34、;每年有1 -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 省部级奖励;每年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8篇。争取在2009年-2020年再获10-15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和创造条件建立学术交流机制,让学术梯队成员积极参与国际和国的各种专业学术交 流活动中,鼓励学术梯队成员积极向各类学术会议提交研究论文加强对外联系,与其他高校、 学术团体合作,积极举办、承办和协办国际和国的学术会议,每年举办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并争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在学校统一由图书馆管理的信息资料配置体系中,与图书馆加强合作,加大本研究方 向的图书、报刊、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的建设,加大每年要购

35、置本学科各研究方向新出版书籍 的力度。同时,在国文献资料购置量提高的基础上,增设电子版文献资料建设,争取建设具 有国先进水平的数据资料库。依托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完善和补充配套先进实验设备,适时更新实验软件,争取在2020年前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中心。(二)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规划1. 现有基础工商管理学主要依托两个系、两个研究机构和五个实验室,即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工 商管理研究所、会计审计研究所以及银行模拟实验室、财务会计实验室、ERP实验室、市场 营销实验室、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其中,银行模拟实验室、财务会计实验室、ERP实验室 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

36、企业管理学、会计学先后被评为我院重点扶持学科。同时,本学科 属下的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等专业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1)学术队伍本学科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目前本学科学 术梯队共有成员6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34人, 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具有硕士学位42人。该一级学科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 学术带头人均具有(兼)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具有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的能力,形成了以教授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后备的学术梯队。(2)科学研究自2004年以来,本学科科研成绩显著,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

37、学技术进步做 出了应有贡献。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如“休闲服务 业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省社科学基金项目06E01)、“过度信息与多样文化市场环境 下的品牌建构理论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06GO-02)、“市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演化机理 及发展策略研究”(市社科项目丫 Z2-43)等,接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 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20余项。近年来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54篇。 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中国软科学、财政研究、会计研究、数量 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科研项目总经费100.7万 元。在承担省部

38、级的重要项目以及其它有重要价值、学术水平高的项目基础上,该学科还产 生了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特别是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3)人才培养金融学院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学科的作用,并把本学科放在工商管 理授权学科建设规划的核心位置上。企业管理学科拥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 会计学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专业,同时还拥有物流管理、金融营销两个专业方向。本学科拥有经验丰富的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授,能够讲授较高水平的硕士研究 生所需要的系列课程及专题讲座,是本科学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人才基础。(4)工作条件本学科主要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ER

39、P实验室”、“银行模拟实验室”、“财 务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工商管理研究所”、“会计审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本学科建设 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学科共有120多台计算机,均通过校园网与互联网连接,并已注册安装 国家863计划一一中国数字图书馆用户终端,可供在校师生网上检索、利用数字资源,可供 利用的数字文献资源包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另外,还自建了 “馆藏图书书目数据库”、“馆 藏期刊篇名数据库”、“市场营销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 问题和不足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一级学科围,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财务管

40、理、 市场营销等均有学士授予权,覆盖面较大;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工作条件等 方面都已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同时,省委和省政府在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的六大核心产业中包括:“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主要 包括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 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以及“发展以品牌带动的优势传统产业。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 区,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文化体育、节庆和商务会展旅游。这也给我 院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与“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基本条件”以及 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相关

41、学科建设相比较,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通过硕士学位授权单 位规划建设立项,并在这个过程中来弥补。(1)学科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从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一级学科排行榜1202工商管理学科的230个单位来看,省仅占5 个,即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大学等,这些高校在一级学科下有二级学 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资格的授予权,其他高校如大学、商学院等也已经具有二级学科硕士学 位授权资格,金融学院现已拥有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学等二级学科,其一级学科属下二级学科覆盖面较大,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也形成 了一定特色,但还需要强化实力,努力早日获得本学科硕士学科授权资格

42、。(2)产学研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本学科国家级研究项目较少,高水平成果数量有限,得到各级政府采纳的相关政策建议 不多。因此,产学研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层次有待提高,科研成果的影响 围有待扩大。(3)提升办学层次,需要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目前学校的师资水平提升较快,学生规模扩也快,但是培养学生的层次较低,主要集中 在本科生层次,而合作培养研究生规模较小,并仅限于特定领域。因此,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提升办学层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势必应该扩大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3. 建设目标为达到本学科一级学位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条件以及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依据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潜力,提出以下

43、的建设目标:(1)提升本学科的覆盖面和办学层次在现有本科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在本学科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力争到15-2018年前成 功申请本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2)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领军人物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引进国知名专家作为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同时采取特殊政策,鼓励高 水平的教师到名校兼任硕士导师或到国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培养高水平的 学术带头人,努力提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比例。(3)提高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建设期间,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2项,省部级奖励6项,国家一级刊物 上发表论文30篇,在国家级出版专著10部。(4)扩大高水平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4、到2020年,本学科在校硕士研究生达到50人以上,并努力提高优秀毕业研究生的比例。(5)提供满足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条件力争在建设期获得1-2个省重点学科或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增加ABI、 UMI、EBSCO等外文数据库。4. 建设容(1)拓展学科覆盖面,提升办学层次力争在学科建设期,专职教师人数200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聘任比例达到60%以上, 博士比例达到60%以上,实现学术队伍结构的合理优化;同时,围绕工商管理、会计学等学 科研究方向,建设成一支具有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高效研究能力的团队集群。2014-2016 年争取成功申请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2020年,实现

45、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全省排 名的提升。(2)组建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创新队伍建立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学科具有国先 进水平的学术创新队伍,培养、引进2-3名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领军式学术带头人,培养、 引进5-10名在省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大发展潜力中青年学者,20-25名具有博士学位35岁以 下的校级青年学术带头人。(3)科学研究力争在学科建设期,形成符合学科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方向,并以CSSCI 索引期刊论文、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聚合的学术成果支撑研究方向,以 独到的学术亮点和学术影响力形成研究方向的特色、以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6、需求的科学成 果体现研究方向的优势。(4)工作条件建设在现有的校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基础上,力争建设培育1-2 个省级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或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建设1个省高校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现有的研究基础进行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和学科平 台,进一步凸显金融学院学科的特色和优势。5. 建设措施(1)人才引进与培养2014-2016年期间,力争培养、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 人才计划、国务院特贴专家2-3名,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重点项目实现突破。到建设末期,在学科队伍中,博士学位比例达

47、到60%以上,教授比例 达到30%以上。建设期继续实施国外高水平学者柔性引进计划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 引进优秀的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海外学者,每年派出3-5位中青年学术人才到海外访学、进修、 合作研究,逐步缩小我校优势特色学科人才与重点大学的水平差距,同时带动我校整体学科 建设水平。(2)学术交流深化与国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涵,每年邀请国著名专家来校短期访问或作指 导教师,加速提升本学科教师的学术水平;加强与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高校的学术交流 合作关系,请国外专家2-3人次来本学科作学术交流报告。派遣2-4名教师或研究生参加国 际学术会议,20人次参加国高水平的学术会议。(3)完善

48、管理制度,推进学科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学科发展的激励相容机制,克服管理机械 化,创造有利于竞争、有利于公平、有利于发展的优良学术环境,高效推进学术资源整合和 学科梯队建设,确保学科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加大学术骨干、学术团队成员的动态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对学术骨干给予攻读学位、 科研经费、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职称晋升等重点扶持。同时,对学术骨干的选拔、退出和 进补,实行动态考核,真正做到上下、进退的公平管理。逐步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团队成员之间的动态管理机制,真 正推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公平竞争,激活学术潜力,让冒尖人才脱颖而出。四、支撑学科建设规

49、划(一)法学学科建设规划1. 法学对应用经济学的支撑作用法学为应用经济学的支撑学科之一。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市场经济本质 上是法治经济。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和开始了经济的法治 化进程WTO法律体系的形成,就是这一进程的标志性成果。在WTO法律框架下,一切经贸 活动都必须严格恪守法律规则,任何缺乏法治的经济都只能是短命的经济。经营,违规操作, 曾使我国的经济与金融发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和针对我国贸易出口的 反倾销,都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至于金融市场上各种形式的金融行为,则更 是在积累了较高的不良资产的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50、。为了有效规避和防经济金融风 险,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必须加速高素质、复合型经济法律人才的培养。地处沿海,是改革 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经济强省和金融大省,所以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探索与研究的 应用经济学,是不能脱离法学学科对其的支撑。从上述容可以推断出,法学对应用经济学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学是 应用经济学研究须借鉴的重要交叉理论基础,没有交叉理论的研究,应用经济学就会变得了孤 立与单一;二是法学为应用经济学提供了另一理论视角,即应用经济学在解释和研究现实问题 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见解需要多元视角来支撑,否则所用的理论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基本都 会变的机械与教条;三是法学为应用

51、经济学未来拓展的领域提供了另一支撑,即法学在相当一 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经济学未来研究拓展的领域。法学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开设了近50门的专业课程,在科研方面, 法学专业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研究课题。随着我国融入WT O节奏的日益加快,我国在社会发 展各方面都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社会对于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系统地掌握国际商务的基 础理论、业务知识、管理方法和技能,了解我国对外经济的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商务通用 的规则和惯例,懂得预测商情动态,具有从事涉外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的需要量激增,这使得国际商法、国际法等专业进一步升温;另外随着我国国民法律意识的 不断增强,

52、民法、民事诉讼法等传统专业继续被看好;近几年律考与法律硕士专业报考人数 也成垂直上升状态,这与法律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凸现的作用紧密相连。其次,随着社会科技 的发展,网络化社会的形成,为法学专业引入了新的课题,例如电子商务易双方的法律责任、 网络伦理的探讨、以及网络行为的规等等都成为当前法学研究讨论的热点,和亟待立法的课 题;目前商业社会上的犯罪形态也逐步趋于专业化、集团化、高科技化,迫切要求法学研究 与侦察学也日益高科技化,要求法律的从业人员既要懂得专业的法律知识又要熟悉高尖端的 科学技术,要做文理兼备的法律人才。国家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使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的相对较冷的专业逐步升温。我院法学学

53、科的发展主要依托1个系和两个科学研究机构,即法律系、法学研究所、知 识产权研究所。本学科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很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法学专业师 资队伍,为我院开办本科法学专业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核心保障。现有在岗法学教师30人。 其职称结构是: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助教1人。其学历结构为:博士4人, 在读博士生5人,硕士和在职硕士生18人;2004年以来,我院法学专业教师累计承担和参 与了省级以上课题研究14项;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和红旗文稿、国务院的经 济日报理论版,中国法学、中国软科学、改革、知识产权、法学、 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政法论坛、法学杂志、当代法学、法学、 华东政法

54、学院学报等权威和国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和理论文章300余篇(其中有数十 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出版专著7部,编写教材10本,学术获奖25人次, 参与学术研讨会70人次,为省地方制定和出台相关经济、金融、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作出了 许多积极的贡献,有教师多次代表省参加泛珠三角区域9 + 2)知识产权论坛发表演讲,有 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法学工作者,在省具较大而良好的社会影响。上述这些都体现了我院法学 师资具备了较强的法学教学与研究能力,从而为我院办好法学本科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说明我院申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会有足够的来自于法学学科的支撑。2. 建设目标法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是:完

55、成专业增设工作(2008年增设法学专业、2010年增设知 识产权专业、2015年增设社会工作专业),扩大稳定本科办学规模;完成法律系教研室组 建;制定法律系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法律系部管理规章制度;确定专业建设重点,通过教 育部办学水平评估。通过组建一支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做好图书文献、 信息资料的保障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国际和国的学术 交流,形成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形成本学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 业架构和办学模式,把法学学科各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夯实牢固的基 础。具体的建设目标如下:(1)办学层次多元化以联

56、合办学的方式举办研究生教育,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为我院独立举办研究生教育创 造条件。(2)深化专业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和学科建设,力争建立1个校级重点学科专业,力争成功申报1个省级重 点扶持学科或重点专业。学科专业设置基本齐全:到2012年,本学科本科专业达到3个左 右,并力争建设1个省级精品课程。(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生比控制在1:20以下,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达到45左右。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 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45%左右(其中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0%左右),具 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达80%以上(其中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20%以上);双强型(教 学、科研)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

57、双师型教师达20%以上、复合型(具备两门以上异质学科 的知识结构)教师达10%以上。按照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千百十工程”的要求,力争培养1 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学术带头人、23名校级学术骨干。(4)拓展教学建设成功申报1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获得1项以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省部 级优秀教材奖;参照国家及省实验室建设的有关标准,在实验场地、设备、师资、教材、管 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法律实验室、模拟法庭建设,争取成功申报12项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 建立4个专业实习基地;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力争在法学专业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本专 业课程总门数的10%以上。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自行开发一定数量的多

58、媒体课件,各专业 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达到课程总学时的15%以上。培养12名以上校级教学名师, 力争获得1个以上“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 建设容及措施(1)组建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在金融法、经济法、涉外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民商诉讼法等学科培养、引进2-3名在 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培养、引进6-8名在省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大发展后劲的中青 年学者,再培养10-1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0岁以下的校级青年学术带头人。(2)科学研究办好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及其他新设研究所,为下阶段建成1个省部级文科研究 基地夯实基础;每年参加国际或国大型学术会议10人次;校级课题立项每年1

59、-2项左右, 力争每年成功申报省部级课题1-2项,每两年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教师每年人均公开 发表科研论文1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人均1篇以上);力争出版专著1-2部。(3)加强条件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廿廿学院每年增置法学图书2000册以上,法学图书总 数达6万册;力争建立法学图书室;建立法学专业学生活动中心,配置计算机60台,供学 生学习和研究使用。(4) 做好图书文献、信息资料的支持和保障工作做好学科建设所需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料的支持和保障工作,提高获取情报信息的技术 手段。加强校、院两级图书资料、文献、科技情报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设完善学校校园网, 在校园实现网络化

60、教学与管理,建立起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完善各类管理系统,构建虚 拟的校区服务平台,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构建电子化图书馆;利用好 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光盘数据库远程检索服务,国际国联机检索服务,加强重点学科资源建设。(5) 学术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外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继续与加拿大北爱尔伯特理工学 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英国威尔士教育联盟等院校开展专本硕、本硕项目的合作,力争在 5年选派12名教师和35名学生到上述大学和其他外国高校学习,争取引进1名以上外 教和1门专业精品课程;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启动和发展法学专业的留学 生教育。(6) 学科与研究方向建

61、设 法学专业重点突出经济法和金融法方向,致力培养精通经济与金融法律规则的应用型 法律人才,满足和泛珠三角地区对金融法、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需求,为维护经 济与金融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法律人才保障。通过8至10年的努力,争取建立金融法、经济法硕士点。 在办好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将于2010年开始增设知识产权专业,拟每年招收学生 100名,四年后达到在校生400人的规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知识经济,培养知识产 权专业人才。通过58年的努力,争取建立知识产权硕士点。(7) 建设措施 以培养金融与经济法制人才为特色。本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主要依托我院金融证券专 业、经济专业的传统办学优

62、势,致力培养金融与经济法制人才。注重经济法学理论的研究与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注重解决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法理 论学科的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法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才 能更好地推动法学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够给 应用经济学足够支撑的理论经济学科来。 着重专业设置的复合型专业特征。经济法学与经济学具有的天然的密切联系,为 适应形势要求,坚持复合型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交叉,努力开创新学科方向。理论经济学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推动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增添活力 和动力,同时也为本学

63、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为本学科的发展 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大力推动学科交叉,才有可能提出新的 学科方向,从而推动法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并为解决我省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做出 更大的贡献。 课程设置与学术研究以经济法、金融法为取向。本学科将以金融法、经济法等特色 课程来支撑经济法方向专业的发展。加强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群体的培养。强化对项目 的审批、检查、评估等各环节的力度,提高青年人才队伍和地区人才队伍的学术水平;更多 地加强对有一定影响力和有较高学术积累的学术团队和学者的资助,提高他们的原始创新能 力。探索适宜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国外

64、高水平学者,引进“三高人才,特别是将帅型人才, 所谓“三高”人才是指职称高、学位学历高、外语水平高的人才。 加强校际合作,充实教学体系。知识产权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国各高校没有比 较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为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专业的建设,学科通过与国其他高校合 作、交流,及时了解知识产权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动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丰 富专业教学容,与国其他高校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倡规性研 究,重视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定期举办研究方法论讲习班,邀请国知名学者交流研究方法, 提高理论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国门,向国外优秀学者学习理 论经济学学科先进的理论、方法。 进一步完善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法学学科点现有的研究方向比较分散, 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比较少,科学研究的力量还在成长的过程中,科学研究资源还很有 限。学科点的各研究方向在今后的学术交流与相互融合方面有待于提高和相互融合。我们将 立足于本校,放眼于未来,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同行的先进经验,结合社会需要,创建出具 有自特色的理论经济学学科体系。(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规划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工商管理的支撑作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广大社会的技术学科,它建 立在数学、电子学(特别是微电子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