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693611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ppt版本.ppt(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复习,(课内篇),七年级篇目,论语 伤仲永 孙权劝学 口技,论语,1. 论述学与思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 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3. 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的句子是 : 4.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伤仲永,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2、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3、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 具体做法是: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5、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伤仲永,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指物作诗立

2、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7、仲永变成普通人的原因的是: 8、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9、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 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二、理解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写仲永身世的作用)? 3、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 4、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伤仲永,6、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文章最后一

3、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作者通过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8、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伤仲永,孙权劝学,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理由是: 学习目标是: 2、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是: 3、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 4、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 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孙权劝学,二、内容理解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什么?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其作用是(“大惊”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5孙权、吕蒙、鲁肃,他们

4、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6. 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口技,一按原文填空 1、统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一个字是: 2、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3、文中写口技表演以假乱真,让人惊慌欲逃的语句: 4、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有: 5、第二自然段中“ ”这一句写出大儿醒后心里不高兴的情绪。 6、表现人们在火场中惊恐万状的句子是: 7、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的句子是:,口技,二内容理解 1、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有什么效果?作用? 3、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些场景? 4、文章首尾都交代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起到什么

5、作用? 5、第三自然段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6、“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八年级篇目,桃花源记 送东阳马生序 陋室铭爱莲说 小石潭记 三峡 岳阳楼记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满井游记 与朱元思书 马说,桃花源记,一按照原文填空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 5、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

6、子有,桃花源记,二理解 1. 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 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三、主题升华 1情感: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2情节: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

7、3、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4、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5.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

8、一种空想。,陋室铭,三理解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采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 主旨句及其作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运用什么写法?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有什么言外之意?,陋室铭,6.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之雅?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的用意? 8.“何陋之有”的含义? 9. 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贫乐道) 10.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作者的陋室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爱莲说,理解 1.作者爱莲的原因? 2.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9、 3.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莲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5. 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爱莲说,6.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7. 文章的表现手法: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有何言外之意?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个反问句表达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峡,理解 1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写三峡的山 第二部分写三峡的水 2三峡山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 三峡的“水”: 3.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4. 写山高峻的句子: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5. 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2)写水流

10、湍急的句子:,三峡,6.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7.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8.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引用渔歌作用: 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记承天寺夜游,理解 1.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是:,记承天寺夜游,

11、5、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6.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描绘 月色积水空明 作用: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竹柏藻荇交横 特点:皎洁、澄清 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 被贬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达观 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12、,湖心亭看雪,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其中有何深意?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湖心亭看雪,、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

13、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9、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0、从全文看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11、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1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与朱元思书,理解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富春江沿岸的奇山异水? 2.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3. 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交代了观赏的角度和方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

14、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概括了观赏到的景物的总体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与朱元思书,4.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 清、急)之特点。作者先对江水进行了正面描写,直截了当地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接着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水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次突出水清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得十分出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了什么修辞?作用?作者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了离弦的箭、飞奔的骏马这两个形象,突出江水的湍急。,与朱元思书,5第三段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正面

15、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了山的态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突出山高峻的特点)。 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山中的动物“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气、各种声响和谐悦耳。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山中的植物“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 作者还通过游人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两岸高山宁静清幽、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还含蓄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热爱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马 说,理解

16、1.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 能体现千里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什么? 3哪些句子可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马 说,5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6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7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或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8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9.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10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送东阳马生序,理解 1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读书的艰难?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呢? 3、

17、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送东阳马生序,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7、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8、求学的艰难经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小石潭记,理解 1.写作思路:(游览的顺序)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作者感情:抑郁忧伤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4.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5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6

18、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小石潭记,7“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最能证明小石潭“水尤清洌”的句子: 8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9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10.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1.既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忧伤凄苦心境的句子: 12.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忧一乐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岳阳楼记,理解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哪些语句表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 3.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4.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 5“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 6. 从岳阳楼

19、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7、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岳阳楼记,8、第3、4段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9、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0、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11、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12、“微斯人”的“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1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4、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20、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醉翁亭记,理解 1. 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的千古名句是) 2. 表明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3. 写朝暮景色: 春夏秋冬景色: 4. 为什么写滁人之游?与上段有何联系? 5、第三段共写了四层意思,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6、第四段“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7、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醉翁亭记,8、文中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9、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

21、的旷达情怀。) 10、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娱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

22、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满井游记,文章内容理解:1。中心: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3、作者由游满井春色,归纳出什么样的感受,来表现了他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 寄意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文中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心情的句子是?5、本文作者写春光中的人物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什么?,九年级篇目,出师表 公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出师表,理解1、作者向

23、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3、写尽作者一生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战略目标)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8、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

24、于外。 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1、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2、第六、七段回顾了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什么?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艰难来激励刘禅。,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理解 1、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

25、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

26、请举例谈谈。 7、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联想到一个成语:居安思危,公输,一、按照课文的内容填空。 1、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什么请求? 2、墨子是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展开批驳? 3、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公输,二、理解 1、第一自然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墨子怎么驳斥公输盘口中的“义”? 3、“公输盘服”此时的公输盘真

27、的服了吗? 墨子是否善罢甘休呢?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墨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如何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 5、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公输,6墨子怎么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取消攻宋的计划? 7“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8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9墨子、公输盘、楚王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鱼我所欲也,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取义。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

28、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人能舍生取义的原因、“不用”、“不为”的原因、“是心”指什么?)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而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鱼我所欲也,7、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见利忘义的人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9、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

29、之一致的两句诗。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鱼我所欲也,11、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死不屈。 12、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曹刿论战,理解 1、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2、文中“忠之属也”

30、具体指的是(“可以一战”的先决条件): 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3、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曹刿论战,理解 5、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6、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7、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 1、表现邹忌有自

31、知之明的句子是: 2、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 3、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5、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邹忌讽齐王纳谏,6、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7、请你结合课文谈谈邹忌和齐王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愚公移山,理解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移山的目的是: 3、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4、愚公移山解决土石的方法是: 5、愚公怎样开始工作: 6、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典型细节是: 7、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8、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9、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 10、结尾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11、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2、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愚公移山积极意义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