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691320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比较中国筷子文化比较中国筷子文化与与西方刀叉文化西方刀叉文化10级应用英语第二组LOGO 虽然思维是人类共有,但在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交流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下,东西方社会的思维习惯、层次、角度等却向着不同的方向相对独立地发展起来。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文化和习惯上就有很大差异。单从吃饭的家伙来看,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的习惯。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chopsticks culture中国传统文化 筷子文化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筷子在古名为箸。古人讲究忌讳,“箸”的谐音是“住”,而“住”是停滞的意思,商人生怕商品

2、滞销,因此,有人就反其义改称“箸”为“筷”,取“快”意,代表着生意兴隆。后来,“筷”字很快流传并取代了“箸”字。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关於筷子的起源,中国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大禹为治好水患,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躭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费时间,便砍下两根树枝,

3、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不会把双手弄脏,於是纷纷仿效,这样就产生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筷子的筷子的起源起源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基本种类基本种类 :竹筷、漆筷、天竺筷、象牙筷、乌木筷、龙寿筷、翡翠玉筷 筷子的筷子的种种类及使用方法类及使用方法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筷子由于它的日常居家实用性,在造型上多是上方下圆,“上端有棱,手握不转;下端光滑,不伤唇舌。”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使用方法使用方法:规范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筷子文化与刀

4、叉文化筷子文化的特点筷子文化的特点 “不变应万变”:筷子所透出的是简则易行,易行则有功的哲理。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使用原理中蕴藏着大智慧”:筷子的基本功能包括插、挑、夹、扒、搅、摆、捞等,仅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加以小指和无名指的辅助即可完成一系列夹菜的动作,且夹菜过程中,除了牵动人的手指外,还涉及手掌、手腕、手臂、肩胛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因此儿童较早使用筷子将有利于提前开发智力,既思维敏捷又对人体健康有益。使用筷子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的说法着实有科学依据。筷子

5、文化与刀叉文化1、纯朴又简单。本质上筷子就是两支小短棍,没有比这只要把两支靠起来就能使用的木棍跟简单的东西了。生活本应简单,何必复杂!2、练习。用筷子不是生来就会。你必须要学者使用并不断练习着。生活本来就是一场经久不衰的磨练。3、确定目标。如果你曾经试着用它们就餐,你就会知道如果你在餐盘上胡乱的夹食物你将夹不到任何东西。你只有瞄准你想要的,你才能得到它。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能一口气得到,认清你要什么,然后就去努力得到它。筷子哲学筷子哲学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1、诺贝尔物理获奖者李政道曾说:“中国人几千年前就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奇妙绝伦的运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筷子是手指的延长,它不

6、怕高温,不畏寒冷,真是高明极了!”2、筷箸除了餐饮中有丰富的文化习俗,在我国婚俗、礼俗、丧俗中也常常扮演重要角色,传递着韵味十足的民俗风情,形成了筷子独特的文化现象。筷子的谐音象征也就是取“快”之意,如快乐,快速等。而这种象征往往在喜庆的日子表现的特别突出。筷子的其他筷子的其他“角色角色”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3、儿时父母讲授的“一把筷子难以折断,而一双筷子则易折”的人生哲理。在日常生活中,常以喻一把筷子既是一个集体,而单只筷子便显得形单影只,难以支撑。团结便是力量,集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也增添了“宁可断,不可屈”的坚贞的性格。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4、筷子舞是由筷子演化出来的民间艺术,“筷子舞

7、”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庆宴会上由男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双手各持筷一束,和着众人的歌声和各种敲击声,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节奏感强,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筷子舞欣赏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从饮食的差异上来看,中国被认为是“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汉子文化圈”和“儒教文化圈”等,而筷子文化圈属于陆地农业文化,是合一自然派,在思维方式方面,综合思维突出,注重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重视人际关系,德治突出。而筷子由两根大小完全一致的形态和在夹菜中开合之间默契的工作关系去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心理性格。筷子文化圈:筷子文化圈: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古人善于托物言志,借物寓情,习惯

8、将大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与人的道德、智慧联系起来,如筷子的形态刚直、不易扭曲象征人性的正直。朴实和不屈不饶等性格,性格。两根筷子必须团结合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取食的作用,因此人们在工作中学会并肩前进,团结一心,从筷子上学习文人处事的方式和人格取向。筷子的人文形象筷子的人文形象: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的工具,是类似于国粹式的东西。不过,很久以来就不是“国粹”了,因为日本人和韩国人都善于使用筷子,而且使用他们自己的独特风格的筷子,具备自己民族的“筷子文化”。日本人的“筷子文化”在于形状的改进或者改良,而韩国人的“筷子文化”在于环保。日本人是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用筷子的,典型的日

9、本做法就是去改良它,所以它的一端变成尖的。这是一个几乎微不足道的改良,但是却看到了日本人不因循守旧的良好品质。韩国人用金属做筷子,省掉了许多木材,竹筷是微不足道的,似乎也难以回收,而金属筷子则可以方便回收。所以,有很多树木因为这个小小的创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外来的筷子:外来的筷子: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由NordriDesign提供刀叉文化刀叉文化由NordriDesign提供刀叉的刀叉的起源起源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

10、。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不必随身带 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中国的筷 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 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由NordriDesign提供发展发展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 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 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运用 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刀叉的使用方法刀叉的使用方法1、持

11、刀叉的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用手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2、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所有的叉和匙都会朝上放置,所有的刀锋部分则都会向里放置。依照顺序用完餐后平行斜放在餐盘内。3、刀叉使用时应注意刀口始终向内,如果吃到一半需暂时放下刀叉时,应将刀叉以八字形状放在餐盘上,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西方刀叉文化西方刀叉文化1、刀叉的功能就是切割,在定量的套餐中,把大的切割成小的,把小的再切割成更小的,这种不停的由大到小的切割动作,培养了西方人由表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2、刀叉

12、的切割代表的是力量,是硬性的,对取舍物体施以暴力和强制。用叉子叉住食物,强制固定,再用刀子予以暴力切割。3、刀叉是金属物,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西方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表达的是对资源的掘取与占有,是逐利和取利的,是东方人认为的小 人做法。4、刀叉是双手单向配合,讲究的是抱 团打天下,倡导的是团队精神。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筷子文化与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对比刀叉文化对比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筷子的特点:筷子的特点:两根木棍,不管什么食材,统统一夹就起来,这照样体现着中国人思维的根儿,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的是长久、稳定,而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筷子的最大特点,是两根木棍的匹配,一根筷子,什么都

13、干不成,而两根木棍匹配,什么都能干成。所以,我们中国人认为,匹配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因为匹配,确实能让我们的整个家庭长久、稳定。筷子哲学:筷子哲学:一是匹配,二是稳定、长远。文化特点文化特点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刀叉的特点:刀叉的特点:他们先是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看起来正好符合他们的工业文明和进步,看起来确实符合科学的精神。其实,西方人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他们在意公正,在意是非对错,在意一是一二是二,这些特征,恰恰适合玩科学,适合搞专业的东西。刀叉分工不同,不能代替,但各自都很专业,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体现。西方人适合科学,而中国人适合人学。西方人的传统文化与刀叉匹

14、配,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筷子匹配.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东方人讲人情,而西方人讲究法制,任何事情都以法来讲。而中国的这种合理是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即“合乎道”。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西方的关注点并不在于自然,他们关注的是人。人文情怀人文情怀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家文化,做什么都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为基础单位的,所以,我们吃饭也是这样,事事都与这个文化核心匹配。家庭成员围着一口大鼎进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的不亦乐乎。要知道,大锅饭的思想,与我们的家文化传统匹配。而吃大锅饭,筷子最合适。一锅菜,要喂饱一家人,你下筷子之前,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更要考虑整个家庭的需要,长辈

15、孝敬点,小辈照顾点,男人出力多吃点,女人别糟蹋东西,把剩的东西打扫了,这样,一锅菜一点都不浪费,恰到好处,能满足家庭成员各自的需要,更能让整个家庭长久、稳定,其乐融融。我们中国人的家文化传统,核心就是让整个家庭稳定、长久,出发点是整个家庭,而不像西方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个人。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西方人的核心是个人文化,凡事都是以个人为基础的。他们的公平、自由,都是源于个人的平等,而由个人形成的社会,自然就会推行民主之类的社会制度,照样体现着老慢匹配学的原理。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同样与他们这种文化传统匹配,西方人用刀叉吃饭,照样还是与他们的整个文化传统匹配的结果。每个人都独立,所以西

16、方一开始就分食,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跟父母白白的文化。分食,与之匹配的就是使用刀叉,分的清楚,叉的明确,一是一二是二,还是匹配他们的个人文化。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从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的、原始的、天然的工具,而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文明象征文明象征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他们西方人的传统文化。西方人是先有个人,其后才会考虑家庭,凡事都从个人出发。而我们中国人不同,传统文化是凡事都从整个家庭出发,然后才考虑老大、老二的不同。一个以个人为基础单位,一个以家庭为基础单位,基础都不同,与之匹配的方方面面都不同,刀叉和筷子的区别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要理解,别勉强西方人用筷子,也别勉强中国人用刀叉。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