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660709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题第一部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从忧患中来到世界上,却从安详快乐中死去。、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宁快乐中死去。、出生在忧伤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宁快乐之中。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列举古贤的目的是什么?3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因为经过艰苦磨练,所以心被惊动了,性情变得坚韧了。、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使他动心,使性情变得坚韧。、用艰苦磨练的方式来惊动他的心,使他变得坚韧。、之所以他性格坚韧,是因为他经过磨练,内心警觉。4、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惠末徧,民弗从也。、夫战,勇气也。5、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今义: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齐师伐我师:古义:今义: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7、补出括号中省略的词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战国时、(称谓)。名珂,字子舆,被后世尊为“”,文章先后举、等六人的例子来说明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首先要

3、经历一番磨难。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曹刿论战选自,作者是。9、填写。观刈麦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是著名诗人。本诗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 ,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赤壁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诗。诗中的“,”是作者由咏史而生发的感慨。过零丁洋一诗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中“ , ”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己亥杂诗一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中比喻作者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诗句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元朝散曲家。题目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曲中强烈表现作者对人民苦难同情的句子是“, ; ,

4、。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12画面开阔,色彩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明媚春光的句子是()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3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惆怅的心情的句子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4选出能与“四面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A千

5、树万树梨花开B、万紫千红总是春C、万家忧乐在心头D千锤万凿出深山1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人们一定会犯错误,然后就能改正。B购之千金。悬赏千金捉拿他。C光鉴毫芒。月光明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D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自家田里打的粮食交税都交光了,拾这些麦穗来充饥。1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然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第二部分(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6、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地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故:)曾益其所不能(曾益:)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衡:)征于色,发于声(色:)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士:)国恒亡(恒:)2、文中“是人”包括哪些人?3、第二段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4、文章的论述从个人的推论到。5、文章开头列举一系列人物为例,暗示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推而广之,治国更应如此,一句正是从

7、反面充分论证了这点。6、从行文看,文中的“”一句是过渡的句子,作者认为,以过磨练,最终能达到今天人们所说的“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的境界,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7、翻译下列句子: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二)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8、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8、解释下列句子:何以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师:可以为师矣()齐师伐我()鄙:肉食者鄙()蜀之鄙有二僧()间:又何间焉()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0、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

9、充完整:必以()分人可以()一战必以信()()必以情()()1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12、“忠之属也”一句所指的内容是。13、把该段分成两层,并简括层义:14、这一段着重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的战略思想,其中体现出这种思想的句子是。15、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写统治者目光短浅,曹刿目光远大。、写曹刿满怀爱国热情求见鲁庄公。、写曹刿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写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16、“可以一战”中的“可”相当于,“以”相当于。“可以一战”这句话与上文相照应。17、“肉食者鄙”的表现是什么?(用原文中句子回答)1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指出了作战的及

10、战争的。19“何以战”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从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可见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依次寄托在、上面。20、写鲁庄公对曹刿这一人物有何作用?21、语段中今天还在广泛运用的一个成语是。22、曹刿在下令追击敌军之前担忧的是什么?2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敌军的原因是哪两个?2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公与之乘(乘:)登轼而望之(轼:)再而衰(再:)望其旗靡(靡:)25、找出选文中前后照应的两组句子。26、第一段文字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来表现他,以“”和“”证明他判断的正确,显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27、第一段(详写略写),第二段(详写略写),这样详略安排材料主要根

11、据“”的需要,这样剪裁,使文章的中心。28、“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29、本文紧扣“论”字,详写三次对话,所以,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记叙生动、议论精辟、寓叙于论、寓论于叙30、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故:公问其故故逐之、之:公将鼓之故克之、望: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其:下视其辙公问其故31、下列词义不同的一项是()、之:公与之乘公将驰之、故:故克之故逐之、视:下视其辙吾视其辙乱、师:遂逐齐师齐师败绩32、对第二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段文字写鲁庄公叙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对曰”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第二层指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

12、判断敌方意图。(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予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从字数上说,这是一首诗。从内容上说,这是一首诗。2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可知本诗描述事情发生在(季节)。3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句子是“,。”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属于描写。5“贫妇人”“抱子”“秉遗穗”、“悬敝筐”的原因是“,。”6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也

13、感慨万千,请写出表现作者感慨的句子。(四)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这是一首七言。8使作者顿生“思古之幽情”的诗句是“,。”9作者为什么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呢?难道孙、刘联军的胜利仅仅是由于偶然的东风吗?(杜牧曾为三十六计作注)(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从字数格律看,这是一首。11首联主要内容是写。12颔联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和。13尾联表现了作者 。14、这首诗选自,作者。在颈联的空线处,补填上原诗内容。并解释填入内容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5颔联中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简要说一说其作用。16解释词语并说出修辞方法。干戈:汗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