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690913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资源描述:

《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语文爱莲说课件语文版.ppt(10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康乃馨 给母亲的花,玫瑰 象征爱情,返回,爱莲说,周敦颐(宋),莲 :荷花 芙蓉 芙蕖,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二、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三、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爱 莲

2、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甚蕃(fn) 淤(y)泥 濯(zhu) 清涟(lin) 不蔓(mn)不枝 亵(xi) 噫(y) 鲜(xin)有闻,水陆草木之 花,可 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的),(值得),(多)。,(唯独),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甚:很;,李唐指唐朝。唐朝 的皇帝姓

3、李,所以称为“李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表转折:却,被沾染,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妖媚,千古名句,清水,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远:远播 益: 更加 清:清香,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净:洁净。 植:原意栽种,文中树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而:却,焉:语气助词,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判断句,谓:认为,以为,之:的,隐逸:指隐居的人 ,隐士,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文眼、主旨句。照应上

4、文哪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宾语前置标志,不译,鲜:少 闻:听说,予:y我,宜:应当 众:多,(反问),(排比),(照应上文哪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洁

5、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几个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重点句子理解,想一想,课文哪些语句直接写莲?表现 莲的什么特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莲,生长环境,体态、芳香,风 度,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濯清涟而不妖(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香远益清(芳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莲,同予者何人,出 淤 泥 而 不 染,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隐逸者,鲜有闻,富贵者,宜乎众矣,正衬,牡丹,托 物 言 志,风度气质:志洁行廉

7、,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生长环境: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反衬,君子,体态香气:通达事理,行为不攀附权贵,方正,美名远扬,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亭亭净植,(志洁行廉),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中通外直,(正直),香远益清,(美名远扬),君子,托物言志,本节我们了解了莲的优美高洁的形象,难怪作者“独爱莲”。可课文还写到了不同的人对花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贪慕富贵追逐名利,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托物言志,三种花各象征了怎样的人格?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陶渊明,

8、菊,世人,牡丹,予,莲,(正衬),(反衬),鲜有闻,宜乎众,同予者何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问:文中指出自古以来对花的爱好有那些?,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衬托,突出,思考:作者为什么“独爱莲”呢?,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 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噫!”的作用。 2,三句各运用了什么句式(即表达有什么特点)?什么意思? 3,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

9、的态度分别是什么?,问题1: “噫!”的作用。,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问题2:三句各运用了什么句式(即表达有什么特点) ?什么意思?,“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陈述句。 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句。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句。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问题3: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

10、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 莲: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 牡丹: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 态。,托物言志:借 莲 的 形 象 寄 寓 自 己 不 慕 名 利、洁 身 自 好 的 操 守 和 感 情。,赋莲,归纳总结: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全文用了一条线索爱莲,两个陪衬形象菊和牡丹,写了三种类型的人。莲正是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的象征。而牡丹则表现了对攀附权贵,追名逐利的世风的厌恶和鄙弃。,练 习,读精粹语段答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1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爱莲说的作者是朝著名的理学家。 、 解词: 淤 濯 亵 、 本段朗读基调应为: A : 情绪饱满 B: 情绪饱满 C: 情绪平缓 语调低平 语调提高 语调顿挫 、 填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的特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的特点。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的特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的特点。,宋,周敦颐,污泥,洗涤,亲近而不庄重,高洁、庄重,正 直,芳馨、纯洁,清高,红叶:历风霜而愈红,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

12、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背诵全文,作业布置,复习:,1.课文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引入:,1 .作者除写莲的美好形象外, 为何还写世人对花的态度?,一、描述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独爱莲的原因。 二、对菊花、牡丹、莲花作出评论,表明爱憎。 1、评菊花、抑牡丹、赞莲花。 2、对爱花人品评,点明题旨。,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文中为什么又要写牡丹?,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 丹”说明人贪慕富 贵,追名逐利。,写牡丹是反衬

13、莲的君子形象。,君子,莲,美名远播,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鲜),(众),(无),隐逸者,富贵者,君子,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突出),颇有微词,十分轻蔑,自视清高,以花喻人,讨论分析课文: 2 、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诌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3、文章题目是“

14、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讨论分析课文:,明确: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另外,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花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讨论分析课文:,A排比(如第5句) B比喻(如第5句) C对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反问(如第8句),明确:,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分析课文:,散句和骈句交错运

15、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明确:,思考,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学习小结,1. 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 2. 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 3. 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4. 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