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670693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能说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4、能说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二)能力目标1、能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三)素质目标1、能培养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可2、能培养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烈拥护的政治意识3、能自觉形成并始终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拥护国家统一结合起来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能说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两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 18世纪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第三阶段 19世纪初期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总体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首先,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伴随

3、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其次,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局限性。总之,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理论来源。2、第二次飞跃: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1848年2月,马恩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

4、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革命理论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已上升为自觉行动2、资本论马恩对政治经济学的杰出成果内容: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三大组成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英)空想社会主义(二

5、)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俄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 列宁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探索所获得的思想成果a.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放在首位;c.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d.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2、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经济方面: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政治方面: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2)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与弊端:历史作用:推动过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展,人民的物质

6、和文化水平有了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苏联模式的弊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在经济上,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在政治上,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和软弱无力的监督,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成一个特权阶层。(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发展2、苏东剧变引起的思考苏东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激化;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

7、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四)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道路选择的多样性1、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2)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8、态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

9、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形成了2次历史性飞跃,2个成果4个阶段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10、重要意义从实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从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从学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形成与发展过程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形成时

11、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时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第三节 中国特色

12、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几个阶段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这是理论奠基阶段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这是理论创立和初步形成阶段 3、第三阶段:世纪之交,这是理论发展和深化阶段4、新世纪新阶段,这是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阶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社会主义本质和总任务理论(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理论。(五)实现祖国完全

13、统一的理论(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和精髓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

14、要求。2、理论联系实际我党思想路线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中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实际”是指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抽象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原理。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或思想不能彻底地检验理论或思想本身正确与否,检验一认识是否是真理,最终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是否做到实事求是的验证条件,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所在。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是活的灵魂。医则仁心,学则恒心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