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论文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4666372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胞工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细胞工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细胞工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细胞工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工程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摘要: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包 括胚胎培养和试管受精,加倍单倍体技术,单倍体育种等。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展望一、前景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是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以植物 组织与细胞培养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实现植物改 良和利用,或获得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的科学技术。植物细胞工程具有科学和技术双 重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和现代生物技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植物细胞工程是建立在现代生物

2、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 有赖于植物学、植物论文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学、环境工程学 等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可为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1。植物发育生 物学是现代植物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离体培养的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及其调 控已成为研究植物形态建成的良好实验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植物发育生物学的内容, 加速了其发展。原生质体培养为单细胞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技术体系,已应用于植 物细胞分裂、基因表达、核质关系、细胞壁生物学、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物质跨 膜运输等研究领域。利用离体突变技术,已分离和鉴定了许多与植物发育有关的基因,为揭示植物遗 传与发育调控的分子

3、机理奠定了基础。利用花培加倍单倍体技术获得纯系的方法,为 有性繁殖植物遗传分离群体的构建提供了有效途径,进而可为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 定位提供稳定的基础材料,促进了植物遗传学的发展。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为植 物矿质营养、有机营养代谢,植物病理学等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建立植物高效再生体 系是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植物再生能力表现出基因型依赖性 (genotype-dependent),同时受到外植体生理状况、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环境)的 影响。植物激素诱导的信号传递在细胞分裂、极性确定、器官分化、胚状体的发育 等离体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植物离体形态建成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4、的比例是重要因素,其他激素可以 直接或间接影响形态建成。尽管植物激素一直是植物离体培养研究的热点,但其作用 还受到营养条件(培养基)、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的影响。目前植 物离体培养研究以细胞水平上的居多,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现代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分离和鉴定出一批与植物花器官、茎、叶和根器官发育有 关的基因。植物离体培养中器官分化和胚状体的发育是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重新 确立基因程序化表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和分子生 物学方面的证据对揭示植物离体培养的分子机理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获得的证据是 不完整的,还不能够描绘出基因程序化表达的

5、蓝图。植物离体培养分子机理研究的深 入,不仅可以丰富植物分子发育生物学的内容,还可为植物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 调控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改进提供依据。三、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其应用3. 1胚胎培养和试管受精胚胎培养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有100篇以上幼胚培养成为植株的 报道,有40多个杂种胚培养成功。印度科学家在栽培种菜豆、黄麻和花生的远缘杂 交中获得了理想的重组体。日本科学家获得了3个柑桔属、李属和芸苔属品种和5 个百合栽培种。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培养结球甘蓝和大白菜的杂种胚得到了种间杂种。 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农科院合作育成早熟桃新品种“京早3号”,成熟期比一般早 熟桃提前15-20天。

6、西北植物所得到了节节草和普通小麦的属向杂种。中国农科院 棉花所获得了栽培棉和野生棉的种间杂种。大麦+小麦、大麦+提莫菲维小麦、小麦+ 冰草(育成新品种小堰6号)、小麦+大赖草、小麦+簇毛麦、小麦+黑麦、硬粒小麦+ 簇毛麦等也通过胚培养获得了杂种。烟草属间杂种、水稻品种间杂种也已经得到。3.2 加倍单倍体技术加倍单倍体技术及其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Double haploid Technology )是指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单倍体植物材料(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和胚珠)获得单倍 体植物,然后通过自然或人工加倍的方法获得双倍体植株的技术,其中以花药和花粉 培养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加倍单倍体技术

7、进行花药和花粉培养,已在250多种植物上获得成功,中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在花培育种中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我国在花药培养 和单倍体育种方面总体上处于世界前列,由朱自清等研制的N6培养基广泛应用于禾 本科植物的花药和花粉培养,已成为国内外花培的通用培养基3。利用花培技术,我国在水稻、小麦、油菜、大麦、甜椒等作物上培养了许多新品种,中花系列水稻品种、 京花系列小麦、华油一号油菜等一大批育成品种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利用花培技术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已应用于小麦、大麦以及一些茄 科植物的遗传改良,大大提高了远缘杂交育种的效率。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植物

8、 存在的自然现象,在离体条件下可以通过培养未受精的子房和胚珠产生单倍体植株, 也可以在活体条件下通过授以不同种类的花粉或通过物理方法处理(如辐照处理)的 花粉,诱导雌核发育囹,目前已在小麦、水稻、玉米、甜菜、向日葵、马铃薯、西葫芦、 洋葱、黄瓜、非洲菊、百合、小黑杨、三叶橡胶、烟草、矮牵牛等10多种植物上获 得成功。离体条件下诱导孤雌生殖获得加倍单倍体的技术发展时间不长,现已开始应 用于作物的改良、构建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的受体材料。3.3 单倍体育种花粉和花药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研究,亚太地区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1964 年,印度的Guha和Maheshwari培养毛叶曼陀罗花药获得了第一棵单

9、倍体植株5。印 度科学家应用这种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系比对照提高产量15%-49%。韩国获得了 2个水 稻新品种。日本也培育了具有耐寒性和口味较好的水稻品种、具有耐寒性和形状一 致的花茎甘蓝品种及具有特别的橙色的卷心菜品种等。迄今为止通过花粉和花药培 养已获得了几百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我国于1970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在70年 代成为一个热点,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培育40种以上植物的花粉或花药发育成单 倍体植株,其中小麦、黑麦、小冰麦、玉米、橡胶树、杨树、辣椒、甜菜、白菜、油 菜、柑桔、甘蔗、大豆、葡萄和苹果等的单倍体植株为我国首创。通过单倍体育种 获得了水稻、小麦、烟草、辣椒和甜椒新品种,如单

10、育1号、2号、3号烟草新品种, 京花1号、2号等6个小麦新品种,中花8号、9号等15个水稻新品种,总种植面积 达1000万亩。玉米获得了 100多个纯合的自交系,橡胶获得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3.4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分支技术的研究进展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植物来源 的生物产品,是植物细胞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应用范围包括生产天然药物(人参皂 苷、地高辛、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等)、食品添加剂(花青素、胡萝卜素、甜菊 苷等)、生物农药(鱼藤碱、印楝素、除虫菊酯等)和酶制剂(SOD酶、木瓜蛋白酶)等 6。利用细胞悬浮培养、固定化细胞培养和毛状根培养技术设计生物

11、反应器,可以实 现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基础上的植物来源生 物产品的生产,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其技术体系包 括筛选高产细胞系、选用合适的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饲喂前体、诱 导子等)、优化培养环境、发展固定化培养技术、改进产品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发根 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s)能在无激素的条件下诱导植物产生毛状根并快速 生长,已应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目前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已在紫草、人参、金鸡 纳、甘草、烟草等植物中得到应用,其中韩国已实现人参的不定根和毛状根的工厂化 生产6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由于技术

12、、工艺和成本等原因,目前仅有少数产品(人参 皂苷、紫草宁、紫红素、紫衫醇等)在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实现了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该技术在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方面 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植物细胞工程展望加强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有赖于基础科学的进步与发 展。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细胞脱分化、器官 发生和形态建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将揭示植物再生的分子基础,有利于实 现植物再生的人工调控。同时,加强植物代谢工程的基础研究,加快植物细胞工程与 植物基因工程的整合,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将大大推进转基因植物、植物生

13、 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完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体系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体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集成 和优化。培养和选育高效型的优良细胞株系,建立植物高频率再生体系,优化突变体 筛选、无糖培养和快繁技术,开发适合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培养基,优化植物细胞生物 反应器的设计和工艺,加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形成一套集成创新的技术体系,将推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向高效、可控和多样化的方 向发展。开拓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发展比较成熟的 技术,是植物改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拓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应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推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与

14、空间技术的结合,发展空间细 胞融合技术,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海藻新品种,生 产海洋来源的植物功能产品,开拓植物细胞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加快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大批先进实 用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在大力推广常规脱毒和快繁技术的同时, 加快发展植物快繁生物反应器和光自养微繁技术,将为种苗业带来新的变革。生产微 型营养器官的人工种子可能成为最先规模化应用的人工种子技术,以体细胞胚为繁 殖体的人工种子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植物来源 的生物产品,尽管目前仅在少数植物上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但随着植

15、物细胞工程生物 反应器技术的完善,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重视植物细胞工程质量管理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呈现发展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和 操作自动化的趋势。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在组织培养实验室、种苗快繁的质量管理以 及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实行良好实验室规范(GLP)、良好生产规范 (GMP)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我国一些植物快繁企业也开展7GMP论 证。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对其技术产品的质量 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作 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和技术体系,植物细胞工程为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

16、做出了重大贡献。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有赖于生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同 时也促进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重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笊加强学 科交叉融合,突出技术集成创新,将为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 现代农业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谢从华,柳 俊.植物细胞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1.2 Michael Sauer Jiri Friml.In vitroculture ofArabidopsiswithin theirovules.The plant Journal,2004,40:835 8433 Kranz E, Kumle

17、hn J. Angiosperm fertilization, embryo and endospermdevelopmentin vitro. Plant Science,1998, 142:183197.4 Davey M R, Anthony Paul, Power J B, Lowe K C. Plant protoplast:status and biochemical perspectives.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5,23:131-1715 陈维伦,陶国清等编著.植物生物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6 陆柳英,莫 饶,李开绵.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的研究进展.广西农业科学,2007,38(3):23824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