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文献综述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4685887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9.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胶东地区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胶东地区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胶东地区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胶东地区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东地区文献综述(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胶东地区文献综述1. 大地构造位置山东地质结构以郯庐大断裂为界,西为鲁西地块,东为胶北地块和胶南 造山带(界线为郝官庄断裂及牟平一一即墨断裂带)。地质力学学派认为本区属 于新华夏系巨型构造第二隆起带之胶东隆起部分(李四光,1973 ;地科院,中科 院都持此观点);漕台学说认为本区属于中朝地台之胶辽台隆起区(黄汲清,1959), 中生代成为地洼区(陈国达,198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本区属于华北板块(克 拉通)(I级)东缘,胶北地体(II级)。2. 地层胶东地区地层主要有太古宇胶东群、古元古界荆山群、古元古界粉子山群、 新元古界蓬莱群,以及少量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图2-1胶东地区主要

2、地层出露2.1太古宇胶东群(Arj)分布在胶北隆起带的中心,广泛分布在招远、栖霞、蓬莱南部、莱阳莱西以 北和莱州以南地区。出露面积两千余平方公里,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属高角闪 岩相。岩石岩性以角闪黑云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原岩建造下 部为中基性(少量中酸性)海相火山沉积,上部为粘土-半粘土质碎屑沉积,由 下而上,从海相火山碎屑沉积逐步过渡到陆源正常沉积环境。胶东群常呈包体状 残存于花岗质岩石中。2.2古元古界荆山群(Ptj)主要出露于胶北隆起带的南部,招远南部地区,出露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变质相从低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以高角闪岩相为主。原岩为海相碳酸盐建 造夹少量中基性(伴

3、少量中酸性)火山岩。2.3古元古界粉子山群(Ptf)主要分布于胶东隆起的北部,莱州、莱西一带,出露面积一千二百余平方公 里,变质程度较胶东群和荆山群较低,变质相主要为低角闪岩相。岩石富铁、镁, 主要岩性有蛇纹石片岩、滑石片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及部分大理 岩和变粒岩。原岩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及碳酸盐沉积建造。2.4古元古界芝罘群(Ptz)分布于胶东西北部,出露面积为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左右,为一套浅变质岩系。 岩石岩性主要为钾长石英岩夹磁铁矿层及石英岩。原岩为一套浅海相碎屑沉积建 造。2.5新元古界蓬莱群(Ptp)分布于山东蓬莱、栖霞等地,为一套浅变质碳酸盐岩、板岩、石英岩系。2.6中

4、生代地层本区发育晚侏罗到白垩纪地层,主要为一套断陷盆地中的陆相碎屑沉积及大 量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上部为河湖相红层建造,主要分布于胶东南部的胶莱凹 陷中,出露面积达二百二十平方公里。2.7新生代地层第三系主要分布于黄县盆地中,底部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黄县组),上 部为河流相碎屑沉积及玄武岩喷发地层。第四系为玄武岩喷发地层及冲、坡积物, 广泛分布于平原区、滨海及山区河谷内。3构造3.1褶皱胶东地块最重要的褶皱构造是位于桃村断裂东西两侧的昆山-威海复背斜和 栖霞复背斜(图3-1)。昆嵛山-威海复背斜轴向为NE55(吕古贤等,2003),栖霞复背斜则呈近东西向展布,以弧形断褶形式贯穿全区,构成本区

5、构造的基本格 架。其轴部为胶东群变质岩,两翼为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但受到后期断层切割已 经肢解多段。与褶皱轴平行的还有东西向断层,并伴生岩浆岩。图3-1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图(据山东省地质六队修改)1-断裂带;2-地质界线;3-金矿床3.2断层胶东地区断裂构造发育,控制了区内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发育在花岗 质岩体或花岗质岩石与胶东群或者荆山群的接触带上。其走向主要有NNE向NE 向两组,以NE向断裂构造为主。控矿断裂以压性为主,属脆韧性剪切带,倾角 多V45。自西向东,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郯-庐断裂、三山岛断裂带、新城- 焦家断裂带、招平断裂带等(图3-1)。各断裂带的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郯-

6、庐断裂郯-庐断裂在胶东地区又被称作沂-沐断裂,是区域上的一级构造。南起郯城, 北入渤海,纵贯山东中部,沿着沂河、沐河及淮河分布,长约330km,呈NE1025 方向,宽2060km,北宽南窄南北两端多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中段岩石露头断 续出露。该断裂为胶东和鲁西两个不同地质单元的分界线,断裂带内由四条大致 平行的大断层组成,另有一些较小的EW向、NW向和NE向断层交汇在主断层 上。由于断层上下切割活动在断裂带内形成多个地堑和地垒式构造,地堑区形成 坳陷,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第三系,并夹杂着大量火山岩和侵入岩体。刘秉光等(2003)认为,郯-庐断裂形成始于古元古代,晋宁运动之后,断 裂带两侧,地壳产

7、生差异运动,以东地区长期隆起,剥蚀为主,仅局部有些海湾 沉积。海西一印支期运动之后,原东西向构造线改变为北东向、北北东向为主体。 中生代时期,由于伊泽奈奇板块的快速俯冲,导致地幔上涌,地幔、下地壳升温, 物质熔融,地壳减薄,深熔岩浆沿郯-庐断裂带上升,和巨厚沉积岩构成沉积火 山岩建造,这时已发展成为裂谷面貌(计凤桔等,1987)。由于区域上SE-NW向 的强烈挤压作用,郯庐断裂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旋平移运动。据上田和都城(1974)的研究,大约在新第三纪,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 块联合作用,应力场发生变化,由原来的NW-SE向挤压转为NE-SW向挤压, 使郯-庐断裂带由中生代的左旋扭动转为右旋逆

8、推。 三山岛断裂该断裂位于研究区西部的三山岛-仓上一带,断裂全长约11km,走向NE40, 倾向SE,倾角30-45。断裂上盘为胶东群变质岩系,下盘为玲珑花岗岩。断裂 带内碎裂岩和糜棱岩化花岗岩极为发育,形成宽20-400m的断裂带。本断裂向 NE和SW分别延伸至渤海,除海边局部出露外,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主断面 呈舒缓波状,具备多期复合叠加的特征,总体显示逆时针扭压作用。 新城-焦家断裂带该断裂位于三山岛断裂东部,是黄县-莱州弧形断裂带的南部部分。长约 30,平均走向NE30,倾向NW,倾角30-45。本断裂带南部发育在胶东群 变质地层中或者沿变质地层与花岗质岩体接触的薄弱面伸展,北段发育在

9、郭家岭 型岩体与玲珑花岗岩的接触带部位。该断裂控制了新城、焦家、马塘、望儿山等 一系列焦家式金矿床。断裂表现出多期活动性特征,成矿前表现为压扭性特征, 成矿期表现为张扭性特征。 招平断裂带招平断裂带是沂沐断裂东侧规模较大的次级断裂构造。断裂南起平度,向北 经招远、蓬莱市东部进入渤海。断裂带总体走向NE30-40,倾向SE,局部向 西或者向东偏转。断裂带西部为花岗质岩石,东部为胶东群变质岩系。断裂总长 近百余公里,具较复杂的演化史,总体上表现为压扭性特征。其它NE向断裂构造主要有北截-灵山沟断裂和柞村-驿道断裂,此外还有一 些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NE向隐伏断裂。NE向和NNE向、NE向和EW向构造

10、 的复合部位及断裂系上的局部引张带控制了金矿床的空间展布规律。胶东地块东部断裂构造走向发生很大变化,围绕文登岩体,岩体以东以断裂 构造以NW向为主,岩体以西断裂构造最为发育,以NNE向为主,如金牛山断 裂;岩体南部以NW、NWW向为主(孙丰月等,1995);北部以NEE和NW向 为主。这些断裂倾角大,扭性特征明显。4. 岩浆岩胶东地区位于环太平洋花岗岩带内,本区内前寒武纪和中生代都有岩浆活动, 其中以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相对强烈,区域内主要岩浆活动为复杂的花岗质岩浆侵 入或多种脉岩的贯入。按岩体的组成、结构、构造、空间产状等可划分出五种类 型的岩体,即玲珑型、郭家岭型、滦家河型、艾山型和崂山型(孙

11、丰月等,1995)。 其中,区域内与金矿床形成有关的主要是玲珑花岗岩、滦家河花岗岩和郭家岭花 岗闪长岩。这五种岩石特征如下:1. 玲珑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新城-焦家断裂带和招远-平度断裂带之间,岩体 出露范围比较大,总体上呈现NE向展布,主要以不规则环状、圆状和椭圆状的 岩基形式出露。岩石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石英组成,似斑状构 造,片麻状、块状构造。玲珑花岗岩的重熔交代现象普遍,暗色矿物呈不均匀条 带状定向排列。2. 滦家河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招远以南和莱州一些地区,主要以岩基形式出 露,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黑云母和石英等。类型主 要为钾长石花岗岩、含黑云母钾

12、长石花岗岩、粗粒或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 与胶东群呈现明显侵入关系。3.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莱州北部三山岛,上庄、北截一带,主要 呈岩株、岩脉形式出露,岩石的组成矿物有条纹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石英等。岩体与围岩均呈侵入关系,岩体内常见胶东岩群斜长角闪岩捕虏体和闪 长质暗色包体。4. 艾山型花岗岩: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两种,斑状结构,块 状构造。岩体以岩基或者岩株形式出露,岩体与围岩呈明显侵入关系。5. 崂山型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东部,以崂山岩体为代表,主要岩性 为碱性花岗岩。岩体与围岩呈明显侵入关系接触,有的岩体侵入到早白垩纪沉积 地层之中。5. 典型

13、矿床5.1焦家金矿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新城断裂带上,矿区出露地层有胶东群,侵入岩主要 为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区内断裂构造发育。5.1.1地层矿区内地层简单,主要出露有太古宇胶东群和较厚的第四纪河流冲积物。太古宇胶东群变质岩主要以残留体形式产出,面积约6km2,位于矿区西部 焦家断裂上盘,与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地层倾向350,倾角25-35,岩石岩性 为斜长角闪岩,夹有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等,属于低角闪岩 相。该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出露广泛,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一般厚3-5m, 最厚40m (据山东六队资料,2003)。为冲洪积层和残坡积层,在地形低凹处形 成冲洪积层,为

14、砂层、砂砾层、细砂层、亚砂土和砂质粘土。5.1.2构造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为焦家断裂。以主断面为界,东侧为玲珑花岗岩,西侧 为胶东群变质地层,焦家金矿床赋存于焦家主断面下盘的破碎蚀变带内。矿区内 规模较大的断裂还有河东-望儿山断裂、寺庄支断裂、候家断裂和鲍李断裂等。(1)焦家断裂焦家断裂为一宽大的花岗质岩石构造破碎带,沿走向长约30km,宽50-200m, 已控制最大延伸925m (工程控制最大斜深,矿体尚未尖灭),总体走向NE (图1. 6),倾向NW,倾角一般30-45(深部V30),局部可达60-70,上陡下缓。 主断面呈舒缓波状。断裂表现出长期活动,多期叠加的特征,矿床往往形成于被 强烈

15、叠加改造的地段。该断裂控制了新城、焦家、寺庄、龙埠等矿床的形成和分 布。该断裂早期表现为脆韧性变性特征,发育有糜棱岩,早期变形形成的糜棱岩 在主断面附近被完全破坏,呈糜棱岩角砾残留在碎裂岩中,在远离主断面的花岗 岩中可见糜棱岩。成矿期表现为脆性特征,以构造岩(碎粒岩、碎裂岩及断层角 砾岩)及构造节理发育为特征。沿断层面发育有2-40cm厚的断层泥。断裂带内 部结构分带性很明显,由中心向两侧依次发育有断层泥砾带、挤压片理带、构造 透镜体带、密集裂隙带和稀疏裂隙带。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断裂带内广泛发育 尚未固结的断层泥以及常见多金属硫化物被错断的现象,反映其成矿后再次活动。(2)寺庄支断裂为焦家主

16、断裂上盘分支。北从朱郭李家,东由焦家主断裂分出,于寺庄矿区 328线又复合于焦家带,长2400m,沿玲珑岩体与胶东群地层接触带展布,北段走向50,向南偏转为330,倾向NW或SE,倾角2030。断裂带为一宽大 破碎岩带,宽70200m,由斜长角闪质碎裂岩,碎裂状斜长角闪岩,碎裂状花 岗岩组成,具断续的主裂面,沿主裂面通常有210cm厚的断层泥。呈“S”型 舒缓波状,为压扭性断裂。该断裂控制寺庄金矿的产出。(3) 望儿山断裂望儿山断裂位于矿区中部,为NNE向压扭-张扭性复合式断裂,是焦家断裂 在矿区内的分支断裂。在研究区内走向变化较大,付家以北为45左右,望儿山 北段为1030,望儿山矿区范围为

17、25至近南北,望儿南段为350左右。主 断面呈舒缓波状,总长8.8km,宽20100m,斜深大于800m,倾向分别为NW、 W、SW,倾角一般为4560,与主断裂呈“入”字形在北端付家以南与河东 断裂斜交。该断裂为压扭性断裂。由断层泥、石英脉、绢英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硅化 花岗岩、硅化红化花岗岩、绢云母红化花岗岩、红化花岗岩等组成。该断裂望儿山矿区的控制范围大约为1km,主断裂面附近有构造角砾岩,角 砾杂乱无章,显张性特征,片理化、糜棱岩化也较发育。偶见构造透镜体,长轴 方向与片理化方向一致,说明其呈压扭性特征,根据断裂面镜面和斜冲擦痕发育 情况,判断断裂上盘向南西,下盘向北东扭动,所以该断裂

18、是一条呈北北东向的 左行压扭性断裂。该断裂控制望儿山金矿的产出,工业矿体产于断裂下盘。5.1.3岩浆岩矿区内出露的岩体为玲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矿区内 岩浆岩分布约占全区面积的80%,另外岩脉较发育。(1)玲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玲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呈岩基状,出露在矿区中、东部广大区域内,为矿 区主要容矿围岩。与胶东群地层呈断层接触或侵入接触,被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 入。岩石学特征:浅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 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含量分别为35%-40%、25%-35%、25%-30%、 5%,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等。镜下斜长石一级灰干

19、涉色,它形,常见 双晶,双晶多有破碎;钾长石呈它形,为微斜长石格子双晶,其内常有石英、长 石、云母等包体;石英呈它形粒状,一级灰干涉色,正低突起,具破碎、拉长现 象,波状消光;黑云母具棕色一淡黄色多色性,平行消光,一组极完全解理,三 级绿干涉色,有定向排列,晶形多弯曲。由于后期热液蚀变作用,钾长石、斜长 石部分发生绢云母化,黑云母大部分已绿泥石化。玲珑黑云母花岗岩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十分发育的“塑变组构”,即由暗色矿 物黑云母、角闪石等定向排列形成的片麻理构造和其中粒状矿物的压扁拉长现象 等,表明其形成后在地壳相对深部遭受过韧性变形。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具片麻 状构造的黑云母花岗岩在岩体内的分布并不

20、均匀,因此,使得某些区段的岩体在 宏观上呈似层状特征。黑云母花岗岩内这种片麻状构造及其定向组构的排列与区 域构造基本一致。(2)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矿区内出露的主要为上庄单元,沿焦家断裂分布,呈岩柱状侵入到玲珑花岗 岩中,走向NE,面积约为1.2km2,其形成与地台活化有关,岩体以含巨大的钾 长石斑晶为特征。前人研究表明,郭家岭超单元的仓上岩体、上庄岩体、北截岩 体、曲家岩体及郭家岭岩体,沿83方位呈串珠状分布,地球物理资料证实其深 部连为一体,说明其侵位受控于NEE向断裂,形成从小面积到大面积,多次脉 动的轻气球膨胀式侵位(宋明春等,2003)。岩石学特征:肉红色,斑状结构,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21、主要矿物为:斜长 石、钾长石、石英,含量分别为30%-45%、25%-40%、25%-30%;次要矿物 有角闪石和黑云母,二者含量分别为5%-10%、5%-8%;副矿物有锆石、榍石、 磷灰石等。镜下斜长石一级灰干涉色,自形-半自形晶,常见聚片双晶,具环带 结构造,环带中心为中长石,边缘为钠长石。钾长石呈肉红色自形或者不规则晶 体,多为斑晶,一般粒度在3-5mm,最长达十余厘米。斑晶中常见石英、斜长 石、黑云母等包体,并具定向排列。镜下石英呈不规则粒状,具定向排列,压碎 拉长和波状消光明显。基质中石英呈镶嵌状或锯齿状,沿长裂隙分布;角闪石呈 长柱状,深绿到浅绿色的多色性,最高干涉色二级绿,斜消光

22、。黑云母呈自形- 半自形片状,多弯曲,弱定向排列,棕黄到淡黄色反射色,最高干涉色为二级绿, 近于平行消光。受后期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斜长石、钾长石多发生绢云母化, 角闪石、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金红石化等。5.1.4矿体地质特征焦家金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是构造岩的围岩蚀变异常强烈。矿体分布受断裂 蚀变带的控制,圈出3个主要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总体上沿断 裂面展布。主要矿体的空间分布与产出特征如下:(1)1号矿体I号矿体为焦家金矿区的主矿体,约占总储量的79%,产于紧靠断层面下 盘的黄铁绢英岩质破碎带中,受主断面控制,平面上分布在52-184勘探线之间。 矿体最大走向长116

23、0m,平均854m。呈似层状、不连续的脉带状、透镜状,厚 度0.5-65m (水平厚度),平均5.74m,矿体最大斜深900m左右。矿体走向 NE10-50,平均走向NE30,倾向NW,倾角16-70,倾角浅部较陡深部较 缓。且深部矿体较浅部矿体厚度较大且趋于稳定;由浅到深,品位变化程度由大 到小(据鲍中义等,2010)。矿石由含金细小浸染状黄铁矿和少量多金属硫化物 组成,矿化均匀,品位稳定,矿体与围岩没有截然的界限。矿石金品位(3.17-52.29) X10-6,矿体沿走向及倾向狭缩、膨胀、分支复合现象显著,总体向SW侧伏, 侧伏角35 土。(2)11号矿体II号矿体为I号矿体的下盘分支,多

24、产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 绢英岩化花岗岩中,约占总储量的8%,规模较大者下部钾化硅化花岗岩带内有 直立III号矿体分支,平面上分布于80-114勘探线之间。矿体断续分布,平面上 呈透镜状、纺锤状,长轴一般为50-100m,有的也可呈长条形,宽度一般10m 左右。纵向上矿体不连续,常尖灭再现,最大延伸500m,厚1-20m,向深部矿 体的厚度变窄,一般在2m以下,平均3m。矿体总体走向NE40左右,倾向 NW,倾角30-70。矿石品位为(1.5-71.2)X10-6,平均5.17X10-6,属细脉浸 染状向脉状过渡类型的矿体。分布在II号矿体深部的II -12矿体位于-500-724m

25、,分布于112号勘探线附 近,富集于-600-700m之间,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内,距主断裂 面2060m。矿体长200余m,斜深420m,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NE30,倾 NW,倾角33,矿体平均厚度2.31m。(3)111号矿体I号矿体产于主断面最外带的钾化、硅化花岗岩带内,约占总储量的13%, 常成群成带产出,I号矿体群赋存于主断裂带下盘的密集节理带中(张性裂隙), 平面上分布于60-116线之间。矿石类型是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呈脉状、透镜 状产出。单个矿体一般规模较小,走向与主矿体一致或小角度相交,倾向变化较 大,SE倾占大多数,倾角较陡,为60 90。沿走向长15-75m,

26、延深10-100m, 厚度一般1-3m,最大达15m。向深部规模及数量迅速减少。平面或剖面上有雁 行斜列特征,侧伏规律不明显。5.1.5矿石特征矿体内原生矿石主要有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脉状和网脉状黄铁绢英岩化 花岗质碎裂岩和赋存于主断裂带下盘的张性密集节理带中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 型(III号矿体群)四种类型。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主要脉石矿物:石英、 绢云母。5.1.6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粒晶结构、碎裂结构为主,其次填隙结构、交代结构和包含结构;矿石构造:细脉浸染状为主,其次还有角砾状、脉状、网脉状和斑点状构造。5.1.7围岩蚀变蚀变沿焦家断裂带分布,主要分布在接

27、触带靠近花岗岩一侧。按蚀变的先后 顺序分为成矿前期钾化(新生钾长石与原生钾长石最大区别是颗粒粗大,晶体表 面干净);成矿中期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成矿后期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 变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由断层中心向两侧分别为: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黄 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和钾化花岗岩带(张佳楠, 2012)5.1.8成矿成岩年龄张佳楠(2012)对郭家岭型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成岩年龄约为 135.530.53Ma,庞绪成(2005)对焦家金矿床矿石石英做Rb-Sr同位素测试分 析显示金矿床形成于1241Ma,略晚于成岩年龄。5.1.9成矿流体张佳楠(2012

28、)对包裹体温度的测试显示流体温度约为260340C,盐度集 中在3-4.8wt%NaCl之间,属于低盐度流体。关于成矿流体的来源,一直以来也都存在很大的争议。姚凤良(1990)、王 鹤年(1991)等提出岩浆热液成因观点;张理刚等(1995)则主要强调大气降水 在成矿中的作用;孙丰月等(1995)提出幔源流体成矿观点;另有部分学者坚持 胶东金矿床的混和热液成矿观点。张佳楠(2012)对包裹体H、O同位素的研究 显示成矿流体是幔源初生水为主,并有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5.1.10同位素特征Pb同位素研究者们(辛洪波,2005;庞绪成,2005;王鹤年等,1991;邱玉民,1990) 对矿石

29、铅的研究显示,焦家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落入克拉通地壳区及地幔与造山 带之间,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并且很可能不是单一来源。S同位素张佳楠(2012)对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硫同位素均一程度高,且较 胶东群&4S含量较高,呈富集特点。5.1.11矿床成因孙景贵(1999)对胶东地区的变质岩和变质地层的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变质 岩和变质地层的Au含量约1.9-4.5ppb,而与金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的金含量更低 0.27-1.83ppb,不具有提供金矿化的潜力。张佳楠(2012)认为本地区长期的地 台(克拉通)构造背景,使得金活化迁移活动并不强烈,胶东群和花岗岩均不可 能成为金矿形成的物质来源。胶东

30、群的塑形程度较高,对矿液的运移有一定的屏 蔽作用,使矿液容易在下盘富集矿化。5.2玲珑金矿玲珑矿区范围东自九曲,西到罗山,北起大庄子,南至台上村。南北长约 6000m,东西宽11000m,面积66k皿。矿区内由于玉皇顶断裂、玲珑断裂、九 曲蒋家断裂和破头青断裂对矿田的控制作用,划分为东山、西山、九曲、台上和 东风五大矿区。5.2.1地层矿区内地层相对简单,仅在局部出露胶东岩群变质岩和第四纪沉积物。胶东群:胶东群一般以透镜状残留体形式产出,出露规模变化很大,岩性主 要为黑云母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主要分布于玲花岗岩中,在玲珑岩体中的残留 体规模比较大,另外在郭家岭花岗岩中也有少量分布。第四纪:出露

31、广泛,沿山谷、河流、山前坡地及低洼处分布,主要为残破积 层,冲积层,由砂、砾石、粉质粘土等组成。5.2.2构造矿区内的构造活动主要是断裂,矿田内的主要控矿构造也是断裂。研究认为,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由NNE、NE和NEE向三组断裂组成,这三组断裂对金矿分 布和规模有明显控制作用。1.NE向断裂北东向断裂是矿田内主要的控矿断裂之一,矿区内一级构造是破头青断裂, 但区内的二级构造的规模也很大,它们控制的矿体有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 北东向断裂分布广泛,断裂面平直,断面光滑,常见左行擦痕,存在薄层的断层 泥,有时还可见两组擦痕的叠加。其一为水平反扭擦痕,其二为近垂直的顺扭斜 冲擦痕(韩宗珠等,199

32、1),显示具有压性兼左行平移运动性质(杜松金等,2003)。 破头青断裂是区域内的主干断裂,属压扭性,断裂西起招远温家,经台上、九曲 至龙口市黑山、田家镇,全长约为22km,矿区内出露的为断裂带的中段(台上、 九曲段)一招平断裂带与破头青断裂带的复合地段,属于招远-平度断裂带的北 段,断裂带宽一般为250-340m,最宽处达700m,走向NE60 ,倾向NW,倾 角约为40。主要构造组合为花岗质碎裂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 局部见不连续断层泥,构造岩均经受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或矿化。在破头青断裂 的下盘,沿着次级断裂构造分布着大量的矿脉和中基性岩脉,这些矿脉和岩脉的 展布方向与主干断裂

33、平行。2.NNE向断裂断裂主要控制含金石英脉型矿体,区内NNE向断裂控制的矿体大多呈平行 脉状、雁列状等,NNE向断裂的代表为玲珑断裂。玲珑断裂是区域性断裂,属 于左行压扭性质,纵贯矿区中部。该断裂在大蒋家村南出露较好,长约4.6km, 宽50-150m,走向NE25-30 ,倾向NW,倾角约为65-85,其南端于潘家集 北切割破头青断裂带。岩性为碎裂状二长花岗岩、花岗质碎裂岩,具钾化、硅化、 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主断裂面表面光滑,发育有水平反扭擦痕,显示具 有左行平移运动性质。玲珑断裂对矿脉和脉岩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充填 以闪长(玢)岩脉和煌斑岩脉为主的中基性脉岩(杜松金等,20

34、03)。该断裂成 矿前就存在,成矿后继续发展。图5-1玲珑金矿田构造分布图(吕古贤等,1999)1-第四系;2-玲珑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3-主干断裂及推测断裂;4-矿体及编号;5-矿化 富集带及编号3.NEE向断裂该类型的断裂倾向NW,倾角约为55-70,尖灭再现现象在走向和倾向方 向都有出现。主要控制含金石英脉型矿体,使之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断裂形成 的时间比较早,两侧的蚀变规模不大。5.2.3岩浆岩区内主要为侵入岩,主要侵入岩体有:玲珑片麻状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 岩及滦家河黑云母花岗岩。玲珑花岗岩体玲珑花岗岩体分布以招远市为中心,北到玲珑矿田以北,南至平度市,呈 NNE向展布,南北长约

35、100km,东西宽约35km。按照岩相特征的差异,可分为 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粗粒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与前寒武系变质岩多呈渐变接触关 系,中粗粒花岗岩与前寒武系变质岩则多呈突变接触关系。玲珑花岗岩主要以岩 基的形式出露在矿区中,是玲珑金矿区的主要赋矿围岩,出露的面积约为 2300km2,走向NNE。岩性为弱片麻状含斑粗中粒二长花岗岩和弱片麻状中细粒 石榴二长花岗岩,岩石呈灰白色,粗中粒花岗结构,弱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有 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石英等,副矿物有磁铁矿、褐帘石、锆石和 石榴石等。玲珑花岗岩内常含有黑云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包体,包体大小不一。赵泳越(2012)对玲珑岩体的微量元素

36、分析显示,玲珑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 元素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则相对亏损。玲珑岩体轻稀土强烈富集, 重稀土亏损,对主量元素的分析显示,与SiO2负相关,这意味着可能经历了存 在辉石、磷灰石、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而U-Pb测年则显示158 Ma(李 献华等,2000),这与罗镇宽(2002)获得的数据一致。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体主要产于栖霞复式背斜的北翼,见于矿区深部,以岩株或者脉状形式出露, 以钾长石斑晶为特征。岩性以斑状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呈灰白色,斑状 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的组成矿物有条纹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 等。岩体与玲珑花岗岩呈过渡接触关系,现在初步认为郭家

37、岭花岗岩为成矿提供 热源。罗镇宽等在2002年利用SHRIMP方法测得(表2.3),郭家岭花岗岩的年 龄约是128Ma。滦家河花岗岩体侵位于栖霞复式背斜的中部,与胶东群和玲珑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无片 麻状结构。大部分金矿床产于玲珑花岗岩,但是十分接近玲珑花岗岩与滦家河花 岗岩的接触部位。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黑云母和石 英等。罗镇宽等在2002年利用SHRIMP方法测得,滦家河花岗岩的年龄约是 154Ma。煌斑岩脉:玲珑金矿田内发育的煌斑岩脉主要为斜云煌斑岩、斜闪煌斑岩、 云煌岩,主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斜长石,还可有少量石英、橄榄石、 磷灰石和钛铁矿。煌斑岩脉

38、与矿脉空间关系密切。闪长岩脉:矿物成分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一种或数种暗色矿物组成,最常见 的暗色矿物是角闪石,有时为辉石、黑云母。岩脉长呈北东向展布,多穿切矿脉, 为成矿期,成矿后产物。闪长玢岩脉:主要矿物组成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有明显斑状结构, 班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脉也呈北东向展布,穿切矿脉, 为成矿后产物。5.2.4矿体地质玲珑金矿田内出露约有200余条矿脉,支脉主要发育在主矿脉的两侧且部分 支脉与主矿脉呈密集脉群出现。脉群走向一般是35-70,以NW倾向为主,但 是破头青断裂附近的脉群浅部呈现SE倾向,而深部转为NW倾向。在各脉群内 部及相邻脉群之间矿脉呈十

39、分明显的穿插、交汇、分支、复合现象,关系比较复 杂。本区内规模较大的矿脉群有108号脉群、51-54号脉群、55-56号脉群、10 号脉群、9号脉群、175号脉群和47-52号脉群。金矿在玲珑金矿田内呈脉状产 出,矿化类型主要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蚀变岩型两种。含金石英脉以51号 脉为代表,其长约2800m,宽3-8m。矿脉受断裂控制,沿走向或倾向呈舒缓波 状,分支复合现象明显,与围岩之间的界限清楚;含金蚀变岩型以69号脉为代 表,长约2000m,宽5-10m,脉带片理发育,常见构造透镜体,黄铁矿和石英细 脉沿挤压片理带充填,与围岩界线不清。玲珑金矿主要的矿化类型是含金石英脉 型。玲珑金矿田的

40、累积圈定矿体有213个,其中大规模的单矿体(大于500mX 500m)有4条,它们分别是48- I 2号矿体、178-12号矿体、18号矿体和47号 矿体,中规模的(200500)mX(200500)m有17条,小规模的有192条。金矿 体的形态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少量呈豆荚状产出,水平 厚度一般在0.8-2m之间,矿体总体走向一般为35-75,以NW倾向为主,一 部分倾向是是SE,倾角一般56-85。矿区内的主要矿体特征如下:1.47号矿体:矿体形态呈脉状或斜列透镜状,主要赋存在断裂交汇处,分布 在92-35线间,赋存标高262-400m,最大斜深590m,最大延长为11

41、50m,走向 45-71,倾向SE,-50m标高以上倾角较陡,为73-79,-50m标高以下为倾角 为 52-71 。2.18号矿体:矿体呈脉状产于18号矿脉中,分布在79-32线间,沿倾向延 伸505m,走向最大延长为905m,赋存标高在258-440m,总体走向45-75 , 倾向SE,倾角为59-78 。3.50-1号矿体:矿体形状呈脉状产出于50号矿脉中,分布于69-86线间, 赋存标高-227-338m,最大延长357m,最大斜深260m,总体走向45-71, SE 倾向,倾角为73-79 。4.176-1号矿体:产出于176号矿脉中,分布在32-62线间,最大延长597m, 赋存标

42、高156-480m,最大斜深353m,总体走向35-46,NW倾向,倾角65-75。5.48-1号矿体:赋存于48号矿脉中,分布在8-97线间,最大延长1752m, 赋存标高160-499m,最大斜深453m,总体走向45-65,倾向NW,倾角52-70。 5.2.5矿石特征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合、共生关系及结构构造等特征,可将金矿石分为蚀变岩 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种。蚀变岩型矿石的自然类型矿石有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 质碎裂岩和浸染状黄铁绢英岩两种,其特点是矿化比较均一,品位较稳定,含硫 量低,金的成色较高但是含金量低;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的自然类型矿石有黄铁矿 石英脉和石英黄铁矿脉两种,特点是矿化程度

43、不均一,矿石含硫量高,局部地方 的金品位极高可达到数百克吨,金的成色偏低。蚀变岩型金矿石脉石矿物:绢云母、石英、斜长石及少量毒砂、方解石。矿石矿物: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辉铜矿、银金矿、 金银矿和自然金。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石脉石矿物:绢云母、石英、斜长石及少量毒砂、方解石。矿石矿物: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菱铁矿、金银矿和自然金。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交代充填结构、乳滴状结构和压 碎结构等。矿石构造:(1)细脉浸染状构造,在多孔的绢英岩和钾化花岗岩中金属矿物 呈均匀填充浸染,此构造的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品位较低;(2)网脉状浸染,金 属矿物沿X形或羽状裂隙

44、填充形成富矿石;(3)条带状构造,黄铁矿、多金属硫 化物与石英或绢云母之间分别间互呈条带状,与原岩构造和定向流动有关;(4) 块状构造,在断裂交叉处或构造透镜体中有时金属矿物富集达70%以上的块状 矿石;(5)角砾状构造,一种是围岩构造角砾被金属矿胶结,另一种是黄铁矿石 角砾被晚期金-多金属硫化物胶结;(6)浸染状构造,在玲珑金矿床内常见,主要 在石英脉中,金属矿物呈细粒状均匀分布在玲珑花岗岩中。5.2.6成矿期次赵泳越(2012)将矿区成矿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石英矿物呈现乳白色, 其中散布着少量的黄铁矿,金的品位较低。第二阶段:含金黄铁矿-石英阶

45、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石英矿物呈烟灰 色,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银金矿和自然金,其中黄铁矿以块状和浸染状 构造在脉的中心部位和边部产出。第三阶段:含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这一阶段特征是金元素及自然金与多金 属硫化物伴生产出,所伴生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 和磁黄铁矿等,它们多沿重新活动的断裂周围分布。第四阶段:碳酸盐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主要矿物是方解石,伴有少 量的银金矿和石英,金品位较低。5.2.7围岩蚀变玲珑金矿的近矿围岩普遍存在蚀变现象,常见的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绢 英岩化、钾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其中前四种蚀变类型分布最为广泛。蚀 变具有分带性,硅

46、化主要发育在蚀变带的中心部位,向两侧逐渐减弱、硅化常与 绢云母化迭加在一起,形成绢英岩;绢云母化是一种最普遍的蚀变,与断裂关系 密切,主要分布在矿脉两侧;黄铁绢英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钾化有面型和线型 两种分布形式,主要出现在蚀变带外侧,当钾化带出现有浸染状或网脉状金属硫 化物时,有可能构成工业矿体。各种蚀变带的界线不清,常是逐渐过渡或者相互 迭加的。5.2.8成矿成岩年龄据孙丰月(1995)的总结,玲珑型花岗岩成岩时间为150-160Ma,岩体的侵 位深度为13-17km;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26Ma-130Ma,岩体的侵 位深度为10km土 ;金成矿时间100-122Ma,成矿深度

47、为5-8km。矿床名称取样位置测试对象测试方法年龄(Ma)资料来源玲珑九曲69支蚀变矿物组合Rb-Sr113.32.8张震海等,1993玲珑108脉蚀变矿物和绢 英岩Rb-Sr113.42.8张震海等,1993玲珑蚀变岩Rb-Sr1122张震海等,1993玲珑九曲金矿蚀变白云母Rb-Sr113.382.8骆万成等,1987玲珑大开头黄铁矿和黄铁 石英脉矿石Rb-Sr120.029.0张震海等,1993玲珑西山黄铁矿和黄铁 石英脉矿石Rb-Sr121.83.5杨进辉等,2000玲珑九曲矿石和黄铁矿Rb-Sr12211杨进辉等,2000玲珑九曲黄铁矿Rb-Sr122.53.1Yang&Zhou ,

48、 2000玲珑大开头黄铁矿和黄铁 石英脉矿石Rb-Sr1233Yang&Zhou , 2001玲珑九曲黄铁矿Rb-Sr1234杨进辉等,2000玲珑九曲黄铁矿Rb-Sr126.55.7Yang&Zhou , 2001玲珑108脉石英中包裹体Rb-Sr126.65.7卢焕章等,1999玲珑西山石英中包裹体Rb-Sr126.65.7李华芹等,1993玲珑西山石英中包裹体Rb-Sr126.65.7李华芹等,19935.2.9成矿流体利用流体包裹体测得,玲珑金矿床的成矿均一温度在170-340C之间,其平 均值为277.06C,盐度3.05%5.40%NaCleqv,整体上看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 热液

49、脉型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目前仍存在幔源(孙丰月等,1995 ;杜乐天等,1996 ;杨进辉 等,2003)、岩浆热液(李华芹等,1993)、变质热液(陈衍景等,2004; 2009) 等观点。5.2.10同位素特征玲珑矿区内的矿石铅在铅同位素的演化图上落点在地幔铅和造山演化线内, 反映成矿物质可能来源地幔。玲珑金矿的S13C和S18O的特征十分接近于岩浆碳酸盐,我们可以推测,玲 珑金矿的碳同位素来自于地幔。玲珑金矿的氢氧同位素来源主要是地幔初生水,也有少部分来自于岩浆水和 大气降水,且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大气降水逐渐增多。5.2.11矿床成因胶东群和中生代的岩体的金的丰度并不高,不能为金矿化提供

50、足够的金元素。5.3三山岛金矿矿区位于向莱州湾突出的小半岛-三山岛,三面环海,东面是陆地。除临海 的三个相连的小山丘上见有崔召单元(1C门y4)二长花岗岩出露外,其余均被第 四系覆盖。据探矿工程揭露,第四系之下为崔召单元(1C门y尸二长花岗岩和芦 家单元(QLto4)片麻状细粒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及荆山群禄格庄岩组(Pt1jL) 包体。三山岛-仓上及三山岛-三元两条规模较大断裂,呈北东和北西走向,贯穿 整个矿区。5.3.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其次在三山岛-仓上断裂上盘钻孔内揭露的芦家单元(qL to 14)中,可见到荆山岩群的包体。荆山岩群的包体探矿工程中所见的荆山岩群包体为禄格庄岩组

51、(RjL),其岩性主要为黑云 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其次为黑云片岩。在矿区中部ZK48-2、ZK56-等钻 孔中均有发现。第四系矿区内第四系主要为旭口组(QXk)海积的粗、中、细砂和淤泥,厚度一般 为3040m,最厚50m。该组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岩性层,即:砂质粘土 粘土层、中粗砂砾石层、砂质粘土层、中粗砂砾层,其中中粗砂砾石层富水性较 好。5.3.2构造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规模最大的为NE向三山岛-仓上断裂,次为NW向 三山岛-三元断裂。次级断裂主要有分布于三山岛-仓上断裂带中及下盘 NNE-NEE向断裂等。图5-3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地质简图Q-第四系;-玲珑超单元崔召单元;-马连庄超

52、单元栾家寨单元;1-实测及推测断层;2-矿体三山岛-仓上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主断裂F1)在本矿区内出露的为其北段。地表出露和工程控制长度1700m,构造岩带宽 50200m。总体走向35,倾向南东,倾角3545。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 裂中次级断裂(矿床主断裂F1),由断层泥、糜棱岩及构造角砾岩组成,沿主裂 面较稳定发育640cm黑色断层泥或糜棱岩带,该断层在走向、倾向上均呈舒 缓波状,显压扭性。主断面延展稳定,两侧发育有110m厚的碎裂岩带,目前 工程控制该断裂带最大倾斜延深2360m (ZK56-4)。该断层是成矿期的主要控矿 构造,沿主断面稳定分布的断层泥或糜棱岩带对深部上升的成矿热液起到阻

53、隔富 集作用,并具一定的隔水性,三山岛金矿的主矿体主要产于该断层主裂面以下。 该断层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导致矿体局部较破碎。三山岛-三元断裂(f3)该断裂为区域上三山岛-三元断裂的西北端(据卫片解译),在矿区内长 1500m,向北西伸入莱州湾,向南东延长到矿区之外。断层贯穿整个矿区,断层 走向290300,倾向主要为北东,局部反倾,倾角80以上,延深大于600m, 断层构造破碎带宽1025m,由充填其中的数条煌斑岩等基性脉岩及碎裂岩、角 砾岩等组成。该断层活动至少有两次,一次为张性,使大量基性岩脉沿断层侵入; 二次为左行平移,使煌斑岩等破碎。根据F3断裂内的煌斑岩中含有黄铁绢英岩 的捕虏体或角

54、砾等特点,认为该断裂是成矿后活动较强的断裂。因其切割三山岛 -仓上断裂,向西北端伸入渤海,其不仅局部破坏了三山岛-仓上断裂的隔水层, 而且也沟通了采区内断裂与断裂之间的水力联系,造成采矿坑道大量涌水。次级断裂分布在F1下盘,主要有2条,分别为NNE和NEE向。(1)NNE 向断裂(F2)位于三山岛-仓上断裂(鸟)西侧(下盘)约200m处。走向12,倾向北 西,倾角85。断层长600m,北入渤海。为一左旋扭性断层,横切黄铁矿石英 脉,错距为20m。地表槽探揭露,断层裂面无断层泥、糜棱岩和角砾岩。由钻孔 证实,延伸在250m处即无踪迹。(2)NEE向断裂在三山岛-仓上断裂的西侧(下盘)约300m处

55、,发育一条长900m的分枝断 裂,总体走向50,呈舒缓波状。因无深部工程控制,其倾向、倾角不清。构 造岩带宽520m,有绢云母化、硅化、绢英岩化热液蚀变及石英脉充填,构成 构造蚀变带。矿区内的II号蚀变带便赋存在该蚀变带中。5.3.3岩浆岩矿区地表和探矿工程中所见岩浆岩有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芦家单元片麻状 中细粒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qMo4 ),主要分布于I号蚀变带的上盘;新元古 1代玲珑超单元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1C门y;)即三山岛岩体,主要分布于I 号蚀变带的下盘,但在上盘常见其不规则状岩枝侵入到芦家单元中。中生代脉岩 类不甚发育,主要为煌斑岩、辉绿玢岩及黄铁矿石英脉。5.3.4矿体地质

56、三山岛金矿为特大型中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石主要为含金黄铁 绢英岩及含金绢英岩化碎裂岩,主要受控于三山岛-仓上断裂之次级断裂鸟,主 矿体便产于F1断层下盘的近主裂面处。矿体大部分埋藏于第四系之下,仅三山 岛金矿床矿体少量出露地表。三山岛金矿床矿体现工程控制走向长1500m左右,据海底探矿工程验证, 矿体在走向上尚未尖灭;倾向延深已超千米,且深部尚未封闭。矿体呈似层状, 见分支复合、膨胀狭缩及尖灭现象,总体走向NE40,倾向SE,倾角40, 为一缓倾斜矿体,平均厚10.83m,厚度变化系数84.7%,变化程度为较稳定型, 金矿石品位3.04X10-614.56X10-6,平均3.86X1

57、0-6,品位变化系数50.7%,变 化程度为均匀型。5.3.5矿石特征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要的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少量毒砂、 磁黄铁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绢云母、残余长石,次之为碳酸盐类矿物 (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次要的为金银矿。其中 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结构:主要为晶粒结构,次之有压碎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少数 的网脉状结构、乳滴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次之为网脉状、细脉状。5.3.6成矿阶段通过对本矿床矿石矿物成分、矿物共生组合、相互间穿插关系及矿石结构构 造的研究,认为本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I、黄铁矿-绢

58、英岩阶段:为成矿作用的早期。热液交代形成绢英岩或黄铁 绢英岩。黄铁矿呈不规则粒状或自形粗粒晶分布。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石英+绢 云母。II、金-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为成矿作用的中期。形成细粒它形的黄铁矿 和毒砂,交代或充填早期黄铁矿;亦是金的主要成矿阶段,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 和自然金,包于黄铁矿中或分布于黄铁矿和毒砂的晶隙及裂隙中。矿物组合为黄 铁矿+毒砂+磁黄铁矿+石英+银金矿+自然金。III、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成矿作用中晚期。多金属硫化物为细粒 状呈细脉或浸染状分布,矿物间充填交代作用较强烈。金(银)矿物主要为银金 矿和金银矿,分布于黄铁矿、方铅矿及石英的裂隙中,是金的晚期成

59、矿阶段。矿 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砷黝铜矿+银黝铜矿+石英+银 金矿+金银矿。W、石英-碳酸盐阶段:是成矿作用的尾声阶段。石英和方解石等碳酸盐矿 物多呈脉体穿插于矿石之中,无金矿化。5.3.7围岩蚀变该区内岩石普遍遭受了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以片麻岩类为主的 区域变质岩。矿区内围岩均有程度不同的蚀变现象,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 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和钾化等,其中黄铁绢英岩化、硅 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钾化一般发育于矿体的上下盘附近, 以下盘最为发育;碳酸盐化为成矿晚期的蚀变作用,矿化较弱;绿泥石化与成矿 关系不明显。5.3.8成

60、矿成岩时间5.3.9成矿流体李晓明(1988)年对矿区内的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岩体于变质围岩的氧、 氢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几乎一致,特别是变质岩中石英脉与花岗岩中石英 的值相同,这可能反映它们来源(及成因)的一致性。姜晓辉等(2011)对区内包裹体的研究显示,包裹体温度分为成矿早期 (258416C)、主成矿期(180321C)至成矿晚期(112231C);成矿流体盐度在整 个流体演化过程中变化不明显,为典型的中低盐度流体体系。而对氢氧同位素的 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初生岩浆水。5.3.10同位素特征姜晓辉等(2011)对碳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岩浆水可能不是花岗岩岩浆期后热 液,很可能是基性

61、幔源岩浆在地壳浅部脱水所形成的岩浆水。而硫同位素特征则 显示成矿中的硫的直接来源为中生代的岩浆岩,间接来源于胶东群、荆山群等地 层,后期肯能有地表硫的加入。5.3.11矿床成因矿上的资料(包括报告,及相关人员写的文献)通过对H、O、Pb等同位素 的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胶东群及岩体。王铮等(2012)从幔枝构造的角度对三山岛金矿区已有资料进行研究,认为 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郭家岭幔枝构造是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及沉 淀场所。5.4上马家金矿5.4.1地层区内第四系主要沿河流,河流两侧、沟谷、山前坡地等分布,主要为临沂组 与沂河组。临沂组分布于河流两侧高河漫滩及低山丘陵前沿,为河流相冲积

62、物,以褐黄、灰黄 色砂质粘土、亚粘土为主。区内该组厚度较大,局部厚达810m,一般24m。沂河组主要沿区内现有河床分布,为现代河流相沉积,以灰黄色含砾混粒砂、砾石 堆积物为主,构成河床及低河漫滩,厚度一般2 m,大河圈一带最厚,可达5 m 以上。5.4.2构造区内构造较为发育,除基底岩系发育弱变形及片麻理等透入性构造外,以脆 性断裂构造为主。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及北北东。区内的北东向主干断裂为柞村-驿道断裂,主体发育在文登超单元阜山单元 含斑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总体展布方向4550,倾向北西,倾角36 60,勘查区内断裂构造沿马家、南庙、上马家、埠后一线展布,向南西被第四 系覆盖,延至区外

63、于前魏家处进入粉子山群地层,区内断续控制长约10 km,宽 约70300m,最宽达580m左右,总体北宽南窄,走向与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 展布。断裂带内的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碎裂状花岗岩等,具明显的分带特征。由于断裂的多次活动所产生的动力蚀变作用与局部热液蚀变叠加以致带内 岩性较为复杂。断裂带内局部有石英脉、闪长玢岩等充填,部分破碎、蚀变,也 有透镜状或扁豆状黄铁绢英岩呈串珠状或雁列状分布。5.4.3岩浆岩勘查区内岩浆岩广布,主要为中生代文登超单元阜山单元含斑粗中粒黑云二 长花岗岩。此外,发育有脉岩。含斑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中,北部至官前一带,是区内岩石主体,面积:35km2。 岩石呈灰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2530%)、钾长 石(3035%)、石英(2530%)、黑云母(1015%)等矿物组成,副矿物为磷灰石、 磁铁矿、绿帘石、褐帘石等。脉岩普查区内脉岩主要有闪长玢岩、细晶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等,此外,有少量 煌斑岩等。5.4.4矿体地质矿化与蚀变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绢英岩化碎裂岩和绢英岩化花岗岩中, 主裂面上下盘也有发生。构造发育地段、绢英岩化碎裂岩厚大部位、硅化强烈部 位矿化较好。金属硫化物多呈浸染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星点状、 团块状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