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讲》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470943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心理学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教育心理学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教育心理学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讲》PPT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张 洋,总评价目标,能正确识记: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能准确理解:基本理论、基本规律。 能简单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心理现象。 能综合应用基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 总之;理解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习。,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 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二、教育心理

2、学的研究对象,2、教师 对学生的指导地位。,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教学内容 信息部分,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设置,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及教学信息,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

3、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 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进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评价/反思过程 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价 教学中:对教学件事和分析 教学后:检验、反思,在教与学的过程模式中,五种模式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总论(1) 2、学生与学习心理(211) 3、教学与教师心理(1215),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例:一个22岁小混混的人生悔改 不爱学习的儿童 舟舟,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二、为实际教学

4、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怎么办。,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及时做心理咨询的学生(开发区高中)。 不管学生的老师。,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例:我国的应试教育,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1913-1914 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人类的本性 学习心理学 个别差异

5、及其原因,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20年代,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法 30年代,科学心理学 40年代,弗洛依德的理论 50年代,程序教学,信息论的思想 普遍受行为主义影响,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服务。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 开始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了大量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研究的越来越深入细致。 注重为教

6、学实践服务,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研究和思想,受到拉什利、詹姆斯、杜威、格式塔心理学派、各种社会人类学家和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等的思想影响,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 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性研究 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我国的教育心理学 1924年 廖世承 教育心理学 建国前主要学习西方,做了一些学科心理、教

7、育与心理测量研究 建国后,学习苏联的理论和研究。 60年代前期,做了很多研究。 70年代后重新复苏。 我国教育心理研究的怪现象。,评价目标,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心理变化。 四个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我国心理学家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婴儿期(1-3) 幼儿期(3-6、7)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 青年期(

8、14、15-25) 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 抽象思维主导,能反省,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发展,片面性和主观性很多。,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有成人感,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力差,自相矛盾。,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青年初期 高中时期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出现辩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发展,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

9、展概述,有理智的自我意识 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发生冲突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分裂 意志的坚强性和行动的自觉性有较大发展 会出现于生活脱节的幻想,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纵向维度: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例:哈佛女孩 横向维度: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力结构。 例:教父 影响新学习的成功,也影响学习的效率。,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关于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

10、伦兹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家引进了关键期的概念。,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已有研究证明: 2岁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4岁直觉形成关键期 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错过关键期,再学习难度很大。,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累积,而是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认知发展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逻辑思维是智慧最高表现形式 引用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的依据(心理运算)。,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

11、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运动阶段(0-2) 感觉和动作分化 后期思维开始萌芽,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前运算阶段(2-7) 感知运动开始内化为表现或者形象 语言出现和发展 思维受具体表象束缚,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2、特点: 认为外界事物都有生命 (憨豆) 所有人感受相同 自我为中心 认知相对具体 不能抽象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例:哈佛女孩 分类实验,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具体运算阶段(7-11) 具有抽象思维,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但需要具体事物支持。,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 1、命题之间的关系 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例:考试中的超纲内容 超

13、常儿童,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未考虑专门学习的影响。 发展阶段不是固定不变的。 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加快各阶段的转化速度。 例:我国的教育,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苏联 维果斯基 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强调,学习应当适应最近发展区,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发展 也称个性,指绝对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要经过8个阶段。 成功:发展健全的人格 不然

14、:人格不健全,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尝试独立处理问题。 过分溺爱或批评,会导致儿童的自我怀疑。,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培养主动 儿童喜欢尝试探索新环境,承担学习新任务。 父母的反馈非常重要。,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培养勤奋感 儿童进入学校,追求成就感和认可。 例:赏识教育。 过度受挫或被漠视,会产生自卑。,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5、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培养自我同一性 个体组

15、织自己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一致性形象。 自我同一性形成需要谨慎选择和决策,否则就会导致混乱。尤其是职业定向和性别角色。 例:相当黑社会的学生,同性恋,易性癖,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性 2、学校教育 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完成。 学校教育的目标、计划能制约学生人格的方向,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同辈群体 更为自由和平等,奠定儿童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 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为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和榜样,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

16、展,二、自我意识发展 (一)含义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生理自我 最原始的形态(1周岁末-3岁) 把自己与动作对象区分开,并能作出一定的评价。,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2、社会自我 3岁后 轻信成人评价,转向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一般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 自我调控力差,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心理自我 青春期 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 能够内省,独立意识很强 自我评价成熟,有较强自尊,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

17、异 也叫认知风格 场独立场依存 沉思型与冲动型 辐合型与发散性,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场独立与场依存 场独立: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部干扰。 场依存: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且错误少 很快的回答问题,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3、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缩小范围,找出唯一答案 发散型:找出多个答案。,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验 智商IQ 比纳西蒙量表 比例智商 1936年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智力差异 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 (1)个体差异

18、智力水平成常态分布,IQ140不超过1% 是人智商构成成分的差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智力的群体差异 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男女智商的总体水平大体相同 男女智力结构存在差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方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有直接的社会意义。,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性格的差异 1、性格特征的差异 对现实的态度 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性格的类型差异 内外倾,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会影响学习方式 也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生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评价目标,识记心理学发展、自我同一性,TRANSITION PAGE,TRANSITION PAGE,Elements Page,There are more donkeys available online at Animation Factor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