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70932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单元解读,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 1.穆罕默德 2.艾萨克牛顿 3.耶 稣 4.释迦牟尼 5.孔 子 6.圣保罗 7.蔡 伦, 18.秦始皇 20.毛 泽 东 21.成吉思汗 75.老 子 82.隋 文 帝 92.孟子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

2、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 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经济上:

3、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阶级关系上: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维拓展,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决定这一时期的文化,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3、代表流派和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

4、隶制经济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经济的逐渐兴起,原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礼乐制度逐渐崩溃。在诸侯争霸以及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士”为维护本阶层的利益,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 请将下列不同派别观点与相对应的派别用直线连起来:,“克己复礼”,“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君主专制、以法治国”,没落消极奴隶主贵族,没落积极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阶层,下层贫苦民众,孔子(儒家),韩非子(法家),墨子(墨家),老子(道家),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3、代表流派和人物:,4、百家争鸣的影响:,(1)对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仁 克己复礼,性相近,有教无类,君舟民水,“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仁政,仁义 王道,以德治民,民贵君轻,性本善,性本恶,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2)具有进步性:,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讨论:,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

6、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2、早期儒学的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

7、的是:A. 都主张性善论B. 都强调礼法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 都取百家之长,课堂演练:,C,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C,3.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B,4.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B,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传说前

8、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聃(音dan第一声),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

9、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1)老子的思想,A、“道”为世界的根本,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B、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希望回到小国寡民,消极悲观。,(2)庄子,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的思想

10、(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 ; 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定理有存

11、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辩证法的思想。,(2)评价:,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4、墨家学派,(2)主张:,(1)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古为今用,道家的“无为

12、”恬淡朴素,宽容谦逊等,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以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1、A 2、B 3、 C,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2、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

13、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 3、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

14、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为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 (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

15、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参考答案: (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系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4)继承发扬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唐太宗时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大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时,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

16、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2分)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参考答案: (1)“兼爱”“非攻”思想。 (2)儒家。 (3)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

17、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知识升华,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教育领域最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