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土壤学绪论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6919421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5.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章土壤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第1章土壤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第1章土壤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资源描述:

《第1章土壤学绪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土壤学绪论PPT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7/231土壤学土壤学(Soil Science)Pedology+Edaphology 2021/7/232野外实习(小学期)课程论文(业余时间完成)土壤学教学活动课堂教学 32学时室内实验 36学时2021/7/233野外实习(土壤剖面观测)野外实习(土壤剖面观测)2021/7/234土壤学专业刊物土壤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Pedosphere(SCI)国外农学-土壤肥料 土壤肥料 水土保持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生态环境1.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美)2.Journal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美国土壤学会杂志3.Journ

2、al of Soil Science(英国)4.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欧洲土壤科学杂志5.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杂志6.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土壤科学与植物营养(日)7.Plant and soil 植物与土壤(荷兰)8.Soils and Fertilizers Abstracts 9.Communication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土壤科学与植物分析简报10.(俄文)要读的专业刊物2021/

3、7/235参 考 书 reference books 1.土壤学 黄昌勇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土壤学 朱祖祥主编(上,下)农业出版社3.土壤科学原理 Fundamentals of soil Science,Henry D Foth(中译本)4.土壤本质与性状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N.C Brady (中译本)5.土壤学原理 (1.2),.(柯夫达)(中译本)6.中国土壤 中国农业出版社7.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 Soil Conditions and Plant Growth(10,中译本)(11 英文版)8.Soils an introduc

4、tion(3)Michael.J Singer Donald N.Mun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9.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土壤卷 农业出版社 10.土壤学名词 Chinese Terms in Soil science 科学出版社(Glossary of soil science)11.基础土壤学 熊顺贵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2.城市绿地土壤及土壤管理 崔晓阳 方怀龙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13.其他14.结合各章学习再给同学们一些专著要大量地阅读专业文献,充实自己知识!2021/7/236第一章 绪论2021/7/237 一个国家的财富在于她的土壤及其智

5、力的发展Richards Gordon Moores 土壤是每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2021/7/238Soil is not only our most important resource,but also the most maligned and misunderstood.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double in a mere forty years,but agricultural output is not keeping up with demand.In the process,precious soil is lost,waterway

6、s and coastal seas polluted.Humans obviously need to be much more knowledgeable about this problem.What is soil?Where does it come from?What kinds of soil exist?Are all soils fertile?How does soil work?Can all places on the planet be farmed?How much food can the planet make?How do we lose soil?How c

7、an we prevent erosion?What damage is caused by erosion?What is sustainability?Can soil be farmed sustainably?What can we do?2021/7/239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其他各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Soil-plant relationship)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和条件(plant growth requirements)1日光(light)2热量(heat)3空气(air;O2 and

8、 CO2)4水分(water)5养分(nutrients)(16种)6机械支撑(mechanical support)植物要良好地生长要求“吃得饱、喝得足、站得稳、住得舒服”土壤因子soil factors2021/7/2311土壤对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1营养库的作用(resource of nutrients)2养分转化与协调作用(cycles and balance of nutrients)3雨水涵养作用(conserve water or water retention)4生物支撑作用(mechanical support)5稳定与缓冲环境的变化(soil bu

9、ffering)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其他各领域内作用与地位 2021/7/2312(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动物生产养殖业animal production植物生产种植业plant production农业生产agriculture production土壤管理是是农业生产两大部门生产的关键环节。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次级生产secondary p

10、roduction2021/7/2313土壤首先是生产生物物质的基地-人类食品(植物、动物、微生物)供应的源泉。她为人类提供了无穷的食物、纤维、木材、矿物等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土壤的质量以及靠土壤生存的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品质。(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2021/7/2314土壤管理与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之间的关系2021/7/2315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通过耕作、栽培、施肥、灌溉、生物修复等保持和提高土

11、壤生产力的技术。土壤管理有许多改良和保护措施,如防止沙化、盐碱化、酸化、污染等,也有许多产品,土壤调理剂、结构改良剂、保墒剂、消毒剂、增温剂、氮肥增效剂、反硝化抑制剂、松土剂等,除此之外,还有覆盖膜、纸等,这些形成了土壤管理的产业化内容。(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2021/7/2316 当前土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土壤退化 (soil degradation)1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2土壤沙化 soil desertificat

12、ion 3土壤盐渍化 soil salinization4土壤肥力退化 soil fertility diminution5土壤污染 soil pollution全国已有20多万失地农民。改良低产田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与土壤管理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lant produce and animal produce and soil management 质量退化数量退化2021/7/2317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13、 在地球表面人类或生物生存的环境为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有5大要素,分别称为不同圈层 大气圈(atm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水 圈(hydrosphere)土壤圈(pedosphere)自然环境有5大要素2021/7/2318(一)土壤圈(一)土壤圈Pedosphere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置处于地球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

14、作用的产物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1938年,瑞典学者马特松年,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曾提曾提出圈层观点出圈层观点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2021/7/23192021/7/2320 2021/7/2321(三)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relation of pedosphere and others1与大气圈的关系:水、气、热的频繁交换是土壤管理内

15、容之一。土壤释放气体成为大气中一些痕量气体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如CH4,CO2,N2O,H2S等。举例:目前土壤N循环研究中不提倡稻田秸秆还田技术C循环问题中防止稻田与湿地CH4的产生以及土壤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xO等都是土壤圈与大气圈关系所研究的内容。(东京协议)土壤管理与气候变迁研究”注意:土壤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土壤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皮肤癌)、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升迁),酸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2021/7/2

16、3222与生物圈的关系:土壤是陆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条件。生物圈范围内的土壤-生物系统中进行着全球性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转化,同化矿化-腐殖化不断进行着。土壤类型多样性,决定了生物资源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土壤是生命物质、如根系和陆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贮藏室;是代谢产物和生物残体的容器;是植物和其他许多有机体的水分、营养物质的源泉。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研究热点问题:生物资源多样性、生态环境建设理论基础研究、土壤条件与农产品品质研究、土壤生物资源开发研究(微生物资源)、生物种群的保护是碳循环、氮循环。(生物小循环)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

17、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2021/7/23233与水圈的关系 土壤水循环是全球水循环中重要的环节。使降水在陆地上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例1:土壤水分管理与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有很大关系我国黄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流域环境,治理核心在于土壤水分管理。例2:农业是用水大户,但利用效率低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土壤的水循环与自然水资源关系研究(黄河水断流问题)、提高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土壤水径流产生的面源和点源污染问题、土壤水对地

18、下水的污染(硝态氮淋溶)是当今研究的重点的重点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2021/7/23242021/7/23254与岩石圈的关系:土壤是岩石圈的保护层,前苏联科学家.(1926,1933,1934,1940,1965)说土壤是“地球的贵重锈层”。地球上的生命及土壤形成过程持续了数十亿年之久。在此期间地壳内形成了很厚的受海洋和大陆成因的沉积层。沉积层中涵盖最有价值的矿物:煤、石油、泥炭、铁、锰和铝、陶质粘土、盐类、磷钙土、高岭土和蒙脱石类粘土矿物以及铁铝化合物胶

19、结层(赤地矿,砖红壤、铝土矿)等。在当今发掘的沉积岩中,受到古代土壤形成与发育的影响,岩石中含有有机物质,如煤、草炭、油页岩。因此,土壤圈作为地球圈层的“皮肤”,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互为交换的地质循环。应用:1.探月计划中找是否有过水的判据 2.黄土高原古土壤层与气候变迁刘东生教授 3.作为地质年代确定依据和地壳变迁过程的判据等 4.找矿的依据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2021/7/2326地质大循环2021/7/2

20、327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ecosystems(一)生态系统概念(ecosystem):生态系统理论是英国科学家坦斯列(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经过林德曼(R.L.Lindeman,1942)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上个世纪59年代,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m)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概念和体系。他指出: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2021/7/2328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命体)环境系统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

21、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ecosystems植物(生产者)producers动物(消费者)consumers微生物(还原者)decomposers太阳辐射无机成分有机成分来自于大气的O2,CO2,N2,H2O来自于土壤的N,P,K等(二)生态系统基本组成 人们依据生物主体不同,将生态系统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许多类型。无论是哪类型生态系统,土壤始终是生物与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场所、媒介。2021/7/2329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ecos

22、ystems 举例:土壤是污水和废弃物的净化场所与归宿,土壤成为环境的净化器,是污染物质的源和汇;土壤也是人类饮用水的过滤器和净化器,保护土壤不受污染,也就保护了水、气、生物和岩石圈的质量。2021/7/2330(三)土壤在生态系统中功能有: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2.对水体和物质流动起调节作用。3.对有机物质、无机物质起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 4.具有储存养分、水分功能。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ecosystems2021/7/2331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是

23、通过土壤管理的手段进行的。如沙漠绿洲,盐碱土良田。开沟排水将低湿田变为高产田。相反,也可以向相反方向发展。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洪、旱灾害,土壤过渡开荒土壤沙化。过渡灌溉次生盐碱化。土壤污染无植被。人们已经有多次自然惩罚的极为惨痛教训,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维护生态平衡,进行生态建设关键必须以土壤管理为基础,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soil is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ecosystems2021/7/2332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Soil is best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一

24、)资源resource 资源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耗竭性的非耗竭性的可更新的(土壤)不可更新的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具有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人类消耗的80%以上的热量来源于土壤,75%以上的蛋白质、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源于土壤。土壤资源和水、大气资源一样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2021/7/2333(二)土壤资源的特点 properties of soil resource 土壤资源的珍贵性在于他具备下了特点:1整体性:整体性:土壤与生物、环境始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2有限性:有限性:从数量上讲,土壤是极为有限

25、的资源,显示出了珍贵性。3地域性:地域性:土壤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极不平衡,地域性非常强,地区差异大。4动态性:动态性:土壤质量和数量时刻在进行着变化许多复杂过程,质量演化时刻进行着。人类一切活动度影响着土壤资源可利用价值。5层次性:层次性:在大的地理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垂直分布)6多用性:多用性:作物生长、建材、路基、垃圾归宿、微生物富集,食品、医药菌种的源。7国际性:国际性:一般讲,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属于国家主权,应有各个国家自己去解决,但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愈来愈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往往超出国家范围与界限,还可能产生危机其他国家安全。所以,国家间

26、常常联合攻关。8.潜在力:潜在力: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土壤利用的潜力在逐步提高!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Soil is best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黑土草原土壤干旱土黄绵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高山土壤分布地域性增加肥力肥力不变降低肥力水耕熟化,合理施肥用地养地,地力常新乱砍乱伐,山洪爆发过度放牧,土壤沙化双重性土壤植物猪牛羊禽类人类(活动)合理滥用2021/7/2343利用的潜在力 土壤资源利用潜力非常大:马克思说: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作用资源。游牧社会 518公顷地 1人当今社会518公顷地400-500人2021/7/2344五土

27、壤在其他领域内作用于地位Position and role of soil in others field(一)在地质工作中作用1.找矿2.地质勘探和工程 3.推测古环境:2021/7/2345(二)在医学和兽医学方面 地方病是由于土壤中某些元素太多或贫乏影响了水质和食物和饲料所产生。酸性淋溶强的土壤缺Ca、Co、Ni、Cu、以及碘化物是许多病的病因。缺钙-佝偻病、缺碘-甲状腺病。缺铜-痨病,缺钴-不生育和发育失常。过量砷、铅、镉、铬引起中毒。比如,癌症的分布和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理分布状况有关。一些微生物能提供贵重药剂的原料抗生素,如链霉素、金霉素、青霉素、霉菌素等、工业上还制取剧毒剂、兴奋剂等

28、。有些则引起严重疾病(破伤风),有些是由于生活在土壤中动物如传染病菌。如鼠疫、兔热病、疟疾、寄生蠕虫病等。(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土壤科学与医疗卫生关系密切。五土壤在其他领域内作用于地位Position and role of soil in others field2021/7/2346种类种类粮食粮食蔬菜蔬菜肉蛋肉蛋合计合计病区病区5950849481628非病区非病区231808814744017198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病区与非病区粮食作物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病区与非病区粮食作物硒硒含量对比表(含量对比表(Ng/人人.天)天)根据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查明大约27种元素是生物正常活动必不可分

29、的元素,其中能明确引起动物和人类产生疾病的有10余种,最主要的是碘、氟、硒、铜、钴、镍、铅、硼等。譬如,水土中碘元素分异异常可引起甲状腺肿或地方性克汀病,氟元素分布过多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与低硒因素有明显的正相关系。2021/7/2347(三)在体育方面:运动场地建设和高尔夫球场建设(二)在考古方面:(五)在刑侦方面刑侦土壤学(六)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绿地土壤学,人造土壤(七)在水利工程方面(八)在人文社会方面:关中农业文明的佐证 林年丰淮南字:土地各以类生人:坚土人刚,弱图热儒,虚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轻土多利,重土多迟。(九)其他方面:如陶瓷工,税收征稽(土地质量评价

30、)等五土壤在其他领域内作用于地位Position and role of soil in others field2021/7/23482021/7/2349 土壤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各种建筑物、道路、休闲娱乐场所的基础,决定了这些基础的适宜性;用作道路和公路的路基,决定着它的寿命等等。五土壤在其他领域内作用于地位Position and role of soil in others field2021/7/2350 Blum认为在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中,土壤的作用是复杂的,他总结了土壤的6大功能(见土壤 2002 第34期):生产生物量 环境保护 基因库 建筑物的基础 原材料 对历史的记忆功能

31、 五土壤在其他领域内作用于地位Position and role of soil in others field属于生态范畴与文化、社会和经济及技术有关2021/7/23512021/7/2352土壤的重要性Soil:Make it work for YouWe Study Soil Because IsA(n)9.Greater integrator:all parts of ecosystem2.Producer andabsorber of gases 3.Medium for plant growth4.Home to organisms(plantanimaland others)5

32、.Essential naturalresource6.Filter of waterand wastes7.Source material forconstruction,medicine,art,and ect.8.Waster decomposer1.Medium of crop production10.Snapshot of geological,climatic,biological and human history2021/7/235321世纪土壤科学发展总趋向 土壤学的服务对象正逐渐从农业生产扩大到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对土壤的需求增

33、加,土壤学面临的矛盾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等重大社会问题,如土壤健康、粮食安全、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都直接要求土壤学朝着多元化、交叉性方向发展。因此,土壤学也必然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学科进行综合交叉。2021/7/2354土壤学的主要任务 土壤温室气体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与减缓途径土壤温室气体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与减缓途径 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形成规律与防治途径研究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形成规律与防治途径研究 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形成机理、调控对策研究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形成机理、调控对策研究 土壤质量的演变机制、评价体系及恢复重建研究土壤质量的演变机制、评价

34、体系及恢复重建研究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环境演变机制与调控策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环境演变机制与调控策略 不同地区土壤生态环境防护、重建及其治理研究不同地区土壤生态环境防护、重建及其治理研究 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及基础应用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及基础应用2021/7/2355关于土壤概念和对土壤的认识,我国劳动人民造就有了比较深刻认识。从汉字“土壤”二字的构型和读音上人们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对土壤基本概念的认识。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concept of soil 从字型看,“二横”分别代表土壤的两个基本层次,即表层和底层。二横的比例长短也有它的科学内涵,即表层

35、和底层土壤比例。上层能生长植物的好土占得比例要较少;下层是坚硬的不能生长植物底土或基岩,土壤位于岩面之上,根系未能穿透底土层。“丨竖”:直立显然表示植物。说明土壤是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介质,土壤与岩石有很大区别。植物地上部分part of plant above soil土壤表层 soil surface植物根系 roots底层土壤ground layer of soil植物体plant2021/7/2356“土”“说文解字”中注释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也”。周礼中指出:“万物自生焉则曰土”。“壤”所谓“壤”在古籍:说文解字中讲,“壤”柔土 也,无块曰壤”。禹贡中注释到:“壤”天性 和美也”周

36、礼中讲到:“壤和缓之 貌”,说明“壤”比“土”质量好。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concept of soil英文的土壤soil 是经由法语从拉丁文SOlum衍生来的,Solum的原义是指土地2021/7/2357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concept of soil一土壤概念:concept of soil 关于土壤的概念在不同类型的教科书中都不同的解释和描述,这是因为土壤服务的对象和功能非常多。l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土壤是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l 从生物地球化学角度看,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球化学能量交换和物质转化最活跃的生命层。l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土壤

37、是污水和废弃物的净化场所与归宿,土壤成为环境的净化器,是污染物质的源和汇;土壤也是人类饮用水的过滤器和净化器,保护土壤不受污染,也就保护了水、气、生物和岩石圈的质量。2021/7/2358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concept of soil一土壤概念:concept of soill 地质学家认为土壤是坚实地壳最表面的风化层。l 植物营养学家认为土壤是植物养料的贮存库。l 土壤发生学派认为,土壤是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具有时空可变异性,具有特定的剖面特征和物质组成。俄道库卡耶夫 2021/7/2359一土壤概念:concept of soil1美国土壤保持局

38、(1975)对土壤的定义是:土壤是地球表面上含有活质的、抚育着或能抚育植物的自然体的集合体(土壤与土壤管理1984)。由此可见它主要强调土壤作用与功能。2美国土壤学会定义:土壤是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陆地疏松表层。Soil-The unconsolidated mineral material on the immediat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at serves as a natural medium for the growth of land plants。3我国: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unconsolida

39、ted)层(土壤学名词,1998)。强调了土壤的功能以外,还说明了土壤的组成有有机和无机的,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相,并指出土壤本质是有肥力。2021/7/2360一土壤概念:concept of soil 近代美国和西欧对土壤的定义反映在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中如美国学者NCBrady认为:“含有风化破碎的矿物和腐解的有机质的不同的混合物构成剖面形式的自然体的集合,它在陆地上呈薄层覆盖,并在含有适量空气和水分时能为植物提机械支撑和营养。”美国土壤学名词解释对土壤的定义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质和生物所组成的能生长植物的一个动态自然体。占据部分地球表面的一些自然体的集合,它能支撑植物并具有由一

40、定地形、气候和生物,通过不同时间对母质所起的综合作用而发生的性状。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8年公布的土壤定义为: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2021/7/2361 土壤科学发展至今,土壤土壤应该是建立在以上观点之上,并不断发展的一个全新概念。2021/7/2362土壤的肥力特征和剖面特征 土壤的内在本质是肥力特征 土壤的外在特征是剖面特征内在属性2021/7/2365二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土壤与其它自然界物质的本质区别是具有肥力,是土壤能够、生长万物的根源。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土壤肥力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

41、善。(一)土壤肥力的概念1美国土壤学会的观点:Glossary of Soil Science Terms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给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西 方土壤学家观点属于狭义土壤肥力的概念。这里肥营养 或养分(物质的概念和因素);力是指养分的储存或供 给的能力(强度概念和因素),既包括有养分的含量、存 在的形态、对植物有效性和供给能力,也包括影响土壤养 分供给力的因素以及土壤调控措施等。2021/7/23662前苏联土壤学家观点: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土壤肥力是植物整个生长发育区内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强调了肥力的两个基本要素:水分和养分,且

42、特指“有效”供给的水平和质量为在全生育期,不断地供应。3我国土壤学家观点:侯光炯中国农业土壤概论(1982)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体质和生命力,即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土壤稳、匀、足、适地对植物供应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肥力包含的因素:养分、水分;肥力的水平:稳、匀、足、适产生肥力的条件:自然条件二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2021/7/23674.中国土壤(1978):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给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南京土壤所注意:协调能力,说明土壤肥力要素间有一定相互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5.我国土壤学界一般认识:土壤肥力是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因素综合性

43、状的具体表现。农业土壤学 水、肥、气是肥力的物质基础;热是肥力的能量条件。小结:以上关于肥力的观点认识还不统一,肥力因素有“一元论”养分(西方);“二元论”养分和水分(前苏联);“四元论”水、肥、气、热(中国)。二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养分 水分 空气 温度营养条件环境条件肥力4个要素2021/7/2368中国土壤学会(一一)学会成立至建国后履行重新登记前第一届理事会学会成立至建国后履行重新登记前第一届理事会(19451225于四川北碚召开学会成立大会时选出)理 事 李连捷 熊 毅 陈恩凤 侯光炯 叶和才 朱莲青 黄瑞采候补理事 陈华癸 马溶之常务理事会(19461.5理事会

44、推选)理 事 长 李连捷书 记 朱莲青会 计 叶和才常务理事会(1947年通讯选举产生)理 事 长 黄瑞采书 记 朱莲青(助理书记 程伯容)会 计 熊 毅(助理会计 于天仁)监 事 彭家元 周昌芸候补监事 戴 弘常务监事 彭家元第二届理事会第二届理事会(19481224第六次理事会公布)理 事 马溶之 宋达泉 李连捷 黄瑞采 朱海帆 朱莲青 陈恩凤 侯光炯 叶和才 刘伊农 李庆逵候补理事 熊 毅 王世中常务理事会(1949.4.16.第七次理事会产生)理 事 长 马溶之书 记 宋达泉(助理书记 程伯容)会 计 李庆逵(助理会计 于天仁)监 事 张乃凤 周昌芸 邓植仪候补监事 彭家元常务监事 邓

45、植仪第三届理事会第三届理事会(1950.4.12.第二次理监事联席会议产生)理 事 马溶之 宋达泉 李庆逵 李连捷 黄瑞采 朱莲青 陈恩凤 侯光炯 叶和才 刘伊农 徐叔华候补理事 席承藩 冷福田常务理事会(1950.6.2.第十次理事会产生)理 事 长 宋达泉书 记 马溶之(助理书记 程伯容)会 计 李连捷(助理会计 于天仁)第四届理事会第四届理事会(1951年以通讯选举方式产生)理 事 马溶之 朱祖祥 戴 弘 李庆逵 宋达泉 陈恩凤 黄瑞采 候光炯 李连捷 叶和才 邓植仪 侯学煜 谢 申 徐叔华 彭家元候补理事 刘伊农常务理事会:理 事 长 马溶之秘 书 长 宋达泉常务理事 马溶之 宋达泉

46、黄瑞采 戴 弘 叶和才(二二)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学会完成重新正式成立手续以后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学会完成重新正式成立手续以后第一届理事会(1954.7.16.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产生于北京)常务理事:理 事 长 马溶之秘 书 黄瑞采学 术 熊 毅 李连捷理 事 朱祖祥 宋达泉 吴守仁 徐叔华 陈方济 陈恩凤 陈华癸 侯光炯 彭家元 谢 申第二届理事会第二届理事会(1956.12.1.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产生于南京)常务理事:理 事 长 李庆逵秘 书 长 黄瑞采组 织 沈梓培学 术 马溶之 李连捷理 事 叶和才 朱祖祥 朱莲青 朱克贵 李连捷 李庆逵 宋达泉 沈梓培 吴守仁 马溶之 姚归耕 徐叔华 侯光炯

47、 侯学煜 陈恩凤 陈华癸 张乃凤 孙 羲 黄瑞采 黄希素 彭家元 熊 毅 谢 申第三第三届理事会届理事会(1963.8.第三次代表大会产生于沈阳)理 事 长 李庆逵秘 书 长 黄瑞采副秘书长 朱克贵 袁小良(专职)常务理事 李庆逵 黄瑞采 熊 毅 陈恩凤 李连捷 沈梓培 马溶之 理 事 叶和才 朱祖祥 朱莲青 朱克贵 李连捷 李庆逵 宋达泉 沈梓培 吴守仁 马溶之 姚归耕 徐叔华 侯光炯 陈恩凤 陈华癸 张乃凤 孙 羲 黄瑞采 彭家元 熊 毅 谢 申 张心一 朱显谟 陆发熹 侯学煜第四届理事会第四届理事会(1979.11.第四次代表大会产生于成都)理 事 长 李庆逵副理事长 陈恩凤 黄瑞采 李

48、连捷秘书长 鲁如坤副秘书长 曾昭顺 李仲明 肖泽宏 林 培 刘文政(专职)蒋惠泉(专职)常务理事 朱克贵 朱祖祥 李连捷 李庆逵 陈恩凤 张乃凤 沈梓培 侯光炯 黄瑞采 鲁如坤 熊 毅理 事 马俊贤 马复祥 王涛宽 叶和才 叶惠民 卢耀曾 朱克贵 朱祖祥 朱显谟 朱莲青 刘大同 过兴先 孙 羲 孙鸿烈 杨景尧 李永昌 李正毅 李仲明 李庆逵 李连捷 李实烨 肖泽宏 吴守仁 汪 汾 杜孟庸 张乃凤 张万儒 张君常 张宜春 陈自在 陈华癸 陈恩凤 宋达泉 沈梓培 陆发熹 陆申年 何万云 林 培 林成谷 林伯群 林景亮 胡济生 姚归耕 侯光炯 侯学煜 姜 岩 高惠民 席承藩 黄宗道 黄瑞采 黄震华

49、崔文采 曾昭顺 董留卿 鲁如坤 熊 毅 裴德安 樊庆笙(为台湾省保留一名理事)名誉理事 张心一 谢 申第五届理事会第五届理事会(1983.11.第五次代表大会产生于西安)顾 问(按姓氏笔划为序)李连捷 陈恩凤 沈梓培 张乃凤 侯光炯 黄瑞采 熊 毅 理 事 长 李庆逵副理事长 朱祖祥 曾昭顺秘 书 长 文启孝副秘书长 奚振邦 闵九康 林 培 林伯群 臧 双(专职)常务理事 (按姓氏笔划为序)文启孝 朱祖祥 朱克贵 朱显谟 刘更另 刘孝义 李庆逵 李酉开 李仲明 肖泽宏 陆行正 张宜春 张世贤 张万儒 杨运生 赵其国 胡霭堂 黄东迈 曾昭顺 谢建昌理 事 (按姓氏笔划)丁瑞兴 于翠林 马俊贤 文

50、启孝 毛达如 王人潮 叶惠民 左克成 孙鸿烈 孙 羲 朱祖祥 朱克贵 朱显漠 刘更另 刘孝义 刘春堂 刘开树 刘树基 李庆逵 李酉开 李学垣 李玉山 李仲明 李实烨 李永昌 李绍良 何万云 庄卫民 闵九康 杜孟庸 宋仲耆 陈华癸 肖泽宏 陆行正 陆申年 邹国础 汪 汾 吴守仁 林 葆 林 培 林伯群 张宜春 张世贤 张万儒 张君常 青长乐 杨景尧 杨 堽 杨运生 胡济生 胡霭堂 姜 岩 赵其国 赵振达 唐耀先 席承藩 顾方乔 奚振邦 盛士骏 黄东迈 黄震华 黄自立 谢建昌 鲁如坤 曾昭顺 崔文采 廖思樟(为台湾省保留理事一名)第六届理事会第六届理事会(1987.11.第六次代表大会产生于南昌)

51、顾 问(按姓氏笔划为序)朱克贵 朱显谟 李庆逵 李连捷 李酉开 沈梓培 宋达泉 张乃凤 陈恩凤 侯光炯 黄瑞采理 事 长 赵其国副理事长 朱祖祥 曾昭顺秘 书 长 谢建昌副秘书长 奚振邦 闵九康 肖笃宁 张有山 臧 双(专职)常务理事 (按姓氏笔划为序)马同生 文启孝 毛达如 朱祖祥 刘更另 刘孝义 李仲明 林 葆季国亮 肖泽宏 陆行正 张宜春 张世贤 张万儒 唐克丽 赵其国赵守仁 胡霭堂 黄东迈 曾昭顺 谢建昌理 事 丁瑞兴 马同生 马俊贤 毛达如 文启孝 王吉智 石元春 刘更另刘孝义 刘 炜 刘开树 刘 勋 刘春堂 刘树基 孙鸿烈 朱祖祥 朱世清 朱安国 朱钟麟 朱胤椿 吕殿青 张有山 张

52、万儒 张世贤 张宜春 闲九康 杜孟庸 李绍良 李述刚 李阜棣 李永昌 李学垣 李仲明 李玉山 李生秀 肖泽宏 沈善敏 沈仲良 何万云 杨玉爱 宋仲耆 金继运 肖笃宁 陆行正 林 葆 林成谷 林伯群 赵守仁 季国亮 周祖英 周清湘 青长乐 赵振达 姚家鹏 赵其国 须湘成 姜 岩 胡霭堂 俞劲炎 龚子同 奚振邦 袁可能 唐克丽 章士炎 盛士骏 葛旦之 黄东迈 曾昭顺 鲁如坤 谢建昌 喻永熹 詹长庚 楚玉山第七届理事会第七届理事会(1991.10.第七次代表大会产生于长沙)顾 问 (按姓氏笔划为序)文启孝 王遵亲 朱祖祥 朱克贵 朱显谟 李庆逵 李连捷 李酉开 张乃凤 张先婉 陈恩凤 肖泽宏 赵守仁

53、 侯光炯 唐耀先 黄瑞采 曾昭顺理 事 长 赵其国副理事长 毛达如 沈善敏秘书长 谢建昌副秘书长 肖笃宁 奚振邦 胡思农 张有山 金继运 庄卫民 臧 双(专职)杨柳青常务理事 (按姓氏笔划为序)马同生 毛达如 石元春 刘更另 刘孝义 张万儒 张世贤 张宜春 李仲明 沈善敏 陆行正 林 葆 赵其国 胡霭堂 俞劲炎 龚子同 唐克丽 曹志洪 黄东迈 葛旦之 谢建昌理 事 (按姓氏笔划为序)马同生 毛达如 王吉智 王生厚 石元春 石玉林 阎 华 刘更另 刘孝义 刘开树 刘 勋 刘宗衡 刘忠翰 庄季屏 孙鸿烈 朱世清 朱安国 朱钟麟 朱胤椿 吕殿青 张有山 张万儒 张世贤 张宜春 张 宽 张之一 张少若

54、 张宝烈 闵九康 李绍良 李述刚 李阜棣 李永昌 李学垣 李仲明 李玉山 李生秀 李仁岗 李坤阳 沈善敏 肖笃宁 杨 堽 杨 锋 汪恩德 竺伟民 金继运 陆行正 陆申年 林 葆 林伯群 林荣新 季国亮 周祖英 周文嘉 赵其国 赵振达 胡国松 胡思农 胡霭堂 须湘成 姜 岩 段继贤 姚瑜根 俞劲炎 龚子同 龚高实 奚振邦 袁可能 唐克丽 徐国健 徐富安 常直海 章士炎 盛士骏 曹志洪 曹一平 黄东迈 黄鸿翔 曾觉廷 游植粦 葛旦之 谢建昌 董民福 喻水熹 詹长庚 楚玉山 潘根兴第八届理事会第八届理事会(1995.11.第八次代表大会产生于杭州)顾 问 赵其国 黄东迈 鲁如坤 李仲明 徐 琪 龚子

55、同 马同生 胡霭堂 陆行正 刘光崧 理 事 长 曹志洪 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为序)毛达如 孙铁珩 朱钟麟 李家康 余让水 秘 书 长 臧 双 副秘书长(按姓氏笔划为序)万洪富 庄卫民 肖笃宁 杨柳青 张凤荣 金继运 隋鹏飞 涂士华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毛达如 王鹤平 田均良 石元春 刘更另 刘孝义 孙庚寅 孙铁珩 邢文英 朱钟麟 李生秀 李阜棣 李家康 沈其荣 沈善敏 余让水 张世贤 张宜春 张桃林 林 葆 奚振邦 曹志洪 黄昌勇 葛旦之 谢建昌 臧 双理 事(按姓氏笔划为序)万洪富 于学林 毛达如 王 果 王 晨 王平武 王生厚 王吉智 王智才 王鹤平 田均良 石元春 史学正 刘 勋 刘

56、永厚 刘更另 刘孝义 刘宝存 闫 华 闫 鹏 朱荫湄 朱胤椿 朱钟麟 陈 谦 陈 震 陈万勋 李仁岗 李生秀 李永昌 李玉山 李 敏 李阜棣 李坤阳 李述刚 李学垣 李家康 李振高 李登煜 陆申年 宋光煜 沈其荣 沈善敏 汪雅谷 吴子铭 吴尔奇 肖笃宁 严少华 杨柳青 余让水 张 宽 张万儒 张之一 张凤荣 张世贤 张永桂 张壮塔 张先婉 张宜春 张桃林 张毓庄 季国亮 金继运 林 沧 林 葆 欧细满 胡予生 胡定金 胡国松 胡思农 姜 岩 须湘成 俞劲炎 赵汝铭 赵振达 钟骏平 高炳德 郭天文 钱晓刚 秦大河 唐克丽 唐近春 翁诗超 奚振邦 曹一平 曹志洪 曹树钦 龚高实 黄 骁 黄昌勇 黄

57、鸿翔 章士炎 葛旦之 彭补拙 谢建昌 谢锦良 游植粦 雷永振 鄢来斌 臧 双 潘根兴 魏孝孚第九届理事会第九届理事会(1999.10.第九次代表大会产生于南京)顾 问 赵其国(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庄季屏 刘孝义 孙庚寅 李阜棣 沈善敏 张宜春 姜永清 姚贤良 俞仁培 胡国松 曹一平 曹志洪 葛旦之 谢建昌理 事 长 朱兆良副理事长 周健民(常务)毛达如 田均良 孙铁珩 朱钟麟 李家康 余让水秘 书 长 周健民(兼)副秘书长 臧 双(常务)胡 锋 赵小敏 依艳丽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万洪富 王 平 王鹤平 王益权 毛达如 田均良 史学正 石元春 朱兆良 朱钟麟 刘更另 邢文英 孙铁珩 严少华

58、 李 荣 李 敏 李家康 宋郁东 宋光煜 沈其荣 陈 防 邵明安 杨林章 杨承栋 余让水 张玉龙 张福锁 张世贤 林 葆 金继运 周健民 罗奇祥 涂仕华 曹树钦 黄昌勇 常志州 阎 鹏 潘根兴理 事(按姓氏笔划为序)马玉兰 马成泽 万洪富 王 平 王 果 王申贵 王鹤平 王益权 王平武 王讲利 王秋兵 毛达如 毛昆明 毛建华 田秀萍 田均良 史学正 石元春 朱兆良 朱荫湄 朱钟麟 朱 恩 刘 勋 刘 强 刘 健 刘忠翰 刘兆普 刘先觉 刘永厚 刘作新 刘宝存 刘海军 刘元英 刘更另 邢 竹 邢文英 汤建东 周延安 宇万太 孙铁珩 孙锐锋 孙彭寿 孙小凤 严少华 冷疏影 李 荣 李 敏 李家康

59、李保国 李华兴 李有田 李登煜 李志荣 吴 英 吴 巍 吴金水 吴尔奇 吴文良 吴建繁 吴忠厚 何毓蓉 何文寿 宋郁东 宋光煜 沈其荣 陈 防 陈 震 陈尊贤 陈占全 陈冠雄 陈万勋 邵明安 杨林章 杨光滢 杨承栋 余让水 张玉龙 张佳宝 张维理 张壮塔 张维四 张福锁 张仁陟 张世贤 张天增 张江潭 张桃林 陆申年 陆文龙 汪羞德 林 葆 林正錺 金继运 周健民 罗奇祥 季希明 孟赐福 欧细满 宝德俊 赵汝铭 赵世伟 赵震庆 胡全才 贺玉柱 贺纪正 封 克 姚 政 钱晓刚 徐 进 徐明岗 秦大河 秦双月 高 雪 高贤彪 高炳德 郭天文 郭熙盛 郭玉峰 郭庆元 徐建明 翁诗超 涂仕华 曹树钦

60、隋鹏飞 黄鸿翔 黄昌勇 黄 河 黄铭洪 常志州 阎 鹏 崔志祥 彭嘉桂 喻建波 彭补拙 蒋平安 谢良商 谢德体 雷永振 鄢来斌 雍国玮 窦 森 蔡祖聪 谭宏伟 漆智平 臧 双 潘根兴 关树森 东野光亮 吾甫尔热西提2021/7/2369肥力与肥沃度区别:肥沃度是指土壤养分含量(一元论)肥力与生产力(productivity)区别: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生产植物收获物的能力。“肥力”是生产力的基础,同时生产力还依赖于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和水文条件、人为耕作、栽培等土壤管理措施,病虫害、有害元素、污染程度等。问题:土壤愈肥沃,生产力就一定愈高吗?为

61、什么?二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2021/7/2370(三)土壤肥力类型:1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active fertility,Useful fertility)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有效肥力已产生了经济效益,所以也叫经济肥力。如土壤有效养分、有效氮、磷、钾等、有效水分、活性酸度都属于有效肥力的具体体现。有效肥力与作物产量一般有极强的相关性。(2)潜在肥力(potential fertility):在当季作物生产中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全量养分、全氮、磷、钾等,无效钾等、土壤总含水量、潜性酸度等属于潜在肥力概念的具体体现。有效肥力和潜在

62、肥力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环境 因素与人为因素。2按照肥力的来源分为(成因):(1)自然肥力(Natural fertility):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是成土过程的产物。-自然土壤(2)人为肥力(man-caused,artificial fertility):人类各种生产、管理活动作用所形成的肥力。农业土壤。人类开发的土壤既有自然肥力又有人为肥力,两者的关系是自然肥力为基础,人为肥力为主导。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高低。2021/7/2371(二)肥力水平:各个肥力因素都有水平差异,有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程度肥力水平。人们可以定量测

63、定,也可以直观地描述。例如:“肥土、瘦土”;“好土、坏土”;“粳性土和糯性土”;“淀浆”与“起浆”;“口松”和“口紧”;“冷浆”与“热燥”;“暖性土”和“冷性土”;“轻土”和“重土”;“发小苗,不发老苗”、“发老苗不发小苗”、“既发小苗也发老苗”等。有些反映了某一方面性质、有些反映全部性质。僵性,又称粳性:其质地粘重,有机质较少,结构系数不高,土体致密紧实,干耕硬,.二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2021/7/2372三土壤形态特征土壤形态学soil morphology2021/7/2373 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形成土壤母质(parent material),再经过成土作用(

64、soil-forming process)形成土壤。但是,土壤与岩石有着本质区别:1.有机物质含量高,由没有到有,由少到多,有简单到复杂。2.有大量的高等植物根系和低等微生物以及动物。生物活动成为主要区别。3.有强烈的物质风化、淋溶与淀积过程。4.出现了特殊的层次组合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由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等5大自然因素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三土壤形态特征土壤形态学soil morphology2021/7/2374 每个土壤类型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历史,构成了形态、组成、结构与功能不同的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形成各自的形态特征土壤形态学研究的

65、内容,也是在野外进行观察的主要内容。我们在野外所看到的土壤都是由不同物理特性、颜色、外形特征和层数的层次组合成的一个完整统一体。2021/7/2375(一)土壤剖面(soil profile):沿地表垂直下切所暴露出的断面叫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由不同层次按照不同次序叠加而成,这些层次分别叫土壤发生层(soil genetic horizon)。土壤分类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叫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如,黏化层、雏形层、铁铝层和低活性富铁层的鉴别 三土壤形态特征土壤形态学soil morphology2021/7/2376土壤发生层次分为:(1

66、)O层:有机层(organic horizon):枯枝落叶和苔藓地被物或草本植物活体层次,有机物未遭到分解或分解程度很差。基本上没有矿物质。(2)A层:腐殖质层(humus horizon):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会黑色腐殖质,与矿物结合在一起,也有人叫腐殖质聚集层。特征黑色。矿物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这一层几乎每个土壤都有,普遍存在。A1,A2,A3 为亚表层分类。(3)B层:淀积层(illuvial horizon):在A层以下淀积着上层淋溶下来的粘粒、CaCO3和铁、猛等物质,形成了独特的特征。(4)E层:淋溶层(eluvial horizon):淋溶作用形成的土层。(5)C层:母质层(parent material horizon)。除此,还有P层(犁底层plow pan)、G层(潜育层gley horizon)、W层(潴育层(waterloggogenic horizon)、AB层,Ap层 BC层(过渡层)2021/7/23772021/7/2378 (二)土壤剖面(soil profile)类型:1.按照来源分为:2.按照不同厚度分为:(1)侏儒剖面(nanoprofile):高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