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4707944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 课题的提出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现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巨大影响,特别在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同时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央电教馆把“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作为十一五重点课题,江苏、深圳等地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学校还开发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家校交流互动平台,正在开展一些实验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条件研究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这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又是很有理论

2、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国外现状: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教育互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国外,教育管理部门对家校互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如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普及教育学知识,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吸引家长自觉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心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育,如日本的挫折教育等。但这些做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的教育。特别是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国

3、内与国外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环境和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物质环境为教育提供保证,精神环境则影响教育的程度,教育不是去改变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然程序,是要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为他们不断地创造适应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如果光靠学校是完成不了教育目标的。因此,只有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让青少年学生聪明、健康地成长。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4、,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有较强的依赖现象调查表明,经常玩和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占26%,玩一次超过2小时的占26%、超过7小时的占2.7%;每周用于虚拟聊天时间,超过10小时的占45.7%,超过20小时的占31.6%,超过30小时的占7.43%,一有机会就聊的占21.9%,表示对网络聊天“热衷”和“依赖”的占12.27%;大约20-30%的中学生花费在网络游戏和虚拟聊天的时间过长。(二)网络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1网络成瘾症2002年对600名中学生评测的结果,“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比例竟达14.8%,

5、高于我们所能查询到的成年人的成瘾比率。2网络暴力内容网络暴力主要来自网络游戏。PK和打怪升级是构成网络游戏暴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运营的网络游戏中有PK功能的游戏比例达到81%。这类游戏很容易诱使未成年人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会引发青少年的暴力冲动。据调查,中学生中认为因玩游戏性情变暴躁的占27%,认为游戏与校园暴力相关的占29%。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即教师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社会成员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行为方式等,成为社会的一员。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个体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的社会化,这就是学校德育所肩负的使

6、命,也是学校德育的初级社会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育者给受教育者不断输入新的内容,使之内化为个体的东西,即立的过程。另一方面又不断调整个体原有的不良因素,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即破的过程。所以只有破立结合,才能最好地实现个体社会化。学校德育应让受教育者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认识。光有认识是不够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缺乏有机的统一系统,内容空洞,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厌烦。我们力图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技.本课

7、题的研究以创设内部与外部良好德育环境为主阵地,以各科渗透为载体,通过和谐德育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并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和网络资源以及家庭良好的关系,形成小环境与大环境整体性的德育教育氛围。 W,U_2:S2k0二、课题概念界定1、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网络

8、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2、家校互动平台:本课题特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现学校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主要形式有学校网站、班级网站、QQ群、校讯通平台、网络视频平台等。3、和谐德育: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

9、展需要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根据受教育者年龄、心理、阅历、个性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充分认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在德育实践中的内在本质联系,按规律办事。和谐德育应该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确定特性和功能的一个完整体系,诸要素相互匹配,协调发展.4、和谐德育环境:在本课题中,特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多元化家校互动平台下社会、教师、家长、学生广泛参与、平等互动、文明和谐的德育氛围。三、课题研究的范围1、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家校互动平台,建立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主动交流

10、、反馈信息、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管理者与家长互动,形成学校主动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同时以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法,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物的管理,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共育共建的新气象。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通过方便、高效的家校互动教育平台进行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与社会互动,实现信息化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构筑和谐的德育环境。目标一: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如:组织学生学习“网络文明公约”;开展上网调查;向学生推荐名网站

11、;开展网上道德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举办学生家长上网辅导班,让家长引导自己的孩子健康上网等。通过系列化的辅导,在我校的一次“当你误入不良网站时,你会怎样做?”的上网调查中,学生都能选择自觉抵制、马上关闭该网站、告诉老师、家长等解决方法,且学生还呼吁有关部门,开展优秀网站评比,其中让学生投上一票。目标二:积极探索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家校互动平台对促进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建立和完善学校网站交互平台、视频直播互动平台、QQ群即时交互平台、班级网站交互平台、校讯通短信互动平台等多元化互动平台。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研究活动,继续理论探究,用行动研究与个案实验法,将操作方案推向教育教

12、学全过程,进行观察、调整、完善教育措施,力求取得成效,同时加强与同类学校间的相互学习和探讨,努力实现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系统化和规范化,在学校教育的整体系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2、研究内容(1)网络环境有哪些主要特点? 负责人:(2)网络环境青少年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负责人: (3)如何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家校互动平台? 负责人:(4)家校教育互动的制度及组织建设? 负责人: (5).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网络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6)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作用评价研究。负责人:(7)农村初中德育现状的分析和“留守学生”、家长、教师的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负

13、责人: (8)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调查学生成长道路上有利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及对策。 负责人: (9)网络条件下开展家校互动的形式、方法和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诸要素结合与应用的研究。 负责人: 3、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通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家校互动平台,建立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主动交流、反馈信息、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管理者与家长互动,形成学校主动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同时以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法,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物的管理,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共育共建的新气象。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通过方便、高效的家校互动教育平台进行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

14、,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与社会互动,实现信息化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构筑和谐的德育环境,这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从而使新课程体系产生了质的飞跃。提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育人的根本目标和德育教育的重点,这使我国的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网络环境)和德育体系具有了鲜活的表现和新的起点。调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并使之整合

15、,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为辅。1加强学生涉网情况调查研究(研究初期阶段,为课题研究准备第一手资料和依据)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学生涉网人数逐年上升的新形势下,要确保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对学生上网情况做具体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上网的人数、内容、时间、场所等情况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网络心理,了解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学生网络德育的针

16、对性和有效性。2.网络将学校德育工作和社会、家庭德育相融合,全面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中期阶段)教育,尤其是德育,绝对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更多应该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社会、家庭品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的社会、家庭德育同学校德育的交流方式,仅仅局限于家访、请家长、家长会等简单方式,限于时间、空间和现实等诸多限制,很多家长和教师并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真正表现和思想。而结合网络,我们通过网上家长学校、教师个人博客、班级论坛、网上德育专栏、校园手机短信系统等方式,使得空间、时间的束缚已不再是限制,而思想和认识的交流,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文字,声音、视频和多媒体的引入,也让社会、

17、家长和教师真正能够了解和认识学生思想,同时也让学生也在参与与观察中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建立心理网站、德育网站、教学网站,老师、学生、家长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从而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习问题,使德育工作得以深入开展。研究思路(一)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家校互动平台。学校投入人力物力,依托多媒体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利用已有技术、自行研发和与公司合作开发友好便捷的多元化家校互动平台。具体形式可有:学校网站互动平台,建立学校与家长、社会、家长的互动

18、平台;班级网站互动平台,建立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学生的互动平台;校讯通短信平台,依托手机短信网络,建立高效、便捷的家校平台;班级QQ群,建立平等、多向、即时的互动平台;网络直播视频平台,建立可视化的互动平台。(二)家校教育互动的制度及组织建设。学校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健全的制度,保证互动交流的畅通和相关活动能按计划进行。对积极应用家校互动平台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推广。(三)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在校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各种互动平台的使用,从而使平台的效用得以最大化。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举行相应讲座和培训,指导家长应用这些平台,并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对平台的技术和方式进行改进。(四)对基于

19、现代信息技术下开展家校互动的形式、方法和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诸要素结合与应用的研究。(五)多元化家校互动平台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作用评价研究五、课题研究的原则(一) 主体性原则学校德育工作是认识与交往相统一的活动的过程,这种实现共同目标的认识和交往活动,必须依据于师生和社会家长都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和疏导。(二) 实践性原则要求师生和社会家长通过亲身经历上网过程获取直接经验,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用正确心态,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三) 开放性原则研究时间是开放的,学校和监护人随时都可以去观察、分析、研究;途径也是开放的,学校任课教师和在家监护

20、人可跟踪、询问、问卷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坚持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德育工作教育,师生和家庭监护人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4建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和模式。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

21、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5.结合网络,我们通过网上家长学校、教师个人博客、班级论坛、网上德育专栏、校园手机短信系统等方式,使得空间、时间的束缚已不再是限制,而思想和认识的交流,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文字,声音、视频和多媒体的引入,也让社会、家长和教师真正能够了解和认识学生思想,同时也让学生也在参与与观察中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用 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建立心理网站、德育网站、教学网站,老师、学生、家长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从而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习问题,使德育工作得

22、以深入开展。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课题调研、撰写完善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问卷调查、个案分析、撰写论文。2第二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主要研究任务:(1)如何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家校互动平台?(2)家校教育互动的制度及组织建设?(3)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网络环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形成论文集。3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主要研究任务:(1)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作用评价研究。(2)农村初中德育现状的分析和“留守学生”、家长、教师的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3)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调查学生成长道路上有利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及对策。(4)网络条件下开展家校互动的形式、方法和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诸要素结合与应用的研究4第四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课题总结,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编辑文集,接受专家组鉴定和验收。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