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社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698684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5.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社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社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社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社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曾昭琼高教社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解:(1) (2) (3)2 解:键的解离能:使1摩尔A-B双原子分子(气态)共价键解离为原子(气态)时所需要的能量。键能:当A和B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B分子(气态)时放出的能量。在双原子分子,键的解离能就是键能。在多原子分子中键的解离能和键能是不相同的,有区别的。3 解:(1)双键 (2)氯素 (3)羟基 (4)羰基(醛基) (5)羰基(酮基) (6)羧基 (7)氨基 (8)三键4 解: 第二章 烷烃1 解:(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2)2-甲基-3,5,6-三乙级辛烷(3)3,4,4,6-四甲基辛烷 (4)2,2,4-三甲基戊烷(5)3,3,6,7-四甲

2、基癸烷(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2 解: 键线式 构造式 系统命名(1) (2) (3) 3 解:(1) 2,2,3,3-四甲基戊烷 简式:CH3CH2(CH3)2(CH3)3(2) 由一个丁基和一个异丙基组成的烷烃:(3) 含一个侧链和分子量为86的烷烃:因为CnH2n+2=86 所以 n=6该烷烃为 C6H14,含一个支链甲烷的异构体为:(4) 分子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5) 3-ethyl-2-methylpentane(6) 2,2,5-trimethyl-4-propylheptane(7) 2,2,4,4-tetramethylhexane

3、(8) 4-tert-butyl-5-methylnonane4 解:(1)两者相同,从四面体概念出发,只有一种构型,是一种构型两种不同的投影式(2)两者相同,均为己烷的锯架式,若把其中一个翻转过来,使可重叠.5 解:丙烷分子中C-C键是两个C以SP3杂化轨道沿键轴方向接近 到最大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 6 解:(1) 为同一构象。(2)纽曼投影式分别为: 为不同构象。 (3)7 解:8 解: 十二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 因为烷烃的沸点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同数C原子的烷烃随着支链的增加而下降。 9 解: .正己烷: 一氯代产物有3种 CH3CH2CH2CH2CH2CH2Cl .异己烷:一

4、氯代产物有5种 .2,2-2甲基丁烷: 一氯代产物有3种 10 解:11 解: Cl2 2Cl CH3CH3 + ClCH2CH2 + HCl CH3CH2 + Cl2 CH3CH2Cl +Cl CH3CH2+Cl CH3CH2Cl 12 解:(1) (2) A%=9(9+1600+6)100%=0.6% B%=1600(9+1600+6)100%=99% C%=6(9+1600+6)100%=0.3% (3) A%=9(9+1600)100%=0.6% B%=1600(9+1600)100%=99.4% 13 解:14 解:a 反应物:A,C. 产物:D,F. 中间体:B,E.b 2A +

5、C D + 2Fc15 解:C A B第三章 单烯烃1 解: CH3CH2CH2CH=CH2 1-戊烯 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 (Z)-2-戊烯 (E)-2-戊烯 2 解:(1)2,4二甲基2庚烯 (2)5,5-二甲基-3-乙基-1-己烯(3)3-甲基-2-戊烯 (Z)-3-甲基-2-戊烯 或 反3-甲基-2-戊烯 (E)-3-甲基-2-戊烯 或 顺-3-甲基-2-戊烯 注:当顺反命名与Z,E命名矛盾时,以Z,E命名为好. (4)4甲基2乙基1戊烯(5)3,4二甲基3庚烯 (6)(Z)3,3,4,7四甲基4辛烯 3 解:(1)(2)(3)(4)4 解:(1)

6、(2)(3)(4)(5)(Z)5 解:(1)3甲基1丁烯(2)6,6二甲基3庚烯(3)2甲基1溴1氯1丁烯(4)3甲基1戊烯6 解:(1)(2)(3)(4)(5)(6)(7)(8)7 解:(1)(2)(3)8 解:室温下,用浓H2SO4洗涤,烯烃与H2SO4作用生成酸性硫酸酯而溶于浓H2SO4中,烷烃不溶而分层,可以除去烯烃。 9 解:(a): (b): CH3CH2CH=CH2 10 解:方法一: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烯烃, 烷烃无此反应. 方法二:室温下无光照,迅速使Br2/CCl4溶液褪色者为烯烃, 烷烃无此反应. 11 解:由题意: (可能是单烯烃或环烷烃) 甲可能的结构式为:CH

7、3CH2CH2CH=CH2或(CH3)2CHCH=CH2 且该烯烃没有顺反异构体. 11 解: 由题意: 只生成一种产物酮,该烯烃双键两端对称 C10H20为 13 略14 解:15 解: 从电子效应分析,3O碳正离子有8个C-H键参与-共轭,而2O碳正离子只有4个C-H键参与共轭,离子的正电荷分散程度3O2O,离子的稳定性3O2O,因此,3O碳正离子比2O碳正离子容易形成,综上考虑,产物以 为主。16 解:(1)(4)(3)(2)17 解:(1)一种产物,CH2=CHCH2CH3(2)两种产物,CH3CH=CHCH3(主) CH2=CH-CH2CH3(次)(3)一种产物, CH3CH=CHC

8、H2CH318 解:分析数据,由上至下,烯烃加溴的速率比依次减小,可从两方面来解释。 (1)不饱和碳上连有供电子基越多,电子云变形程度越大,有利于亲电试剂进攻,反应速度越大,而连有吸电子基,则使反应速度减小 (2) 不饱和碳上连有供电子基,使反应中间体溴 钅 翁 离子正点性得到分散而稳定,易形成,所以反应速度增大,如连有吸电子团,则溴钅 翁 离子不稳定,反应速度减小。 19 解: lewis酸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和离子,C+是缺电子的活性中间体,反应时能接受电子对成中性分子,故它属lewis酸。20、 键 键 存在 可单独存在 必与键共存 重叠 “头碰头”重叠程度大 “肩并肩”

9、重叠程度小 旋转 可绕键轴自由旋转 不能绕键轴旋转 电子云分布 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 通过分子平面对称分布 21 解:(1)(2)(3)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1 解:2 解:(1) 2,2,6,6四甲基3庚炔 (2)4-甲基-2-庚烯-5-炔(3)1己烯3,5二炔 (4)5异丙基5壬烯1炔(5) (E),(Z)3叔丁基2,4己二烯3 解:(1)CH2=CHCH2CCH 1-戊炔-4-炔(2)CH3CH=CH-CCH 3-戊 烯-1-炔(3) (CH3)3CCCC(CH3)3 2,2,5,5-四甲基-3-已炔(4) 2,5-二甲基-3-庚炔4 解:(1) 2甲基5乙基3庚炔(2)(Z)3,4二甲

10、基3己烯1炔(3)(2E,4E)2,4己二烯(4)2,2,5三甲基3己炔5 解:(1) (2)无顺反异构体(3)无顺反异构体(4)顺式 (Z)反式(E)6 解:(1)H= ECC+EBr-Br+2EC-H(2EC-Br+EC=C +2EC-H)=ECC +EBr-Br2EC-BrEC=C = 835.1+188.32284.5-610 =-155.6KJ/mol (2)同理: H=ECCEC=C=835.1-610-345.6=-120.5KJ/mol (3)+EH-Br-EC=C-EC-Br-EC-H =835.1+368.2-610-284.5-415.3=-106.5 KJ/mol 7

11、解:1,4戊二烯氢化热预测值: 2125.5= 251 KJ/mol,而1,3-戊二烯氢化热的实测值为226 KJ/mol E 离域能= 251-226=25 KJ/mol8 解:(1)(2)(3)(4)(5)(6)(7)9 解:(1)(2)10 解:设10 g戊烷中所含烯的量为x g ,则: 混合物中合成烯 0.35/1100% = 35%11 解: 该炔烃为: 12 解:(1) 该二烯烃为: (2)二溴加成物再加成1分子Br2的产物为: 13 解: 该化合物为 14 解:(1)(2)(3)(4)(5)(6)(7) 反-2-丁烯 (8)15 解:(1)(2)(3)(4)16 解:(1)(2)

12、(3)(4)(5)17 解:一种反应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利用反应快速的特点控制产物叫速度控制。利用达到平衡时出现的反应来控制的,叫平衡控制。(1)速率控制 (2)平衡控制18 解: 方程式: 19 解:(1)(2)(3)(4) (5)(6)(7)20 解:(1)CBA(2)ACB(3)BAC第五章 脂环烃1 解: 2 解:3 解:规律(a)环己烷多元取代物较稳定的构象是e取代基最多的构象。(b)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的取代基在e键的构象较稳定。(1)a 顺 (e,a)b 反 ( e,e) c 反 ( a,a)稳定性 b a c(2)a 顺(e,e) b 顺(a,a)c反(

13、e,a)稳定性 a c b(3)a顺(e,e) b 顺(a,a)c稳定性 a c b4 解:(1)(2)(3)(4)(5)5 解:(1)1甲基3乙基环戊烷(2)反-1,2-二乙基环戊烷(3)2,6二甲基二环2.2.2辛烷(4)1,5二甲基3.4辛烷6 解:(1)(2)(3)(4)(5)(6)7 解:由题意: 可见该二聚体是含有两个C侧链的六元环,并含有C=C,可知在侧链处有一个双键被氧化断链,环上还有一个双键被氧化断裂成两个羧基,故该二聚体的构造式为: 8 解:由题意.A不是烯烃,而是与烯烃同分异构体的环烷烃: (A) (B) (C) 或 反应式: 第六章 对映异构1 解:(1) 能使偏光振动

14、平面的性质,称为物质的旋光性。(2)通常规定1mol含1 g旋光性物质的溶液,放在1 dm (10cm)长的成液管中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光度。(3)构造式相同的两个分子由于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彼此互为镜象,不能重合的分子,互称对应异构体。(4)(答案)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但不是实物与镜象关系的化合物互称非对应体。(5)一对对应体右旋体和左旋体的等量混合物叫外消旋体。(6)分子内,含有构造相同的手性碳原子,但存在对称面的分子,称为内消旋体,用meso表示。2 解:(1)(2)无手性碳原子(3)(4)3 解: (手性) (无手性) (手性) (无手性) 4 解:(1) (2) A:C

15、H3CClCH3 B ClCH2CH2CH2Cl (3) (4) 另两个无旋光性的为:CH2ClCHClCH2CCl和 CH3CCl2CH2Cl5 解:R型 R型S型 S型6 解:7R 型 S型 7 解: 8 解:(4)9 解:(1)(2)(3)10 解:(1)S构型(2)(b) 与相同, (c) 与相同, (d) 与相同, (e) 与是对映体 (f) 与(1) 是对映体.11 解:(1) 反叠 反叠 重叠式重叠式(2) 对位交叉式 重叠式12 解: 13 解:(1)非对映体 (2)对映体 (3)对映 (4)非对映体( 5)顺反异构体(6)非对映体 (7)同一化合物(有对称面) (8)构造异构

16、体14 解:与,与,与,与是相同的,与,与是内消旋体,与,与为对映体.15 解:顺-2-丁烯与氯水反应生成氯醇()和它的对映体,说明该反应是按反式进行加成的,反应通过一个环状氯钅翁 离子使C-C单键的自由旋转受到阻碍,从而使OH-只能从三元环的反面进攻环上的两个C,同时,由于OH-进攻C2,C3的机会均等,因此得到(I)和它的对映体. 反式-2-丁烯与氯水反应生成氯醇()和对映体,说明反应也是按反式加成进行的.反应时也是通过三元环氯钅 翁 离子,但形成的却是两个不同的环状氯钅 翁 离子(A)和(B),同时,OH-从A的反面进攻环上的两个C均得(),而丛()的反面进攻环上的两个C均得 的对映体

17、,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如下: 16 解:(1)按题意,二种邻二醇的构型不同,但构造式相同,故熔点为19的邻二醇是个外消旋体,熔点为32的邻二醇是内消旋体,它们的构型如下: (2)KMnO4羟基反应是一种经过五元环中间体的顺式加成过程,其立体化学过程如下: 同理:KMnO4从反-2-丁烯醇另一面与其作用则得(B)。A与B互为对映体 第七章 芳烃1解: 2解: (11) (12)3 解: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解: 两组结构都为烯丙型C+共振杂化体 5 解: 6 解:(1)(2)

18、(3)(4) (5)(6) (7)(8)7 解: 8 解: 付-克烷基化反应中有分子重排现象,反应过程中 多排为更稳定的异丙基碳正离子,所以正丙苯产率极差,主要生成异丙苯。 加入过量苯后,就有更多的苯分子与RX 碰撞,从而减少了副产物二烷基苯及多烷基苯生成.9 解:10 解: 11 解: 1,2,3-三甲苯间二甲苯甲苯苯 甲苯苯硝基苯 C6H5NHCOCH3苯C6H5COCH3 12 解: 13 解:由题意,芳烃C9H12有8种同分异构体,但能氧化成二元酸的只有邻,间,对三种甲基乙苯,该三种芳烃经一元硝化得: 因将原芳烃进行硝化所得一元硝基化合物主要有两种,故该芳烃C9H12是,氧化后得二元酸

19、 。14 解:由题意,甲,乙,丙三种芳烃分子式同为C9H12 ,但经氧化得一元羧酸,说明苯环只有一个侧链烃基.因此是或 ,两者一元硝化后,均得邻位和对位两种主要一硝基化合物,故甲应为正丙苯或异丙苯. 能氧化成二元羧酸的芳烃C9H12,只能是邻,间,对甲基乙苯,而这三种烷基苯中,经硝化得两种主要一硝基化合物的有对甲基乙苯和间甲基乙苯.能氧化成三元羧酸的芳烃C9H12,在环上应有三个烃基,只能是三甲苯的三种异构体,而经硝化只得一种硝基化合物,则三个甲基必须对称,故丙为1,3,5-三甲苯,即 .15 解: Ar3C+Ar2C+HArC+H2R3C+CH316 解: 17 解:由于-C(CH3)3的体

20、积远大于-CH3 ,则基团进入邻位位阻较大,而基团主要进攻空间位阻小的对位,故硝化所得邻位产物较少.由于-NO2吸电子,降低了苯环电子密度, ,从而促使甲基的电子向苯环偏移,使-CH3中的CH 极化,易为氧化剂进攻,断裂C-H键,故氧化所得 产率高.18 解:(1)(2)(3)19 解:的电子数为4,不符合(4n+2)规则,无芳香性.当环戊二烯为负离子时,原来SP3 杂化状态转化为SP2杂化,有了一个能够提供大键体系的P轨道,电子数为4+2,符合(4n+2)规则,故有芳香性.环庚三烯正离子有一空轨道,体系中各碳原子的 P 轨道就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大键,电子数符合(4n+2)规则,故有芳香性.第八

21、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 解:. -* n-* n-* n-* . -* 2 解:. CH3-CH=CH-CH=CH2CH2=CH-CH=CH2CH2=CH2 CH3ICH3BrCH3Cl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 3 解: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4 解:图8-32己酸乙酯的IR图的主要吸收峰是: .2870-2960cm-1为-CH3,CH2的VC-H碳氢键伸缩振动,.1730cm-1为VC=O羰基伸缩振动,.1380cm-1是-CH3的C-H弯曲振动,.1025cm-1,1050CM-1为VC-O-C伸缩振动. 图8-33,1-己烯的IR图主要吸

22、收峰是.=C-H伸缩振动,.-CH3,CH2中C-H伸缩振动, . 伸缩振动,.C-H不对称弯曲振动.C-H对称弯曲振动. .R-CH=CH2一取代烯. 5 解:(1) 和CH3-CC-CH2OH. 前者:C=C:1650cm-1, C=O:1720cm-1左右. 后者:C=C:2200cm-1, -O-H:3200-3600cm-1 (2) =C-H面外弯曲,反式,980-965cm-1强 峰 =C-H面外弯曲,顺式,730-650峰形弱而宽. . 和 ,在共轭体系中,羰基吸收波数低于非共轭体系的羰基吸收. . 中的C=C=C伸缩振动1980cm-1. 中的C=C 伸缩振动 1650cm-1

23、. (5) 吸收波数CNC=C=N , CN在2260-2240cm-1左右. 在 C=C-H的面外弯曲振动910-905cm-1 6 解:3300 cm-1是C-H伸缩振动,3100 cm-1是Ar-H的伸缩振动,2200 cm-1是CC的伸缩振动。1600-1451 cm-1是苯环的骨架振动。710 cm-1,770 cm-1表示苯环上单取代,所以化合物E的结构是: 7 解:在3350 cm-1是络合-OH的IR吸收带,在3600 cm-1尖峰是游离-OH吸收峰,乙醇形成分子间氢键,溶液稀释后,-OH由缔合态变为游离态,乙二醇形成分子内氢键,当溶液稀释时,缔合基没有变化,吸收峰吸收位置不变

24、。 8 解:. 2个 .4个(必须是高精密仪器,因有顺反异构) .4个 (有顺反异构) .2个 .3个 .1个 .3个 .4个 9 解:(1) (2) (3) CH3-O-CH3 (4) CH2=C=CH2 (5) BrCH2-CH2Br (6) CH3-CC-CH3 (7)(8) 10 解: 2组信号 4组信号 3组信号 11 解: (1) ba (2) ba (3) ab (4) abcd (5) ab (6) acb (7) ba (8) bac 12 解:在室温下,环己烷的环以104-105次/秒快速转动,使命个键质子与6个键质子处于平均环境中,所以室温下,NMR图只有一个单峰。当温度

25、降至-100时,环己烷的转环速度很慢,所以在NMR图中可记录下键质子和e键质子各有一个单峰。即有两个峰。 13 解:化合物A的结构为: IR中:710-690和810-750有吸收,为间二取代芳烃。14 解:(a): 峰面积比为6:1 (b):Br2CHCH3峰面积比为3:1 (c):ClCH2CH2CH2Cl峰面积比为2:1 15 解:这个化合物是: 16 解: A: B: C: D: 17 解:(1)的可能结构为 (2) 或 (3) (4) 因为它具有芳香性,稳定,所以相对丰度高。(M-1)峰 18 解: 19 解: 第九章 卤代烃1 解:2,4,4-三甲基-2-溴-戊烷2-甲基-5-氯-

26、2-溴已烷2-溴-1-已烯-4-炔(Z)-1-溴-1-丙烯 顺-1-氯-3-溴环已烷2 解: 3 解:(1) (2)(3) (4) 4 解: 5 解: 6 解:水解速率: 与AgNO3 -乙醇溶液反应的难易程度: 进行SN2反应速率: 1-溴丁烷3-甲基-1-溴丁烷2-甲基-1-溴丁烷2,2-二甲基-1-溴丁烷 溴甲基环戊烷1-环戊基-1-溴丙烷2-环戊基-2-溴丁烷进行SN1反应速率:2-甲基-2-溴丁烷3-甲基-2-溴丁烷3-甲基-1-溴丁烷-苄基乙基溴苄基溴-苄基乙基溴7 解: 8 解: 9 解: SN2 SN1 SN1 SN1 SN2为主 SN2 SN1 SN210 解:按SN2反应,

27、后者比前者快,因为反应物空间位阻较小,有利于CN-进攻.在极性溶剂中,有利于SN1反应,故按SN1反应时,前者比后者快.因为所形成中间体的稳定性(CH3)3C+(CH3)2C+H反应后者比前者快,因为试剂的亲核性SH-OH-按SN2反应后者比前者快,因为反应空间位阻较小.后者比前者快,因为I-比Cl-易离去.11 解: SN2 SN2 SN1 SN1 二者均有 分子内的SN2反应12 解:13 解: R型,有旋光性.SN2历程.无旋光性,SN1历程.14 解:因为:I-无论作为亲核试剂还是作为离去基团都表现出很高的活性,CH3Cl在SN2水解反应中加入少量I-,作为强亲核试剂,I-很快就会取代

28、Cl-,而后I-又作为离去基团,很快被OH-所取代,所以,加入少量NaI或KI时反应会加快很多.15 解:3-溴-1-戊烯与C2H5ONa在乙醇中的反应速率取决于RBr和C2H5O-,C2H5O-亲核性比C2H5OH大,有利于SN2历程,是SN2反应历程,过程中无C+重排现象,所以产物只有一种. 而与C2H5OH反应时,反应速度只与RBr有关,是SN1反应历程,中间体为 ,3位的C+与双键共轭而离域,其另一种极限式为,所以,产物有两种.16 解: 17 解: 18 解:A CH3CH2CHCH2 19 解: 20 解: 21 解:因为,前者是SN1反应历程,对甲基苄基溴中-CH3 对苯环有活化

29、作用,使苄基正离子更稳定,更易生成,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后者是SN2历程. 溶剂极性:极性溶剂能加速卤代烷的离解,对SN1历程有利,而非极性溶剂有利于SN2历程. 试剂的亲核能力:取代反应按SN1历程进行时,反应速率只取决于RX的解离,而与亲核试剂无关,因此,试剂的亲核能力对反应速率不发生明显影响. 取代反应按SN2历程进行时,亲核试剂参加了过渡态的形成,一般来说,试剂的亲核能力愈强,SN2反应的趋向愈大. 电子效应:推电子取代基可增大苯环的电子密度,有利于苄基正离子形成,SN2反应不需形成C+ ,而且甲基是一个弱供电子基,所以对SN2历程影响不大.22 解:SN1SN2动力学级数一级二级立体

30、化学外消旋化构型翻转重排现象有无RCl,RBr,RI的相对速率RIRBrRClRIRBrRClCH3X, CH3CH2X, (CH3)2CHX, (CH3)3CX的相对速率(CH3)3CX(CH3)2CHXCH3CH2XCH3XCH3XCH3CH2X(CH3)2CHX(CH3)3CXRX加倍对速率的影响加快加快NaOH加倍对速率的影响无影响加快增加溶剂中水的含量对速率的影响有利不利增加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速率的影响不利有利升高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加快加快第十章 醇、酚、醚1 解: 1-戊醇 2-戊醇 3-戊醇 2-甲基-1-丁醇 3-甲基-1-丁醇 2-甲基-2-丁醇 3-甲基-2-丁醇 2,2-二

31、甲基-1-丙醇 2 解:(1)3-甲氧基-2-戊醇(2)(E)-4-烯-2-己醇(3)2-对氯苯基乙醇或对氯苯乙醇(4)(Z)-2-甲基-1-乙基-环己醇(5)1-乙氧基-2-甲基丙烷或乙基异丁基醚(6)3-氯-5-硝基-1,2-苯二酚(7)对溴乙氧基苯(8)2,6-二溴-4-异丙基苯酚(9)1,2,3-三甲氧基丙烷或丙三醇三甲醚(10)1,2-环氧丁烷3 解: 4 解:(1) (2) (3) (4) (5) (6) 5 解:(1) (2)(3) (4) (5)(6) (7)(8)(9)(10)(11)(1)的产物+叔丁基氯 (12)(5)的产物+HI(过量) 6 解: 第一个实验是亲核反应,

32、第二个实验以消除反应为主,生成烯烃气体放出,过量的乙醇没参加反应而留下。7 解: 8 解: (9) (10) 9 解:(1) (2)(3) 10 解:11 解:(2)最后一步反应的立体化学是SN2反式消除。(3)若将A用H2SO4脱水,能得到少量上述烯烃和另外一种主要产物烯烃 因为(CH3)3COK是个体积大的碱在反应是只能脱去空间位阻小的H,而得到3-甲基环己烯,而用硫酸脱水时,都是E1历程,所以主要产物是12 解:13 解:14 解:15 解:16 解: 17 解: 18 解:19 解:20 解:21 解:22 解:(1)(2)(3)(4)(5)(6)(7)(8)(9)(10)23 解:名

33、称E1反应E2反应反应步骤分两步反应一步进行动力学一级反应二级反应过渡态立体化学经C+消除有重排产物外消旋化反式消除构型翻转竞争反应 SN1SN2底物(RX或ROH)结构对速率的影响 -C取代基越大,对E1历程越有利叔卤代烷,醇有利于E1伯卤代烷有利于E2历程离去基团L的碱性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碱性越弱,越易离去,反应速度越大碱性越弱,越易离去,反应速度越大消去的-H的酸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酸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酸性愈强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E2历程24:(略)第十一章 醛和酮1 解:(1)3甲基丙醛(2)5乙基7辛烯醛(3)4苯基2丁烯醛(4)4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5)5甲基3己酮(6)4环丙基环己酮(

34、7)1苯基1丙酮(8)(E)2甲基4乙基环己酮2 解:(1) (2) (3) (4) (5) (6) 3 解:(1)解:沸点高低顺序为dba d c a4 解:(1)(2)(3)(4)(5)(6)(7)(8)(9)(10)5 解:用Schiff试剂,检验废水;如显紫红色表示可能有醛存在,再加多量H2SO4,紫红色不褪,示有甲醛。 6 解:HCN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值增大,故K值顺序是:(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值增大,故K 值的顺序是:(1)(2)(5)(6) 综合考虑:则K值顺序是(1)(2)(5)(6)(4)4,推测

35、分子中含有一个 (2)IR谱中在1690cm-1有一强吸收峰,推测为C=O的吸收峰 (3)1HNMR谱中7.7(5H)多重峰,化学位移为7.7,可推测为苯环上质子的吸收峰,共有5个H,说明是一个单取代苯。1.2(3H)三重峰,3H可能对应一个CH3,三重峰说明相邻有一个CH23.0(2H)四重峰,2H可能对应一个CH2,四重峰说明相邻有一个CH3(4)根据以上推断可确定分子中含有以下基团,C=O,CH2CH3又因是单取代苯所以可以得到其分子结构为V(1)不饱和度UN(9+1)1/21054,推测分子中含有一个(2)IR谱中在1705cm-1有一强吸收峰,推测为C=O的吸收峰(3)1HNMR谱中

36、7.1(5H)多重峰,化学位移为7.1,可推测为苯环上质子的吸收峰,共有5个H,说明是一个单取代苯。2.0(3H)单峰,3H可能对应一个CH3,单峰说明相邻无H3.5(2H)单峰,2H可能对应一个CH2,单峰说明相邻无H(4)根据以上推断可确定分子中含有以下基团,C=O,CH2,CH3又因是单取代苯所以可以得到其分子结构为14 解:(1)(2)(3)(4)15 解:(1)CH3COCH3 + CH3CH2MgBr (2)(3) CH3CH2CH2COCH3 + CH3CH2CH2CH2MgBr(4) 2CH3COCH3 + BrMgCH2CH2MgBr(5)(6) OHCCH2CH2CH2CH

37、2CHO(7) (8)(9)16 解: 因为在(C)中,OH处于e键,所以(C)比(D)稳定,从(E)合成(C),应使用空间位阻较大的还原剂,而从(E)合成(D),则应使用空间位阻较小的MaBH4,有利于其从CH3基团的同面进攻生成(D)。 17 解:(1)(2)(3)(4)(5)18 解:(1)(2)19 解:20 解:(1)因为M+的m/e=98.所以,该化合物分子量为98。 (2)UV :在235nm处有强吸收,约 6000,说明有共轭体存在。 (3)IR:在1690cm-1处有强吸收,示有 型的 存在,在1600cm-1处有强吸收,示有 型的 存在。 (4)NMR:=6.1ppm,示有

38、 存在, =1.9ppm示有 存在,=2.1ppm示有 存在。 综上所述,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第十二章 羧酸1 解:(1)3-甲基丁酸 (2)3-对氯苯基丁酸 (3)间苯二甲酸 ( 4)9,12-十八二烯酸 (5)(6)(7)(8) 2 解: 3 解: 4 解: 5 解: 6 解: 7 解:按lewis酸碱理论:凡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酸,凡可给予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成为碱。 8 解:9 解:根据题意,B为二元酸,C可与苯肼作用,为羰基化合物,D为烃。故A可能为环醇或环酮。依分子式只能为环醇。所以 10 解:(1)由题意:该烃氧化成酸后,碳原子数不变,故为环烯烃,通式为C

39、nH2n-2。(2)该烃有旋光性,氧化后成二元酸,所以分子量=66*2=132。 故二元酸为 11 解:由题意:m/e=179,所以马尿酸的分子量为179,它易水解得化合物D和E,D 的 IR谱图:3200-2300cm-1为羟基中O-H键的伸缩振动。1680为共扼羧酸的C=O的 伸缩振动;1600-1500cm-1是由二聚体的O-H键的面内弯曲振动和C-O 键的伸缩振 动之间偶合产生的两个吸收带;750cm 1和700cm-1是一取代苯的 C-H键的面外弯 曲振动。再由化学性质知D为羟酸,其中和当量为1211,故D的 分子量为122, 因此, 。 又由题意:E为氨基酸,分子量为75,所以E的

40、结构为H2NCH2COOH。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1 说明下列名词:酯、油脂、皂化值、干性油、碘值、非离子型洗涤剂。答案:酯:是指酸和醇之间脱水后的生成物,它包括无机酸酯和有机酸酯,如硫酸酯,磷酸酯和羧酸酯。油酯:是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之间形成的酸类化合物,通常称为甘油三酯。皂化值:是完全水解1克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油脂在碱催化下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干性:是指空气中会逐渐就有韧性的固态薄膜的油脂。油的这种结膜牲叫做干性。干性油通常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碘值:是指100克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酸通过C=C键的加成反应所能吸叫的碘的质量(克)。碘值的大小反映了油脂的不饱和程度的高低,它是油

41、脂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非离子型洗涤剂:是指一类中性的具有结构单元的即告醚表面活性剂。最常用的非离子型洗涤剂为2 试用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1) 由氯丙烷合成丁酰胺;(2) 由丁酰胺合成丙胺;(3) 由邻氯苯酚、光气、甲胺合成农药“害扑威” 答案:(1)(2)(3)3 用简单的反应来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15某化合物A的熔点为85C,MS分子离子峰在480m/e,A不含卤素、氮和硫。A的IR在1600cm-1以上只有30002900cm-1和1735cm-1有吸收峰。A用NaOH水溶液进行皂化,得到一个不溶于水

42、的化合物B,B可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出来。萃取后水相用酸酸化得到一个白色固体C,它不溶于水,m.p.6263C,B和C的NMR证明它们都是直链化合物。B用铬酸氧化得到一个中和当量为242的羧酸,求A和B的结构。答案:15(注:此题有误,中和当量为242的羧酸改为中和当量为256)解:m/e=480,A的分子量为480。由题意,A可用NaOH进行皂化,A为酯,1735cm-1是C=O的伸缩振动,30002900cm-1 为饱和烃基的C-H伸缩振动,IR没有C=C双键吸收峰,故A为饱和一元酸(C)和饱和一元醇(B)生成的酯。由题意知:B氧化得羧酸分子量应为256,故B的分子量为242,B为C16

43、H33OH。因为羧酸的-COOH中-OH与醇-OH中的H失水而生成酯,所以C的分子量为256,故,C的结构为C15H31COOH。综上所述:A的结构为:C15H31COOC16H33,B的结构为C16H33OH。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1. 给出下列化合物名称或写出结构式。 对硝基氯化苄 苦味酸 1,4,6-三硝基萘答案:3氨基戊烷 异丙胺 二甲乙胺 N乙基苯胺3甲基N甲基苯胺 2氰4硝基氯化重氮苯2. 按其碱性的强弱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1)(2) 答案:(1)b a c (2)b c a3.比较正丙醇、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和正丁烷的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答案:正丙醇 正丙胺 甲

44、乙胺 三甲胺 正丁烷分子间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醇分子中的羟基极性强于胺的官能团,胺三级大于二级又大于一级。 4. 如何完成下列的转变: (1) (2) (3) (4)答案:(1) (2) (3) (4)5. 完成下列各步反应,并指出最后产物的构型是(R)或(S)。答案: 6. 完成下列反应:(1)(2)(3)(4)(5)(6)(7)(8)(9)(10)答案:(1) (注:书中有误,改为) (2) (3) (4)(5).(6) (7)(8)(9)(10)7. 指出下列重排反应的产物:(1)(2)(3)(4)(5)(6)(7)(8) 答案:解:(1)。 (2) (3) (4)(5) (6)(7)

45、 (8)8. 解释下述实验现象:(1)对溴甲苯与氢氧化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几乎等量的对和间甲苯酚。(2)2,4二硝基氯苯可以由氯苯硝化得到,但如果反应产物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除酸,则得不到产品。答案:9. 请判断下述霍夫曼重排反应能否实现,为什么?答案:不能实现,霍夫曼重排反应只能发生在氮原子上无取代的酰胺。10、从指定原料合成。(1)从环戊酮和HCN制备环己酮;(2)从1,3丁二烯合成尼龙66的两个单体己二酸和己二胺;(3)由乙醇、甲苯及其他无机试剂合成普鲁卡因();(4)由简单的开链化合物合成答案:(1)(2)(3)(4)11、选择适当的原料经偶联反应合成:(1)2,2二甲基4硝基4氨基偶

46、氮苯;(2)甲基橙答案:12、从甲苯或苯开始合成下列化合物: (1)间氨基苯乙酮 (2)邻硝基苯胺 (3)间硝基苯甲酸 (4)间溴甲苯 (5) (6)答案:(1)(2) (3) (4) (5) (6) 13、试分离PhNH2、PhNHCH3和PH(NH3)2答案:14、某化合物C8H9NO2(A)在氢氧化钠中被Zn还原产生B,在强酸性下B重排生成芳香胺C,C用HNO3处理,再与H3PO2反应生成3,3二乙基联苯(D)。试写出A、B、C和D的结构式。答案:15、某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17N,其核磁共振谱无双重峰,它与2mol碘甲烷反应,然后与Ag2O(湿)作用,接着加热,则生成一个中间体B,其分子式为C10H21N。B进一步甲基化后与湿的Ag2O作用,转变为氢氧化物,加热则生成三甲胺,5-辛二烯和1,4-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