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

上传人:树美 文档编号:14693495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21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7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2讲生物与环境试题第32讲 生物与环境知识梳理【复习重点】一、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各种特征,可以对生物进行不同的分类。1.通常,我们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可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八大类。2.常见的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苔藓类和藻类。3.生物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的顺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等级

2、越高,所含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含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二、种群和群落1.种群与群落的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2.种群与群落的联系:群落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集合体。三、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的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矿物质等)。2.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产者:绿色植物;(2)消费者:各种动物;(3)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矿物质等。3.

3、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食物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以食物关系为基础,它们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4.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

4、性往往存在相反关系。四、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减少或增加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复习难点】1.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2.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易考点】种群、群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的概念。对各种生物进行分类也是中考中常见的试题,关键是要了解几大生物类群的主要特点。考点精析考点一 对生物进行分类例1、下列关于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

5、叙述中,正确的是()A.框图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框图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框图内的生物都有细胞壁 D.框图内的两种生物的区别是有无细胞膜【解题思路】框图中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框图中的病毒、酵母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微生物,不含叶绿体,但病毒不是分解者。框图中有4种生物,细菌、真菌和植物都有细胞壁。真菌和细菌都具有细胞膜,所以框图中的酵母菌和硝化细菌不能根据有无细胞膜来区分。【参考答案】C【方法归纳】对所给生物进行归类,根据所学的各种生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易错误区】容易把各个框图包括的生物混淆,不能正确归类所给的生物或不清楚这一类生物(如真菌、细菌)的结构特

6、点。考点二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例2、【岳阳】地衣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的关系是()A.共生 B.寄生C.竞争 D.捕食【解题思路】地衣中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因此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参考答案】A【方法归纳】理解并掌握生物之间不同的相互关系即可。【易错误区】要能分辨出共生与寄生的区别。考点三 食物链与食物网例3、【宁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

7、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条 食物链。(2)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 。(5)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解题思路】(1)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鼠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鸟。(2)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第三、

8、四、五3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该食物网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鼠蛇。(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的模式可以是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少,营养结

9、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参考答案】(1)5 (2)农作物鼠蛇 (3)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4)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方法归纳】熟练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写法,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易错误区】从食物网中统计出有几条食物链,容易有遗漏。考点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4、如下图所示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5种鱼中只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水域的分别为()

10、【解题思路】找到水域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北极海域的特点是温度低、含盐量高,与此对应的是图中的2;热带湖泊的特点是温度较高、含盐量很低,与此对应的是图中的1;全球水域分布的特点多,所以图中的5与此对应。【参考答案】D【方法归纳】找到所给事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出共同点,然后具体分析问题。【易错误区】需从横、纵两个坐标共同考虑问题,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个内容。探究提升例、下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性(Y轴)与寄主植物(X轴)的关系图,根据此图的有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多选)()A.取食山柑科植物的昆虫只有一种B.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昆虫有五种C.取食十字

11、花科的昆虫一定可以取食木犀草科植物D.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E.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种类少(2)若图中Y轴的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则:a.从图中各种昆虫所处的栖息环境来看,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 的环境中;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 (填字母)。b.比较昆虫G与昆虫H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并说明原因 。【解题思路】(1)选项A:由图可知,取食山柑科植物的昆虫有H、J和K三种;选项B:取食十字花科花序的昆虫有A、B、C、D、F、G六种;选项C:A昆虫既取食十字花科又取食木犀草科,但其他的大部分昆虫只是取食十字花科而不取食

12、木犀草科;选项D:由图可知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昆虫只有H、J两种昆虫;选项E:取食十字花科花序的有A、B、C、D、F、G六种昆虫,取食叶片的有H、I、J三种昆虫。(2)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只有H、J和K三种,并且大都在虚线上方,根据虚线上方的环境条件可知,这三种昆虫偏好有遮蔽、潮湿的环境;偏好阳光充足即虚线下方的昆虫有E、F、G、A、C、H,其中A、C、H也适应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偏好阳光充足的有E、F、G。b.由图可知,G只生活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而H适应多种环境,所以G对环境的要求要高些,适应能力H比G要强些,两者的食物来源也会有较大差异。【参考答案】(1)DE (2)a.有遮蔽、潮湿E、F、Gb.昆虫G比昆虫H对环境的要求高;G的食物种类单一,必须要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栖息,而H则不同,对栖息的环境要求不高,食物种类较G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方法归纳】从X、Y轴共同考虑昆虫的生活环境和对环境的要求。【易错误区】从较复杂的关系图中提炼解题的信息时易出错。【考点范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