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4700698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ll【!皿.【豆III!皿:匝匣凹函一暖豳薰薰墓蒸蒸。J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因特网被视为继报 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对文化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 影响,使跨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特 点、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 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同样的信息。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 它具有如下特征:开放性、数字化、互动性、包容性、便捷性等。网络传播对我国文化t设的影响上述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对我

2、国文化建设影响极大。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 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首先是对汉语地位的冲击。据有关部门统计,当今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联在 了因特网上,毫无疑问这将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直接、 更为便捷的条件。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因特网上的 文化传播是极不平衡的。据计算机世界报年发布的有关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 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文信息分别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 达到了 85%以上。这一事实表明,英语已经形成了计算机和网络霸权。由此下去,伴 随着计算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会越来越疏远汉语,并由

3、此造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失 落。其次是对文化管理制度的冲击。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经 济运行的方向和过程全部由政府来控制,政府既是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经济实体 的所有者。这种情况反映在管理体制上,则是高田度集权的中央管理模式。一个政府对 社会其他方面的管理模式往往也和 经济管理模式有着内在的联系,高度 统一的经济管理同样也要求要有高 度统一的对其他事业的管理。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文化竞争与挑战面对网络上的英语狂潮与文化冲击,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以期 逐步形成能够与西方文化(特别是美 国文化相抗衡的强势文化,以改变 自己的文化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本 民族文化安全系数。为此,我们应采

4、取如下对策:是下大力气,采取措施,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虽然英特网在我国发展较晚,但 发展速度却是空前的。据“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上网人数已达到4580万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1997年第一次调查时的62万人相比,激增74倍。即使如此,与我国13亿的人口 基数相比,还只占很小的比例。二是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相关立法力度,坚持依法治理和管理网 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过网络工作者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和探索,虽然 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没有一个根本 性突破,一些多年来制约和阻碍网络 发展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 此,作为政府部门要坚持简政放权, 加强行业管理,以政

5、策指导、法规调 控、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内容, 改变过去那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状况,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网络 的新格局。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以查、封、禁、堵为主的那一套管理体制 尤其是在互联网络的巨大冲击下,已 经越来越失效了。因此,总结出一套 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体 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 巨而又十分迫切的任务。同时,要下大力气加快相关立法力度,以解决我们的网络法制建设明 显滞后、立法数量偏少、立法层次偏低缺乏可操作性、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和执法不严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的管理法规和规章有有10余件,各地也出台了一批地方性规和政府规

6、章,基本上结束了网络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文、 、毛全忠的历史,为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艺术和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服务进入市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尽快制定一批既能保护尚显稚嫩的中国网络发展,同时又体现网络特征的法律法规,便成为当务之急。三是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警惕文 化霸权主义。随着冷占的结束,西方敌对势力逐步把主要目光瞄准我们,利用包括 因特网在内的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 “西化”和“分化”,大肆进行文化渗 透。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 们必须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警惕文化 霸权主义。这是我们在国际竞争日益 激烈的今天仍然保持中国民族的文化 个性以及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非常关 键的一环。尤其是作为

7、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责任更 为重大。我们认为,要想抵御文化霸 权主义的入侵,就必须使我们的文化 强大起来,成为与西方文化鼎足而立的强势文化。(作者簟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通信管理处集团经济研究2005 5总第175期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万方数据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作者:毛全忠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通信管理处刊名:集团经济研究英文刊名:GROUP ECONOMICS RESEARCH年,卷(期:2005,”(5被引用次数:2次引证文献(2条1.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2. 齐广网络时代关于科技写作的思考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5(6本文链接:http :/d.g. 授权使用:河海大学图书馆(南京校区(hhdxtsg,授权号:f2254377-28dd-4c3d-b573-9e63012e80d0下载时间:2011年1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