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708936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感恩政府对宝林的认可!感恩社会各界人士!感恩媒体金凤杂志全体同仁友情推广宝林文化!感恩宝林人的团结奋进。宝林是大家的家,宝林文化是在实践佛法在世间。任重道远,宝林人仍需努力。宝林禅寺:佛学与时代气息的融合2015.01金凤杂志第90期 作者:张谌建还记得当年那座几经兴废的千年古刹吗?还记得那座曾蒙康熙皇帝龙笔御书敕赐“大中宝林禅寺”的禅寺吗?还记得坐落在连江县丹阳镇西北东平村的宝林山下的宝林禅寺吗?它是一座久经风霜的寺院。始建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原名宝林庵。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屡经扩建,乡宦张莹,官居礼部尚书,请旨改封宝林禅寺。鼎盛时期,全寺建筑总

2、面积达三十余亩,僧众千人。清康熙之后惨遭回禄,乾隆十年(1745年),全寺化为灰烬。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比丘德经、德泉两师,重建法堂及两厢僧房,留存于今。旧时古貌已无法重现,唯留文物继续诠释它的文化。两座青石佛依旧坚挺地守护它们的土地,它们再也找不回曾经五尊石佛的壮阔情景,但不变的是保佑家乡父老的慈悲情怀。儒学大师朱熹提笔寺内的七律诗读起依然回味无穷、意境深远,虽然朱熹另外留下的一副对联现已无从查找,可七律诗所描绘的古时寺院历历在目: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昼不开。一壑只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连宵计,未许仙灵便却回。清康熙帝御书敕赐“大中宝林

3、禅寺”石碑,现完好地屹立于山门旧基上。那些古时的断壁残垣追忆着往昔。破碎的记忆片段像走马灯一般穿行脑海中。被填平的放生池,被毁的大雄宝殿荒凉而悲壮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遗留的石碑篆刻着历史的点点轨迹。宝林禅寺已经不再是只懂得追忆过去的地方,现在这块小小的寺院涌起人文的光辉和素养。2010年“盛世梵呗,菩提秋韵”福建连江宝林禅寺佛教音乐会在福建大剧院隆重举行,60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在宝林禅寺住持悟演法师的引领下,与宝林禅寺众弟子们一起走进了佛教梵呗之夜。这是福建省有史以来举行的首场佛教音乐会。让各地人士认真聆听了中国佛教寺庙最古老的音声,令海内外人士都有机会接受宗教情操的陶养,了解供养诸

4、佛菩萨的功德与使命。这次活动也反映出修行人外在的柔和及内心的庄严。佛学的清唱携带安宁与静谧的气息,淡淡的禅味弥漫在空气中渐渐扩散。伤口总会愈合,未来的道路依然绵延向前。不忘过去,勇敢前行,将宝林禅寺独特的佛学道义传播向十里八方,让更多人领略宝林禅寺的精神奥义。这是一种敢于释怀的气度,是一种勇于创新的气魄。将时代的气息融入寺院,把音乐和佛教相结合。仿佛连佛像安然的笑颜也更加平易近人。宝林禅寺以其全新的面貌重新挺起脊梁。刻着过去的伤痛化作更加坚强的精神顽强的屹立。它带着祥和的笑容,面目间尽显安然注入了新的内涵。这是宝林禅寺的精神,更是这片土地的活着的灵魂。宝林寺的茶香2015.01金凤杂志第90期

5、 作者:陈荣隧是宝林寺那悠远的钟声,还是虎跑泉那叮咚的流响,在这里,让我静神凝气。不大的客堂,设屏风,摆案桌,红木典雅,佛像庄严。欣赏墙上琳琅满目的字画,仿佛走进了佛陀的世界。一幅达摩面壁图,酣畅淋漓的大写意,面壁十年图破壁,这种坚毅、恒心,再次震撼我的心灵。那幅楷书小品心经,清秀圆润,纤巧细腻,可以看出作者心如止水的神韵。心中默读一遍心经,似乎又有所感悟。浮想翩翩中,飘来一股清幽如兰的香气,住持悟演法师为我斟上一杯琥珀色的大红袍。闻香观色,这香气,淡而远,却在咽喉与齿颊间执着地回旋。吞下,余韵犹存。悟演法师温文乐雅,淡定自容,启示众生,释疑解惑。与他交谈,是一趟愉悦的心灵之旅。茶过数巡,放下

6、俗事,顿觉胸中陶然。悟演法师说,“放”是人事必修的功课,放手是一种洒脱,放下是一种境界,放弃是一种智慧,放飞是一种获得。人生的许多感悟和理解,往往需要别人的点拨和启发。悟演法师引领我们走出客堂,放眼宝林风光,竹林烂漫,静谧幽深。清风吹拂,小鸟低飞,嫩绿的春草漫延在千年古刹的周边,一片生机盎然。在大雄宝殿,燃烛焚香,悟演法师为我们诵经祈福。清新典雅、婉转动听的梵呗音乐在大殿回旋,声声祝福,心存感恩。宝林寺茶缘历史悠久。遥想当年,宝林禅寺是一座大丛林,这里山泽水润,茶园郁郁葱葱。宝林禅寺素来提倡农禅并重,僧人诵经之余,种茶养茶,制茶供佛,品茶论禅。茶有佛德,既有助于坐禅入定,又有益于通宵达旦诵经。

7、你听,那叮咚的流水声音,是宝林寺的虎跑泉。悟演法师介绍,宝林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间,建寺之初,因缺水无法施工。半夜时分,突现一只猛虎,席地而刨,地涌甘泉,清冽纯美,众人大喜。当年宝林寺的虎跑泉和杭州灵隐寺虎跑泉齐名,有“天下第二泉”之称。“虎跑泉中水,宝林山后茶”,名刹名茶名泉,宝林寺的大德高僧在这茶香中静修禅定,爱茶的文人雅士在这里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悟演法师深深地理解茶性慈悲包容。他说,古时瘟疫流行,宝林禅寺煮茶救人,普济苍生。他从茶性中得到启发,致力于弘扬佛教事业,倡导人间佛教、推进人性佛教。他的著述微语录就是一道醒世良茶,语微而义深远,爱心、感恩、宽容。用浅显平白的语言阐述为人之道、参禅悟

8、道、佛教养生。安抚浮躁的内心,阐释困惑的心灵。夜深人静之时,静心翻阅,如同聆听法师的声声叮咛,倍感温暖。他说,“生活告诉我们,真爱不在朝夕相伴,而应能风雨同行。”“呵护我们敏感的心,以一颗善心发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充实而精彩。心灵也会滋生杂草,时常清扫,才能保持纯净。”这是他精通佛法,从中悟出的智慧人生。悟演法师积极用佛教音乐传播佛教文化,“以音声做佛事,用梵呗唱和谐”。他希望用这种美妙、和谐的佛教天籁之音去荡涤人们的心灵,共同携手成就胜缘。2010 年10 月,在福建大剧院成功举办盛世梵呗,菩提秋韵音乐会,这是福建省首场佛教音乐会。2011 年11 月,应邀到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举

9、办妙音禅韵佛教音乐会。2012 年12 月,参加韩国法显法师举办的佛教梵呗艺术文化发布会,表演观音舞。法师备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赞叹,也很荣幸成为韩国世遗(灵山斋)的中国第一位学生。2010 年公开发行佛教音乐专集初莲,引领有缘人潜心向佛。茶香悠悠,茶禅一味。道别金碧辉煌的宝林寺,恍若云雾缭缭升起,悟演法师向我们含笑挥手丹阳赋2015.01金凤杂志第90期 作者:黄财武山(1)有灵气人龙居焉。凤凰楯里,少年誓中鹄(2);大顺元年,进士开先河。全唐诗中收名句,望星台上赋丽词。尚书请旨建古寺,宝霖号称丛林四(3)。邑誉邹鲁,圣人居焉。庆元党祸,朱子避迹(4)。集注楚辞,陟彼岵兮。古庙宇开宗讲学,老百

10、姓忧国忧是。传家多礼让,教化耻轻薄。辛亥震春雷,志士赴战场,光复五壮士,喋血黃花岗(5)。丹阳儿女多奇志,位卑不忘忧国事。解放战争与建设,逾百英烈义捐躯(6)。遥思先人岁月艰,尚书朱子乱世颠。辛亥英烈义薄天,解放建设红旗鲜。国祚不齐,命途多舛,先辈犹蹁跹;躬逢盛世,些许波澜,吾侪信自勉。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放眼日月周天廵,哪管风流八方涌。节录自丹阳赋注解: 宝林山,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连江因朱熹流寓,被誉为“海滨邹鲁”。邹鲁者,孔孟故里,意即诗礼故乡。丹阳位于连江县西北部。历来是福州北上闽东和浙江的交通要道和屯兵重地。宋至清代丹阳属名闻乡安义里、中鹄里和进贤里(清改贤义里)。1

11、958-1987年,连江县境内相继发现新石器至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27处,其中丹阳镇7处。 张莹,字昭文,唐朝连江丹阳中鹄里人。生于凤凰山中,家住杜棠。张莹早年就读宝林禅寺,时邑未与科第,发奋力学,期必自奋,尝咏一箭中鹄诗:“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时来鳞羽化,平地上云衢”以明志。这首诗是连江县古代诗文中年代最早的诗篇,全唐诗有收录。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莹高中赞禹榜进士,是连江县第一个中进士的才子。历官至礼部尚书,曾请旨敕建宝林禅寺。晚年归隐中鵠里望星台。张莹博学多才,词赋高丽,有史记正传、后汉记、汉南记、梁赋、月宫赋、四灵赋等传世。 宝林禅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曾号称福建四

12、大丛林之一,是连江县最大的丛林。 南宋淳熙年间,朱熹与其徒刘砥、刘砺抵达连江,在丹阳镇祠庙讲学,后因兵乱又退往东平宝林禅寺避居。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再度来到连江,在小沧七里村养病,开始了楚辞集注的撰写。此间,曾在仁山七里岭路旁留下“陟岵”字的摩崖石刻。“陟彼岵兮,瞻望父兮”语出诗经,厌恶战争,思恋故土。在宝林禅寺的雷移石上也保留朱熹手书“雷移”和“降虎峰”摩崖石刻,苍劲有力。 丹阳籍黄花岗烈士:魏金龙、胡应升、林西惠、陈发炎、陈清畴。 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丹阳籍烈士有116人,解放后又有7人在不同岗位上牺牲并追认为烈士。据记载:到新中国成立时,仅存清宣统三年(1911)由释德经、德泉禅师兴建的木构悬山顶法堂一座,中央佛厅两厢僧房及斋堂等十间。“文化大革命”期中,寺院被改作移民住宅,寺藏的部分古董、法物被砸被盗。宝林禅寺僧人具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诞生前夕,连江、罗源、闽侯、古田等县老区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宝林禅寺成为交通联络站。中共连江县丹北工委地下党支部设在寺内,宝林禅寺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更难能可贵的,1948年春,宝林禅寺德经法师主动将寺院多年积累的粮食、银元以及耕牛倾囊奉献给人民解放事业,并以寺僧身份掩护地下工作,担任了游击队的联络站站长。后来在一次送信中,身负重伤,于1950年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