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14672689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5.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19世纪其它文学思潮1、自然主义文学在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在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发下,一些作家追求比现实主义更加真实自然的艺术表现,在创作中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和实验科学精神,从而把现实主义推向极端,并最终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2.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重视观察、调查和精细的描绘,但缺乏艺术的提炼和概括。无意义的生活细节、变态心理被写进作品。(2)竭力科学、准确地剖析人,但把人类等同于自然界,刻意表现人的生物本能,似乎支配人行动的都是自然因素而非社会因素。(3)努力追求客观真实,缺乏想象和情感,叙述文风一般平和、冷静,作家

2、隐匿很深,不发议论不作判断。3.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1)自然主义更多地选择骇人听闻的题材,使用粗俗的词汇和摄影式的细节。自然主义要求更大程度、更彻底的真实,追求无所不包的、绝对的、严酷的、不带任何粉饰的真实,对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真实的加以描写,从而彻底打破文学表现的禁区。(2)自然主义坚持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哲学实证主义方法,在观察生活时运用他们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即在文学创作中运用遗传学、临床病理(学表现人的生物本能,解释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3)创作方法上讲,自然主义只注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繁琐细节,而不去反映生活的本质方面。代表作家:左拉2.唯美主义文学唯美

3、主义(Eestheticism)文艺运动萌芽于19世纪早期,流行于19世纪中后期法、英、德等欧洲国家的一种艺术潮流。它以捍卫艺术的独立和自足为准则,以“纯艺术”为追求目标,主张艺术的目的仅在于艺术本身的美。代表人物:戈蒂耶、王尔德莫班小姐序的主要观点:(1)艺术必须和实用加以区别。“只有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美;而一切有用的都是丑的,因为这是某种需要的表现,而人的需要同他那可怜的、残缺不全的本性一样,”是卑污的、龌龊的。(2)关于艺术效果的问题。作品首先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的是时代的真实;如果艺术有什么效果的话,那么该效果是由这个时代造成的。(3)艺术品的价值在其本身。戈蒂耶极力维护的

4、是作家的独立性和作品的本身价值。这和浪漫派重视创作者的观念是一致的。3.早期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最初只限于法国,但后来扩展到欧美以至全世界。如果从西方文学的整体来看,象征主义文学是出现最早、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现代文学流派。它是西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界标。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是:(1)由冷静和客观描写转身纯粹的个人抒情,目的是再现主观的心灵世界。(2)但不同于浪漫主义对个人情感所作的的毫无节制的抒发,而是通过发掘诗人内心的情感同外部世界之间内在的神秘的对应关系,使读者感悟诗人的思想和情感。(3)象征主义诗歌力图超越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领略超验的理想世界,是一种超越现实而深入理念世

5、界的诗歌。20世纪文学所处的历史环境1.欧美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使西方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急剧变化。文学流派林立错综、思潮更迭频繁的多元化、复杂化局面。20世纪世界文学是对19世纪世界文学的继承。宏观上讲有两大主流: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二者关系:在人文观念、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不是泾渭分明、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撞击又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Modernism),又称现代派。现代主义是20世纪欧美诸多流派的总称。影响较大的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

6、派、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特征: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非理性主义20世纪西方文学是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的,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动,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与延续性。在垄断资本

7、主义阶段,19世纪习以为常的那些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差不多被淘汰,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19世纪和20世纪的资本主义奠定在一个原则之上:人把人作为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仅比以前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启蒙思想家那种人性自由、人人平等的理想的虚幻性,而且,事实使人们看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不同社会集团的目的、权力、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还把人的全部私欲、恶或内心的阴暗面激发出来,疯狂地追求自我的满足。人的这种自由”常常具有非理性特征。自然科学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非理性意识,加深了人对自我力量评价时的悲观与失望。诚然,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们改造自然,洞察宇宙万物

8、之本质,对于人们建立科学理性,破除宗教蒙昧主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科学并非万能,无法完全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科学理论无法为人们提供人生价值判断的尺度。现代心理学让人看到了隐藏在理性外壳后面的本能冲动,使人洞察了潜意识那一片“黑暗世界”。生物学进化论自然选择生存竞争非理性主义思潮泛滥上帝已死一种比19世纪更深重的恐惧、焦虑、痛苦乃至绝望的情绪弥漫了20世纪西方社会。物质的兴盛催化非理性思潮,加重人的危机意识和异化感的重要因素。20世纪欧美文学特征:1.更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作形而上的探索,并以荒诞的形式加以表现。2.蕴涵一种非理性的人本意识。返回自然返回原始蛮荒(非理性)以非理性的“自由”反

9、抗现代文明,反抗宗教理性、科学理性和经济理性,把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理想与理性原则送上审判台。3.反物质文明4.对“人”的问题的困惑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文学的总态势是:前半叶,由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文学家们学会了多角度地观察复杂多变的现实,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带上了多姿多彩的特点;后半叶,虽无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频仍,科技突飞猛进,思想界异常活跃,西方文学以求新、求变、逞强、逞怪为特点,出现了名目繁多的主义和流派这些主义和流派大体可以归纳为“现代主义”不过还有人以为不足,便添一个“后”字,称为“后现代主义”,以表示有别于一切传统。现代派标榜反传统反理性,具有深厚的前卫意识。它们

10、着力描述传统文学无人问津的主题,创造不断更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不仅破坏了由古希腊、罗马文学以来所奠定的文学传统,而且冲击了整个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成为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主潮。20世纪哲学与文学20世纪的文学与哲学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有必要逐一对它们加以考察。哲学与文学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与哲学关系紧密,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潮都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当然,20世纪的哲学思潮并不是突然涌现出来的,大都是由19世纪的社会思潮衍变而来。19世纪流行欧美的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社会达尔文主义、直觉主义、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仍然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潮,不过它们的影响更加广泛

11、和深人,并波及东方社会。(1)意志主义“意志”是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哲学的中心概念。叔本华所谓的意志,又称生存意志或生命意志,是无意识、无目的、不可遏制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意志主义将非理性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夸大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他认为意志是最真实的实在、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只不过是意志的表现。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意志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它统率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等活动的全过程,理性认识能力和理性认识是意志的产物和工具。理性认识不能认识作为事物本质的意志,事物的本质只有靠神秘直觉来把握。由于人是意志的显现,而意

12、志是欲求和需要,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因此人生是痛苦,暂时的满足所引起的无聊也是痛苦。由于达到满足的道路异常艰难,而人人又都在追求欲望的满足,因此人对人是狼,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人的命运便只能是悲惨的。(2)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是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甚至解释知识,或经验基础的唯心主义学说或思潮。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家史莱格尔17721829)首先使用这个术语。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生命哲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流行于德、法等国。生命哲学的思想来源,首先是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主义,以及生物进化论、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等。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是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另一个代表人物是

13、齐美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的思想与狄尔泰和齐美尔的生命哲学有直接的理论渊源,但更加博大精深,影响也更大,称为柏格森主义。1.“世界的本质是生命之流”。柏格森断言,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生命之流”,。即“一种盲动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倦的生命冲动”由于它永不间歇地冲动地变化着,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由于它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意识长河,故又称为意识流”。(1)绵延是绝对连续性,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2)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3)绵延没发生在空间中,而只在时间上进展。(4)绵延是自由的。2.精神(或生命)与物质是绝对对立的。单任何实

14、在都与意识有着相似性或联系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意唯心主义的;是我们把物体称为“印象”这一点,就已经认同唯心主义了。(1)精神或生命是永动不息的;物质是惰性的,静止不变的。(2)生命是处于时间(真正的时间)之中,空间之外的;物质是静止于空间之中、时间之外的。在他看来,时间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时间,即生活时间或具体时间,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空间要素;另一种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时间或抽象时间,它受到空间概念的影响,是理智为我们生活目的而构造的实用的时间。(3)生命是只有质的变化而没有量的位移或增减;物质是只有量的位移或增减而没有质的变化。(4)生命是连续不可分的;物质是间断可分的。(5)生命是内容丰富

15、的统一;物质是不能统一的杂多。(6)生命处于必然性之外,是绝对自由的;物质处在因果性之中,是必然的。(7)生命是内在的;物质是外在的。(8)生命只能直觉,不可感知;物质可以感知,不能直觉。(9)生命是永恒的、绝对的;物质是无常的、相对的。(10)生命是本质,即“真”;物质是假象,即“假”。这样,柏格森不仅把精神与物质绝对对立起来,而且把时间与空间、质与量、一与多、自由与必然、感性与理性、内与外、真与假、相对与绝对等这些辩证统一的范畴也绝对地对立起来,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和绝对主义。3.直觉高于理性。直觉指用自我的生命深入到对象的内在生命之中,以达到生命之流的交融。4.开放社会优于封闭社会。生命就

16、是组织,联合是生命活动的最一般形式,生命进化的方向是社会生活。他把社会分为两类:开放、封闭存在主义对20世纪文学影响巨大。作为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的鼻祖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和神学家克尔凱郭尔(SorenAabyeKierkegaard,18131855)第一,存在就是非理性的主观体验。第二,真理就是主观性。第三,人生有三种状态可供选择:美学的或感性的态度,伦理的或理性的态度,宗教的或非理性的态度。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特点是力求将他的思想禅宗佛学化,当他读到铃木大拙的著作时,曾感奋地说:如果我正确理解了

17、此人,这就是我在自己的著作中一直要想说的一切”,海德格尔终生思考“在”这个问题,但他的思路反西方传统。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三种状态的论述也与20世纪、。文学密切相关。此在的基本方式是在世活着,而在世的基本状态则是烦”“怕”和“畏”“烦”作为一个结构整体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先行于自身的存在”,二是“在世界中存在”,三是“寄寓的存在”。人生在世处处充满着烦,要么烦心,要么麻烦。但“烦”还不是存在的真正本质,烦只是存在的一种封闭状态,“怕”才是存在的真实状态或本质。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是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第一,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

18、存在主义具有无神论的倾向:他否定上帝存在,反对命定论他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的,人的本质是由人的自由本身创造的。他解释他的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说,存在先于本质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表明其本身。如果说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这是因为人之初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自己要成为某种东西,于是他就照自己的的意愿造成自身。所以说世上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上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他认为人在自主选择自己的本质时具有绝对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这种自由是绝对的、无限的。他认为:假如存在确实先于本质,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现

19、成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简言之,不容有决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自由就是人的规定,人的意志、情感乃至整个存在都是自由的。他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了不选择。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什么根据和标准。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萨特承认自由选择是“无目的”、“无着落”的,为选择而选择,“。为行动而行动,除行动外,别无现实”所遵循的格言是“不冒险,无所得”萨特的出发点是强调哲学应研究人的问题,并承认人生活在某种“环境”中,强调人的价值

20、及责任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打破了上帝创造人的本质这一观点,同时还反对人的本质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观点。萨特注意到了人的主观努力及主观能动性在确定人的本质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有助于彰显人的个性,增强人的自信心。萨特强调人应对自己及其行为负责,这是很有价值的。强调道德责任,有助于加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激发人们承担自己的义务。第二,“他人即地狱”。由于人是自由的,别人和社会便对这种自由形成限制。因此,人与人的本质是彼此冲突的。萨特本人热衷于文学评论什么是文学福楼拜4)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无意识理论2.本能理论3.性欲理论4.三重人格理

21、论5.梦的理论弗洛伊德的思想影响巨大。一部分人发展弗洛伊德的理论,将它与社会文化经济诸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他的理论成了20世纪的批评理论和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学评论都是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来撰写的文学创作上直接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有两位大文豪,一位是劳伦斯,而另一位是乔伊斯。现代主义分期及基本特征(1)早期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的流派:后期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基本特点:1.前期现代主义作家大都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2.创作的基本主题是表现西方社会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异化现

22、象。3.在艺术形式和手法上多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形式。(2)后期现代主义后期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基本特点:1.以游戏、冷漠、嘲讽等所谓“理智化”的态度对待异化的人生。2.用日常生活题材表现人的生存体验,不再像前期现代主义那样刻意追求梦幻神秘的倾向。3.后期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趋于明朗化、口语化,不再追求晦涩艰深的语言风格。4.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使文学具有精深的哲理性或借助文学传播哲学。5.反英雄成了后期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角色。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象征主义文学

23、称为后期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是前期象征主义的延续和发展,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主要代表人物有叶芝、艾略特、瓦雷里等。后期象征主义反对陈述与直抒胸臆,主张用象征性物象暗示主题和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主张超越狭窄的生活圈和纯粹个人情感的局限,力图深刻地反映整个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代表作:瓦雷里海滨墓园后期象征主义发展概况在英国,前期象征派的影响经过“意象派”的阶段,发展成为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叶芝、托斯艾略特叶芝(W.B.Yeats)叶芝(1908-1917),现代爱尔兰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获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期是叶芝创作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性

24、三种因素。后期诗歌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早期诗歌:生活与诗歌、旗手克里斯朵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中期:新诗集、新诗续集后期:杜伊诺哀歌豹分析:1.这首诗的表层主题是动物性的,诗歌勾勒了豹这一尊贵的动物在铁笼中的生存处境。怎样的生存处境?2.动物的自然生活空间的丧失和文明世界对它的威胁实际上是对人的存在的表现。反映了了诗人自己乃至人类有“被监禁”的感觉。3.诗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彷徨和苦闷的心境。4.这首诗采用了现代诗人常用的“思想知觉化”的创作手法,把抽象观

25、念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瓦雷里(PaulValery1871-1945)保尔瓦雷里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瓦雷里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作品有旧诗稿(18901900)、年轻的命运女神(1917)、幻美集(1922)等。诗歌总体风格:倾向于内心真实,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哲理性主题。“纯诗”理论瓦雷里提出“纯粹诗”的主张,他认为诗歌必须表现诗人的内心真实,然而诗的灵魂在于智慧和思想而不在于情感,诗人应从纯粹的直觉提炼成纯粹的思想,再从这种纯粹的思想产生纯粹诗。这样“诗的世界就与梦境很相似,至少与某些梦所产生的境界很相似”。这是瓦雷里的诗歌

26、偏重形而上学的思考和深奥的玄想的原因他的诗非常注重语言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和形象的配列。他不赞成自由诗体,而讲究诗的格律。海滨墓园分析:海滨墓园是诗人的精神生活由理性的沉思向现实生活回归的转折时期的作品,是诗人对过去形而上学沉思的20年的反思与反叛,是这种精神选择的心路历程的艺术再现,因而可称之为诗人的自我独白。由于诗人以象征的手法把这种个人精神生活的转折过程上升到哲学思考的层面,因而具有普遍的美学意义,被认为是诗人最盛名的杰作。长诗的主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咏物寄情,而是把外部世界当作启动主体心灵生活的视点,引导读者透过自然景观去领略一个伟大的自我心境。这样,抒情主人公“我”的世界成了诗人、人、生

27、命同格的主体世界,而海滨、墓园则是主体世界的“生存环境”。抒情主人“我”作为抒情的主格是变化运动的因素,其自我演化经历了三个过程。海滨墓园的艺术成就:第一,这是一首哲理深邃的长诗,哲学思考既是作品创作的契机,又是长诗的灵魂。精神生活辩证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从主体看,长诗主人公由精神上至高无上的自我中心,按照精神发展的辩证法,一步步达到“无我”境地,这是一种下降,但从人生的角度上看,形而上的精神世界一步一步为肉体、物质、现实所消融,又不能不说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是一种上升。第二,象征的多层次性。为了表达繁复的哲理和心灵生活的矛盾变化,长诗多使用重叠的象征意象。一种象征意象一旦作为心灵运动的

28、“外显”出现,便会随心灵运动而逐渐展示其不同的层面,例如大海对沉湎于理性沉思的心灵,是动中有静的意象,是美与智慧的神殿,显示出空灵性,随着生命意识的出现与胜利,大海又以“一股新鲜的气息/还了我灵魂”,显示了物质的实体性与运动性。第三,长诗结构的对称与和谐性。长诗中的“感海”与“感墓”两大对称的主体结构,处于这两大部分之间的第9节是一种由海到墓的空灵自如的过渡和衔接。紧接以上两大结构之后有一个咏叹人生的小结构(22、23)。全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是进入内心世界前的超验过程和走出内心世界的超脱过程,整个长诗结构具有建筑群体的对称与和谐之美。未来主义(Futurism)未来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条

29、件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并发生广泛、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流派,它兴起于意大利,在俄国得到充分发展,对法国英国、德国、波兰等国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方兴未艾的现代文明对19世纪传统文化冲击的产物。20世纪初,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大都市、机器文明、速度与竞争,已构成时代的主要特征。人在大机器生产中越来越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成为机械高速运转的附属物。因此,以尊重人的个性、道德为特征的理性的人道主义思想传统与文学传统受到冲击与挑战,以赞美都市化、工业

30、化、高速度等物质文明为美学旗帜的未来主义应运而生。代表诗人有:意大利的马尔内蒂、法国的阿波利奈尔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当中,马里内蒂提出了若干革新建议。例如必须毁弃句法、应当使用动词的不定式、消灭形容词(此点甚合我意)、消灭副词、名词可以并列而不使用任何连接词、消灭标点符号、扫除一切陈旧僵化的形象和平淡无奇的比喻、形象不分等级、掌握形象就等于掌握一切、消除文学中的“我”,即心理等等。同时还宣称在文学中,要引入三要素:声响、重量、气味。在这首“诗”当中语法规范被摧毁了,形容词、副词和标点符号被摒弃了,原形动词、谐声词、数学符号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其说它是一首诗,不如说它是一封断码的电报。但

31、我们可以从中体会马里内蒂想要与过去、包括一切陈旧的文学形式决裂的决心。未来主义的基本特征1.未来主义崇拜大机器文明,讴歌城市、机械、速度与力量。2.未来主义者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3.未来主义者受到尼采与柏格森等人非理性哲学的影响,在艺术思维与艺术方法上排斥理性认识,强调直觉。4.在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试验,提出种种艺术主张。5.未来主义在诸现代主义流派中起着开拓与先锋作用。表现主义文学上世纪初兴起,20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一种文艺思潮,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典等国的声势最大。它最初出现在绘画领域,后来影响到文学,迅速发展成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主要的流派之一。它在戏剧

32、和小说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表现主义绘画的特征1.强烈的激情2.再造“世界图像”3.抽象的概括4.非理性思维5.爱好怪诞6.追求神奇7.多声部交响8.蒙太奇结构呐喊简介呐喊又名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有人以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作品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迸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产生与发展表现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它的出现与当时欧洲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本世纪初,欧洲各国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物质统治精神、机械压迫人类的现象普遍存在,社

33、会生活与人们的精神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社会危机与人的异化使一种盲目的反抗情绪高涨,对世界的传统认识、传统的价值标准以及现实世界的客观性遭到了人们的普遍怀疑甚至否定。特别是具有自由思想和自觉意识的知识分子,与统治集团的矛盾极为突出,时时寻找着发泄压制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巨大精神痛苦的方式。反对传统、舍弃现象、追求本质、反对反映客观、强调表现主观等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正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产生的。其次,流行于19世纪末以及20世纪初的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与社会思潮,也为表现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从艺术的角度(看,表现主义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其产生有着内在原因。1)它是对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文艺观的反拨

34、;(2)北欧艺术、原始艺术以及象征主义艺术也起了很大作用。第四,在表现主义萌发的过程中,北欧艺术、原始艺术以及象征主义艺术也起了很大作用。象征主义要求诗人的任务是通过暗示、象征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主义强调对主观精神、人的内心世界观念和大量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1.表现主义的大多数作家都是知识分子,与社会格格不入。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已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异化:变形记、毛猿、万能机器人荒诞:审判、判决、乡村医生2.表现主义作品中普遍流露出悲观情绪。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途、陷入悲观、孤独、苦闷和无能为力的恐惧之中。

35、3.表现主义者希望用艺术改造社会和人的生活,因此他们反对为艺术而艺术。4.不注重客观具体的描绘而强调表现主观感受,以此揭示人的灵魂。总是将笔墨集中于对人的精神挖掘,让读者从中看到社会上人的情绪、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变态心理。他们要求客观服从于主观,在描写客观时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夸张、扭曲外部世界来强化主观感情。5.大量采用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具有普遍的抽象化倾向。二、现代艺术的探险家1.悖谬与荒诞2.寓意性与多义性3.梦幻性和神秘性4.冷峻与客观1.奥匈帝国时期(1867-1918),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政治上是君主立宪。对外侵略扩张,对内专政,是个落后政权。2.父亲是个暴君,直接威胁他

36、的生存。3.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现实的否定。因为一切都分成等级,一切都戴着锁链。4.犹太民族的处境给卡夫卡的心理以很深的刺激,使他感到自己是个失落了身份的异乡人,一个精神漂泊者。5.卡“夫卡对尼采的思想很感兴趣,尼采的“永恒循环”论、权力意志”论、价值重估”论等对他产生过影响。6.法的绝对合理性。异化现象:人的种种追求和努力恰恰朝着与人的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或者说社会的表面进步恰恰日甚一日地孕育着更大的危机,因而他拒绝接受这个世界及其价值体系。对一切感到陌生,对一切感到荒诞。在他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反而导致了人类生存的本来面貌的丧失。重新审察世界,试图唤起人们对那被忘却了千百年的久远过

37、去的回忆。对异化的这种洞见和体验,使他形成一种悖谬的思维习惯,甚至生存态度:凡事总爱往完全相反的方向去说、去想甚至去做。1.孤独意识2.恐惧意识3.障碍意识4.负罪意识卡夫卡独特的艺术手段:1.悖谬2.图像3.譬喻4.荒诞5.梦幻6.怪诞7.神秘8.多义9.自传10.朴素卡夫卡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是统一的。他生活过的世界和他创造的世界是统一的。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不人道的世界、异化的世界,然而它有着对异化的强烈意识,也有着一种不可可摧毁的希望;使我们透过这个被神奇和幽默弄得支离破碎的世界的裂缝,瞥见一线光明,也许是一条出路。他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世界的态度。它既不是对世界原封不动的模仿,也不是乌

38、托邦的幻想;它既不想解释世界,也不想改变世界。它暗示世“界的缺陷并呼吁超越这个世界。在他的笔记里进行着卡夫卡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这个世界决定性的特征是它的腐朽如果我要和这个世界斗争,当然必须抨击它决定性的特征,即它的腐朽。在我的一生中能够这样做吗?不仅仅以信仰和希望作为武器,而是能够真正地这样做吗?”在这个无名的、分成等级的社会里,人被剥夺了他的特性,变成了一种物、一种不具人格和古怪的可怜的物。这是资本的世界,它的不人道在垂死的腐朽而专制的国度更为明显。卡夫卡的世界,他周围的世界和他内心的世界是统一的。当卡夫卡对我们谈到另一个世界时,他同时使我们理解到另一个世界就在这个世界里,就是这个世界。因为

39、人的世界也就是这个世界所缺少的一切,是对这个世界表示异议的一切。对卡夫卡来说,艺术表现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影和客观化,使这个看不见的世界变得可以看见。每一篇作品、经历的回忆、梦想或虚构,都是作者他正在以此摆脱纠缠着他思想的幽灵的真实生活的一种相反的反应。变形记1.情节2.主人公:格雷高尔a.毫无自由、缺乏自主和个性的个体b.人类的新命运c.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所造成的孤独3.思想存在主义。人是有罪的,人生在世界上是痛苦的,人的命运无常,世界的本质是荒诞和不可知的。4.艺术手法:a.用神话象征的模式表现了真实、荒诞的世界。真实:心理真实、情感真实荒诞:神话象征模式,人变成甲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

40、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不在真实的摹写中追求再现式的逼真,而以象征式的表现追求真实中的荒诞、荒诞中的真实,这正是变形记在艺术上的最突出特点,也是“卡夫卡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卡夫卡式:英语中有“Kafkaesque”一词,用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种荒诞、离奇的现象。b.用平静得近乎冷漠的态度叙述。c.传统小说的那种写景状物、安排故事的写作方法十分少见,而往往用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心理-情感的流动是小说的主线,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他的心理活动是从变成甲虫后的此时出发、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去回

41、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有来自现实的真实感受,也有由恐惧、焦虑、痛苦与绝望而生的幻想、幻觉,与自由联想相伴的时空倒错、逻辑混乱、随意性与跳跃性比比皆是,明显具有意识流的特征。结语卡夫卡不是一个革命者。如果说他唤醒人们对他们的异化的意识,如果说他的作品旨在用对压迫的意识使压迫变得更加难忍,他却并末发出任何战斗号召,指出任何远景。在他揭示的悲剧里,他自己都看不出任何一种、哪怕是乌托邦的解决办法。存在主义文学加缪:局外人一、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哲学、文学)之一。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看来,文学形式常常比哲学形式更宜于表现存在主义

42、思想。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主要是通过作家萨特和加缪的文学作品普及开来的,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伟大的小说家都是哲学小说家”。存在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战争时期得到广泛发展,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并影响到东方,对不少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都有直接影响。该流派的某此思想观点也渗透到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从60年代起,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势头有所减弱,到70年代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流派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仍在继续。存在主义作家没有发表过共同的宣言或纲领,在存在主义这个大概念下他们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观点往往有很大差异,甚至争

43、论不休,但尽管这样,存在主义文学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共性。题材:神话的、虚构的它总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萨特的哲学观与文学图解:第一,“世界是荒诞的”。他的“荒诞的”(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urdus(耳聋)演变而来,原指音乐中的不谐和音,后引申为不合道理和常规、不可调和、不可理喻、不合逻辑的意思。萨特沿用这个词是在此引申义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含义,从而对世界的荒诞性作出了存在主义的解释。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因为荒诞展现的是与人敌对的东西,是人和自然、社会最深的矛盾。但荒诞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无法像悲剧那样

44、去抗争和拼搏(崇高)更不会有对抗和超越。因此,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荒诞的定义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荒诞的特点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2.荒诞有审美意向的象征性。3.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4.荒诞还用来形容人们毫无意义的言谈和行为。第二“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人与被造物不同,被造物是先有本质后有存在,而人是先有自身存在,然后通

45、过自为,即通过意识活动,才确立自身的本质。所以,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对“存在先于本质”作了以下概括:“首选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第三,自由选择”。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论断出发引出了他的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自由选择”的理论。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他进一步论述道:“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事情是由人们决定要怎样就怎样的”。在他看来人之所以自由,是因为从本体论的观点出发他是自为的,他可以自我外化,自我虚无化,并不断地超出自身以趋向个意欲达到的目标,自为是自由的

46、根源,自由就是自为存在本身,是绝对的。这是存在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点。存在主义者抽出社会现象的历史性,对它们作架空的、抽象的、超历史的推论;他们还把人的自由绝对化,否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要受外部和客观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存在主义还反对宿命论(萨特否定上帝的存在),它不只是要人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绝境,还试图以自我选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指出一条出路。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受存在主义影响的文学类型荒诞派戏剧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犀牛1960)哈洛尔德品特生日晚会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

47、妇与他们的朋友另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之间的无聊的对话。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相对进行着奇异的对话,随着对话的“递进”,出现了他们之间一次次不可思议的巧合:他们竟住在同一条街道,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住在同一个房间,直至发展到双方明白了对方是谁,原来他们是一对感情淡漠到如同陌生人一样的夫妇。尤涅斯库通过反复的夫妇对话,表述了他认为“人生是荒诞不经的”这种看法。看似无聊、平淡、荒唐的对话,却印证着他极深刻的人生体验,进而揭示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表现了“二战”后西方的一种精神危机和社会中人们走投无路的绝望观念。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富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哲理性。2.强调存在主义化

48、了的“高度真实性”。3.冷漠的叙述语调。(1)具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哲理色彩。20世纪世界文学普遍存在着哲理化倾向,而这一倾向在存在主义文学中尤为突出。存在主义文学几乎是与其哲学同日而生的,是听命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家使命感非常强,他们以宣扬其哲学思想为首要任务。所以,他们的文学创作(主要有小说和戏剧两种体裁)均为其哲学的图解,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如人物符号化或作为作家的传声筒,有意选取的“历史”故事、现实”情节或特设的“境遇”,注重描写人物对世界居高临下的观察和内心体验(包括生理反应)等等,都是为了直接地又不失形象化地把哲理传达给读者或观众,文学的寓意性在存在主义文学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前苏联

49、文学评论家叶甫尼娜曾这样评论萨特:“主要是哲学家萨特的文学作品,同他的哲学体系是紧密相联的,他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中,与其说是从事再现现实和塑造性格(像现实主义作家所理解的那样),倒不如说是通过自己的人物(,的行动和言论来体现存在主义的哲学原理”。2)强调存在主义化了的“高度真实性”即以一种自然主义倾向描绘存在主义者所感知的世界的荒诞性、人物的恶心感和事件不可理解的进程,不允许典型化、概括化和集中化的原则,真实性的原则被提到诚实和真理的高度。所以,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力求像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那样,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也是具体环境中独立存在的“真正的人”的真实表现,他的选择是自由

50、的,他的善恶美丑也是浑然天成的,不成为某种典型或理想的代表。法国女评论家爱伦阿娜在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妇女一文中指出萨特的创作实现了系统的和顽固的“非诗意化”说的就是存在主。义文学始终恪守着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它特有的存在主义化的“高度真实性”(3)冷漠的叙述语调。为了适合表现冷漠、荒谬的世界,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被全面异化的冷漠关系,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多采用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这点加缪的短篇小说局外人最具代表性。作者旨在表现人与生活的距离和意识与它对外外界的投射之间的分离所造成的结果荒诞感,所以,他采用了客观、冷漠、不动声色的叙述语调。萨特的创作“绝对自由论”时期19

51、28-19391.客观存在的纯粹偶然性2.主观存在的孤独性3.主客关系上的完全对抗性孤独者对抗社会墙“相对自由论”1939-1980自由与责任,承认人的社会性。人绝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承认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肯定了个人自由只具有相对意义而否定它的绝对意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苍蝇、禁闭萨特哲学可以概括为一个总论点和三个分论点总:存在先于本质分:1.他的客体观是“自在的存在”,世界荒谬,人生孤独。2.主体观“自为的存在”,自由选择,承担责任。3.责任观,自由和负责相联系,必须承担责任。莫尔索(人物分析):1.“自然之子”。莫尔索有着人的天然情感和生活要求,是一

52、个比较接近自然状态的人。他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对人们普遍尊奉的价值观念不以为然,对人对事真诚无欺、近乎傻气,对母亲有犊子之情,对肉体上的需要常常使他感情混乱,对阳光大海天际山峦、灼热的红土、翠绿的树木、清凉的夏夜天然亲近,并乐在其中。,因为上述种种表现,有人说他是“白痴”有人说他是“野蛮人”有人说他是“一个比一般人缺乏理性的人”。至于小说中的法官们则根据他不哭丧,不见母亲的遗容,不知母亲年龄几许,服丧期间还喝咖啡、抽烟、游泳、与女朋友一道看滑稽影片“乱搞男女关系”、帮人写侮辱信并打架杀人,便一口咬定此人灵魂空虚没有人性,是蓄意杀人,是一个将使整个社会都陷入万恶深渊的极端危险分子,这一切都是

53、对莫尔索形象的歪曲。他把对母亲的哀悼和思念深藏于心,而母亲之死更使他执着于生了。母亲给他的人生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她并不是无神论者但活着的时候也从未想到过宗教。他和母亲一样不信教,并且,他还是一个清醒的无神论者。在判处死刑后的个黄昏,他是这样愚弄那位被拒绝了三次但仍执意要见他的监狱指导神甫的:他说自己在监狱里那堵乌黑的石墙上看不到上帝之光和自己的忏悔之意,他只想看见玛丽的面容那张有着太阳的色彩和欲望的火焰的面容,但终无所见,他。很感遗憾;他大骂虚伪自负的神甫说“他的任何确信无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莫尔索母子没有像常人那样轻易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宗教信仰,但他们有自己宝贵的宗教情绪:天伦之爱和自

54、然之爱。“我举目向村野望去,一长列的柏树沿着斜坡伸向天际和山峦,灼热的红土点缀在翠绿之间,一些轮廓鲜明的房子寂寥地错落其间我可以了解母亲的心情。此处的傍晚一定给人一种哀惋的慰藉。”母子之情、自然之爱渗透在这富于诗意的文字中,谁还能说他麻木不仁、没有人性、是人群中的败类呢?莫尔索还明白了“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来的游戏,这都是母子情深、相互理解的表现。同为“自然之子”,他们尊重生命的每一刻,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哪怕“这种感情有点孩子气”。莫尔索就是这样,一切凭自己的本能和观感行事,有一种历史的透视感和生死的自然观、原人般的回归乐土的愿望,这样的人当然会与僵死、保守、

55、伪善、自负的社会格格不入,当然会被视为“局外人”。2.荒诞的人萨特第一个用西绪福斯的神话来解释局外人,认定局外人是“荒诞的证明”,是一本“关于荒诞和反对荒诞的书”。局外人主要通过“我”的观察和“我”的命运列举了荒诞的种种表现,并宣扬了“人性的反抗”精神。我”莫尔索“局外人”怀着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来到现代世界,看到这个世界十分陌生,令人厌恶:不近情理的老板,生存之艰难,丧事烦琐冗长、折磨活人而对死去的人毫无意义,老人世界的可怕、丑陋,他们已面如死灰也心如死灰,炎热的天气冷酷无情,皮革味、马粪味油漆味、香炉味,开裂的柏油路粘乎乎的黑,无聊的朋友,无可无不可的婚姻,说爱又不爱的爱情,无谓的斗

56、殴、死人,法庭腐败不公,神甫对人的灵魂的专制到处是种黯淡、寂寥的日常生活图景和庸庸碌碌的无意义,莫尔索总觉得这个世界什么地方错了,最可怕的是无论你怎么做、作何选择,倒霉的还是你自己。“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这就是荒诞,荒诞就是人和生活的分离,是人的希望和使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鸿沟和世界的密闭无隙状态。加缪还认为“幸福和荒诞是同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幸福可以“产生于荒诞的发现”。所以,他在表现莫尔索悲剧命运的同时,又肯定了英雄的自信心和胜利者的幸福。莫尔索自己对自己有把握,“我从前有理,我现在有理,我永远有理”。小说的末尾令人难忘,“好像这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充

57、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二次向这个世界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最有人性、悟性的“局外人”莫尔索被送上了断头台。对于如此结局莫尔索在杀人时就已感觉到了:。“这每声连续的枪响都是敲在我毁灭之门上的另一声响亮、命定的轰响”所以,莫尔索的死不是根据他的行为定罪量刑的结果,而是因为反抗荒诞的社会。他不尊重约定俗成的观念,他是动摇这个腐败世界的威胁。毁灭是这代“局外人”共同的命运,他们承担了自己创建新人类的命运,他们是牺牲者。加缪在为美国版的局外人所写的序言中为他的“局外人”作了这样的辨析:“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他甚至说莫尔索是人类唯一值得拥有的基督。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后流行于德、英、美,60年代统治西方剧坛并影响到东方。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特征:完全抛弃传统戏剧的程式和手法,“反戏剧”。1.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只有一种情势。2.剧中人是一种无性格、更谈不上个性鲜明的形象。3.没有贵为戏剧生命的戏剧冲突,只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焦虑折磨着台上和台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