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情感要全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64294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情感要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情感要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情感要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情感要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情感要全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练提分 4理解情感要全面ZHEN TI KAI LU DIAN MI JIN真题开路 点迷津1(2020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 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

2、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 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 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 “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 “失”字,让这些愿望 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 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 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 “但医沈约重瞳健 ”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

3、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 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答案】 (示例)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 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2(2020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1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 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 天道: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_【

4、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 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颔联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 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 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 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 之间存在差异。这首诗歌作者

5、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 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验、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 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 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 批判地继承。前人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 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 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 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答案

6、】 (示例)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 间存在差异。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GAO XIAO TU PO QIANG JI FA高效突破 强技法命 题 解 读古诗鉴赏理解情感题题考查内容考查题型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观简答题,6 分。直接考查,要求分析某一联(某句)诗句的情感;对比分析,考查两篇诗- 2 -型特点角度歌情感的不同;隐性考查,通过诗歌内容、写作手法等推断、赏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几乎每一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都会涉及对思想情感的赏析。答 题 技 法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

7、析评 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 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一、牢记古诗鉴赏常见题材情感题材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爱情闺怨诗常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 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

8、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热爱自然。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之情。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现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 格。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天涯漂泊羁旅愁,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感念亲情之 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 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忧怨愤慨之情。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对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颂。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 愁。凄苦哀怨的

9、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生活、 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之情。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 主要在宫怨诗 中)思妇空闺中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 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多 样却不会杂乱无章。二、古诗鉴赏整体情感概括的 4 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 3 -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 (之情)”,如 “对

10、山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对山村生活的留恋之情”等。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 “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 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 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作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感情分析一定要全面。三、鉴赏古诗情感三步骤初断题材知倾向再看背景定基调人们常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题材,同类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 大致相同。可审读诗歌的题目、诗中的典型意象、注释中的 典故,来确定诗歌题材

11、,初步断定诗歌的思想情感倾向。知人论世是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捷径。看作者,看时代,看 创作缘由,这些背景信息能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或诗歌思想情感的基调。三析诗句 根据诗歌中的有关诗句来具体分析,进一步明确诗歌的思想 明情感 情感,并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重 难 突 破鉴赏古诗情感答题步骤【满分攻略】1本诗第联(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常见设问方式审题要点定向答题步骤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这首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5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题干中有“情感”“思想感情”“人生追求”等字样。从时间 把握

12、情感(以不同的时间段给诗歌划分层次, 角度 找出多个感情要点)。- 4 -图解答题模板样式从关键 体悟情感(抓住诗歌中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关键词角度 词,可以体会作者情感)。从描述对 解读情感(从描述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全面象角度 准确地把握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从意象 捕捉情感(找出不同意象揣摩其特点、含义,以角度 此捕捉其中的情感)。描写了内容(情调),(步骤 1)运用技巧,(步骤 2,没有技巧可以省略此 步)抒发诗(词)人的情感。(步骤 3)【典题试做】(201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和州刘使君张 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13、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州。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状元支招】第一步:从时间角度。“别离已久犹为郡 ”中一个“久”字,表达出作者对刘禹锡目前 “犹为郡 ”这种境况的 同情之感。第二步:从关键词角度。尾联中的 “更”字,既能看出刘禹锡 “诗情”勃发的才华,也能体现出作者对他的敬佩 之情。第三步:从描述对象角度。从诗中所写的 “刘使君 ”来看,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 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因而常常纵情于山水。从作者的角度来看, “醉中高咏有谁听”

14、, 表达出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宽慰。- 5 -第四步:从意象角度。作者在颈联选取 “江气 ”“山光 ”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江边山城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尾 联展现刘禹锡的才华作铺垫。【答案】 (示例)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易错警示】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容易出现的失误是分析片面。1情感概括缺失。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 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 是可能的情感。考生由于思考不全面,造成情感概括缺失。2情感理解牵强。有的考生在答题时,不注意结合

15、诗中标题、注释、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相关的表达技巧去回答,找不到答题的突破口,造成情感理解牵强。对点训练 8(2020 陕西渭南市中学考前提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 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 首诗。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示例)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忧时忧国之思(家国之思)。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 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仰望窗 外的天地,但映入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 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实是融贯家国之思。【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注意审题,题干规定答题区是颈联。 颈联的句意是:披衣而坐,纷扰的时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 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由此可见,诗人为时事而伤怀,也就是忧国之情。上文 “归梦”可见 诗人思乡之情。综合来看,是表达了一种家国之思。- 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