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696516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0 届 )题 目: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问题研究 分 院: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摘要: 资金短缺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直接原因,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是一个基础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私人资本进入,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设施部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于缓解资金短缺的基础设施产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加快改革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存在市场准入和行政制度的障碍,私人资本进入的严重制约。从投资到融资渠道和监管制度,应制定措施以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在基础设施领域,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的障碍。 营地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和投资于基

2、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其建设和管理的投资项目目前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混合的情况。更好的对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达到私人资本投资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希望能帮助投资行为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基础设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Abstract:The shortage of funds is the direct cause of China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diversified financing structur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

3、e industries. Private capital into infrastructure sector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s feasible, it is necessary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funds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e the reform. However, d

4、ue to the existence of barriers to market access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the entry of private capital are severely constrained. To resolve the barriers to entry of private capital from the scope of investment, financing channels and the regulatory system should develop measures to attract and en

5、courage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sectors.The camps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itiative and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i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s growing, but it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vestment projects current situation presents a mixed situatio

6、n. Better return on investment of private capit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 win-win, b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its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ping to help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7、investment behavior.Keywords: infrastructure; private capital; market access 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I英文摘要及关键词I一、 基础设施及民营资本概念概述4(一) 基础设施的概念4(二) 民营资本的概念4(三) 市场准入的概念及内涵4二、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5(二)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可行性6三、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一)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现状71、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现状72、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现状7四、 基础设施领域吸纳民营资本的障碍

8、及其对策9(一) 基础设施领域吸纳民营资本的障碍92、 市场准入93、现行法律法规9(二)促进基础设施领域有效吸纳民营资本的建议91、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的投资服务体系92、建立公正的、有效的法律法规环境103、推进民营企业制度革新,提高其竞争力104、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广泛吸引民营资本105、建立公开的信息发布制10结 论12参考文献13一、 基础设施及民营资本概念概述(一) 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工程设施提供服务,以确保正常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行为,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不仅是公路、铁路、机场

9、、通信等公用事业,其他公共设施也俗称为基础设施,还包括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保、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其他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加快社会和经济活动,并促进其空间分布演化模式,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额投资。新建和扩建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和基地远离城市,更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在项目完成后,可以尽快造福。(二) 民营资本的概念 私人资本是

10、指国内中小企业,除了国有企业的资本、境外资本和民间闲散资金的外国企业的资本。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中,从事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存在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小规模的流行,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薄弱,能源和资源消耗较高的问题。 中国私人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结构单一来源,主要依靠过去积累的行业偏好明显,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不与技术密切结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和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研发能力,高素质人才缺乏融资困难。大多数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外部环境不满意,分配到高新开发区主要的原因是享受优惠政策。(三) 市场准入的概念及内涵1、市场准入的概念: 所谓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指一

11、国允许外国货物,服务和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的程度。第十六条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一方的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商的治疗不应该少于承诺的义务,限制和条件的时间表确定的期间。指的是两国政府间的国际贸易开放其市场上的各种进出口贸易限制性措施,包括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允许放宽的承诺水平。 2、市场准入的内涵: 如果一方成员作出承诺,承担一流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跨境贸易服务的市场准入义务,并规定跨越国界的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了成员允许的资本流动。承诺“总协定”规定服务贸易商业存在市场准入义务,那么该成员应允许资本转移到境内,同时允许外国汇款自由。 市场准入原则,旨在加强国家的对外贸

12、易制度,减少和消除关税,数量限制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限制。开放国内市场服务的透明度提出了具体的由国家和有效的承诺改善缔约方的市场准入条件,以使各国能够在一定期限内的服务市场开放领域的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市场上,最初的干预包括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和体制安排,表现在市场上的国家干预的意愿,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能力,依法给予一般性的确认,法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法律认可的其他组织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二、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必要性 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西方国家已经接受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

13、论,政府在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使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但由此产生的“政府失灵”导致效率不高,服务是令人沮丧的。在技术方面的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并没有改变,通过制度创新或变化,也可以提高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我们所说的有关基础设施的私有化也是一个创新的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在基础设施领域内的供应,以加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建构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长期和稳定的发展,作为结果的意义,效率“政府失败”放宽市场的情况下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企业进入,不得不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开欧式改变破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企业私有化领域有了很大提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14、产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很难消除腐朽的限制,暴露了中国泛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绞索,可以的减轻财政负担太重,直接一目了然的发现了管理的矛盾就是效率低,不利于投资体制的改革和新的配置文件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弊端,主要是投资和运营效率低下造成的,而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国际技术市场的要求,都希望在基础设施民营化上有所改革。1、引起了政府的投资风险和预算上的困难设施需要礁的基地,长期的投资回报,资产专用性强的自然垄断属性,一直由政府垄断的经营直接投资的巨额投资。然而,由此产生的风险和预算上的困难,使基础设施想要通过预算来解决建设贷款变得很难,

15、并引起了政府步入困境。 2、投融资体制的滞后单一的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缺乏稳定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上有很大增加,但仍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我们的基础设施中的许多问题,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3、低效的基础设施业务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已成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更加迫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地位,基本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增加财政支出压力。打破原来的操作系统固有的缺点,促使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继续扩大投资主体和渠道,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应着眼于公共基础设施改革的私

16、有化。私有化也有利于提高业务效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继续加强,提高基础设施效率。 4、员工素质公用事业公司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质量差的产品和服务,管理技能的缺乏,也有大量的亏损和债务。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报告,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利用独占地位侵权成为十大2001年消费者报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也使得中国的基础设施民营化改革已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 5、财政亏损补贴沉重 现有的公用设施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的管道网络和公用事业公司的使用寿命过短,对恢复和更新的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也造成了地方财政的巨大负担。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强制性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制约因素如原材料、燃料、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管理不善

17、,公用事业企业普遍存在微利甚至亏损的现象运行。据统计,在2002年,销售燃气及水行业利润率为1.61,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0.14,43.7的企业损失。为了确保社会和公众的需求,金融别无选择承担总之,在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解决的不足,国内企业资本的一般问题是补贴亏损的负担。有利于稳定和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金投资效益;打破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政企分开,有助于提高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准,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利用私人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而且还改善投资环境,从而增加投资也是重要的动机,必须提倡以促进基础设

18、施的私有化。(二)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可行性1、 理论上的可行性私有化的可行性 首先是理论上的突破,在深入了解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性质,再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和市场机制的引入是有可能的。传统意义上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规模经济线性是成刚性自然垄断,政府直接经营或由政府控制的需要。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保罗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定义是公共产品有三个特点:公用事业,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利益。满足这三个特点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常见,更多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和服务功能,还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西方经济学家说,他们是“混合商品”,或是“俱乐部物品”。基础设施的多样

19、性决定了它是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而绝大多数混合项目。 1988年,伯格总结了不同的自然垄下政府应采取控制政策。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基础设施的国家,“自然垄断”的实力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但也需要区分在同一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企业的垄断地位。这在理论上供给的性质的基础设施不一定市民提供了充分的私人资本进入私营部门,即基础设施私有化。从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对基础设施的分类做了具体说明如下,市场的程度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可提供由私营部门,做市场化运作。此外,根据“自然垄断调节灵活”经济学家伯格和奇尔伤害在1988年提出的理论,自然垄断行业是否取消准入限制,是现有的垄断竞争耐力,而不

20、是基于行业是所谓的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理论否认了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的存在。在现实中存在的行政垄断的垄断在给定的成本和假设的需求、成本、技术和现实中的需求无法预测的市场需求,能促进扩大内需只有市场竞争的成本制造商。市场竞争可以使制造商的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网络结构,从而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社会福利,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因此,自然垄断行业应该允许其他公司的进入,扩大市场竞争。2、技术进步使得垄断地位被打破与过去主要是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建设。基础设施提供的实际可行性的基础设施民营化改革,会加大竞争同时加大技术可操作性。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如电力。电信。公共事业等不能分割,但

21、必须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集成市场转移的交易,使技术的可操作性的私有化。今天,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的基础设施私有化的技术保障。技术进步使垄断被打破,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改变成私有化提供了保证。技术的进步使在不同的行业水平的进口竞争机制。 3、要求中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实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基础设施私有化的巨大的财政支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截至2001年,中国社会存款7.5万亿人民币。如果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私人资本投资的正确指导,将大大有助于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资金缺口。此外,利用国内私人资本和利用外资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有没有汇率风险;其次,不存在或可以淡化政治风险

22、问题;再次,更容易安排融资业务各种风险分担问题。这是因为比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并因此更易于国内投资者以控制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的风险。最后,有助于国内民营企业群体的形成,促进一些民营企业国际化。如果政策指导是有效的,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私有化的金融支持。三、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现状1、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基础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材料和工程设施,是用来确保正常行为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所谓的“乘数效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带来几十倍的投资额在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

23、设施得到改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在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实施了著名的“新政”,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改善就业,增加收入的人,但也奠定了中后期,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目前,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受全球金融危机和诸多因素造成的巨大的风险,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望刺激经济增长每年约百分点,其中近一半的资金投资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建设,这不仅使中国加快摆脱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您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消费的增长,随着中央政府

24、的计划,在全国省级和市级政府必须以基础设施项目集中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占全社会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2、 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现状 由于资金不足自己的项目开始后,多方融资、银行贷款,甚至民间高息贷款的存在。容易形成的现金流是没有及时的资金瓶颈,导致聚增加的风险投资,造成了项目建设的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些民营企业,企业之间的合资建设项目存在不同的投资目标,项目的前期投资,建设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在该项目上的重大决策的理解差异,民营企业问容易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现象。 在多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共服务中开设经营利润的项目,国家的私人资本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以便吸引私人资本投资,改善国家基础设施水平,

25、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缓解对政府投资预算资金的压力。中小型私人资本投资是主体建筑到经营与建设到经营转让的一种手段。基础设施项目,为了可以尽快达到预期的回报,民营企业缺乏项目的真实质量,存在片面追求项目建设进度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建设项有更多的质量,安全隐患,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项目在同一时间也将增加后面项目运营和维护成本。 在项目的建设中,民营企业和私人资本甚至高息借贷资金不足,短期高息贷款将减少盈利的生效日期。长期的高息贷款,将增加民营企业的负担,使民营企业无法建立一个全面的过程管理,不能降低成本和投资回收,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建设。(二)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

26、建设资金不足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后,越来越多的小作坊依靠家人或朋友资助的民营企业也快速增长。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将继续转向投资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的生产和管理。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融资,包括银行贷款或者民间高息贷款项目,也导致更多的建设资金的短缺。 2、民营企业项目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比较低 大多数民营企业开始时主要从事服务、生产加工和贸易等行业,加工技术含量低,越来越多的迅速发展科学和技术对服务和加工技术的更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迫使民营企业进入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基础设施行业。民营企业在新开的基础产业,对投资环境的陌生、项目风险、风险识别和管理经验都有所欠缺,在建设的

27、同时,由于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水平不是很高,整体技术水平的专业企业和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差距。 3、私人资本的纯利润为导向的行为 私人资本投资是比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私人资本具有短期逐利的特点和存在的投机性投资的倾向,把重点放在短期利益和急于收回投资,这可能会导致私人资本凭借降低工程建设质量来降低投入的成本,项目的运作导致项目维护成本大大提高。 4、融资模式单一,缺乏经验 航道建设项目需要不同的建设项目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的民营资本通常是由几家公司,合作的方式组成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是在相互合资项目的经验不足,也缺乏适当的项目管理人员,这将导致在一家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

28、负债、权益利益分配纠纷,影响正常施工运营。四、 基础设施领域吸纳民营资本的障碍及其对策(一) 基础设施领域吸纳民营资本的障碍 1、 政府行为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行政体制限制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复杂的项目审批最为显著,民营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核准费时。复杂的项目审批,构成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中的行政壁垒,严重影响私人资本的进入。缺乏政府服务,国有资本,政治资本,无论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民营资本如果不依靠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私人资本投资成本和投资,难度将加大。如土地收购民营企业做的是让权力下放,事实上没有履行政府职责。 缺乏政府监管,政府对企业的承诺的约束力度

29、不够。政府监管,可以确保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中国当前政治资本仍然十分严重,相当缺乏的监管,其中对国有资本的影响不大,但是对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公平竞争的严重影响不利于私人资本的进入。为民营企业的信贷,政府缺乏对私人资本难以进入基础设施的重要领域。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投资和融资体制是普遍缺乏信贷和信用观念,2、 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是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障碍。它包括理论的错误,以及对准入政策的误解和缺乏概念。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民形成了一个概念,必须由政府控制的,因为在过期自然垄断经营了许多基础设施。但是,自然垄断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垄断,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和自然垄断。获得概

30、念上也有误解。私人资本与国有资本在银行贷款、项目审批时候,相关部门和业务人员往往是他们宁愿释对国有资本方形,也给私人资本条件优越的民营资本开绿灯。缺乏准入政策,缺乏行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尽管国家规定,“除了国家安全必须由国家垄断,其余地区应允许私人资本进入”但是很多种领域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更重要的是,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将给该领域带来竞争,不可避免地对该领域的国有企业和机构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是否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在这一领域的真正改革还是维持现状存在争议。事实上,当地政府考虑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更大的困难,往往是对国有企业和机构的重视。 3、现行法律法规 中国仍然是基础

31、设施民营化没有专门的法律加以规范。现行法律中涉及的对基础设施的领域中打破垄断、同时引进民营经济参与到竞争中的相关法律都只对指定交易的和限制招标投标的等少数几种行政性垄断方式予以规定,而对于实践中行政公司、企业歧视性待遇以及行业壁垒和地方垄断等行政性垄断对于民营经济踏进基础设施领域造成的障碍未有规定。总之,有一个专门的法律基础,急需要解决基础设施私有化的法律空白,在现实的市场准入措施中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导致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突破受阻。4、自身素质 企业规模小,资金过于分散在温州民营企业从家族行业发展起来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单体强大的投资公司,大量的私人资本在分散状态,很难独立承担基础设

32、施的规模。过于强调利益,缺乏长期投资的目标。私人资本的形成和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动是多集中在回报快的、高利润的、门槛低的项目。基建项目缺乏了解,需要长期的投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多来自农民、个体工商户以及工匠,在温州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在高中或高中以下,尽管后者已大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但仍缺乏资本运作、金融投资、产权交易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大型投资项目和决策。(二)促进基础设施领域有效吸纳民营资本的建议 1、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的投资服务体系 市场准入问题是到底是谁更适合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传统的统一自然垄断经营模式可以是竞争性行业,自然垄断部分混淆在一起进行业务,抑制竞

33、争的活力,也限制了民营资本的进入。首先是要分开的自然垄断业务和市场准入政策。自然垄断业务包括电网、道路网络、机场,航线等,特许权招标实施政府控制下的操作系统,形成有限的竞争。取消市场准入限制的所有权和身份,简化或取消的行政审批手续,允许符合资格的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公平竞争,公开竞价,形成足够的竞争。现有的商业基础设施的公司面临企业转型,必须实现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除少数重要企业所拥有的非垄断业务,其余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完全放开,需要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非垄断业务分离,自由进出的原则要大力实施。 2、建立公正的、有效的法律法规环境 完善的监管制度是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条件的前提,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

34、环境,是在吸引私人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基础上。消除批准难的问题,可以促进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资助建立一个国家非限制类项目,民营企业取消审批限额,实施登记制度和独立决策是有重要意义的。引进的优惠政策,可以吸引私人资本。基础设施的公益事业,其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是必要的,以确保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报。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利率刺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营企业。目前,中国仍然是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往往是地方政府说了算,缺乏规范和合理的收费,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条件的民营企业。和有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

35、的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是缺乏适当的社会保障措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民营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缺乏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动是很难获得成功。因此,应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民营企业尽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优化民营企业。 3、推进民营企业制度革新,提高其竞争力 首先,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服务为民营企业,信贷机构制定贷款政策和管理措施以适应民间投资的特点。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一个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型企业设计的金融服务,规范经营和私营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监管。第二,建立银行与项目对接机制。推荐需要资助的项目由政府组织,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政府对大型银行的支持

36、,将给予奖励。第三,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为私人投资者,协调服务。对于投资大,难以在短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恢复,如果有必要政府可以委托政府投资公司的股份参与经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政府可以帮助私人投资者申请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政策性贷款,也可以指导帮助民营企业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股票或债券融资。 4、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广泛吸引民营资本 拓宽融资渠道,为私人资本提供明确的投资和投资信息的范围,以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强度将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银行的信用体系。各级各类银行应该是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建立民营企业部门信贷服务,以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权力,积极探索和支持有前途的民营企业的信贷

37、政策和管理实践的发展。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给民营企业。维持对资本市场和国家金融安全,国有资本控制的前提下,稳步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业的自由化。建立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目前,中国的社会闲置资金不通过转换为有效的投资基金的基金,因此应广泛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区域性投资基金的发展,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BOT投资和融资,BO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法是很实用的手段,可以解决迫切的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 5、建立公开的信息发布制 公共信息环境的私人资本投资的要求所有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活动必须是开放给公众,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范的投

38、资需求的数量,质量和服务要求,政府财政补贴应充分披露。 政府信息网络,公共信息发布机制和政策信息,定期向社会披露投资信息,市场供应和需求信息通过及时、准确、灵敏的信息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城市领域基础设施。发展动态的基础设施项目库,通过信息传播,政策咨询等方式,以帮助投资者寻找投资机会,从而使私人投资者可以很容易找到投资和项目的及时指导,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以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私人资本投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明白由民营企业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通过多种方式研究并给予切实有效的支持。私人投资项目的审批受到法律保护,股份制改革、户籍管理、社会保障、

39、科学和技术专利、无形资产评估、技术信息交流、专业技术职务评价都要受到保护。 因此,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息服务系统需要鼓励投资咨询,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中介服务的发展,以帮助在各种投资信息分析民营企业,比较和研究的投资项目的风险和价值,更全面准确的对待投资机会,作出理性的投资选择。政府鼓励信息中介服务企业的发展,不仅为民间资本投资,利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民营企业投资活动,有效的促进私人投资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机制的形成。结 论 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国家的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不仅找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也有利于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以便提供新的动力和资源,。民营资本的进入有利

40、于打破行政部门垄断,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在民用航空、电信、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领域形成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提高从国际跨国公司的影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国有企业领域的限制。因此,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杜若原.民企能否投资水厂 N.人民日报,2002;2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完善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J.经济研究参考,2002; 3 杨重光.城市公用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4 林森木、叶维钧、刘岐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5葛中全. 内资BOT:资本与资源的配置优化.西部发展评论,2001(2);6 朱家良、吴敏一.中国地方政府调控:障碍与选择兼论中央和地方的调控关系,经济研究,1992(8);7 劳炯基.城市管理经济手段理论机制研究.城市问题,1998(6);8 徐巨洲.“城市经营”本质是对城市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城市规划,2000(8);9 种及灵.BOT产生的现实和理论基础改革.2000(6);10 何玲玲、徐童迅.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状况分析.新华网;11 余池明、张海荣.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