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复习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4694169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58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 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一)科学的实践观P58-62一、实践的含义:P5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二、实践的基本类型:P611、物质生存实践(最基本的实

2、践活动)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三、实践的基本特征P601、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四、实践的基本要素P59-601、主体 含义: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社会实践中自主性和能动性 的因素,担负着设定时间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主体是指具有思维 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能力人、自然能力:B、精神能力: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 的掌握);非知识性因素(情感和意志因素) 基本形态

3、: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2、客体 含义: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 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 的实践客体。 类型A、是否为实践所创造:天然客体与人工客体B、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C、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3、中介 含义;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子系统A、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B、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践关系(

4、最根本的关系,它是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 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价值关系:主体追求客体的价值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2-64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2-6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先进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 落后错误认识的误导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641、本质:认识是主体在

5、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特点: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应性特征,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的特征。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在现。(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4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 实践经验的东西。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

6、65-66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基本特点: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出是消极地、 被动得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缺陷:它脱离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考察人的认识;它不懂得辩证法, 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了解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 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提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它认为人们 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既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客观世界只有先成 为人们改造的对象,才能成为人们认识

7、的对象,人们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 盾的能动的过程。认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且还 表现在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P66-6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2、认识的本质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应性特征,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的 特征。 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认识具有摹写性。摹写决定了认识的客观性。 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3、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体能动的、

8、创造性的思维在现。4、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性的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P68-701、感性认识 含义: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以及作为感官延伸物的各种工具获得的对事物的 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 形式: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

9、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形象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2、理性认识: 含义: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 形式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判断: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 思维形式。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 地推出未知的反映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10、特点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 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 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肯定这一点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唯物主义。)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肯定这一点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方面,人 们总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感知事物;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 需要以感性的形式来表达或说明。感性认

11、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具备的条件: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制作加工。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 一次飞跃。 实现这一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掌握大量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运用正确 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二)从认识到实践P70-711、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

12、程中的第二次飞跃。2、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 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3、实现第二次飞跃所具备的条件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规划、方案、措施等实践观念; 要使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实践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1-731、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的原因

13、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这就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认识过程之所以具有反复性,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客体属性以及实践水平的 制约。 从一个具体过程看,当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 就算完成了。但由于人的认识任务,就在于不断的探索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因此以实践为基 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一一认识(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一实践(三个阶段两次飞跃)实现由认识向实践 的飞跃,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二节真理和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论P731、定义:真理是人们对客

14、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实质:真理是关于普遍必然性的认识,是认识(表象、思想)与对象(本质、规律)的关 系问题。(一)真理的客观性P73-751、客观性(合规律性) 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客体相符合的性质,它是真理的最根本的 属性。 表现: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最后,检验 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问题的唯物论) 必须注意: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一兀的。2、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3、价值性(合目的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真理符合论的三重内涵)(二)真理的绝

15、对性和相对性P75-781、绝对性:真理的内容表现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客观内容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内容,都同谬误有着原则 的区别,都不能被推翻。世界可知性的绝对性: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 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 广度上是一定范围而不是全部: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 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深度上是一定程度、一定层次: 绝对性与相对

16、性的辩证统一,两者相互依存,两者相互包含。(没有绝对的绝对,也没有 绝对的相对,只有相对的绝对。真理就是对绝对的相对理解。)3、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 僵化。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怀疑主义 和诡辩论。(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 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三)真理与谬误P78-80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对立:它们是

17、两种性质不同的认识,各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 界限;以真理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和以谬误为指导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真理和谬误同属于人类的认识,共 存于人类整个认识过程中;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为谬误主要是指 真理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如果把它运用到实际所能运用的领域或范围以外去,真理便会 转化为谬误,谬误转化为真理主要是指在人类认识活动中,谬误往往是人们获得真理的一个 必经环节,人们通过分析和克服谬误,去发现和发展真理。2、真理与谬误能够相互转化的原因(真理的特点) 真理是全面的 真理是具体的二、真理

18、的检验标准(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P81(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81-831、什么是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 点。(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83-841、确定性(绝对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第二,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

19、都能作出确定的检验,第三,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都是客观的绝对的,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2、不确定性(相对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第一,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有其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实或驳倒人类认识中的某些 理论或观点。第二,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 验。3、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约束。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4-861、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 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2、价值的特性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二)价

20、值评价及其特点P86-881、价值评价含义: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是指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 以及经过实践改造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2、正确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3、价值评价具有三个特点: 评价是以客观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P88-891、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作为人们对自身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拖动实践不断实现 价值的

21、精神驱动力量。 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 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 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 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2、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观与世界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历史发展趋势。代表了人类的未来。3、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 体系。(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

22、证统一 P89-90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价值性第三,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两者的统一,必须在实践中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P90-911、认识世界: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2、改造世界: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显存形式,创造自己的 理想世界和

23、生活方式。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P92-931、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创新2、创新的科学内涵:3、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二、从必然走向自由(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P93-941、自由: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2、必然性即规律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3、自由的条件 认识条件: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最主要的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的正确认 识。 实践条件: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才是真正的 自由。(二)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P94-95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素P96-97(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P97-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