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4709123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庆云崛起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机遇,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县和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立足庆云实际,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突出科学发展、人本发展、生态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主

2、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庆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全县编制专项规划、部门规划、乡镇规划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第一章 基础环境第一节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2006年以来的五年,是庆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继承、创新、发展”的工作总基调,围绕“打造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目标定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

3、主要目标和任务。(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逐年加速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人均突破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49.8:4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4.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是2005年的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图1.“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8.714.449.841.542.942.72005年 2010年图2.“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比例对比2.031.181.070.70.801

4、232006200720082009201001020304050607080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图3.“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速度101.7274.60100200300400500十五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图4.“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对比(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对接央企实现突破。与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的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五年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650个,到位资金152.4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连年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2006年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观摩现场。2007年获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2009年,

5、被市委定为改革创新示范区,被省政府列入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被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10年,被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县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入驻企业205家,总投资60亿元。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金融电子、低压电器、体育器材、渔网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是2005年的4.1倍、4.5倍和3.8倍,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12.5

6、个百分点。庆云工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四)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物流扩量升级。小商品现代批发市场、金宇建材、国际物流园建成运营,蔬菜水果市场列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酒水副食等7个市场入选山东省十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一会一节”的会展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交易范围辐射25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实现交易额300亿元。被确定为省级旅游购物市场。庆云被命名为中国商贸名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创设了彩云奖,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电影春雨沙沙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海岛金山寺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AA级旅游景区达到4处,“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

7、综合收入10亿元,成为首批山东旅游强县。(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南拓北延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实施了城市综合体等战略性项目,建成了庆云广场、北海公园等一批群众休闲场所,建设了科技中心、华汇商都等一批精品工程,贯通了环城水系,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实现碧水绕城。滨德高速开工建设,省道315新线竣工通车,城乡路网更加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较“十五”末增加220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3%,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品位日渐显现,被评为中国最佳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六)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农业税全部取消,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粮食连年丰产丰收。高效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出口型蔬

8、菜基地1600亩,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4%和56%。五年新植树木1200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5%。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镇农民服务大厅和文化站全部建成。全县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381个行政村合并为158个社区,39个并建型社区扎实推进。(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化低碳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等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八)社会事业和谐并进。五年投入各项民生资金17.8亿元,一批事关民生的突出问

9、题得到解决。五年引进人才7321人,取得科技成果35项。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幼儿教育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五保”老人全部集中供养。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05年增加4100元和3000元。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平安庆云、和谐庆云建设扎实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广播电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500091003700670002000400060008000100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2010年图5.“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回顾“十一五”,已成为庆云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进步最明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创新实干、埋头拼搏的结果,为“十二五”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牢牢抓住发展不放松,挑战中寻求机遇,压力下增强动力,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市场的手段推进经济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坚持用开放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

11、革体制机制,切实让职责权力服务于全局发展需要,让行政行为服从于法律法规要求,让工作质量体现在改善民生之中。三是坚持把恒定的思路理念作为工作引领。坚持“商贸兴城、工业强县、枣牧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不动摇,根据形势变化,不断继承、创新、发展,坚持、丰富、落实,成为符合庆云实际,独具庆云特色的发展战略。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政策、财力、物力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倾斜,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保障。加强“平安庆云”、“诚信庆云”和“文明庆云”建设,大力提升发展软环境,营造了务实高效的服务

12、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全县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团结一致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十二五”时期,是刚刚经历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外部条件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势头企稳回升,和平、发展、合作仍将是主流。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区域发展格局加速调整,有利于我县发挥优势、加速赶超。我省随着黄河三角洲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新一轮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潮将迅速掀起,为我县带来

13、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我县情况看,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综合实力和县域形象全面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投资建设进入集中回报阶段。特别是滨德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使庆云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更加稳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庆云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示范区、省财政直管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使庆云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竞争期。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县加快发展也面临严峻竞争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和效益不

14、高,缺大少强的局面没有真正改变,服务业贡献率低;二是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有待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三是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经济外向度低;四是城镇化水平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步伐不够快;五是“三农”问题将依然突出,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六是周边县市快速崛起,区域竞争面临新的更大压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用创新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文化基础,努力开创庆云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的新局面。第二章 思

15、路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奋力超常跨越、构建和谐庆云,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人才立县、商贸兴城、文化旅游带动、城市拉动、产业化推动”六大战略,着力抓招商、上项目,抓调整、促转型,抓投资、扩消费,抓提升、增效益,抓民生、保稳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的新跨越。(二)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一个定位,打造六张名片。一个主题。以科学

16、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机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定位。加快崛起鲁北,积极融入环渤海,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力争“十二五”末综合实力达到德州市一流水平、黄三角上游水平、山东省中等方阵。六张名片。中国商贸名城、中国科技生态城、现代生态宜居宜业城、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黄河三角洲区域特色发展示范区和德州改革创新示范区。(三)发展原则。突出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突出协调发展。把协调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

17、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强化统筹协调理念,更加注重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好快并重,全面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突出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突出共享发展。把民生建设作为“十二五”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富民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突出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引

18、领产业升级,实现创新与转型的有机统一。第二节 发展目标和远景展望综合考虑我县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为:经济总量翻两番、财政收入增三倍、居民收入大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在全市全省领先。具体目标为: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15年达到2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跨入全市第一发展梯队。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向集群化、高级化转型,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19、研究和实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6%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最终消费率达到50%。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43.5%,展现生态庆云、绿色庆云新形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结构更加协调,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市建设彰显特色,构筑城区生

20、活居住、生态经济、休闲购物三大板块,形成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联动格局。社会建设日益和谐。教育质量和结构不断提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跨入山东省教育强县行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及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000元和13600元,年均分别增长28%和15%左右;城乡就业水平逐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到202

2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为经济全面繁荣、民主法治健全、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中心县市,充分展现“渤海明珠、吉祥庆云”的崭新形象。专栏1. 庆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类指标类型单位2010年“十二五”规划指标属性2015年年均%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93.529025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元301618923024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03832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7527830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89420预期性资源环境耕地保有量万亩40.9343约束性单位GDP能耗降低%2317约束性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

22、量减少%1512约束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18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12约束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890约束性林木覆盖率%34.543.5预期性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重%8.7:49.8:41.56:49:45预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10预期性最终消费率%4550预期性城镇化率%3353预期性科技创新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72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740预期性改革开放进出口总额万美元26001700046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500370049预期性和谐社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1003100028预期性农村居民

23、人均纯收入元67001360015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3.5约束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1.982.5预期性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万人4.7610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97.8约束性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岁7475预期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100约束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58.6100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100约束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60约束性第三章 布局分区第一节 空间布局根据县域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经济功能特点和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城乡分割体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实施“南融北接”战略,积极发展枢纽经济、园区经济、辐射经济、飞地经济,

24、提升县域整体竞争力,努力构筑“一核、两区、四带、多点”的发展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区。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科技人才等优势,构建现代城市构架,建设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聚集区,推动与周边县市的功能整合和产业分工,培育特色经济板块,使中心城区成为服务全县乃至周边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商贸、科技中心。两区,即县经济开发区和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区是推进南融北接战略,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桥头堡,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点。两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体用品、精

25、细化工、轻工食品等产业。四带,即四个经济带。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县域经济区划分为东辛店镇中心城区、中丁乡尚堂镇、徐园子乡常家镇和崔口镇严务乡四个经济带。依托滨德高速、济乐高速和国、省道,发挥中心乡镇的连接纽带作用,科学界定功能分区,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多点,即产业园区、小城镇等增长点。重点发展“四带”的特色产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推动发展资源向园区集聚,培育按产业链分工的特色产业园、为产业开发及重大项目配套服务的创业园,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经济强镇。专栏2. “四带”发展

26、重点东辛店镇中心城区经济带。以中心城区和东辛店镇为主体,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东辛店镇枣菜资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统筹发展香海禅林、香海小镇、唐枣生态园、海岛金山寺等传统文化景点,合理组织旅游线路,形成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建成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中丁乡尚堂镇经济带。以中丁乡和尚堂镇为主体,发展金融机具、橡胶、农副产品与工艺加工、林果特色种植等产业。依托中丁金融电子工业园、尚堂双河工业园,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壮大骨干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邻近阳信的区位优势,创建万亩梨园、万亩枣园,形成庆云县南部林果特色种植产业基地。徐园子乡常家镇经济带。以

27、徐园子乡和常家镇为主体,发展塑料与网具加工、机械与精细化工、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发挥产业基础优势,通过升级改造,做大做强塑料网具加工业,创建鲁北塑料与网具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机械制造业,调整优化精细化工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依托徐园子大葱种植批发市场,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沿国道205线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崔口镇严务乡经济带。以崔口镇和严务乡为主体,发展低压电器、文体用品、商贸流通、生态旅游等产业。依托崔口镇,向南扩延发展低压电器、文体用品产业链,形成崔严经济长廊;推进产业升级,打造产业品牌,构建鲁北低压电器与文体用品生产基地;利用地处冀鲁两省交界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

28、庆云水库,建设庆云水库生态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第二节 功能分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及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优化空间结构,将县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强化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庆云水库、南侯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区,马颊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等区内河道、流域和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此类区域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任何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尽量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交叉干扰。控制开发区。主要包括优质粮棉区、畜牧养殖区、绿色果蔬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此类区域要控制开发强度,注重生态环境的

29、保护与整治,避免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度内适度发展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的生态产业。集约开发区。包括城镇建成区与城镇建设扩展区、庆云经济开发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乡镇工业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和其他非农建设区。此类区域应突出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优化工业开发区和城镇经济结构,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力,成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健全主体功能区划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和考核机制。实行按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分类管理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限制;建立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对核心保护区进行补助;对核心保护区

30、实行依法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控制开发区实行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对集约开发区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编制实施各类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要求,使主体功能区划成为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总体效率的重要依据。第四章 产业结构坚持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和“高精尖、新奇特”的发展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级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

31、统产业。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两番,产值过50亿元企业达到7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努力建成黄河三角洲高端高质高效工业示范区。(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投资集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两大百亿级产业群,突破生物技术、文体用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新材料产业。依托传茂科技、嘉豪恒泰等企业,以无机传热技术为核心,大力研发传热新材料,积极培育上下游企业,壮大传热新材料工业园,膨胀产业规模,拉伸产业链条,加强用新技术改造低压电器等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

32、业层次;依托翔昊科技等企业,加速推进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孵化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创建一批应用企业;依托金诺集团、亿鑫机械制造等企业,加大有色金属复合材料、不锈钢复合材料建设培植力度,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种钢、特种金属制品。积极引导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产业竞争力,到 “十二五”末,形成百亿级产业群,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2.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坚持光热、光电并重发展,依托“中国太阳城”,以大唐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大力培植本土太阳能企业,推广城乡太阳能光热利用工程,强化科技研发,开拓光热光电利用新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生物质

33、能。以齐耀生物质循环综合利用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生物质发电、供热工程,建设沼气发电示范园,引进配套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示范区。风电装备。以严务、崔口等区域为核心,以大唐风力发电等项目为重点,建设风电示范园,积极发展风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绿色电池。突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千里马蓄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扶持鼓励研发绿色新型蓄电池,推进产业升级。到 “十二五”末,形成百亿级新能源产业群,建设绿色新能源示范区。3.生物技术产业。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导向,以鼎力金丝小枣综合利用、开天生物等项目为重点,发挥小枣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天津生物产业转移,

34、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产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使生物产业成为综合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形成全国重要的金丝小枣生物产业基地。4.文体用品产业。充分发挥我县文体用品产业基础优势,以科技化、规模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竞技体育器材、全民在线健身器材、路径健身器材、场馆器材、文化用品等,大力培植五岳、世纪星等龙头企业,加强内引外联,延链条,创品牌,壮大产业集群。2015年,规模以上文体用品企业达到50家以上,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打造黄河三角洲文体用品装备制造基地。5.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庆元电子、昆仑创奇、腾飞金融等

35、骨干企业培植力度,提升LED电子显示屏、防盗报警系统、可视门铃、电子元器件、电力器材等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积极谋划建设庆云电子信息产业园,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以科技中心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动漫、软件等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更高层次。6.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华泰废旧轮胎再制造与循环利用、齐耀生物质循环综合利用、经纬环宇植物纤维清洁制浆、嘉豪恒泰单颗集成大功率LED路灯等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打造知名品牌,推进废旧资源再利用,创建LED照明示范县,形成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区。专栏3. “十二五”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1.新材料产

36、业。嘉豪恒泰无机传热新材料应用产品制备项目;翔昊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项目;亿鑫不锈钢复合板(卷)、管项目;金诺有色金属复合板项目;中灿500万片碳晶电热板项目;盛源不锈钢管件项目。2.新能源产业。国电集团庆云50MW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热发电项目;大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大唐风力发电项目;太阳能中高温设备生产基地产业园项目。3.生物技术产业。鼎力红枣中黄酮、枣肽及膳食纤维提取项目;鼎力金丝小枣综合加工项目;开天生物制品项目。4.文体用品产业。五岳体育器材生产项目;世纪星体育器材生产项目;金诺智能办公用具生产项目。5.电子信息产业。庆云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庆元电子项目;昆仑创奇电力器材项目;腾

37、飞金融项目;鹏耀年产152万套电子散热模组项目。6.节能环保产业。华泰橡胶废旧轮胎再制造与循环利用项目;齐耀生物质循环综合利用沼气发电项目;山东经纬环宇植物纤维清洁制浆项目;单颗集成大功率LED路灯项目。(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轻工食品三大传统产业优势,以技术装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为方向,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1.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对接河北盐山、孟村等国家管道生产基地,依托鑫源、宏程、美林等企业,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和高新技术产品引进研发,重点突破特钢、管件管材等产业,通过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培育一批集

38、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十二五”末,形成500万吨钢铁加工能力,初步建成以石油管道、合金管、不锈钢管、特钢等产品为支撑的现代化特钢及管件管材加工制造基地。以颐元农机等企业为重点,着力发展农用机械、数控机床等产业,积极引进整机项目,通过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2.精细化工产业。按照大型化、精细化、集约化的要求,积极调整鑫和化工、庆顺科技、天庆化工等企业产品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上新项目,延伸产品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打造我县财税贡献支柱产业。2015年产业财税贡献突破1亿元。3.轻工食品产业。实施大集团

39、战略和名牌战略,以中澳、伟诺、鼎力、鲁丰等企业为龙头,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管,不断延伸肉鸭、肉兔、小枣、蔬菜生产加工链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中国肉鸭、肉兔基地和中国金丝小枣加工基地。依托渤海羽绒、雪驰羽绒等企业,发挥畜牧养殖资源优势,引进链条企业,建设羽绒工业园,发展羽绒、羽绒服装、床上用品等。加快君庆纺织、元亨利达等纺织企业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十二五”末,轻工食品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专栏4. “十二五”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项目1.装备制造产业。鑫源钢管制造扩产项目;美林管业扩产项目;沧海管业项目;鑫瑜特钢金属制品扩产项目;颐元农机大

40、功率保护性耕作系列机具项目;山东中天机械汽车零部件项目。2.精细化工产业。庆顺科技二期环保型纸用染料项目;鑫和化工改造扩产项目;天庆化工项目;盛丰化工项目;长信化工项目;滨庆化工项目。3.轻工食品产业。中澳优质肉鸭产业化富民项目;中澳年产3万吨鸭肉制品深加工项目;鲁丰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与质量程控信息管理系统;君庆纺织二期7.5万纱锭“紧密纺”纺纱项目;元亨利达纺织项目;雪驰庆和服装制品项目。(三)大力推进集聚发展。按照壮大骨干企业、打造产业链条、建设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大力实施“4333”工业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着力扶持4大优势产业集群,壮大30家骨干企业,新上90个投资过亿

41、元的重大项目,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名牌。1.培植骨干企业。鼓励兼并重组,加快资本集中,壮大一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围绕服务优势产业链,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品,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关系,提高专业化水平及协作配套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培植10大财源支柱企业、20家骨干成长型企业,膨胀30家新特企业,形成骨干梯队发展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财政支撑力。2.加快载体建设。一是突破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扶持政策,2012年完成“四纵四横”主干道和7.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园区水、电

42、等配套功能,增强承载力。立足“高精尖、新奇特”的产业定位,突出新能源、新材料、轻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引进一批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和链条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到2015年,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入驻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完善提升县经济开发区。实施“二次创业”工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研发、信息、标准、培训、营销等配套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业层次,打造一流产业集聚平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工业园区化率达到100%。专栏5. “十二五”重点培植企业“4333”工业发展战略。重点培育高新技术、装备

43、制造、精细化工、轻工食品4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30家骨干工业企业,每年新增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名牌。10大财源支柱企业。鑫和化工、鑫瑜特钢、吉(马)亿鑫、鼎力、渤海羽绒、中澳、君庆纺织、庆顺科技、天庆化工、盛丰化工。20家骨干成长型企业。金诺、传茂科技、金华金属、颐元农机、德利发、鑫源管业、宏程管业、美林管业、昆仑创奇、兴达管道、六合通管道、鲁丰科技、元亨利达、六和饲料、华泰橡胶、大通电器、婴儿乐、东方数控、工矿配件、辉煌铸造。第二节 增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44、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一)突出发展三大战略性服务业。巩固强化既有服务业优势,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集聚区建设,提升对外辐射能力,加快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大旅游发展格局。1.商贸餐饮业。科学谋划市场,深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1234”工程,重点发展三大板块。一是建设小商品集散中心。改造五金市场,积极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实现由专业市场向商业聚集区转变。大力拓展市场领域,2011年形成以庆云为中心150公里半径范围内多层次、大容量消费市场,2015年形成东北三省小商品输出基地,2020年建成面向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地的小商品输出基地之一。“十二五”末,商品品种达到40万种,

45、初步构筑“南义乌,北庆云”的商品集散格局。二是建设小商品加工中心。依托滨德高速,在城区南部规划建设国际小商品加工园区,实现以工促贸、贸工联动的发展格局。三是建设商贸核心集聚区。以信誉商厦、龙威城市广场、金天地等为核心,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构建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运动休闲、娱乐、文化综合服务等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商业中心。努力打造“美食庆云”,挖掘传统名吃,提高餐饮企业星级服务及管理水平,发展大众化、特色化、连锁型餐饮网点。2.现代物流业。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系统“两大平台”,推动农业物流、商贸物流、医药物流、工业物流“四流合一”,融合发展,重点抓好红云国

46、际物流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配送,实现物流由服务经营生活向服务生产生活转变。加快培育物流市场主体,推进二三产业分离,促进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形成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加强现代物流业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京津、济南、黄三角等区域物流产业链条,努力建设北接天津滨海新区、南融济南省会经济圈、东连黄河三角洲的现代陆港物流基地。3.旅游业。以打造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构建传统文化游、生态观光游、市场购物游“三足鼎立”的旅游产业基础体系。以海岛金山寺、庆云宫等为主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旅游区;突出“枣林水乡”特色,以东辛店生态

47、文化旅游区、马颊河风景区为轴贯穿县域东西,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区;依托省级旅游购物市场群,挖掘商贸文化和民间商贸故事,大力发展市场购物游。继续实施“六个一”工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建立高效便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跨区域、跨景区协作。到“十二五”末,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A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三星级以上酒店10家、国内国际旅行社4家,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业实现由接待服务型向经济产业型的重大转变。(二)着力提升高成长性服务业。1.金融保险业。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引进保险、证券、

48、期货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十二五”期间,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0家以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培养上市后备企业,稳妥发展债券市场,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发展质押、票据业务,推行结算票据化,规范网上支付结算,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贷款。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稳妥推行农业保险,发展网上保险业务,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扶持担保业和风险投资业发展。优化金融运行环境,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2.房地产业。坚持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并重,引导房地产开发向城南新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

49、集,降低老城区开发密度,推行节能省地型住宅,扩大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合理规划商用房产,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房地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壮大庆云建筑等一批综合性房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活跃房地产租赁市场,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行为。3.社区服务业。坚持“便民便利”原则,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建立福利型、保障型、服务型相结合的新型社区服务业体系。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兴办多形式的社区服务实体,积极发展家庭医疗、家庭教育、家庭清洁等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养老

50、托幼、助残优抚、文化娱乐、卫生体育、美容保健、商贸流通、信息咨询等服务,增强社区服务就业吸纳能力。(三)加快发展初创型服务业。1.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设计、咨询评估、法律公证、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经纪代理、营销策划、人力资源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机构,培育扶持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构建门类齐全、服务创新、运作规范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十二五”末,注册商务服务机构达到20家以上。2.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网络传输服务、计算机及软件服务、数字内容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推进“三网”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健全交易平台,推进“城市一卡通”;完

51、善电子政务,升级政务网站,促进政务系统资源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加强基层政府信息化建设。积极开拓数字电视、网上银行、网络教育、网上娱乐等新兴市场。3.农村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环节,加快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生活服务体系,结合合村建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连锁经营向乡村纵深发展,促进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专栏6. “十二五”服务业重点发展项目市场“1234”工程。完成一处中央商务区建设,改造提升两个传统市场,推进市场“开发模式由商业地产向地产商业转变,经营模式由交易中心向采购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中心转变,管理模

52、式由政府指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三个转变,实施“经营场所,经营理念,交易方式,商品品种”四个升级。旅游“六个一”工程。开发一条旅游文化美食街,建设一批星级酒店,打造一条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特色旅游纪念品,组织一系列特色演艺活动,培训一批优秀导游。重点发展项目。中央商务区项目;国贸购物中心项目;小商品加工园区项目;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红云国际物流园项目;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二期项目;海岛金山寺仿古一条街、民俗一条街项目;马颊河风景区项目;奥林匹克公园项目;丽庭国际度假酒店项目;庆云宫休闲养生中心项目;吉祥园项目;金宇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庆云会展中心项目;商务中心建设项目。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

53、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品质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绿色生态种植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创建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蔬菜、畜牧、林果、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生产向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功能化方向发展。1.种植业。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作物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突出发展品质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全面实施好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和粮食丰产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展优质专用粮,确保粮食供应安全,201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万吨以上。加快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2015

54、年全县优质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积极推进 “三品”认证及品牌创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京津济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全部到达无公害标准,绿色、有机农产品比率达到15%以上。加快发展林果花卉苗木等高效作物,科学合理安排速生林及生态林规模,到“十二五”末,新增花卉苗木50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5%。2.畜牧业。以建设京津济主要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重点搞好畜牧生态养殖、畜禽标准化推进、畜禽良种繁育等八大工程,努力建设畜牧业强县。到2015年,建成10万头肉牛、20万只肉羊、30万头生猪、500万只肉兔、1亿只肉鸭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

55、总产值比重达到50%,畜禽生态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绿色无公害畜产品比率达到60%以上。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畜牧业产品质量、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3.渔业。结合水利“十百千”工程,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淡水养殖业、旅游休闲渔业、特色品质渔业。完善北海公园、香海禅林等五个渔业景点配套设施,打造集旅游休闲、垂钓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渔业区。加快以南大洼为重点的标准化生态池塘整理开发,改造上粮下渔、上林下渔型标准化生态池塘3000亩,建设现代渔业样板。以严务、崔口等区域为重点,按照标准化生态池塘建设要求,开发整理宜渔盐碱地3000亩,开展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河

56、蟹等广盐性品种养殖,建设特色品质渔业养殖示范区。(二)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拓市场”的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重点发展粮食、蔬菜、畜牧、果品、棉花、林木六大农业产业化体系。1.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完善扶持政策,壮大中澳、伟诺、鼎力、鲁丰等一批经济实力强、精深加工水平高、销售渠道健全的农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到2015年,培植1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种植养殖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成片发展,建设肉鸭、香菜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打造一批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

57、区。鼓励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跨村、跨乡的专业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培育形成10个优势种养基地。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主导产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购销带动型、土地流转带动型等多形式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支持成立区域性联合组织和专业协会。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合作,鼓励发展订单生产模式。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机制。4.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供销系统、粮食系统等农产品流通网络。努力将蔬菜水果市场、粮油市场、种子市场等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及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

58、,扩大农产品外销份额。(三)完善农业服务体系。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范各类涉农项目,实施灌区改造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方田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优化农业设施装备,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动饲养生态化,实现饲养排放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覆盖主要农产品的优质化标准、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3.强化技术信息支撑。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业重大技术攻

59、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广农业种植、产品加工及良种选育等先进适用技术。到2015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乡镇全部建成农业综合服务站。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流通、环境监测、气象服务及灾害防御信息化。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农民需要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金融支持体系。专栏7. “十二五”农业重点发展项目鲁丰科技有机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与质量程控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庆云县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庆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商品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建设项目;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庆云县粮油交易市场仓储设

60、施建设项目。第五章 城乡区域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发展中心城区,培育重点小城镇,形成中心城市、特色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合理分布的县域城镇空间格局。“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53%。(一)提升发展中心城区。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201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3万人,绿化覆盖率达到45%。1.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按照“东延、南扩、西连、北展”的

61、发展方向,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采用“一带五区”总体结构模式。滨水绿化带,指沿城区中部东西向玉水河设置的滨河景观带,规划整理拓宽,形成生态型城区的绿色走廊。中心商贸区,指以商城大街和新华路为轴线,依托商贸基础优势进行提升改造,逐步形成商业圈、商业网和商业带。商务生活区,指以中心街和南环路为轴线,形成区别于其他功能区,展示城市风貌和文化品位的商务生活景观。“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以滨德高速至庆云城区连接线主轴和马颊河风景区、城南新区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城市形象新地标。同时,着力提升老城区,改造城中村,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经济开发区,指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庆云经济开发区

62、。专业批发市场区,提升专业批发市场对现代城市的支撑力。居住生活区,以生态、现代为主线,在城区西北、西南和城区东南沿河地带形成居住生活区,做优做美城市。2.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市建设与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同步。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十二五”时期,形成“两环、十横、十纵”道路干线布局,开通公交线路,加快公交专用道和快速道建设。完善城区排水管网,逐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积极引进集中供热工程,改善城区供热。规划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红云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推行“城市一卡通”,积极开展城区“三网融合”试点工程。规划建设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文化项目。贯通城区河流水系,改善生态环境。3.

63、创新城市经营管理。推进数字化管理,提高社区自治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精心设计城市雕塑、街心花园、标志性建筑等人文景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以天然水系和湖泊为主体的城市水文景观。大力倡导低碳型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二)加快完善城镇体系。注重特色、强化功能,积极培育重点乡镇,加快重要交通沿线城镇密集带建设,提高城镇承载力。1.积极培育重点城镇。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节点,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集聚和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尚堂、常家、崔口、东辛店等城镇,强镇扩权,使之尽快成为经济强镇和县域经济次中心,提高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走各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一般乡镇发展,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2.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积极吸引外来知识型、技能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