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楚雄师范学院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 3月 20日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 信息 课程代 码 : 031106008 课程中 文名称 : 《普通生态学》 课程英 文名称 : General Ecology 课程性 质 :限选课 使用专 业 :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 期:第 3 学期 总学时 :36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预修课 程 :《植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等 课程简 介 : 普通生态学》是生 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
2、系统地掌 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生态学研 态系统等层次上了解 变化、生物多样性保 用生态学理论和知识 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 和组织尺度上进行研 互关系进行野外、实 了,它已经成为了人 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 护等人类面临的若干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 ,分析思考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和 ,作为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究的,并分别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 验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在当代,生态学 们的一种思想,变成了人们思考问题的一 中,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 究方法;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 关系;了解与可持续发
3、展相联系的全球 题;增强热爱自然和环境保护意识;应 环境问题。现在生态学这个术语已经是 ,其是在很广泛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 系统及景观等层次上对生物与环境的相 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一门学科的层次上 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渗透到了人们 化的繁荣和发展。 15 教材建 议: 孙儒泳,李庆芬,牛 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2.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 李博主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一)推荐教材: 1、孙儒泳,李博,诸葛 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2. 2、李博主编,生态学。 高等
4、教育出版社, 1999. 3、孙儒泳,李庆芬,牛 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2. 二)推荐学生学习 用书: 。科学出版社。 1. 麦肯齐等著,孙儒泳 等译, 2000. 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 ) 2. Robert Ricklefs 著,孙儒泳等翻译, 2004. 生态学(第五版,中译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孙儒泳,李博,诸葛 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2. 4. 段昌群主编, 2004. 生态科学进 展(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段昌群主编, 2006. 生态科学进 展(第二卷 )。高等教
5、育出版社 4、段昌群主编, 2006. 生态约束与 生态支撑 生态环境问题与经 济社会互动关系的案例分析。 科学出版社 6 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9. 7. 孙儒泳,李庆芬,牛 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2. 8. 周晓峰主编, 1999. 中国森林与 生态环境。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9. 任海,彭少麟, 2001. 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 10. Walter Larcher (翟志席、郭玉海等译 ),1997. 植物生理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 11. Barbour M.G., Burk J
6、.H., Pitts W.D., Gilliam F.S. and Schwartz M.W. 1999. Terrestrial Plant Ecolog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三)教师备课参考 用书: 1.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2. Kristina Vogt, John Gohn Gordon and John Wargo (欧阳华,王政权等译 ), 2002. 生态系统 —— 平衡与管理的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Walter Larcher (翟志席、郭玉海等译 ),
7、1997. 植物生理生态学。北京:中国内业大学出版 社。 4. 蔡晓明, 2000. 生态系统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5. 曹凑贵主编, 2002. 生态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 段昌群, 2001. 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 —— 21 世纪大学生态学教学 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 建设。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7. 方精云主编, 2000. 全球生态学 —— 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 SPRINGER 出版社。 8. 戈峰, 2002. 现代生态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蒋先军,骆永明,赵 其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提取修复技 术及
8、其应用前景。农业环境保护, 2000, 19( 3): 179~183 10. 李博主编, 1999. 生态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林鹏, 1985. 植物群落生态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2. 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 苏文华,王崇云, 2004. 植物生态学。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13. 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 复。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P311-P319 14. 宋永昌, 2002. 植被生态学。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孙儒泳,李博,诸葛 阳,尚玉昌, 1993. 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孙儒泳,李庆
9、芬,牛 翠娟,娄安如, 2002. 基础生态学。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7. 祝廷成,钟章成,李 建东, 1988. 植物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孙儒泳,尚玉昌、李 庆芬,党承林主译, 2004.生 态学(第五版 )(The Economy of nature,200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麦肯齐等著,孙儒泳 等译, 2000. 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 Robert Ricklefs著,孙儒泳等翻译,2004.生态学(第五版,中译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 孙儒泳,李博,诸葛 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 版
10、社,1992. 22. 段昌群主编, 2004. 生态科学进 展(第一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3. 段昌群主编, 2004. 生态科学进 展(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4. Manuel C., Molles 2000. Ecology: conceptsand applications (影印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5. Charles J. Krebs. 2002. Ecology 。 (影印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李博 《生态学》 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尚玉昌
11、编著《普通生态学》(第二版) 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 [4] Odum E.P. (孙儒泳等译 )《生态学基础》, 1981 人民教育出 版社 [5] 孙儒泳 《基础生 态学》 2002, 高等教育出 版社 [6] Manuel C. Molles Ecology: Concepts andApplications. 1999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7] 郑师章、吴千红、 王海波、陶云编 (普通生态学 —原理、 方法和应用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11. 二、课程性质 、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 基本特性 :生物学基础课 课程的 教学
12、目的 :生态学规律是人类可持续发 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 让学 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 原理,能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去分析环 境与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以生态学 观念去指导人类的生 产活动与社会活动。 课程的 总体教学要求 :学生应按本大纲要 求,掌握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个体 在生长发育、 形态、行为和寿命等 方面的反应;生物群体包括种群、群落、 生态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态学理论在 农林生产、人类社会 活动、工业生产、工程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三、章节教学 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使学生对“生态学” 有一定认识,培养
13、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生态学的产生、 发展过程,了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理解现代生态学的发 展趋势; 4、掌握当前生态学的发 展情况,掌握几种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手段 。 重点 难点】 1、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 势; 2、当前生态学的发展情 教学 内容】 况及几种重要研究手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 应用情况。 一、生态学的定义 二、生态学研究历史 三、生态学研究内容 四、生态学一些重要分支 学科简介 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 题】 1. 生态学的定义及主要 研究内容。 2. 生态学发展三个时期 的主要区别。 3. 阐述现代生态学的特
14、 点和发展趋势。 4. 生态学分支学科是如 何划分的? 第二章 生物与 环境 6 学 时 ,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 目的】 1、 了解环境与生态因子 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因子的特点; 2、 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 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生物与光照、温 度、水、大气、土壤的关系; 4、 理解地形因子、生物 因子、人为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 难点】 1、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因 子的特点; 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 本原理; 3、生物与光照、温度、 水、大气、土壤、地形等因子的相互关系 教学 内容】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环境的
15、概念及分类 二、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二、限制因子与生物耐受 限度 三、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 限度的调整 四、适应组合 五、辐射适应和趋同适应 第三节 光及其生态作用 一、光的性质与组成 二、影响光照的因素 三、光的生态作用 第四节 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温度与动物生态类型 三、温度对生物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影响 四、节律性变温对生物的 影响 五、极端温度与生物 六、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 布 第五节 水及其生态作用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与存 在形式 、水的特性及其生态作 用 、
16、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生 生物的影响 四、植物对水的适应 五、动物对水的适应 第六节 土壤及其生态作用 一、土壤质地结构对生物 的影响 二、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 的影响 三、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 作用 生态幅、阿伦规律、 贝格曼 【思考 题】 1、名词:生态因子、适应组合、趋同适应 、辐射适应、生态型、 规律、驯化、环境。 2、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举例说明)。 3、比较 Liebig 最小因子法则和 Shelford 耐受性法则的异同。 4、光的生态作用及光因 子主导的动、植物的生态类型。 5、温度的生态作用和极 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试述以水为主导因子 的植物生态类
17、型有哪些?每种类型举例不 少于 2 种植物。 7、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 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8、简述有效积温法则, 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9、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 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10学时,学生自 学为主) 教学 目的】 1、了解种群的概念与定 义; 2、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测定方法; 3、掌握影响种群数量的 基本参数,年龄结构和性比,物种的种内 关系及两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4、理解生命表及种群内 节。 禀增长率,种群在无限和有限环境中的增 长,种群的适应对策,种群的调 重点 难点】 1、种群的基本特征; 2、影响
18、种群动态的因素 与作用方式; 3、种内关系及两物种间 的相互关系; 4、种群的适应对策与种 群的调节。 教学 内容】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的定义 、种群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二、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 参数 三、年龄分布 四、性比 五、生命表 六、存活曲线 第三节 种群增长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 指数式增长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 逻辑斯谛增长 三、实验种群和野外种群 的证据 四、自然种群数量变 动 第四节 种内关系 一、种内竞争 二、两性关系 三、空间行为 四、社会等级 五、通讯行为 六、利他行
19、为 第五节 种间关系 一、种间竞争 二、捕食作用 三、寄生作用 四、共生作用 第六节 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 一、种群的遗传进化 二、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 因素 三、种群的适应对策 第七节 种群密度调节 、内源性因素 二、外源性因素 【思考 题】 1、名词:种群、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内 分布型、最大出生率、实际死亡率、年 龄锥体、动态 生命表、特定时间生 命表、内禀增长率、生态入侵、遗传漂变 、渐变群、 r-K 连续体 、领域、利他行 为、协同进化、互利 共生、社会行为、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 位、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2、对于一个生命表:
20、 ① 通常包括哪些栏目? 生命期望的含义是什么? ② 怎样区分动态和静态 生命表?它们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3、写出非密度制约的种 群连续增长的模型,并说明各种参数的生 态学意义。 4、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 斯谛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5、写出 Lotka-Volterra 竞 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 生态学意义。 6、写出 Lotka-Volterra 捕 食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 生态学意义。 7、试说明我国计划生育 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 8、1992 年中国人口大约 为 12 亿,出生率为 22%,死亡率为 7%, 其每年的增长率为多少? 以该 增长率增
21、长,种群的 加倍时间是何时? 9、如何根据生态学的相 关原理,确定在不减少鱼的种群数量下, 有一个持续的最大捕捞量? 10、试用 r-k 理论阐 明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何要严加保护,否则 将有灭绝的危险。 11、什么是化感作用 ?研究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四章 群落生 态学 (8学时,学生 自学为主) 教学 目的】 1、了解生物群落的定义 、性质、基本特点以及种类组成和数量特 征; 2、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 含义、测定及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生物群落的结构 单元和结构类型、动态和演替、分类与排 序; 4、理解地球上四类主要 生物群落(陆地、海洋、淡水和湿地生物
22、 群落)的概念、特征和分布规律。 重点 难点】 1、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和数量特征; 2、群落物种多样性含义 、测定及主要影响因素; 3、生物群落的结构单元 和结构类型、动态和演替、分类与排序; 4、生物群落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教学 内容】 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生物群落的性质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 征 二、物种多样性 三、种间关联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结构单元 二、群落的结构类型 三、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一、生物群落的内
23、部动态 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五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一、群落的分类 二、生物群落的排序 第六节 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 一、陆地生物群落 二、海洋生物群落 三、淡水生物群落 四、湿地生物群落 【思考 题】 1、名词:生物群落、优势种、建群种、物 种丰富度、边缘效应、同资源种团、关 键种、群落演 替、群落交错区、镶 嵌群落、顶极群落、演替系列、次生演替 、气候顶极、生活型、层片、湿地。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 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4、种的多样性包括哪两 种涵义?多样性梯度及其决定因素有哪些 ? 5、什么是群
24、落的最小面 积?如何来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 6、利用岛屿生物地理学 理论说明如何建立自然保护区? 7、在亚热带地区,从一 些代表性群落?各有 何特点? 片火山爆发造成的裸地开始直至顶极群落 ,整个演替过程可能会出现哪 (讨论) 8、试述单元顶极、多元 顶极和顶极 - -格局学说的区别和联 系。 9、简述中国植物群落分 类的原则、单位和系统。 10、试以水分和热量为主 导因子阐明我国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 。 11、什么是热带雨林?简 述其分布与主要特征。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6学时,学生 自学为主) 教学 目的】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 2、掌握生态系
25、统的基本 特征,研究内容; 3、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类型。 重点 难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类型。 教学 内容】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与特征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与基本结构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五、生态效率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分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研究能量传递的 热力学定律 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 动的特点 三、初级生产 四、次级生产 五、生
26、态系统中的分解 六、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 点 二、物质循环的类型 三、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信息传递 一、信息的概念及其主要 特征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 型及特点 三、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 四、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信 息传递 思考 题】 1、名词: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营 养级、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生产量 、生物量、同 化效率、林德曼效率 、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 塔、生态危机、生物地化循环 、初级生 产、次级生产、再循 环 2、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 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简述生态系统负反馈 调节的
27、意义。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 组成及各功能类群的基本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 链,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何异同? 5、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 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生物成分,而 分解者是任何生态系统中都不 6、试举一实例说明,如 何提高农业生产的净初级生产力? 7、试举一实际的生态系 统,说明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和特点。 8、试举一实际的生态系 统,以碳循环为例来说明该生态系统物质 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9、请您谈一谈,全球碳 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重要联系? 讨论) 第六章 应用生态学 (4 学时
28、,学生自学 为主) 教学 目的】 1、了解农业生态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农业 解生态农业的原理、 特点及其实施的主要技术; 2、了解城市生态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 问题及其防治; 3、了解人类生态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人类种群的基本特征与动态 系,亟待解决的人类 生态学问题; 4、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 、类型及其生态过程,理解全球性生态环 应、生物监测及其生 物防治; 5、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特点、 念、含义及重要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的 受威胁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重点 难点】 1、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农业生
29、态系统的特点,生态农业的原理及 2、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化及其产生的 3、人类生态学的概念, 人口动态,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 4、环境污染的概念、类 型及其生态过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5、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威胁主要原因及其保 护对策。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危机及其产生原 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生态调控,理 化及其生态效应,城市生态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间的关 境问题,掌握环境污染的生态效 现状、危机及其产生原因,中国 主要技术;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相互关系; 生物监测及其生物防治; 因,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受 教学
30、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 一、农业生态学概述 二、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 三、农业生态系统 四、农田、草地和林地生 态系统 五、农业害虫的防治与生 态调控 六、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第二节 城市生态学 一、城市生态学概述 二、城市生态系统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 与建设 第三节 人类生态学 一、人类生态学概述 二、人类种群
31、生态学 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 互关系 四、亟待解决的人类生态 学问题 第四节 污染生态学 一、环境污染及其生态过 程 二、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 价 三、污染生态诊断与监测 分析 四、生态系统污染控制与 污染生态工程 五、生态系统污染的综合 防治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二、全球生物多样性及其 保护 三、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 保护 思考 题】 1、名词: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人类 生态学、人类生态系 统、环境污染、污染物、生物监测、生物 富集、生物多样性 2、请你谈一谈我国农村 3、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 4、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 5、简述城市化的标志、 6、简述我国人口的基本 7、试述中国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及原因。 组成和特点。 组成、结构及其特点。 特点及其生态效应。 特征。 受危的原因及保护对策。 四、课 程考试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书 面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书 面考试主要为期末的闭卷考试和期 中考试。三者的分数 比例设定为欺末:期中:平时成绩 =70:10: 20。 大纲制定者: 大纲 校对者: 李天星 大纲 审核者: 教研室主任: 制定日期: 2014 年 3 月 20日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党课讲稿: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廉政党课讲稿材料: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在新录用选调生公务员座谈会上和基层单位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总工会关于2025年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工作汇报材料
- 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粮食和物资储备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
- 市工业园区、市直机关单位、市纪委监委2025年工作计划
- 检察院政治部关于2025年工作计划
- 办公室主任2025年现实表现材料
- 2025年~村农村保洁员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 在深入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4篇
- 开展深入贯彻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3篇
- 在司法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发言材料
- 国企党委关于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情况的报告材料
- 副书记在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材料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