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论》备课笔记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708406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言理论》备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言理论》备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言理论》备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语言理论》备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理论》备课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论一、 为什么要学习语言理论?1. 观察渗透着理论、问题的发现依赖理论的烛照。2. 发现出的问题需要理论给出统一而充分的解释。3. 语言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语言的未来发展。二、 为什么要综览各种语言理论?这与语言研究理论自洽的要求是否矛盾?1.物理学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反对简单的是非二元对立观 (认为 X 是这个就不能同时是那个)光是什么?经典力学:光是一种波。量子力学:光是一种粒子。2.我们的语言观: 语言的本质(本质特征、基本职能、结构特征)(1)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A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语言使用受到社会的制约。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消亡而消亡。B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

2、的语言。原因: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结果:世界语言的多样性。(2)人类特有的、全人类最重要的、全民性交际工具A. 语言为什么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没有语言吗?B. 语言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C.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全民性体现在哪里?D.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 - 发送 -传递 -接收 -解码)(3) 一种音义结构的符号系统A 符号学初步(符号的定义、种类)B 语言符号的四种特性:任意性、线条性、层级性、系统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 语言的起源( 1) 拟声说 /模声论( 2) 感叹论( 3) 手势论( 4)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论1第一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Compa

3、rative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相关常识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定义:A 同时采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换言之,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出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的学科。B “ 历史比较语言学”以前又称为“比较语法” ,研究语言之间在结构上的的亲属关系,旨在找出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的研究对于发现人类史也很重要。格里姆在德语语法中指出:比较: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 )是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的

4、语言学分支学科。历史语言学家关注语言演变的过程、性质、动因、机制和后果。但不一定像历史比较语言学那样比较众多的语言,构拟其亲属关系。2.产生背景 :19 世纪初期的语言学曾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历史主义观点在科学中的贯彻,浪漫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欧洲学者对梵语的研究。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从哲学、社会学和法学中传入语言学的,语言学家们开始广泛地采用历史主义的原则来说明各种语言现象。浪漫主义的思想引起丁学者们追溯语言过去的历史的兴趣,促进了对各种活语言的古代发展历史的研究。对梵语的研究不仅使欧洲学者们熟悉了古印度的语言,而且还促使他们开始把欧洲语言同梵语进行对比。“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5、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世开(1990).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 . 北京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第 16 页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前导1. 但丁论俗语 :不同的方言来自一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来自一种共同的母语。但丁划分出了三大语系:北方的日耳曼语系、南方的拉丁语系和亚欧接壤地带的希腊语系。2. 斯卡利杰(, 1540-1609)提出的两条谬论:拉丁语是从希腊语演变而来;一2切语言起源于希伯来语。斯卡利杰依据词汇的相似程度,根据“上帝(god)”一词的词形差异把世界语言划分为四大语系: 罗曼语系( Deus)、日耳曼语系 (

6、 Godt)、斯拉夫语系 ( Bodge)、希腊语系 ( Thes)。但是,他还没有注意到这几种语言之间更广泛的相似点。3. 17 世纪末,斯田赫姆( Stiernhelm )以有义单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尾的变化形式来论证拉丁语和哥特语来源于同一始祖语。4.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 , 1646-1716)的研究:( 1) 语言能力天赋论关于语言的本质,( 2)语言演变圣经说( 3)对历史语言学研究原则的强调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萌芽、形成和发展1.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萌芽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先驱人物琼斯和史勒格尔的研究3Jones)( 1)琼斯的研究1786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

7、国学者琼斯 (WJones ,1746 1794) ,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亚洲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认为梵语同欧洲的许多古代语言有着共同的来源。例如,希腊话、拉丁语和梵语的“母亲”“二”“三”这三个词对应如下:母亲二三希腊语mt rduokeis拉丁语mterduotr s梵语mt dvutrayah琼斯指出: 无论多么古老,梵语的结构是最奇特的,它比希腊语更完备,比拉丁语更丰富,并且比这两种语言都更桔美,可是它们无论在动词的词根方面,还是在语法的形式方面,都有很显著的相同点,这不可能是出于偶然的;事实上, 这些相同点是这样的显著,使得研究这三种语言的语文学家,没有一个能不相信它们是出于共同的来源

8、。(2)史勒格尔的研究1808 年,德国浪漫派诗人史勒格尔 ( FVon Schlegel) 发表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 Uber die Sprache und Weisheitder lndier ) ,强调比较各种语言的内部结构对研究语言亲缘关系的重要作用,认为梵语与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首次提出了“比较语法”( vergleichende grammatik )这个术语 ,并说:“比较语法将给我们以关于语言谱系的崭新的4知识,正如比较解剖学曾给自然历史以光明一样。”琼斯和史勒格尔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但是,他们未能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们的研究还不

9、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2.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期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 l9 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虽然也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在l9 世纪才成为集中的有系统的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 世纪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期)、 19 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期)、 19 世纪后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 。( 1) 19 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葆朴、拉斯克、格里姆等人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基础。A葆朴的研究1816 年,德国语言学者葆朴 (F Bopp,

10、 179l 一 1867)出版了 论梵语动词的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他认为 这几种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梵语比其他语言保存有更多的原始形式。他以梵语的形式来解释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许多形式,找出了它们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关系,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本书被认为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而葆朴也就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人。B 拉斯克的研究1818 年,丹麦学者 拉斯克 (R K Rask, 1787 1832) 发表了 论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或冰岛语的起源(一译“古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丹麦科学院论文竞赛获奖论文)。他指出: 在语5音方面,日耳曼

11、诸语言的词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例如,凡是其他印欧语 (如拉丁语 )有 p 音的地方,日耳曼语(如英语 )便有 f 音。试比较:父亲脚少拉丁语paterpspauc( patrilineal/ 父系的 octopus/章鱼 paucity/ 极小量)英语fatherfootfew此外,拉斯克还看出了冰岛语与印度话和波斯话有远的共同来源。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C格里姆的研究:格里姆定律1819 年,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里姆 (J Grimm , 1787 1863) 出版丁 德语语法(Deutsche Grammatik) 一书(此书实际上是研究日耳曼语发展史的),提

12、出了 格里姆定律 。他认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比较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上的。他在拉斯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日耳曼语 (如:哥特语、英语)与其他印欧语言(希腊语、拉丁语、梵语)之间,存在着如下的语音对应规律:(i) 日耳曼语中的f 对应于其他印欧语中的p;6(ii) 日耳曼语中的 p 对应于其他印欧语中的 b;(iii) 日耳曼语中的 对应于其他印欧语中的 t;(iv) 日耳受语中的 t 对应于其他印欧语中的 d;等等。现将日耳曼语中的哥特语与拉丁语、希腊语、梵语的语音对应规律列表如下:发现过程:7(略)格里姆创造了“音变(Lautverschiebung)”这个术语。由于他不仅研究日耳曼语与

13、其他印欧语的关系,而且研究高地德语的语音变化,因此他研究的第一种语音变化又叫“第一音变、日耳曼语音变”,第二种语音变化又叫“第二音变、高地德语语音变”。8格里姆定律其实是拉斯克发现的,格里姆的学术贡献仅在于对这种规律作出解释。D其他研究1833 年,德国语言学家 波特 (A FPott,1802 1887)发表了词源探讨 ( Etymolozicallnvestigations ) 一书。书中指出,某个语言形式的词源就是这个形式的历史。要得到某个语言形式的词源,不仅必须找到它在该语言里较古的形式,而且还要找到它在各亲属语言里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同一母语形式的变体。例如:要说明英语mother

14、( 母亲 ) 这个词的词9源,首先要找到9 世纪古英语的形式mdor ,然后、还要说明它与古北欧语mecr、古弗里斯兰语 mder 、古撤克逊语mdar 等日耳曼语言有亲属关系,并构拟出古日耳语的原始形式。*mder ;最后,再把这个古日耳曼语的原始形式同梵语mt 、阿维斯达语 ( 古伊朗话 )mt 、古亚美尼亚语mir 、古希腊语mter 、拉丁语 mter 、古爱尔兰语mthir、古保加利亚话mti相比较,找出它们的亲属关系,根据这样的对比,构拟出这个词的原始印欧话形式*mtr 。(2) 19 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期19 世纪初期, 历史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缘关系的语

15、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语言。到了19 世纪中期施莱赫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构拟出来的形式显然不同于任何现存语言的形式, 他首先发明用星号 * 来表示构拟形式。A施来赫尔的集大成式研究:谱系树理论德国语言学家施来赫尔( A Schleicher , 182l-1868 ) 总结了前人的成果,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 他认为, 语言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受着相同的功能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支配,因此可以把自然科学中所制定的精确方法应用于语言发展过程和分类的研究。他在 1861-1862 年出版的 印度 - 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Compendium der Verg1eich

16、enden Grammtikderlndogermanischen Sprachen ) 一书中,根据已经发现的规律来重建原始印欧语,并追溯出它在每一分支中的发展。他把自己对各种语言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和它们先后形成的过程绘成了印欧系语言发展的谱系树。施来赫尔在 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一书中绘出的谱系树如下:10施莱赫尔把印欧语比作一棵树,树干是母语 (原始印欧语) ,支干是印欧语诸分支日耳曼语、希腊语等,细支是印欧语的现代方言。施莱赫尔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分类的学者。 施莱赫尔的另一个学术贡献就是创造了构拟的方法。构拟或叫做 “重构”( reconstruction ),是用来解释亲

17、属语或方言之间同源词的分歧形式采用的办法。学界一般仿照施莱赫尔的做法在构拟的语音前加 * 号来表示构拟的对象。对施莱赫尔的研究和语言谱系理论的评价施莱赫尔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认为语言的一切高级形式都来自低级形式。屈折形式都来自综合形式,综合形式来自孤立形式。他认为,所构拟的印欧语已获得最高级的屈折形式,它们在史前时期已经历了一切形态类型。反映他这一观点的比较语法纲要是当时重要的著作,再版多次。 ,为有亲缘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梵语在这个树形图

18、中有了它应有的位置,它和其他印欧系语言具有同等的地位。他把语言看作是不受人们的意志影响的有机体的想法和把生物学的分类法引进语言学的做法是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谱系理论也有缺点:第一,它容易使人误解从一种语言分裂为两种语言是一时间突然实现的,实际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二,语言谱系理论并不能解释亲属语言之间由于接触而引发的复杂的对应关系。后来的波浪理论和底层理论等从不同角度解释亲属语之间及非亲属语之间的种种关系。谱系理论虽有缺点,但20 世纪以来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并不否定其基本思想。语言谱系理论仍然是现代用来解释语言发生学关系的基本理论。正如梅耶所说: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用比较的方法来建立一些语

19、言的历史,是因为我们确信,每一种新的系统都应11该从单一的系统出发来解释。”B史密特 ( J.Schmidt) 的研究:波浪理论(3) 19 世纪后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青年语法学派时期19 世纪的最后 25 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 (又成“青年语法学派、莱比锡学派”)时期。 大约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将别是在德国, 语言学界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 其追随者对前辈比较语言学者葆朴、格里姆、 施莱赫尔等人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 认为:过去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接近了它的研究对象印度日耳曼语, 却没有考虑人的语言究竟是如何存在并进一步发展的,什么因素在话

20、语中起作用及这些因素在共同工作中是如何使语言材料发展和变动的。人们虽然极为辛勤地研究了语言,却对说话的人过少进行探讨”( 参见 Osthoff Brugmann l878 , Th.1 ,第 III页) 1青年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 H.Paul )、奥斯特霍夫(H.Osthoff )、布鲁格曼( K.Brugmann )、维尔纳( Karl Verner )、德尔布吕克( Delbr ck)。2 青年语法学派的代表作 :保罗语言史原则 ( 1880)、德尔布吕克语言研究引论( 1880)、布鲁格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 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 1886-1900 )。3 青年语法学派的

21、基本主张:A. 语音规律不容许有例外 :一切语音的变化都是缓慢的、自发的、依照自然的盲目需要而进行的, 它们都是由于语言变化中的生理因索引起的结果,因此,语音规律就跟物理学的定律一样,不容许有任何例外。 维尔纳的研究:维尔纳定律对格里姆定律的重要修正格里姆定律在实际语言事实面前遭遇不少例外。新语法学派的成员丹麦的维尔纳(KarlVerner,1846-1896 )现了重音位置在希腊语、哥特话和高地德话的语音演变中的作用( 这项发现被称为“维尔纳定律”) ,从而解释了“格里姆定律”的例外情形。因而他甚至提出,“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换言之,曾支配一个语言的规律倘有例外的话,这个例外一定另

22、有原因。 ”他在新语法学派创立的刊物形态学研究( MorphologischeUntersuchungen )上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有例外”。所谓的“例外”只是我们对语音演变规律的作用条件没有阐释清楚才“发现”的。12B. 对类推作用的高度强调:认为由类推作用构成新形式。所谓类推作用,就是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类推作用除了用来解释语音的不规则对应,还用来解释形态结构划一的变化。新语法学派的类推作用理论对形态的历史演变作出了解释。“在活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所看到的形态因类推而划一的现象, 词干重新分解和简化的现象,原有独立词汇单位的语法

23、化(以后转变为构词法附加成分和变词法附加成分)的真实情况, 语音现象和形态现象互相作用的情况(特别是在某些语言中逐渐取得一定语法意义的语音交替现象)等等所有这些都大大扩展了历史语言学家的眼界,使他们有可能更好、更充分地阐明较远的过去的事实。”134 对青年语法学派的研究的评价:新语法学派力图避免从事对一般哲学问题的研究。语言哲学正是他们的前辈威廉冯洪堡特的主要研究领域。德尔布吕克是用下面句子来结束其语言研究引论的:“, 语言学已从哲学时期进入了历史时期。”(1984 :142) 这就是说, 对新语法学派来讲,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语言的历史变迁。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历时变化上。洪堡特一再

24、强调的“内在语言形式”受到了冷落,对此只需举一例来加以证实:在保罗的语言史原则一那个时期的理论经典著作中,“内在语言形式”这一概念和名称根本就没有出现。青年语法学派的这些研究, 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把历史比较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新语法学派的思想、 方法和实践在l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对语言学发展所起的决定性影响是不可抹煞的。当代很多著名语言学家,比如,英国的怀特( J Wright ) ,法国的梅耶 ( A Meillet )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鲍阿斯( FBoas) 、萨丕尔 ( ESapir) 、布龙菲尔德 ( L B1oomfieId ) 等都曾经受到过新

25、语法学派的基本训练。布龙菲尔德和他的学生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确立了美洲印第安语的阿尔冈昆语系。后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逐岁超出印欧语系的范围,扩展到世界其他语系的语言。关于汉藏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最早的论著是莱顿( BJLeyden) 于 l808年在亚洲研究 ( AsiaResearches) 第 10 卷上发表的 论印支诸民族的语言和文学( On the Languagesand Literatureof Indo-Chinese Nations ) 。虽然这方面研究起步并不晚,但由于种种原因,取得的成就跟印欧语的研究比较起来还差得很远。但是,由于汉藏系语言在语言结

26、构和历史演变过程中都有特殊情况,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定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当然,新语法学派作为一个语言学流派也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且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批评。这些批评最主要针对了下列几个方面:A把研究对象缩减成个人言语特点( 1dio1ekte) ;B. 把描述对象局限于表面现象( 语音层次 ) ;C过高评价了历史语言而忽略了当今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们对他们的成绩太乐观了,以至于 保罗 在 1870 年公然宣称: 只有研究语言历史的语言学才是科学,其他的研究都不是科学。 他傲慢地把其他方面的语言学研究一律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种惟我独尊的态度必然要阻碍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27、。D. 所描述的只是个别的过程而不是系统的关联性。141 语言历史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语言的历史研究对我们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的语言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历史语言学研究为揭示人类语言的进化史、 同一语言的早期和晚近阶段的面貌和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带来了曙光。对某一特定语言的演变的识别能使我们重构出这种语言的演变史,从而假设出这种语言的早期面貌。 语言的历史研究能使我们断定社会、文化、 心理等非语言要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触发语言演变。2. 语言演变的性质:语言演变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除非该语言死亡,如拉丁语。语言演变持续进行。语言演变是规则的、系统的。语言演变是渐进的。 历史语言学家把语言演变分成

28、不同的阶段只是因为它能给人们提供研究语言演变的方便而实用的方式。并不意味着语言演变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突变。3. 英语的发展史3.1英语史的主要分期古 英 语( Old English/OE,449-1100)中世英语( Middle English/MIE,1100-1500)现代英语( Modern English/MOE,1500-)古英语上限:公元5 世纪中叶起,居住在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隔海相望的盎格鲁(Angle )、15撒克逊( Saxon)、朱特( Jute )等日耳曼部族开始大批渡海,移居不列颠。下限:1066 年诺曼底登陆(详下) 。很多现代英语中的基本词汇来自于古英语

29、。在古英语中,有近一半的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属格的屈折形式。此外,现代英语中某些所谓不规则动词也是通过添加后缀的方式来表示时态差异的,比如,-an 表示过去时。句法上古英语句子中,动词先于主语。中世英语中世英语是伴随着 1066 年法国公爵威廉一世的诺曼底登陆而逐渐出现的。其后一个半世纪被称为诺曼底统治时期( Norman Conquest )。在这一时期,法语是官方语言,教科书的撰写、制度法令的制定用的都是法语。因此,这一时期的英语受到法语的很大影响 正如元代汉语受到蒙古语的很大影响一样 。“ court, defense,faith,prison,tax ”都来自法语。诺曼底登陆:统一

30、的英吉利王国形成于9 世纪初,由日耳县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在不列16颠岛建立的小国发展而来。1066 年初英王爱德华逝世。法国诺曼底公爵威谦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英国王位。但根据盎格鲁撒克逊法律,由贵族会议决定,英国人哈罗德当上了英王。由此,威廉在教皇的支持下进攻英国,9 月 29 日威廉军在英格兰南部登陆。装备简陋的英军仓皇应战。10月 14 日英军在哈斯丁斯一役中大败,哈罗德战死。威康在伦敦登基,即威廉一世。法语的影响逐渐减弱以后,中世英语的伦敦方言开始被视为一种标准的民族语言。现代英语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现代英语开始出现的标志。 文艺复兴运动的直接影响就是拉丁语作为一种文学语言的复活。 但

31、是拉丁语享有的很高的文化声望并没有使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超过诺曼底统治时期的法语。 因为即便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有很多伟大的文学著作是用英语写成的。比如,莎士比亚( Shakespeare)的戏剧、弥尔顿( Milton )的诗歌。后 - 文艺复兴时期英帝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英国在世界很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英语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到 19 世纪,英语已经被视为美国、 加拿大、新西兰( NewZealand ,太平洋南部岛国)等国家政治、 法律、高等教育和商务贸易用语。 早期移民的后代逐渐用它作为母语。3.2英语具有语言学意义的演变语音演变英语语音演变是系统的、由规则支配的。这些语音演变包括

32、元音的演变、声音的丢失、获得和移位。元音的演变英语所经历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元音的系统而规则的演变。在中世英语末期(大约在1400 至 1600 年间)出现了元音大转移( the Great Vowel Shift )。这已经导致英语的音位系统和单词书写形式的严重变化。17元音大转移涉及到7 个长、强元音。 提出“元音大转移”这个说法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 i: ai u: aue:i:?: ei?: ?ua: ei声音的丢失不仅元音会发生演变,而且有些语音会完全从英语语音系统中丢失。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清软腭擦音 x 的丢失。x 在古英语中是存在的。 比如,nicht(即现代英语中的 “ n

33、ightnait ”)在古英语中的发音为nixt,近似于现代德语中的发音。另一个辅音丢失的例子就是单词开头复辅音丛 kn 的丢失。如,knight,knee 在古英语和中世英语中k 是发音的。其他很多系统的语音丢失是有文字记录的。比如,在古英语中有一类名词,其复数形式不是通过加 -s 音的形式来构成的, 而是通过加 -i 音构成的。比如,古英语 goos 的复数 goose读作 o:si 。但是,尾音丢失的规则的作用使得该词中i 音消失。英语复数变化也相应少了一种规则。另一个有文字记录的语音变化就是单词尾部元音音段的丢失,简称“尾音消失”( apocope)。例如:古英语中世英语现代英语nam

34、ena:ma:na:m ? neimlovelufuluv ? l?v这种音变也影响了有些单词的拼写。比如,古英语中的helpe 在中世英语和现代英语中写作help。声音的获得在一个单词的读音的中间添加一个元音或辅音,这种语音变化叫插音(epenthesis)。18例如:说现代英语的人会在发athlete和 film这两个单词时加入 ? 音,从而导致这两个单词的词性又被写作filum , athulete。声音的移位语音倒置( metathesis),作为语音移位的结果,涉及到两个相邻的音的位置的颠倒。例如:古英语现代英语briddbirdhroshorse上两例中发生的语音变化是r音的转移。

35、形态演变正如语音演变涉及语音规则的增减和变动,形态演变涉及形态规则的增减和变动。在英语史上,最广泛的形态演变就是词缀的增减。很多英语形态演变是在外语的影响下发生的。词缀的丢失古英语中包括很多现代英语中已经灭绝的形态规则。其中有些形态规则是关于派生词缀(derivational affixes )的。派生词缀把词从一种词性变成另外一种词性。比如,后缀-baere和-bora 。在古英语中,-baere加到名词上则会把该名词变成形容词。-bora 则会把表示动作 V 的动词变成指谓V 的施事的名词。例如:另一个派生规则丢失的例子就是使动词形成规则的丢失。在古英语中形容词带上后缀-yan 就能变成相

36、应的使动词 该后缀到现代英语中发展为 -en(如:blacken,whiten ,redden,awaken, lighten ,等等)。 由于使动构词这种规则已经不再能产,所以在现代英语中没有greenen, bluen, asleepen等单词。古英语中的“性”有阴性、中性和阳性。19词缀的增加外语的影响促发了英语中的很多形态变化。现代英语中有些使用最广泛的词缀来自法语。比如,一开始英语从法语借入了一些以-able结尾的词, 比如, favourable ,conceivable 。后来 -able 成了英语中把动词变成相应的形容词的能产后缀。当代说英语的人把-able 放在更多的词干后面从而形成了很多新的形容词。比如,payable, do-able, washable。早在中世英语时期,英语词汇就包含了很多以后缀-ment 结尾的法语词。例如,accomplishment ,commencement 在诺曼底人登陆后进入了英语。-ment 像 -able 一样最终变成一个能产后缀,造出了很多不是来自法语的词汇,如:acknowledgement, merriment 。当代英语中还有另外一个形态规则比以前能产性更高,即 -ize 附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从而把它们变成动词。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