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4695837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一)现在提起糯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用糯米酿造的甜酒和各种名牌的黄酒,还有元宵节的汤圆 和端午节的粽子,以及各式各样用糯米制作的糕、团、磁、饼、粥等点心。至于糯米伴随着 中国人走过几千年漫长光辉的道路,在中华饮食文化历史中作出的丰富多采的贡献,占有独 特的地位,更还有其他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用途,恐怕现在知道的人已不多了。这是因为现 在糯米的处境和地位已不断下降,今非昔比。但是我们相信,糯米会有东山再起的发展前景。一,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形成近五十余年来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中国的水稻栽培起源于距今约万年前的长江流域,距今 约四五千年前水稻已经陆续北上进入黄河流域。中国文字的发明起

2、源于黄河流域,有关水稻的文字记载也首先见诸商周时期。如诗周颂丰 年:丰年多黍多稌,为酒为醴,烝畀祖妣。”醴即是用稌米酿的甜酒。古代黄河流域也称 稻为稌,那时的稌或稻,主要都指糯稻(详后)。诗经里还有小雅甫田、唐风鸨羽、 豳风七月、小雅白华、鲁颂闷宫等章,都有咏稻稌的诗句。需要指出的是,诗经及其他古籍所记的稻词,主要是指糯稻米,不是现在我们日常吃 的非糯的籼米或粳米。古代非糯的籼稻或粳稻的栽培要比糯稻为少。这要从稻词的来源说起, 水稻既然是自南向北传播,稻词自然是从南方带去,其语音也不是北方的夏言。最早的稻词 见诸春秋襄公五年:会吴于善缓。谷梁传:吴谓善,伊;谓稻,缓。号从中国,名从主人。,爰”

3、(nuan,同 暖)和糯”(nuo)是双声的音转。秦灭楚越后,少部分越人东渡去了日本,同时带去水稻栽 培技术,是日本有水稻之始。日语称水稻为水”,即是善缓音的保留。说文:糯(即 糯),沛国谓稻,糯。市国在今安徽宿县一带,春秋时属吴国,吴和越语言风俗相同,吴越 人就是以糯米为主食的,所以由吴越人带到日本的也是糯稻。越,本来是国名,其族属闽”(蛇图腾,龙的前身动物之一),但是后世习惯于以越为族称。 战国以后,又出现百越”的称呼,是泛指古代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的居民。百越族自秦汉后 陆续向西南贵州、广西、云南、及泰、缅、老挝等地迁徙,他们仍保留以糯稻为主食的习惯, 并非是他们迁到这些地方以后才改以糯米

4、为主食。日本学者常常到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如彝 族、侗族等)地区进行风俗民情调查,以之与日本民间的风俗民情相对照,发现有许多惊人 的相似之处。如过年时,家家都要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石臼里,用木杵反复舂软,做成年糕吃; 又如侗族一种特殊的糯米加工方式,称煽(bian)米的,在日本也同样有,日文也作煽 可见糯稻栽培圈在历史上的范围是东亚从西南向东北横跨两河流域,直到日本九州,要远比 现在为大。糯稻栽培圈”是就农业生产的角度命名的,若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称之为糯 米饮食文化圈更为贴切(详后)。黄河流域几千年来的气候变化一直是向着干旱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气候的转旱,雨水减少, 河流湖泊逐渐干涸,水稻的种植面积

5、也不断缩小,旱地的小麦取而代之,并迅速发展,所以 今天北方人过新年以包饺子吃为主,但还保留元宵节吃汤圆的传统,糯米食品远不及南方繁 多了。唐朝是南北稻麦消费的转折点,因为唐朝以后南方的稻作农业蒸蒸日上,赶超北方,唐王朝 及此后历代王朝都依赖运河漕运大米到长安、洛阳。唐玄宗(713755)在端午节宴群臣诗 云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 殿临华节,圆官宴雅臣。”笔者查检全唐诗,共得咏稻诗263首,另咏粽诗7首,咏 麦诗253首,通过诗歌也可以窥见稻麦消长的一斑。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北宋首都开 封的城里各式各样的丰富点心,种类十分繁多,但是提到的糯米食

6、品只有端午的粽子、春社、 秋社及重午、重九的社糕,还有最热闹的马行街铺席供应的磁团、团子等数种。而南宋首都 临安(杭州)记录的糯米点心,琳琅满目,有丰糖糕、乳糕、镜面糕、重阳糕、枣糕、拍花 糕、糖蜜糕、裹蒸粽子、栗粽、巧粽、金铤裹蒸茭粽、蒸磁、元子、汤团等数十种之多2。 现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的饮糯米酒和吃各种糯米食品的风俗,远较汉族地区为丰富多 采,这些吃法还吸引外地人成为旅游品尝的项目,如傣族的竹筒饭(又称香竹饭),用糯米 泡在香竹筒里,在火灰中焙熟,劈开后食用,柔软香甜,是待客佳品,被称作傣族风味”。 海南黎族、台湾高山族等也都有做竹筒饭的传统爱好。可是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和江南一

7、带到处都有竹类生长,为什么现在少见做竹筒饭?这是因为现在的两湖和江南一带的糯米栽 培面积急速减少,日常饭食不是糯米之故。唐诗和晋代文献如周处风土记里都有用竹筒 做粽子的记载,其道理同竹筒饭一样。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接触到的糯米食品,已经越来越少,苏州的糕点老工人还知道糯米点心 有近千来种之多,实际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现在已失传不会制作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占领了 我们城市饮食市场的很大份额,这种单一化的快餐食品,脂肪过多,导致成人和儿童过分肥 胖,却打败了历史流传下来的多样化中式点心,而受到单一化冲击的又何止糯米一样。但是 笔者认为,糯米深深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情结,是不会轻易消退的。二,糯米的起源与祭

8、祀栽培稻(Oryzasatim亚洲多年生野生稻(Oryzaruffipog驯化而成,亚洲多年生野生稻群 体中没有现成的糯质野生稻,那末栽培稻中的糯稻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很饶兴味的问题。可 能是我们的先人在驯化野生稻的过程中发现了个别纯合的(遗传学上的隐性基因)糯质稻株, 经过反复选择种植,终于获得栽培的糯稻,3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和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这种既好吃又可酿酒的糯米是怎么来的,先人们无法解释,于是归因于上天的恩赐和祖先世 世代代的种植。因此,每逢收获季节,人们一定要把丰收的糯米酿成酒,煮成饭,做成点心, 祭祀天地和祖宗,然后才开怀畅饮,进食糯米饭和点心。这个祭祀的仪式,当然是紧接着在 水

9、稻收获后举行,所以古代的年最初是庆祝收获的节日,以后随着天文观察的进展,把一 年分为四季,知道冬至是太阳光照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日照开始慢慢延长,意味着旧年 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庆丰收的年慢慢同大地回春的冬至年合在一起了。年哼的小篆写作禾吓从千”,故说文解释:年,五谷熟也。从禾,千声。汉时还 没有发现甲骨文,这个解释代表汉时的观念,并流行于后世。但在甲骨文里,年是禾下从 人”,是个会意字。(古代狭义的禾,在南方指稻,在北方指粟,广义的禾泛指五谷。)年” 象征禾熟以后,人们背着收割下来的禾把,表示丰收喜悦的意思。这禾下从人”的年字, 在现今川东鄂西土家族的茅谷斯庆丰收舞蹈里,有着生动的表达。

10、土家族的茅谷斯舞一般 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惆年会,上举行(调年指辞旧年换新年),先是祭祀天地和远古的 祖先,焚香敬酒,祈求谷物丰收。祭毕,开始各种表演,其中最突出的是茅谷斯舞,参加跳 舞的人,全身周围扎满稻草,头上戴的是稻草编的尖顶帽,帽顶上伸出五条稻草辫子,看起 来整个人变成稻草人,这个古老的庆丰收仪式,真是禾下从人的年字最生动的诠释了。4 笔者以为年字上半的禾,当是糯稻,因为祭祀和祭酒都必须用糯米(酿酒必用糯米的理由详 后)。山海经南山经说:其祠之礼糈用稌米。糈是祭神专用的精米,指定要用精选的 糯米。这种精选米粒的传统,从祭神延伸到后世皇室的食米,汉时设有专职的官员负责择米, 称导官”,

11、属大司农(导应作道吓从禾”,字库缺此字),唐宋设导官署。这种制度也传到 日本皇室,日本皇室的择米是由女子担任。祭神的酒,最初是不许人饮的,现今戏曲舞台上 表演的祭祀或盟誓,在祭毕后,把盏中的酒朝天转向地上一洒,即是其遗风。所以稌酒、糯 米饭等都是由祭神沿袭下来的饮料和糯食。从上引诗经丰年多黍多稌,为酒为醴,烝畀祖妣。嗦看,表明早期的糯米以酿甜味 的醴酒为主。汉书楚元王交传: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颜师古注:醴,甘酒也; 少麹多米,一宿而成。穆生不会饮酒,楚元王特地给他饮酒精含量甚低的甜酒。晋左思魏 都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与醴相似、并常常与醴连称的有醪,庄子盗跖:今富人 耳餐钟鼓管籥之声,

12、口赚于刍豢醪醴之味。”醴是去滓的清酒,不去滓则称醪醴(醪音劳, liao和醴音li是双声),或醪酒。醪醴是浊酒。醪糟即醪醴,就是现今的甜酒娘(酿)后 世醴取得泛指酒的含义,并不严格限于甜酒,醴是黄酒的前身。三,从醪醴到黄酒就世界范围而言,酒的种类因原料而异,主要分果酒、奶酒和粮酒三大类。果酒以葡萄酒为 大宗,粮酒以黄酒为主角。果酒和奶酒是西方畜牧民族的产物,粮酒是东方农耕民族的发明。 水果中天然含有糖类的果汁,果皮上常附有天然酵母,只要温度适宜,果汁就会发酵成酒。 家畜的乳汁含有乳糖,同样可由天然酵母发酵为奶酒,所以笔者称之为产物。而粮酒的原料一 粮食的成分不是糖,是碳水化合物淀粉,淀粉要经过

13、淀粉酶的分解才成为糖,再由酵母的酒 化酶将糖变成酒,中间有人力的参预在内,所以称之为发明。果酒、奶酒和粮食酒那个最早? 是有争论的,西方的考古学强调果酒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以前的伊朗和埃及;可 是中国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稻谷(米)的遗存,其年代经测定距今七八千 年前的有十余个之多,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等,个别近万年以前, 如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等,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到此为止。中国古代也有果酒,只因粮酒丰富,果酒始终属于次要。中国的酒主要分黄酒和白酒两大类, 白酒是要经过蒸馏设备和技术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丰富其品味,属于后起的发展,白酒之 根在

14、黄酒,故黄酒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据有领先的地位。(黄酒是相对于白酒、葡萄酒等而 言的大名,除绍兴黄酒以糯米为原料外,国内各地生产的许多黄酒也有以粳米、黍米、玉米、 小米、小麦等作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过滤、贮存、勾兑等工艺生产流程 而成,不在本文之列。)从文献上追踪,在黄酒之前,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醪醴阶段。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 耻,采取鼓励民间多生子女的措施,凡妇女生男孩的,奖给酒两壶,狗一头;生女孩的奖给 酒两壶,小猪一头国语.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吕 氏春秋还记载越王与民同甘苦的传说: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身不安枕席, 口不得甘味,有

15、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这有酒,流之江” 即后世投醪”典故的来历。宋嘉泰会稽志还有投醪河的记载,传说这河在今绍兴市南。 越王投醪之酒,当是绍兴黄酒的前身。古代风俗,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水滨饮宴,说是可以祓除不祥。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三月初三上已日,时任会稽内史的书法家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修禊, 当场挥毫写兰亭集序云:“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在今绍兴西南,王羲之与他的诗友们流觞曲水所饮的已经是黄酒了。从越王勾践投醪时 的浊醪,经千余年的改善,到南北朝时,已演变成为山阴甜酒了。农历三月三的曲水流 觞”圭话,到上世纪九

16、十年代予以恢复,改为公历4月11日,邀请中外书法家们一年一度在 兰亭雅集,即兴挥毫、同时畅饮于流觞曲水之边,成为纪念兰亭雅集的文化活动日。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重心有所不同,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密度)的重心都在北 方,南方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唐朝历经南北朝战乱后多次的北方人口南迁,主要都在江浙一 带,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全国的农业、经济、文化、人口在南方开始有很快的发展,这里 是古老的吴越文化根据地。唐朝著名的诗人如贺知章、宋之问、李白、杜甫、崔颖、孟浩然、 刘长卿、秦系、严维、白居易、元稹、方干、张乔等,和绍兴酒都有过不解之缘,贺知章、 秦系、严维是绍兴人,更不在话下。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所

17、咏的第一位便是少小离家老 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的勺致仕宰相贺知章,杜甫十分幽默地描写贺知章的醉态:知章骑马 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赞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 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八仙歌中三位绍兴籍诗人所饮的当然是绍兴黄酒,其余象方 干(浙江桐庐)、刘长卿(安徽宣城)、孟浩然(湖北襄樊)张乔(安徽贵池)等,想必也饮 黄酒。元稹、白居易虽然是北方籍,但在唐穆宗长庆年间(821- 824年),元稹任越州刺史 兼浙东观察使,白居易为杭州刺史。两人互相酬唱,促成诗兴的自然是越州的山水和镜湖水 质优异所酿成的黄酒。绍兴酿酒业发展到宋代,已经成为宋朝财政收入的大头。文献通考

18、载北宋神宗熙宁十年 (1077年)天下诸州所课的酒税越州达十万贯以上,高出附近各州一倍。北宋南渡建都临安 (杭州)后,一百五十余年的太平安定,商业繁盛,人口激增,通都大邑的四十个新兴城市 中,浙西占十四个,浙东九个,江东八个,江西、福建各四个,湖南一个。6商业城市是刺 激酒类消费的重要动力,梦粱录有酒肆”和分茶酒店两则,记述临安酒店的布置、设 备及营业范围、买卖内容等,继承北宋和五代规模,颇为详细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 歌舞几时休!”,饮酒与歌伎娱乐相结合,类似现在杭州和各大城市的餐馆歌厅,只是优美 娴静的串串灯笼,芳醇的黄酒,清香的绿茶,换成了五彩眩目的霓虹,泡沫的啤酒,浓郁的 咖啡而已。

19、其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不知道消费了多少的黄酒。酒类的大量消费,促使糯米价格上涨,导致糯米种植面积的扩充增加,糯米品种也更多样化, 嘉泰会稽志记载当时种植的糯稻品种达12个、宝庆四明志达10个。齐民要术 收录北魏全部糯稻品种,也只有11个。宋理宗宝庆会稽续志引孙因越问记载,当 时绍兴糯稻竟占农田的五分之三。绍兴黄酒随着历史经验积累,酿造的技术也日益精进。到清康熙年间无名氏所写的调鼎 集中给绍兴酒以十分高的评估: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 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 非私评也”。清初袁枚随园食单中给予绍兴酒以美学的赞许:绍

20、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 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四,糯米的化学组成与糯食、糯酒及其他用途的关系吃过糯米饭的人,都会有糯米饭特别耐饥、或不易消化的感觉,故老年人和儿童不宜过多吃 糯米饭食。喜爱黄酒的人,都称赞黄酒那独特的香醇,糯米还有许多非饮食方面的用途。凡 此,都与糯米的化学组成有关。古人早已发觉糯米耐饥的特点,所以不论是部队行军(或个人出门远行),随身携带的干粮, 都是用糯米蒸熟后晒干而成,专名糒”(bei)。糒和醪也是慰劳军队的物资:大将军使长史 持糒醪遣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将糒装入布袋,随身挂在肩背上,在行军中途休息 需要进食时,不必举火,用清水

21、冲泡,即可食用。这种传统到清代仍有沿用,清王韬淞 滨琐话煨芋梦:腹馁,掬涧中清泉,和所裹干糒食之。”相信在少数民族地区恐怕也还有 遗留的习惯。这种糒米现在人们已很陌生,但日文字典里也收有糒字,意义和用途同中国 完全一样,显然由中国传去。作糒必须用糯米,是因糯米特别耐饥。糯米何以特别耐饥?这要将糯米的化学组成同籼米、 粳米作比较,便很容易理解。糯米、籼米、粳米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淀粉的分子连接成直 线状的,称直链淀粉;连接成分支状的,称支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越高,米质越富粘性, 反之,直链淀粉含量多,则米质便松散不粘。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直至100%,所 以米质最粘,最耐饥也最适合酿酒

22、;粳米含直链淀粉约1624%,平均21%,粘性便差于糯 米;籼米含直链淀粉约1632%,平均26%,粘性最差,最不耐饥,也最不宜做酒。附带需 要指出,糯米不是籼粳以外的另一种稻米,籼和粳中都有支链淀粉含量高达100%的米,分 称籼糯或粳糯,由于这样称呼太麻烦,通常把籼糯和粳糯合称糯米,非糯的籼和非糯的粳简 称籼或粳。籼糯和粳糯外形的区别是,籼糯的米粒细长,粳糯的米粒短圆,至于支链淀粉的 性质两者完全一样。其次是蛋白质含量与酒味是否纯正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酿成的酒杂质越多,酒味杂而不 纯。籼米的蛋白质含量约912%,粳米和糯米的蛋白质含量相近,约7% 9%,所以籼米酿 酒的品质最差,粳米主要是

23、直链淀粉含量高,所酿的酒也不如糯米。8为什么淀粉分子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三者的耐饥程度的差异和酒质的优劣?这需要对支链淀 粉和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作简单的说明。支链淀粉的分子形状好象高粱的穗(圆锥花序),小分枝很多,每个小分枝都是由D-葡萄糖 残基以o-L 4苷键成链,但在分支的接点上则为T 6苷键。故分子的排列比较疏松,吸 水快,蒸煮中容易糊化(糊化是黄酒加工中的一道工序)。直链淀粉的分子象糖葫芦串,排 列整齐,分子之间靠拢紧密,蒸煮中糊化比较困难。又,淀粉糖化酶对支链淀粉的分支点(1, 6键)往往不容易切断,残留在酒中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这是糯米酿成的酒口味比较甜厚 而醇的原因所在。注:低聚糖

24、是淀粉和单糖(即葡萄糖)的中间产物。9糯米在酿酒、饭食以外的用途甚多,而且都同支链淀粉含量100%有关,这里必须附带叙述 一下,以见糯米文化的全斑。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需要经过裱糊,才能陈列和永久保存,这裱糊的原料就是糯米。古代没 有玻璃,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用纸张糊,这要消耗大量的糯米浆糊。古代人人都穿布鞋,这布 鞋的面和底都要用糯米糊作粘合的材料。古代人为了使洗过的衣服不起皱,要用糯米糊浆衣 服,便好像现在用熨斗熨平一样,称之为浆衣。大的城市里都有专门的襁衣店(襁即浆), 代顾客服务浆衣,这种情况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古时大量的糯米还用于修造坟墓,即用糯米拌和石灰、再加楝树叶,捣烂以后,层层包涂于

25、 棺材及椁的四周上下,顶部特别加厚。这样筑成的坟墓隔绝空气,不透水,不开裂,其硬度 不亚于现代水泥,有利于保存尸体。1994年上海打浦路基建工地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墓主 入男子的尸体皮肤还有弹性,整体没有腐烂,即由于糯米这种突出的保护功能。糯米因含 100%的支链淀粉,其分支点(1,6键)不容易切断已如上述,再加富含钙的石灰,更加难 以切断。如果没有糯米,考古发掘出土的墓葬文物,将会因容易盗挖及通气、漏水等缺陷, 其损失不堪设想。同样的道理,糯米也可以用来做砖砌城墙。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亲自监督建造南京城, 他对城砖的规格要求很严格:筑京城用石秫粥(秫即糯)锢其外,上(朱元璋)时出阅视, 监

26、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工者垣中,斯金汤之 固也。就是说,如果发现砖头里发现含泥土杂质,不呈纯白色,就把筑城的工人筑入城垣 内!用这种残酷的方法保证城砖的质量。10安徽的徽州富有古建筑群,1993年安徽省进行古建筑调查,在某地农村发现一座清代的大 家庭建筑,保存完好。随同调查的记者询问屋里一位老婆婆:这座房子有多少年了?老婆婆 说有两百多年了,记者指着光洁平滑的客堂地面问:这水泥地面是新铺不久的吧?老婆婆回 答说:这不是水泥地面,这是糯米铺的地面,与房子同时的,两百多年了,不裂不破,水泥 那能会这么经久呢。江西南部龙南县的九连山腹地,至今还有450多座客家的

27、方形围屋”,或称客家围”,已有 250多年的历史。它们背靠青山,面临小河,是一些方形的厚墙建筑,围屋的大小不一,大 的占地十多亩,外墙高七八米至十二米,厚两米多。一般是两三层,外墙用糯米浆和麻石、 鹅卵石、青砖构筑成坚固的墙体。四角有坚固的碉堡楼,中央是祖厅,房子呈八卦形布局, 由走马廊相连。客家人还有意在厚墙的内壁敷上一层糯米粉、杂粮和防腐的草药拌成的厚 泥”。一旦土围子被敌人围困,粮仓的粮食吃完了,还可以把这层厚泥剥下来充饥。这围屋 同广州汉墓出土的明器坞堡彳艮相似,故被认为是汉代坞堡”的活化石。11此外,糯稻的的稻草特别细而韧,非常适宜织草鞋,以及手工的编织品,普通的稻草无此功 能。糯稻的根须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糖及无机盐等,中医历来用以入药,与有关药食搭配, 可治肺虚、咳嗽、阴虚、发热等,尤其以治成人、产妇的盗汗,小儿虚弱为著称。糯稻根现 在供不应求,在网上可以看到征购大量糯稻根,数以吨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