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模拟创新题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707542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十一模拟创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十一模拟创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十一模拟创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模拟创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一模拟创新题(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 )模拟精选题根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关于高考考点概率的分析,重点关注第四、六题。一、( 2016辽宁抚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 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 加上帝王的喜好, 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 秘府 ” ,然而 “安史之乱 ”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 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 “靖康之变 ”,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

2、散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 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 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 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 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3、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在清宫书画收藏中, “ 三希堂 ”与“ 四美具 ”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 ,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 ”,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 ”,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 “四美 ”,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4、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 四美 ”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 ”,并命名曰 “四美具 ”,御题“四美具 ”赞,一再强调 “剑合珠还 ” 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 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 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

5、前后长达74 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B. 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 “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D. 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 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 有著名私人

6、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解析原文第一段 “然 靖康之变 ,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是“ 全部散失 ”,而不是 “ 大量散失 ”。A 项在第一段, C 项在第一段和第二段,D 项在第二段。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B. 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 。C.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D. 乾隆年间,皇室

7、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解析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不是藏品,是记录藏品的书。 A 项根据第二段内容。 C、D 两项都是根据第三段内容。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B. 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

8、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 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解析“ 乾隆朝之后, 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 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 无中生有。 A 项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 “ 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得出结论,这两句是在强调对存世作品收集的完全、完整,引导学生注意不是单纯指数量上的多少。B 项根据第二段开头 “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注意理解“ 聚”“散”的含义,

9、根据语境,“ 聚”对应“官藏 ”,“散”对应“ 私藏 ”,而“ 递”有“ 轮流、更替 ”义。“ 聚”与“ 散”是相对的,“ 官藏 ” 与“私藏 ”亦是相对的,因为藏品的总数是一定的。D 项根据最后一段 “ 其成果体现在 ” 得出结论, “其 ”指代的是前一句话。答案C二、( 2016陕西省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义13 题。过去几年,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几乎可以用“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来描述。这一从西方舶来的节目形态, 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本该以 “ 真”为核心元素的真人秀, 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 “

10、假 ”,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 “过气艺人 ”夺眼球、 搏出位的 “孤注一掷 ”。赫胥黎说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电视是当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 ”,即电视节目具备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基本特征,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来轻松的娱乐;第二个是“有意思 ”,即在拥有特定的观众群体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 给观众带来日益精良的审美体验;第三个是“有意义 ”,也就是令电视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责任,令经过验证的主流价值

11、得以彰显,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 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就是“ 有意义 ” 的问题。“真人秀 ”的本质虽是 “秀”,但特色在于 “真”,亦即,同样是娱乐,也必然有真诚和虚假的区分。这个“ 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 ”而非“ 虚构 ”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 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 脱离了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的真人

12、秀, 哪怕拥有再豪华的明星阵容、再盛大的狂欢场面, 也只能是伪装在真实外壳下的一种娱乐至死的新形式而已。当下,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 明星制 ”,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素人 ”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 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 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 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 有意思 ”和“有意义 ”的素人实境秀, 比如腾讯视频 我们 15 个将 15 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 小时、一年 365 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中国的素人秀和欧

13、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还有一定的区别:风靡全球的幸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这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15 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 “ 社群 ” 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概而言之,真人秀节目固然是一种获取娱乐的方式, 但如果这种娱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 则必然会演变成 “ 为娱乐而娱乐 ” 的虚无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 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显然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设计, 逐渐意

14、识到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 “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 ”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 “真实 ”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态上的 “ 素人 ”和“真实情境 ”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5 年 08 月 01 日 09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中国,过去几年真人秀节目发展迅速,但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质量变得参差不齐。B. 当前真人秀节目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潜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那就是节目已经变成了“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15、C.电视节目除了要为观众提供审美体验以外,还得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责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D. 任何一种电视节目首先必须得有人看,或提供实用的信息, 或带来轻松的娱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曲解文意,“那就是节目已经变成了 过气艺人 夺眼球、搏出位的 孤注一掷 ”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 “开始变得越来越 假 ,甚至 、在公众言谈中 成为 过气艺人 夺眼球、搏出位的 孤注一掷 ”。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完成“有人看”“有意思”两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

16、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B. 中国真人秀节目应该着力解决电视节目“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眼下此类节目的发展方向。C.高度依赖“明星制”是当下中国真人秀的一大特点,并且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D. 捕捉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 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在目前中国有一些探索和尝试。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 项“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 的表述以偏概全,原文是“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 ”完整移植于外国模式,并非所有的中国真人

17、秀节目都来源于国外。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真人秀不能脱离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应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否则只能成为娱乐至死的新形式。B. 真人秀是人们获取娱乐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秀”,特色在于“真”,这种娱乐必须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结合才不至于“为娱乐而娱乐”。C.对比中国素人秀与欧美主流素人秀节目,也可以发现中外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D. 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 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虽然因囿于其独特的结构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也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

18、化资源消耗殆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 “但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也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张冠李戴。原文是“ 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 ”,而不是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因为他们 “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设计”。答案D三、( 2016湖南省岳阳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美国哈佛 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北京时间2014 年 3 月 18 日宣布,他们发现了被爱因斯坦称之为“ 时空涟漪 ”的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进而可以有力证明暴涨理论的可靠性。 早在几年前, 就有科学家预言, 由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

19、波可能会作用于宇宙微波背景, 并且留下暴涨的证据。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 宇宙大爆炸理论早已站稳了脚跟,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可靠性。宇宙是起源于大约138 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 原初宇宙的直径只有1035 米,经过 138 亿年的膨胀,直径已有800 多亿光年。然而,从无穷小的尺度到无穷大的尺度变换,如果以目前宇宙膨胀的速度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物理学家阿兰 古斯最早提出了宇宙暴涨的假设,从大爆炸之后的 10 36 秒开始持续到 10 33 秒到 1032 秒之间,宇宙空间膨胀了至少1 078 倍,可见这次瞬间的膨胀有多么剧烈。暴涨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理由远

20、不止于此。宇宙自其诞生后大约38 万年以来便充满辐射,这种粒子背景被称作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MB )”,在对 CMB 的测量中,科学家发现原始光温度几乎是均匀的。在非暴涨模型下, 宇宙不同部分的温度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达到均衡。 然而,目前宇宙的年龄被锁定在138 亿年,在宇宙学中,这个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因此,目前为止宇宙空间是无法达到光温度的均衡的。暴涨理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所有的物质最初都从相同的地方以相同的温度开始,由于突然加速膨胀,因此不同部分之间只有微小的温度差异。根据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 宇宙从一个很高的温度下降之后,应该有大量的磁单极子, 然而我们

21、始终没有观测到它们的身影,即便存在, 也可以想象它们非常稀少,这又产生了一个悖论。可同样,暴涨提供了一种说法,因为暴涨可以把原本存在的磁单极子稀释掉了。此外,暴涨理论还能表明, 为什么今天观测到的宇宙是近乎平直的。想象一下,宇宙就像一个被吹得无穷大的气球,它的表面看上去就像一个非常平坦的平面。甚至宇宙形成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用暴涨理论来解释。所有星系形成之前的种子来源于暴涨时期的量子涨落。 那个微小到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涨落后来被万有引力放大,从而出现了恒星和星系。早在 100 多年前,爱因斯坦就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他同时指出这种现象将极其微弱, 人类恐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微波背景辐

22、射是光子,光子具有偏振性, 它分为两类,一类就好像有源, 比如一个电荷引起的电场,是向外发散的,也叫E 模式;另一类则没有源,呈旋涡状,这也被称为B 模式。而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旋涡,也就是B 模式的特殊偏振。因此,只要找到引力波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的特殊印迹,就意味着可以找到暴涨理论存在的直接证据。研究人员在适合观测宇宙大爆炸微弱余波的南极,发现了比预期中要强烈得多的一个B 模式极化信号。用三年多的时间检验这些数据,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来源,证实是由引力波留下的。仅仅看到暴涨理论的优势, 也就不存在物理学家对此的争论。事实上,暴涨理论自身还存在重要的谜团没有解开。(选自胡珉

23、琦“时空涟漪”力证宇宙暴涨)1.下列对“时空涟漪”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时空涟漪”指的是宇宙原初引力波,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它的存在是为了证明宇宙暴涨理论的可靠性。B.100 多年前,爱因斯坦预言“时空涟漪”现象将极其微弱,人类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C.科学家基于爱因斯坦的假设,最终在南极发现“时空涟漪”的存在,只是其存在的强烈程度远不如预期。D. 科学家预言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有作用于宇宙微波背景的可能并留下暴涨的证据,这为人们寻找“时空涟漪”提供了便利。解析 A 项,“ 是为了证明宇宙暴涨理论的可靠性 ”的对象错。 B 项,原文说“ 人类恐将永远也无法探测到它”。C

24、项, “只是其存在的强烈程度远不如预期 ”是说预期的强度强于发现的事实,原文是说“发现的事实强于预期 ”。答案D2.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暴涨理论“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的依据的一项是()A. 原初宇宙的直径只有10 35 米,而现在宇宙的直径已有800 多亿光年,以目前宇宙膨胀的速度来看,138 亿年的膨胀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而宇宙暴涨的假设能解释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宇宙膨胀是多么剧烈。B. 在非暴涨模型下,宇宙不同部分的温度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因而目前年轻的宇宙空间是无法达到光温度的均衡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暴涨理论给出了不同部分温度差异很小的解释。C.微波背景辐射是光子,光子

25、具有偏振性,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漩涡。D. 宇宙从一个很高的温度下降之后应该产生大量的磁单极子,但是科学家始终没有观测到,暴涨理论认为这些磁单极子在暴涨过程中被稀释掉了。解析答非所问,并非 “ 暴涨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宇宙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主导理论 ”的依据。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宇宙暴涨的假设增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可靠性,而“时空涟漪”的发现又有力地证明了暴涨理论的可靠性。B. 所有星系形成之前的种子来源于暴涨时期的量子涨落,这样的涨落后来被万有引力放大,从而出现了恒星和星系。C.今天观测到的宇宙是近乎平直的,因为暴涨使得宇宙像

26、一个被吹得无穷大的气球,使它的表面看上去非常平坦。D. 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 因此找到引力波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的特殊印迹,就可以找到暴涨理论存在的直接证据。解析此项分析的关键在于对 “(因)此 ”指代对象的确认。根据文意,“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分 B、E 两类, “此” 正确的指代对象应是 “ 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偏振性 ”中的 B 类,也就是 “ 暴涨时期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微波背景辐射上留下旋涡 ”。答案D四、( 2014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地理、 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

27、,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 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古人说 “缘物寄情 ”,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山水画意境的产生, 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

28、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 全马在胸 ”“ 胸有成竹 ”“白纸对青天 ”“ 造化在手 ”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 ”,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

29、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 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 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 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 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 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 “老齐手段 ”,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

30、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 ”,又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 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有删改)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B. 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

31、刻的认识。D. 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理解有误。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B. 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

32、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D. 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分析有误。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B.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 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33、因此,二者不可偏废。D. 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 分析有误。答案A五、( 2016江西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二模交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 也不论多么恐怖, 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在史前艺术中, 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 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 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 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

34、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 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 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 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 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 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 玉琮上许多的神面, 只有眼或嘴的刻画, 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

35、,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当然更早的发现, 是湖

36、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 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 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 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 000 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 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化, 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 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 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 一双圆圆的大眼, 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

37、一对倒立的大鱼。 这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 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将动植物人格化, 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 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 它便有了神格, 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 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尚不知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1 月 18 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选出的神与鬼大抵

38、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B. 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者刻画在器物上,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C.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D. 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解析 原文为 “ 大约是个通例 ” 。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面上刻着向上向下龇出的獠牙,

39、显得威严庄重。B. 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C.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D. 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年代最早的神面。解析 原文为 “ 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 ” 。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7 000 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神面刻画简化成一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

40、狞厉骇人。B. 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C.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D. 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物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是给它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解析 原文为 “ 良渚人简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 ”。答案A六、( 2016湖南省益阳市 4 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铅同位素考古:文物的指纹吴晓桐如果说碳十四测年技术解决了考古发现的“何时 ”问题

41、,那么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解决了文物来自 “ 何地 ” 的问题。1966 年美国学者 Brill 在美国考古学年会上宣读了他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件铅玻璃、铅丹颜料以及铅青铜的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宣告铅同位素考古的诞生。Brill 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玻璃与希腊的古代铅矿,英国、意大利、土耳其的铅矿,西班牙、威尔斯、撒丁岛的铅,以及埃及的古代玻璃和釉上的铅完全不同,表明中国古代玻璃最有可能产自本地。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怎样的呢?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04Pb、206Pb、207Pb 和 208Pb,其中 204Pb 总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206Pb、 207Pb 和208Pb 分别是 238U、2

42、35U 和 232Th 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放射成因铅。由于各地金属矿山在成矿过程中所处的地质环境中铀和钍含量不同,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不同, 所以其中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会有不同。这样,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各地铅矿石的“指纹 ”指征矿石的来源。在古代很多文物的生产中,铅或多或少会成为原料之一,例如青铜器、 玻璃、陶釉、颜料等。因此,铅同位素组成也是文物的“指纹 ”,是探究古代矿产开发、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流等课题的重要参考依据。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英国、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学者纷纷利用铅同位素方法探索青铜器矿料来源,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英国牛津大学的Gale

43、夫妇首次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探索青铜时代地中海地区青铜工业的铜料来源。 通过对比青铜制品和铜矿山的铅同位素数据,他们提出了古代地中海铜矿料的贸易路线。此项成果于1982 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表。几乎同时,德国学者发表了他们对阿纳托利亚古代铜器的分析结果,提出锡青铜合金化技术与铜、锡矿料同时被引入安纳托利亚。在我国,铅同位素考古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商周王朝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独树一帜, 青铜铸造业耗费了巨大的铜锡铅资源,但是作为青铜文化分布核心的中原地区恰恰是铜锡资源的匮乏区,铅同位素方法为解决商周青铜器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

44、生金正耀首次运用铅同位素方法测定了殷墟出土的12 件晚商青铜器,并发现部分商代青铜器中含有高放射成因铅。在国内,这种罕见的异常铅仅发现于云南东北部的部分金属矿山, 据此他提出了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矿料来源“西南说 ”。此后三十年, 金正耀团队对二里头、 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三星堆、金沙、盘龙城、大洋洲、天马曲村、琉璃河、炭河里、周原、洛阳等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测试,完善了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并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原之间的“青铜之路 ”。如今,铅同位素考古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而各国学者的研究势头丝毫未减。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这使它始终保持着旺

45、盛的学术生命力。(光明日报2016 年 01 月 01 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件铅玻璃、铅丹颜料以及铅青铜的铅同位素分析,美国学者 Brill 于 1966 年宣告铅同位素的诞生。B. 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其中 204Pb、207Pb 和 208Pb 分别是 238U、235U 和232Th 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C.英国 Gale 夫妇于 1982 年首次将铅同位素方法探索青铜器矿料来源的技术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表。D. 以金正耀为首的团队通过全面测试,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原之间的“青铜之路”,这表明我国铅同位素考古研

46、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析A 项,应为 “美国学者 Brill 于 1966 年宣告铅同位素考古的诞生”。 B项,依据原文, “206Pb” 是“238U”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C 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科学上的成果应该 “通过对比青铜制品和铜矿山的铅同位素数据,他们提出了古代地中海铜矿料的贸易路线”。答案D2.下列对“铅同位素考古”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铅同位素考古技术可以解决文物来自“何地”的问题,依此我国学者金正耀提出了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矿料来源“西南说”。B. 铅同位素考古技术发现中国古代玻璃上的铅与埃及的古代玻璃和釉上的铅、撒丁岛的铅等完全不同,表明中国

47、古代不具备生产玻璃的能力。C.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依据各地金属矿山中铀和钍含量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的不同,比较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进而指征矿石的来源。D. 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虽然铅同位素考古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但这种方法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解析依据原文第二段“表明中国古代玻璃最有可能产自本地” 可知 “中国古代不具备生产玻璃的能力”错误。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德国学者对阿纳托利亚古代铜器进行铅同位素考古分析,证实该地区在古代没有发现铜、锡矿料,当时的人们也没有掌握锡青铜合金化技术。B. 依据金正耀铅同位素考古实践结论,中原

48、地区虽然拥有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但是该地区的铜锡资源匮乏。C.如果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对2013 年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铜镜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该铜镜大致于哪年制作而成。D.2015 年,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假如对这些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测试,能更好地完善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解析原文第一段:如果说碳十四测年技术解决了考古发现的“何时 ”问题,那么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解决了文物来自“何地 ”的问题,可知运用铅同位素考古方法能推测文物来源于“何地 ”。答案C创新导向题导向客观型论述文本题型频度考查概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60%理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90

49、%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0%分析综合 80%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80%(据课标区最新信息拟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 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 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 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石上书 ”,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金属出现时

50、,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 先秦的金文, 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 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为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 体量最大的书法, 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 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 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

51、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题或是钤印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 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按照中国人“石即山 ”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 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

52、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 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丈人精英的介入。到明清时期, 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 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不能不提及的是,“石文 ”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 02 月 21 日

53、12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石头上的书法,巧妙地将石头与书法结合,形成了摩崖、碑刻、篆刻等多种样式,但其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B. 摩崖是体量最大的书法,摩崖书写,点画不需要仔细,但要力求结构舒展、气势宏大,又要注意依形就势,体现石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碑是一种缩小了的摩崖,它遍及中国大地,数量庞大,是体现书法艺术成就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也最为充分。D. 印章最早来自金属制品,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明清时期,石头篆刻广泛发展,文人真正体验到了在石头上的书写乐趣。解析 原文为 “ 点画未必仔细 ” ,“未必 ”是不

54、一定,不是不需要, 曲解文意。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金属出现时,正值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在非常珍贵的金属材料上铸造文字,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文字使用的重视。B. 碑有较高的正统地位, 它能够向世人展示合法的、 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为历史学家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C.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D. 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石头和纸张各具特色,中国人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解析 “ 使书法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错,相较篆刻 “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 ”。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