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662591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1.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毕业论文(1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Engineering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of ChongqingUniversityThe Hazard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Production Safety in ConstructionMaster Degree Candidate: Sun JunweiSupervisor: Prof. Yan WeiPluralistic Supervisor:Prof. Senior Eng.Yang ZaifuMajor:Construc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College of Civi

2、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China.October 2007摘要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筑业从业人数众多,建设工程规模巨大。搞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关系着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将围绕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管理展开系统研究。从施工环境、作业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管理等各个方

3、面,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去研究,辨识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危险源,把握其特点,寻找其规律,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辨别,划分危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的控制范围并对危险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首先,本文从项目的特点和项目施工的特点分析了施工项目的系统危险性特点,指出了施工项目系统危险性的固有性、脆弱性和时效性及多维度特征,要求在管理过程中把握全面、动态和预先分析的思路。其次,论文对不同阶段的危险源管理技术展开讨论,施工项目安全规划阶段的本质安全化危险源管理技术、危险源初始辨识技术、施工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危险源自辨识、动态辨识及事故发生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管理技术。从而将危险源纳入事前预控、过程监控和紧急状况

4、下的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全方位预防控制中。再次,本文在施工项目系统危险源管理方法技术研究中,注重了危险源辨识技术和危险源分类方法上的创新:危险源辨识技术上的创新。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危险源管理思想有机融合,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明确危险源管理的工作系统范围,实践的角度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既保证系统性和全面性,又保证重点突出。危险源分类方法上的创新。从系统的角度来审视工程项目危险源,充分发挥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对危险源的不同侧重点的把握。将危险源分为全局性危险源和局部性危险源,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危险等级划分。安全网络计划技术创新。将网络计划技术运用到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中,一方面为应用

5、项目管理技术进行危险源管理拓展了思路;另一方面,为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有效进行动态控制和PDCA循环提供了技术手段。最后,论文还探索了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应急管理方法和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内容。提出了施工项目应急管理分级标准、构思了施工项目应急危险源I应急管理框架。同时,衔接国家最新的紧急事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积极倡导施工项目应急能力建设,提出了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国家级和企业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框架和基于该系统平台的核心危险源动态辨识系统和系统危险性评价系统等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框架。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控制IIAbstractThe pro

6、duction safet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the society,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stabilization running of the country economy,the necessity requires and precondi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and nature. The quantity of people in construction enterpr

7、ises is numerous. And theengineering scale is very magnitude. So the production safety of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is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nd theirproperties. And it is the concrete embody of “three delegate” and affluent society, andalso the essential of “the 17t

8、h convention”which introduced the science developingviewpoint.The paper will center on the haz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omake a systematic research. It is study on the hazaeds characteristic in constructionproject by syetenmatic, from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operating personnel,

9、buildingmateri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management and so on, to make a hazard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by graspinghazards characteristic and making sure the range the hazards control.Firstly, this study has analysed th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

10、azads in congstructionproject froom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ject and its construction. And then pointed out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rinsic, weakly, timely and multidimensional of the hazards in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required an overall, dynamic and advanced analysis in theprocess of the mana

11、gement.Secondly, this paper has investigated the technology of hazards management in thedifferent stage, including the technology of natural safety and initial identifying ofhazard in the stage of planning safety, and the self-identification, dynamic identification,merfency management in the stage o

12、f naturally safety amangement of constructionproject.Lastly, this paper has made an important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hazadsidentifica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s:The innovation on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Combined the thought of projectmanagement and hazards management, adopted a tec

13、hnology of safety networkplanning, and definition the extent of the hazard management, to identification thehazards practically, which assured both the systematic and the stand out of the keyIIIpoints.The innovation on the method of hazard classification.We should survey thehazard from the view of t

14、he entire system. So we may take advantage of all levels of theenterprises and project to catch the key point of the hazard. The hazards can be dividedinto overall hazard and partial hazard. And take different measures to classificate thedifferent hazard.The innovations on the safety network plannin

15、g. We applied the technology ofsafe network planning to the c hazard management of onstruction project. It could openup the thinking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hazard;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one measure to dynamic control and use PDCA circle system in the hazard managementof the constru

16、ction project.Finally, the paper has also surveyed the measures and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emergemcy management of hazar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t has pointed out theclassification standard and the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And it m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count

17、ry construc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system. It shows the hazard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of a country level andenterprise level baseing on computer IT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 echnologyframework of hazards dynamic identification and dangerous evaluation which is expertdecisided.Key Words: Co

18、nstruction, Production Safety, Hazards Identification, Hazards Control,Emergency ManagementIV目录摘要 . IABSTRACT . III1 概述 . 11.1 相关背景资料 . 11.1.1 建筑业安全生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 11.1.2 我国建筑业施工安全现状 . 11.1.3 建筑业存在问题及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 31.1.4 施工项目事故多发类别和部位 . 51.2 研究范围和对象 . 71.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71.2.2 施工项目系统的危险性特点及管理思路 .

19、7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01.3.1 论文探索的侧重面 . 11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3.3 论文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 141.4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 151.4.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1.4.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62 安全生产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 . 192.1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研究 . 19V2.1.1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192.1.2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 202.1.3 现代系统安全理论和观点 . 222.2 国内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 . 232.2.1 美国的 OSHAct . 242.2.2 英国的安全生产法规 . 252.2

20、.3 其他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 . 272.2.4 中国的安全生产法规 . 292.2.5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 . 302.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 . 322.3.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产生、基础和结构 . 322.3.2 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实践 . 372.4 本章小结 . 403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系统辨识 . 413.1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构成与分类 . 413.1.1 危险源的构成要素 . 413.1.2 危险源的理论分类 . 423.1.3 危险源引发机理实践 . 453.1.4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界定 . 473.2 危险源辨识的系统方法 . 483.2.1

21、 施工项目工作系统的分解结构 . 483.2.2 工作系统危险源辨识过程 . 51VI3.2.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 543.3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初始辨识 . 553.3.1 初始辨识的目的和作用 . 563.3.2 施工项目整体环境的危险源初始辨识 . 573.3.3 工作单元危险源的初始辨识 . 633.4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动态辨识 . 653.4.1 施工项目危险源自辨识 . 653.4.2 安全网络计划模型的构建 . 703.4.3 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动态辨识和评价 . 713.5 本章小结 . 734 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 . 754.1 危险源控制的原则、方法和手段 . 754.1

22、.1 危险源控制的原则 . 754.1.2 危险源控制方式分类 . 784.1.3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 794.2 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过程 . 824.2.1 危险源控制过程描述 . 824.2.2 实施控制过程的方法 . 834.3 基于本质安全化的危险源控制 . 864.3.1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本质安全化 . 864.3.2 施工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 . 904.3.3 施工中的人机配合本质安全化 . 94VII4.3.4 施工环境无害化处理 . 994.4 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应急控制 . 1014.4.1 施工项目危险源应急管理特征 . 1014.4.2 施工项目应急管理分级 . 1034

23、.4.3 施工项目应急晌应 . 1064.4.4 施工现场常见的应急事故和应急处置方式 . 1104.5 工程实例 . 1124.5.1 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 1124.5.2 井架提升机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 1124.6 本章小结 . 1155 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的信息系统支持 . 1175.1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的作用和意义 . 1175.1.1 信息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 1175.1.2 构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体系前提 . 1195.2 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 1205.3 施工项目危险源管理信息支持系统构架 . 1215.3.1 内业管理平台 . 1

24、235.3.2 项目管理平台 . 1235.3.3 安全监控和应急预警平台 . 1245.4 施工项目危险源决策支持系统 . 1245.4.1 施工项目危险源辨识系统 . 1245.4.2 施工项目危险源评价系统 . 126VIII5.5 本章小结 . 127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29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1296.2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129致谢 . 131参 考 文 献 . 133附录 . 137A发表论文 . 137B参与编写的著作 . 137IX1 概述1.1 相关背景资料1.1.1 建筑业安全生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

25、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工程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工业、民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遍布城乡,申奥、申博的成功,更为建筑业带来了发展机遇。1998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6以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居第四位,仅次于工业、农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据国家统计局快报,200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有67336家,从业人数389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5.2,建筑业总产值218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完成竣工产值14988亿元,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6.35亿平方米,全国建筑业企业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984490个。建筑业规模的扩大,不仅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6、而且还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吸纳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贡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于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1。因此,从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出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思路和理念,研究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中的规律。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良性快速发展目标创造条件。本章从分析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管理手段和技术特征着手,根据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找出导致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拟定论文框

27、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1.1.2 我国建筑业施工安全现状建筑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我国3800多万的建筑工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但是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近年来,全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但安全生产的整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19951996年,安全事故发生和死亡人数较多。1995年,发生伤亡事故1719起,死亡1869人,其中三级以上事故50起,死亡226人;1996年,发生伤亡事故1544起,死亡1788人,其中三级以上事故59起,死亡270人;到2000年,发生伤亡事故

28、934起,死亡986人,其中三级以上事故30起,死亡121人;2001年,发生伤亡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其中,三级以上事故30起,死亡149人;2002年,1发生伤亡事故1208起,死亡1292人,其中,三级以上事故5l起,死亡178人;2003年,全国建筑施工发生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6.92。建筑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总体上来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法律法规方面: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需要进一步细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投入

29、也需要法律法规予以保证。现行的许多规范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建筑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政府监管方面: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更注重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重视不够。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安全文化方面:我国施工企业安全水平低下、事故频发,与企业安全文化极度落后有直接关系。改善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状况,是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企业的安全文化对其安全生产水平有重要影响。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中对人的价值认识不够,建筑行业形象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不强,社会对

30、建筑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4)安全教育方面:建筑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执行较差,工人受到的安全培训非常少,缺乏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层次、重点不区分,针对性差,培训方式也单调;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未严格执行;各类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比较欠缺,已有的教材在趣味性、通俗性和针对性上都需要改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高等教育中与建筑安全有关的技术教育和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仍是空白。5)安全科技方面:建筑业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很多企业安全的设施和措施不能满足有关规范的基本要求。建筑安全科学研究严重缺乏和滞后,在

31、制定有关政策和规范时不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6)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没有真正从本质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质量低劣,配备严重不足;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强调施工进度,轻视安全生产,蛮干、乱干,抢工期,在侥幸中求安全等问题。7)急救和应急救援:工地急救设施落后,急救人员培训不足。没有建立必要2的急救和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工地没有预先建立与当地医院的急救协议,事故发生后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处理。8)市场机制方面: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

32、险制度”建设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进入清出脱节,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已纳入保险的工程项目比较很低,不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定额造价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了安全生产设施费在工程定额造价中所占的比例极不合理,大大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合法利润和安全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1.1.3 建筑业存在问题及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工作环境1)施工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变化频繁一般的流水施工使得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包含着危险源,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是同步于甚至落后于施工过程(结构施工中)。而且,由于环境变化频繁,导致施工作业人员容易在适应

33、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环境中的不利条件影响,使得危险概率增大。2)施工项目存在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征,施工项目中的建筑物、设备、机械、机具、材料乃至人员,都表现出很强的临时性,建筑物很难按照同一图纸、同一施工工艺、同一生产设备进行重复生产,导致我们无法彻底辨识和了解施工中的全部危险源,展开系统地防范和控制。而且,建筑施工中的许多施工过程都是在临时设施上进行的,如脚手架、模板以及室内装修时用的梯子、架子等,施工的危险性大大提高了。3)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工人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等,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4)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大,

34、时间长,其间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据统计,建筑物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量约占总量的70%,且易受风、雨和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施工危险性增大。5)施工项目工序多,变化大,环境影响因素突出。建筑施工项目从基础施工、主体工程到装修各阶段,工程内容迥异,工序和施工方法也各一不相同同时,作业环境也随时改变,其中隐藏的危险源众多,原因各异,导致危险源的辨识困难,危险隐患增加。6)施工项目高处作业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约占90%,同时受到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在防护不当时,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37)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作业多等危险隐患。由于进度需要和实际施工条件制约

35、,经常需要多工种、多班组在同一作业面内展开施工作业,在有限的场地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导致危险源在有限时空内高度集中,容易导致事故发生。8)劳动对象体积、规模大,施工作业者劳动强度高,手工劳动多,作业人员易产生工作疲劳、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误操作和事故发生。9)作业人员的操作过程复杂程度高。现代施工项目工艺繁多,施工条件复杂。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还需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变化,随时进行施工协调,导致劳动复杂性程度增大,一旦发生疏忽容易造成事故。10)人机混合作业,容易产生机械伤害。施工机械设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但从使用条件来看,许多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混合作

36、业,导致事故隐患集中,危险性增大。组织结构1)项目与公司的分离。承包商往往同时向多个项目竞标,而且通常总公司与项目所在地分离。虽然不同承包商对项目的控制力度不同,但都会造成公司与项目的分离。这种分离使得现场安全管理的责任,或者说能够有效进行安全管理的角色,更多的由项目来承担。而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压力的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在项目得到充分的落实。2)分包(专业化)。由于建筑业多级分包体制的存在,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力度会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而衰减。具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由于调动资源的权限不同,很难及时得到解决。管理方式1)目标(结果)导向。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质

37、和量)和资源限制(时间、成本),这些往往对承包商形成压力,再加上分包的出现,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只要结果(产量)不求过程(安全),而安全管理恰恰是在过程中的管理。2)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工人散布工地从事多个工位和任务的工作,施工现场劳动对象和劳动条件千变万化,很难一一规范所有操作行为。同时,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工人与雇主间的短期雇佣关系,造成雇主对工人培训严重不足,也会造成工人施工操作的非标准化。这其中就蕴涵着不安全行为。而管理和控制只能更多的依赖监督、依赖经验。人的因素影响1)工人工作的自主性强。工作环境的变化、管理的目标导向以及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建筑业工人在工

38、作中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有更大的自主性,即事4故预防更多地依赖对工人的管理和安全培训。然而,由于工人与雇主问的短期雇佣关系,使雇主对从工人培训获得安全效益缺乏信心,使工人培训被忽视或压缩,加大工伤事故率。2)工人的素质相对较低。在建筑业中,大多数的工人来自农村,受到的教育培训较少,相对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较差,安全观念淡薄,从而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且自身作业活动多样、施工条件多变,导致系统整体包含的危险源集中,危险性特点多样。1.1.4 施工项目事故多发类别和部位以云南省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为例:年度发生事故比较(见图1.1,1.2)200

39、6年,我省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33起2,死亡40人,与2005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5%和25.9%。(见图1.1,1.2)10502005年事故起数2006年事故起数123456789101112月份图1.1 2005年、2006年建筑施工事故起数比较Fig.1.1 th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s in 2005 and 200610502005年死亡人数2006年死亡人数123456789101112月份图1.2 2005年、2006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比较Fig.1.2 the deaths of construction ac

40、cidents in 2005 and 2006易发事故类型分析2006年,我省建筑施工事故类别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5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机械伤害等,各类型事故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45%、22.5%、15%、10%、5%。(见图1.3)机械伤害 其他物体打击5%3%15%高处坠落44%触电坍塌23%10%图1.3 2006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例Fig.1.3 the ratio of deaths of various accdents in 2006易发事故部位分析2006年,井字架、龙门架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2.5%;塔吊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41、20%;洞口和临边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7.5%;施工机具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2.5%;墙板结构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脚手架、其他部位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各占总死亡人数的5%;土石方工程、外电线路、现场临时用电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各占总死亡人数的2.5%。(见图1.4)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墙板结构10%其他 土石方工程5%洞口和临边17%3%施工机具13%塔吊19%脚手架外电线路3%井字架与龙门架22%5%图1.4 2006年各类型事故发生部位死亡人数比例图Fig.1.4 the ratio of deaths of various sites in 200

42、6据建设部建设系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系统数据统计的情况来看,建筑施63%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也基本集中在高处坠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五大类别之中,它们所造成的伤亡人数比例约为4245%、1520%、10%和5%。在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研究中,从事故易发部位展开来考察施工伤亡事故牵扯因素较多,条件较为复杂,没有按照伤亡事故的类型分类来得清晰明了。1.2 研究范围和对象由于现阶段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加之施工项目危险源众多,并不乏有重大危险源出现的现实。要求我们从施工环境、作业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

43、方法去研究,辨识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危险源,把握其特点,对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价,划分危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的控制范围并对危险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本文将围绕施工项目中的危险源管理展开系统研究。1.2.1 研究范围的界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现代施工已经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生产活动。一个大型施工项目,需要有专业建筑工人和各类建筑机械、设备的投入需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建筑材料、制品和构配件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供应工作同时还存在施工中的临时供水、供电、供热,以及各种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临时建筑物等。本文所指的施工项目范围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等的安装工

44、程3。同时,施工项目必须落实到安装施工企业去完成,施工企业根据承包合同或协议,组织施工,同时对项目全面负责4。根据施工项目特点和企业情况,进行施工机械和适当的施工方法选择、合理确定项目施工开展的顺序和施工进度、计算项目及施工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力、建筑机械设备、材料、制品等的需要量和供应办法以及合理布局工地上所有机具设备、仓库、道路、水电管网和各种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和探索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系统管理和协调技术,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纵向和横向的协调一致问题,使得建筑施工安装活动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管理和受控状态,达到管理所需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费用要求和安全要求。论文将围绕施工

45、项目,分析其中的危险源产生机理,寻找危险源辨识方法,通过正确的危险性评价手段,起到预防和控制危险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1.2.2 施工项目系统的危险性特点及管理思路施工项目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特殊且复杂,决定了其危险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危险源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致使有些危险源难以辨识,危险源的状态在不同7条件下经常发生变化,对其发展趋势不好把握。但从本质上讲,施工项目中的危险性来自于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各种能量,当能量的约束、限制条件失效或遭到破坏时,系统就处于危险状态,并具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施工项目危险性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处于一个不断产生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施工项目的开展过程就是系统从有序 (施工初

46、始阶段 )无序度增加 (施工进行中)有序(施工结束后)的过程。如果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则系统的无序(混乱)度将不断增大(嫡值不断增加),即系统的危险性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增大。因此,施工过程中的规范管理就在于维持或增进施工过程中的有序度,减少系统危险源数量,降低系统危险性,避免由于嫡值的不断增加而导致事故产生。总体而言,施工项目系统危险性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施工项目系统危险性的固有性及管理思路施工项目系统危险性来源于施工项目所必需的资源和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包括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这一属性即为施工项目的固有危险属性系统危险性与项目系统共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永远存在。他随着项目的开始而产生,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亡,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发展。1)施工项目系统危险固有属性施工项目系统危险固有属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特性5使得施工项目危险性具有与项目协调一致的生命周期曲线和发展演化规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端和结束。因此,施工项目危险性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对施工项目危险性进行研究,控制的时候,要关注项目的进度和项目施工阶段特性,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管理;b.施工项目的资源驱动性6。项目的展开离不开各种资源的使用,而资源不当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