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仪表电缆2015.5.9.

上传人:桂梅 文档编号:14693389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2015.5.9.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2015.5.9.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2015.5.9.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2015.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及仪表电缆2015.5.9.(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计算机及仪表电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及仪表电缆的代号、规格、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等。 本标准包括了阻燃、无卤低烟、耐火类型的电缆。本标准适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 监控回路、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及检测仪器、 仪表连接等连 接线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2900.10电工术语 电

2、缆GB/T 3956电缆的导体GB/T 9330塑料绝缘控制电缆GB/T 2952电缆外护层GB/T 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JB/T 8137电线电缆交货盘GB/T 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 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 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 5441通用电缆试验方法GB/T 17650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JB/T 10696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3 产品代号、表示方法和规格DJ省略VYEYJPP2P3V3.1 产品代号 系列代号 计算机及仪表用电缆 导体代号 铜导体 绝缘代号 聚氯乙烯绝缘 聚乙烯绝缘 无卤低烟

3、阻燃聚烯烃绝缘 交联聚乙烯绝缘 屏蔽代号 铜丝编织屏蔽 铜带或铜塑复合带屏蔽 铝塑复合带 护套代号 聚氯乙烯护套聚乙烯Y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E铠装代号双钢带铠装 外护套代号 聚氯乙烯护套聚乙烯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 结构代号软结构移动敷设用) 燃烧特性代号2233R阻燃A类 阻燃B类 阻燃C类 阻燃D类ZAZBZCZD无卤低烟WD耐火N3.2产品表示方法3.2.1产品用型号、规格和标准编号表示外护弃代号 铠城代鸟 总林代I; 皓构代勺 护农代号绝绦代号 系刘代吊 燃烘特性优吕322产品表示方法举例1) 10对2芯1.0mm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电缆。DJYVP

4、10X2X1.0 Q/LT 02-20152) 20对2芯1.0mm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铜带分屏蔽铜带总屏蔽双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电缆。DJYP2VP2-22 20X2X1.0 Q/LT 02-20153.3产品规格产品规格见表1表1产品规格标称截面mm成缆元件结构对线组三线组四线组0.5 0.75 1.0 1.5 2.51501241104.1工作电压交流 50Hz U o/U 300/500VCCCC4.2电缆长期最高工作温度聚氯乙烯绝缘电缆70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电缆70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90聚乙烯绝缘电缆705技术要求 5.1导体5.1.1导体应符合GB/T 3956的第1种、第2

5、种的要求,软导体应符合 GB/T 3956中的第5种导体。镀锡铜 线还应符合GB/T 4910中TXF型镀锡铜线的要求5.1.2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毛刺、无油污、无机械损伤。5.2绝缘5.2.1绝缘应为表2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5.2.2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 3规定。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 厚度的%90-0.1mm5.2.3 绝缘线芯如采用颜色识别标志,其颜色应符合 GB/T 6995规定,颜色应不迁移、不褪色。5.2.4绝缘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 5的要求。5.2.5 绝缘线芯应按GB/T 3048的规定经受4kV交流50Hz火花试验检查。表2绝缘混合料绝缘混合

6、料代号最咼工作温度C聚氯乙烯PVC/A70聚乙烯PE70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WJ170交联聚乙烯XLPE90表3绝缘厚度导体标称截面mm绝缘厚度mm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无卤低烟阻 燃聚烯烃0.50.60.50.40.60.750.60.60.50.61.00.60.60.50.61.50.70.60.60.72.50.70.70.60.7表4 绝缘线芯色谱线对序号12345678910中心对1蓝/白中心对2蓝/白红/蓝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中心对3蓝/白红/白红/蓝一一一一一一一中心对4蓝/白红/白绿/白红/蓝一一一一一一中心对5蓝/白红/白绿/白红/白红/蓝一一一一一层绞对蓝/白除第1对(蓝/白

7、),最后1对(红/蓝)以外的奇数对和偶数对以此类推红/蓝注:绝缘颜色可按用户要求选用5.3.1成缆元件的结构a线、b线;a线、b线和c线;a线、b线、c线和d线。100mm 2.5mm及耐火型电缆任一成1)对线组一两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2)三线组一三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3)四线组一四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5.3.2成缆元件的节距成品电缆中,1.5mm2及以下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20mm电缆中非屏蔽成缆元件相邻宜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5.3.3成缆元件的识别成缆元件可采用色带或数字或色谱识别。如采用色谱识别,对

8、线组色谱推荐采用蓝/白、红/白、绿/白、红/蓝,蓝/白对为标志对,其色谱推荐按表4规定执行。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制造企业自定。5.3.4 对于非屏蔽两对电缆也可采用四芯星绞组型式,星绞节距应不大于150mm5.4成缆元件分屏蔽5.4.1分屏蔽可采用金属带绕包或纵包或金属丝编织型式。软电缆如用于移动场合应采用铜丝编织结构型式。5.4.2对于金属带屏蔽,屏蔽带下应纵放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2mnf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金属屏蔽带的厚度为 0.05? 0.10mm重叠绕包层的重叠率应不低于25%纵包重叠率应不低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层应平整不得漏包。5.

9、4.3 对于编织屏蔽层,编织单线直径不小于0.12mm,编织密度不小于 80%编织密度按5.6.3计算。5.4.4在屏蔽层的外面应绕包二层0.05m m厚的聚酯带或其它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每层的最小搭盖为25%或是绕包一层,最小搭盖为50%表5绝缘物理机械性能序号性能项目单位性能要求PVC/APEWJ1XLPE1机械性能(GB/T 2951.11)1.1原始抗张强度最小N/mrn12.512.59.012.5原始断裂伸长率最小%1501501252001.2空气烘箱老化试验(GB/T 2951.12) 处理条件温度(偏差土 2C )C100100100135时间h1

10、68168168168老化后的抗张强度最小N/m吊12.5-一-一-一-变化率最大% 25 25 30 25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 最小%150-一-100-一-变化率最大% 25 25 40 252热延伸试验(GB/T 2951.21)处理条件温度(偏差土 3C )C-一-一-一-200负荷时间min15机械应力N/mrn0.2载何下伸长率最大%175冷却后永久伸长率最大%153抗开裂试验(GB/T 2951.31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土 3C)V150-一-130-一-时间h114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试验条件温度(偏差土 2C)V80805收缩试验(GB/T 2951.13标志

11、间长度Lmm-一-一-200200温度(偏差土 3C)C100130持续时间h11最大允许收缩率%446低温性能试验(GB/T 2951.14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冷弯曲试验(直径12.5mm)温度(偏差土 2C)C-15-一-15-一-温度(偏差土 2C)C-15-157吸水试验 GB/T 2951.13电气法温度(偏差土 2C) 持续时间Ch70240-一-一一8吸水试验(08/22951.13)重量分析法温度(偏差土 2C)C-一-一-一-85持续时间d14重量最大增量mg/cm19耐酸碱试验(附录 B10腐蚀性(无卤)(GB/T 17650.2PH值最小S/ mm-一-一-4.3-一-电导

12、率最大S/ mm105.5缆芯结构5.5.1缆芯绞合缆芯按同心式绞合,相邻层绞向相反,最外层绞向为右向。缆芯绞合节距不大于成缆外径的25倍。5.5.2 缆芯包带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厚度为0.05mm聚酯带,也可采用其它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作为包带材料,其绕包重叠率不小于50%或绕包二层,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5.6总屏蔽5.6.1 屏蔽形式屏蔽形式分铜丝编织,复合带材绕包或纵包,铝塑复合带+铜丝编织等型式。软电缆如用于移动场合应采用铜丝编织结构型式。5.6.2金属带绕包或纵包采用0.05 ? 0.10mm的软铜带或符合金属带重叠绕包或纵包,重叠率应不小于15%复合带材其

13、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时应在金属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5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5.6.3 铜线编织如果采用铜线编织,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铜线编织时不允许铜线头裸露在编织层外面,铜线头裸露时应停车修整。铜线编织层不允许整体焊接。表6编织用圆铜线标称直径编织前假定直径d圆铜线标称直径编织前假定直径d圆铜线标称直径mmmmmmmmd w 100.1520v dw 300.2510v dw 200.2030 v d0.30其中:对线组线对假定外径三线组线对假定外径四线组线对假定外径式中:De为绝缘线芯假定直径dp=CCX 2+2

14、A pmmdp=CCX 2.16+2 pmmdp=CCX 2.42+2 pmm注:假定直径计算方法按照GB/T 9330.1-2008的附录A的规定(以下同), p分屏蔽层(若有)的标称厚度,其值按照GB/T 9330.1-2008的附录A中A.2.4的规定。成缆外径:对线组:Dp=dpX k X cfmmcf:分屏为0.89,总屏为0.82 ;三线组:D=dpX kx cfmmcf:分屏为0.94,总屏为0.87 ;四线组:Dp=dpX k x cfmmcf:分屏为1.0,总屏为1.0。k为成缆系数,见 GB/T 9330.1-20081的附录A编织层编织密度按公式(1)计算P=( 2p-

15、p2) X 1 00( 1)式(1)中:P编织层编织密度,%P单向覆盖系数吗単尸kD L式(2)中:D编织层的平均外径,mmd 编织铜线的直径,mmm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n每锭的编织线根数L编织节距,mm5.6.4 采用铝塑复合带一铜丝编织的编织型式时,铝塑带的金属面应朝向铜丝编织层,其绕包重叠率和编织密度分别符合 5.6.2和5.6.3的要求。5.6.5总屏蔽层外允许重叠绕包一层0.05mm聚酯带或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5.7铠装如果用户对电缆有铠装要求,铠装应符合GB/T 2952标准的规定。5.8电缆外护层5.8.1护套材料护套应为表7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

16、外护套材料应与绝缘的工作温度等级相适应。表7护套混合料护套混合料代号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C聚乙烯PE70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WH170聚氯乙烯ST170ST29582 护套厚度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 TS以mmi十)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S=0.025D十0.9最小厚度为1.0mm式中:D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定直径,mm。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按四舍五入修约到0.1mm。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一 0.1mm5.8.3 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上,护套应均匀光洁圆整无缺陷。护套机械物理性能符合表9的规定。6成品电缆 6.1电缆外径如用户对电缆外径上下限值有要求,其电缆外

17、径平均上限值和平均下限值的规定值按照用户要求 值,若用户没有具体值,则按附录C计算。6.2成品电缆绝缘物理机械性能符合第5.2.5条的要求6.3成品电缆护套物理机械性能符合第5.8.3条的要求6.4成品电缆的电压试验。成品电缆不浸入水中进行下述工频电压试验。对无屏蔽和无铠装的电缆,电压应加在导体之间,试验电压值应为1500V;对有屏蔽或有铠装的电缆,电压应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接地的屏蔽和铠装之间,试验电压值应为1000V,电压应逐渐增加,并维持满1分钟,绝缘应不击穿。表9护套物理机械性能序兮性能頊目单碰性施耍求STIST2WH1PE机械性295L11)L 1廉姑抗张强度最小N/mi1IN 51

18、2. 59.012.5憐始断裂仲枝率最小15015Q125laO空V烘箱老化试验(GB/T 29512) 处理条作r100100100100时间h168168168168老化启的抗张强度栄小X irj-i12.512.5L0变化率最大%土 25253023Z化后的断喪伸良率發密%l&O150no变化率最大%25.2530+ 25热忑绅试验T 2951.21) 址理条什温如悄建二3口负間时间fnjn一一机械应力 ::戟荷下伸长率晟大冷却后女久締长務 甜大% 售3抗撕试10696- 7) 抗撕强度星小、tin1抗开裂试验(GB T2951,31)1试脸条什温度(僚蛙二31)r曲150130时何hI

19、115高诅压力试聯(G3/T 295k 31) 癥条件溫度(催差土8090806热失重试验(GB/T 2951. 32 处理条件温度(偏差20持续时间故大允许失重量匸 h |Lg/CD1001681.57收编试验(GB/T295L13) 标志间氏度L 温度(偏差持绩时间最大允许收编率r h %,-2001001420080138低温性能试验(GB/T 2S5J. 14) 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冷弯曲试验(直径12.5 min) 温度(偏羞2业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爲度(偏差土2C)冷冲击试验温度(偏差Cc-16-15-15-15-15-15-la-15-15g碳磐含榻:(仪适于黑色护) (GB/T29

20、5L 41)标称值偏差%2. 50.510腐述性(无卤)(GB/T 17650. 2) 咁值最小电导率虽人p S/mm-4* 31011耐醴碱试验?附录A)-6.5绝缘电阻6.5.1待测的每一导体相对于其余束在一起的导体 /屏蔽/铠装之间的绝缘电阻,用直流500V电压试验, 稳定充电1分钟后,PE、XLPE绝缘20C时每公里应不小于 3000MQ ,PVC、WJ1绝缘20C时每公里应不小 于 25MD。6.5.2对于有单独屏蔽对的电缆,当试验电压为直流 500V,稳定充电1分钟后测得的屏蔽之间的绝缘电阻,20 C时每公里应不小于 1MQ。6.6工作电容成缆元件1kHz时的工作电容和电感电阻比L

21、/R应不超过表10的规定表10 电气特性序号电气特性单位绝缘材料PE、 XLPEPVC、WJ1mrn0.50.751.01.52.50.50.751.01.52.51最大工作电容1.1无屏敝电缆pF/m7585902502502501.2只有总屏敝电缆(除1成 缆元件与2成缆元件外)7585902502502501.3有总屏敝的1成缆兀件和 2成缆元件的电缆以及所 有带单独屏敝对的电缆。1151251302802802802最大的L/R尺比3 H/ Q2540652540656.7电容不平衡6.7.1屏蔽电缆线对对地的最大电容不平衡值,长度为250m,频率为1kHz时,应不超过500pF。对不

22、是250m长度测量值应做如下核正: 测量值应乘上250/L,L是试验电缆的长度(m ,少于100m长度作 100m考虑。6.7.2无分屏蔽电缆线对与线对的最大电容不平衡值,长度为250m,频率为1kHz时,应不超过250 pF,对不是250m长度测量值应做如下核正:测量值应乘上 250/L丄 是试验电缆的长度(m,少于100m长 度作100m考虑。6.8屏蔽抑制系数电缆屏蔽抑制系数,只有总屏或只有分屏的电缆最大应不超过0.05,分屏加总屏的电缆最大应不超过0.01 o其试验方法按附录 B注:该项试验在用户要求时测试。6.9如产品代号前有燃烧特性代号,其性能和要求符合GB/T 19666的要求。

23、6.10成品电缆标志成品电缆的护套表面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 辨认、耐擦。成品电缆标志应符合 GB/T 6995规定7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7.1产品应有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7.2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批至少抽取1个试样,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抽样检验项目的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应对整批产品逐一进行试验。7.3产品外观应在正常视力下逐批检查。7.4产品按表11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验收。表11试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条文号检验规则试验方法1结构尺寸1.1绝缘厚度5.2.2

24、T、SGB/T 2951.111.2绞合节距5.3.2、5.4.5、5.5.1.2T、S正常目力和直尺1.3屏敝5.4、5.6T、S正常目力和千分尺1.4成缆5.5T、S正常目力1.5铠装5.7T、SGB/T 2951.111.6护套厚度5.8.2T、SGB/T 2951.111.7电缆外径6.1用户要求时GB/T 2951.112绝缘物理机械性能6.2T、S表5性能项目所列3护套物理机械性能6.3T、S表9性能项目所列4电性能4.1导体电阻(20C)5.1.4T、RGB/T 3048.44.2电压试验6.4TGB/T 3048.64.3绝缘电阻试验6.5TGB/T 3048.84.4工作电容

25、6.6TGB 5441.24.5电容不平衡6.7TGB 5441.34.6屏蔽抑制系数6.8用户要求时附录B5燃烧性能6.9T、SGB/T 196666标识6.10T、RGB/T 69957交货长度8T、R计米器8交货长度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双方如无协议时允许交货长度应不小于100m。允许长度不小于20m的短段电缆交货,其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10%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9电缆、运输和保管9.1电缆应妥善包装在符合 JB/T 8137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加保护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 m重量不超过80Kg的短段电缆,可以成圈包装。电

26、缆的筒体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金属带屏蔽型电缆其用电缆盘筒体直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其它型式电缆其用电缆盘筒体直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电缆盘外应加竹笆或其它更好的材料作为电缆的保护层。9.2成盘电缆的电缆盘外侧的及成圈电缆的附加标签应标明: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b )电缆型号和规格;c )长度,md)毛重,Kge)制造日期:年 月;f)表示电缆盘正确滚动方向的符号;g)本标准编号。9.3运输和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缆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b)运输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c)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

27、必须放稳,并用合适 方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倒。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耐酸碱试验方法应按 GB/T 2951.21-2008 第 10条的方法做试验。使用如下条件处理条件:酸液类型N 盐酸标准溶液( 1mol/L )碱液类型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1mol/L )温度(23+2 G时间 168h试验要求:抗张强度变化率最大 30%断裂伸长率最小 100%注:需要做两项独立的试验,一项使用酸液,一项使用碱液。附录B(规范性附录)屏蔽抑制系数模拟试验方法B1试验原理线路图见图B1图B1试验原理线路图图中:RT感应调压器HT高压变压器D 咼压整流器C一高压脉冲电容器Rp 一放电电阻HV 一高压导线

28、Rs充电电阻SG导火球隙S支柱瓷套10 被试电缆B2试验方法试验包括两根样品:一根为测试电缆样品,另一根为相同结构的无屏蔽比对电缆样品。将采用200mni铜管的高压导线,水平放置在绝缘支柱上,模拟高压变电站的高压母线(暂态高压 源),在高压导线的正下方,沿地坪水平放置电缆样品,耦合长度20m样品一端浮空,另一端直接引入控制室内,任一线芯接至瑞士Hacfely64脉冲峰值电压表(或其它相当脉冲峰值电压表),对有屏蔽层的电缆样品,利用短引接线将屏蔽层接至测量仪器的接地端并接地,对无屏蔽层的电缆样品,仅测量任一线芯对地的电压。当暂态高压源通过250mm导火球隙放电而施加至高压导线时,仪器立即自动记录

29、电缆样品线芯上所耦合的暂态电压值。B3试验结果计算在暂态高压源为同一电压值下,分别记录测试电缆样品线芯上所耦合的暂态电压值(Ux,取30个点的数学平均值),和无屏蔽层电缆线芯所耦合的暂态电压值(Uo,取30个点的数学平均值),按下式计算屏蔽结构电缆的屏蔽抑制系数(R)。Uo附录C(规范性附录)圆形导体的电缆外形尺寸平均值上限和下限的计算C.1概述本附录规定了圆形铜导体电缆外径平均值的上限和下限的计算方法。C.2平均外径下限的计算C.2.1取导体直径为 D,其值见表C.2给出的导体下限值。C.2.2导体直径(见C.2.1)两倍绝缘厚度的规定平均值和线芯上任何其他规定的包覆层的两倍规定平均 值来计

30、算线芯的标称直径。C.2.3将C.2.2得到的值乘以表 C.1的绞合系数k的值和对绞系数cf来计算绞合缆芯后的标称直径。对绞系数cf :对线组分屏为0.89,总屏为0.82 ;三线组分屏为0.94,总屏为0.87 ;四线组分屏为1.0,总屏为1.0。表C.1绞合系数k值芯数绞合系数k芯数纹合系数k22.00246.0032.16256.0042.42266.0052.70276.1563.00286.4173.00296.417*3.35306.4183.45316.708 *3.66326.7093.80336.709 *4.00347.00104.00357.0010 *4.40367.0

31、0114.00377.00124.16387.3312 *5.00397.33134.41407.33144.41417.67154.70427.67164.70437.67175.00448.00185.00458.0018 *7.00468.00195.00478.00205.33488.15215.33528.41225.67619.00235.67*各芯绞合在一层中C.2.4将由C.2.3所得值加两倍护套厚度规定平均值和电缆绞合缆芯规定的其他包覆层必须或任选)的两倍厚度规定的平均值来计算成品电缆的标称外径DO。编织层的厚度为编织单线直径的2.5倍。C.2.5把Db乘以0.97修约后得到

32、的值,即为电缆平均外径的下限D.in如果0.97Do5mm那么修约到最接近的较小的一位小数。如果5mn 5mm X取 0.4mmD i5mm X 取 0.4mmD i 5mm X取 0.5mmdax修约法与CU 样(见C.2.5,但用修约至最接近的较大值代替修约至最接近的较小值。 例如:若 1.05 D i+X=4.84Dma=4.9若 1.05 D i+X=9.23Dmax=9.4若 1.05 D i+X=12.11 Dmax=12.5若 1.05 D 1+X=12.62Dmax=13.0表C.2圆形铜导体直径的下限和上限标称截面2 mm第1种导体直径mm第2种导体直径mm第5种导体直径mm下限上限下限上限下限上限0.50.800.900.850.950.850.950.750.981.181.101.301.101.3011.131.331.151.351.151.351.51.381.581.451.651.451.652.51.781.931.862.101.852.1042.262.542.352.632.352.6362.763.092.893.222.953.25103.574.003.754.184.004.5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