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参观实习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656211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参观实习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为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各门知识,使其能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得以充分运用,做好毕业设计,并在其过程中拓宽视野,了解我国城市建设和单体建筑的发展趋势,胜任未来实际工作的要求,学校组织建筑参观实习。由于我们组的毕业设计题目为山东农业大学科研教学中心设计,因此我们小组的参观实习的主要方向就是文教类建筑。在文教类建筑中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书馆作为本次参观实习的主要方向。调研期间我去了上海,并参观了上海的几所主要高校;在参观中我以图书馆为中心,下面举例说明此次参观实习的成果。 1.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新图书馆 总平面介绍新图书馆位于闵行校区中心位置,于2006年3月11日奠基,服务面积

2、约3.5万平方米,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开馆,主馆座位约3600席。如总平面图所示,图书馆西面为一面较大的湖水(涵泽湖),北面为园林区,东面和南面各有一条河,地处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多之地,选址符合高校图书馆之需,而且东面、北面、西面风景宜人,为图书馆创造了十分优美的环境。 功能布局新图书馆主馆,定位为“理工生医农科综合馆”,在崭新的布局和设计上将充分体现图书馆全新的学科服务理念。在服务上实现“藏、查、借、阅、参” 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机制,在功能布局上面,不仅有着安静舒适、观景角度宜人的自习室,还根据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复杂功能需求配备有小组讨论室、课题研究室、多媒体试验区、多媒体制作室、多媒

3、体演播室等空间。另外,采用一门式管理模式,淡化书库和阅览室的界限,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如下图所示:传统图书馆在功能上主要以收藏为主,阅读为辅,所以藏阅两大功能严格分开,二者相互独立,不可互换。然而,这样的布局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有意要拉近读者和图书距离的要求,于是在管理上,书架与阅览室的布局渐渐从闭架走向开架并向完全开放式布局走近。而在新图书馆以及接下来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完全开放式的布局,阅览区与书架区置于同一大空间内。如图所示:从总体布局上来看,不难看出建筑为三个正方体块与一个长方体块组合在一起,正方体块在满足其各自功能要求的同时,它们之间夹住的室外区域即形成公共内

4、院,能为图书馆引景创造条件,内院里边种植着一些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配合图书馆营造了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让阅览室内的读者们在休息之余能有良好的美景可观。如图所示: 内部空间首先,新图书馆入口大厅比较大气,为一长条形贯穿一二层的大空间,方向性较强。入口大厅内布置咨询台、借阅手续办理台、公共检索区以及休息区,在采光上面,除了两侧外墙的玻璃幕墙采光外,在入口大厅这一空间顶部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圆形采光天窗,充分保证了一层入口大厅白天在即使不用人工照明的时候仍然能有着明亮的空间。此外,这些圆形天窗不仅能满足一层入口大厅以及二层廊道的部分采光需求,还能为三层的廊道综合阅览区提供一个十分宜人的

5、内院。由于新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空间主要为三个正方的体快,所以从内部空间上来说利用率比较高。另外很容易发现阅读区的布置有这么一个规律,座位布置要么是在玻璃幕墙边,要么是绕着中庭布置,这样的“回”字形布置方案的优点一方面能保证充足的室外照明以及能有良好的观景角度,让读者感觉身处于环境优美的读书环境中;另一方面能将大空间围合成一个内空间,保证书架的藏书空间与阅览区放在一起时仍为读者提供出一条流畅、便利的流线。此外,在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氛围上,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敞亮,照度高的大型阅览空间,比如入口大厅、B200300400,这种空间能突出高校图书馆的现代性;另外一种为古朴的、暖色系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主要藏

6、有类似四库全书这样的古书,在其内部装饰上,也尽量都用古朴色的木片来装饰,力求空间的统一性,这样的空间更能突出图书馆的安静氛围,人在里面不自觉地会降低自己说话的音亮以及停止其他可能会破坏空间安静氛围的行为。如图:另外,主图书馆在空间处理上还体现了设计者着重使用的一种手法内庭,在图书馆内参观,会随处可见很多上下贯穿的内庭,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上下空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上下的通风以及采光需求。 内庭的存在还能为整个阅览空间提供了一条垂直交通的通道旋转楼梯,在三个大体块中,每个体块都有一个贯穿二层到四层的内庭,每个内庭都有一个旋转楼梯,旋转楼梯不仅解决了垂直交通的问题,更成为了空间内的一件建筑艺术小品,为

7、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趣味。如图: 不足之处由于图书馆的朝向以及可能设计者的疏忽,新图书馆的内部热物理环境并不十分良好,常常需要空调等设备才能满足内部环境的舒适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东西晒问题,尤其是西晒,下午4时左右过后,在三个大体块阅览区的靠西侧窗户学习的读者会觉得西晒的考验特别难耐。2.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于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主楼加裙楼共计约3.9万平方米。在体形上,该图书馆为一筒形主楼(12层)与带有弧形的不规则形状裙楼(5层)组成,两楼在二层上有廊道和广场连接,二楼为主入口,并且在一层上连成一体,裙楼因为有弧形的存在而使两楼的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由于主

8、楼为圆形筒状,故而在平面布置上按环状布置,总体布置为中间部分是交通、厕所等服务性空间,外圆为电子阅览室、书库以及其他阅览室的图书馆功能空间。阅览室因为玻璃幕墙的存在而使得内部空间特别敞亮,在抵抗东西晒问题上面,主楼使用了百叶窗的方式。但由于筒状平面半径较小,故而从二层的入口大厅开始包括其楼梯空间和廊道空间都较为狭小,不能满足较大人流的使用,这在它的三角形平面的楼梯上突出的更明显,设计者明显也能意识到了这点,故而设了两部对称的楼梯,但还是难以掩饰其余服务空间的狭小。在功能布局上面,一层主要为内部采编以及书库之用,因为一层能直接与室外地坪连接,故而方便了货物运输通道的设定。另外,一层还设置了一些比

9、较零碎的阅览区和一个弧形展厅,满足了一些小型展览需求。 在带有弧形玻璃幕墙的体块和主楼体块中间,设计师为裙楼搭配了一个三角形平面的玻璃体块,作为裙楼的入口大厅,在垂直方向上子为两层通高。由于入口大厅的体块为玻璃材质,加上设计师对通风的处理上可能效果不佳,入口大厅在不开空调设备的情况下比较闷,也许也是因为参观当日的细雨天气较闷使然。 在参观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的过程中,第一感受是觉得空间有点多,因为其中很多不规则形的平面太多而感觉有点零碎,但当进去阅览区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时发现其实设计师的聪颖,他利用了裙楼有一个弧形玻璃幕墙的特点,绕着弧形布置空间,在凌乱中不失规律,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

10、渗透。设计师在有意垫高的二层入口广场与裙楼之间故意留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内庭,里边种植绿色植物,美化了其环境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室外景色。设计师利用了这些不规则形状的空间很好的完成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交流,当坐在阅览室其中时会发现你可以观察另一空间的使用者,甚至可以透过弧形玻璃幕墙看另一侧的建筑空间。通过对交通空间的合理布局,设计师很好地利用了一些三角形的锐角部分,以致于不会影响空间的利用率,另外在侧向外墙上很少开窗,只是挖了一些细长的洞,很好地避免了东西晒。参观结束后我与小组其他人员交流并讨论得出了一些关于文教类建筑的收获和总结: 文教类建筑(以大学校园建筑为例)(1)、建筑环境 学校不宜与市场

11、、公共娱乐场所毗邻。校园内宜建设有完善的绿化系统。宜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创造出舒适的课后休憩空间 。宜设置景观小品。(2)、建筑布局 学校的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各建筑组团有序发展,各组团都有自己的中心,并有便捷的步行系统于相邻组团联系,形成多个独立高效运作的系统。同时也改善各专业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性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新校区规划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营造高雅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

12、,因地制宜。规划不仅对原有环境进行保护,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同时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还注意从更高层次来创造一种学府氛围,把人文环境的营造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3)单体建筑平面布置 功能性较强,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专业使用不同面积的教室,并应考虑房间的通风和采光对于人流量较大的交通枢纽处应考虑加大交通空间的面积 (4)、建筑造型 学校的大门设计较出色,校园内的建筑中,主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造型独特、美观,可作为学校的代表性建筑。(5)、建筑色彩 选色朴素,给人以稳重感,也迎合和大学校园特有的氛围。除了参观了上海的高校,我还去上海其它地方参观。有:

13、1、 参观博物馆等演出展览性建筑,从大的方面了解公共建筑的布局、构造、造型等特点,从小的方面了解建筑的节点、细部做法。2、 参观学习新天地、8号桥地区,观摩旧建筑改造实例。参观外滩、北外滩、城隍庙,了解老上海历史和旧上海建筑风格。3、 还去参观游览杭州西湖景区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体验具有中国特色的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体会如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让建筑生长。这些天的经历,不仅让我开拓了眼界,拓展了知识,而且让我对一些建筑理念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设计创作是很有帮助的。我的认知,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表皮是一个建筑最生动的表情,一些简单普通的建筑材料通过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

14、计安排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设计者王澍将平日极为常见的旧小青瓦,旧砖块堆砌在一起 ,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见图13)。 再比如世博园案例联合馆将红砖创意组合,便得到另一种别具风格的效果。图13.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常见的旧小青瓦,旧砖块堆砌在一起 ,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图14. 世博园案例联合馆4-2将红砖创意组合,便得到另一种别具风格的效果。 2建筑应该注意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15、,做到物在景中,景中有物。这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但凡大师作品,一定会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得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比如大师贝律明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充分考虑了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苏州悠久的历史背景。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

16、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图15. 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图16. “天圆地方”、“天地之间”和“天人合一”3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学习如何把中国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是十分不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博大精深,我们现处在国际化开放化的时代,如何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是许多大师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实习中看到的许多建筑,就巧妙的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建筑理念和建筑实体中,不仅给国人以亲切之感,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文化。例如上海博物馆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

17、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上海大剧院建筑的构思为天地之间,被设计师定位为开放的宫殿;世博会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4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不仅需要对建筑的外观有敏锐的头脑,更需要用细致的眼光做好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很多时候,细节比建筑的形体更为重要。细节的处理使得建筑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这一点,古人做到了,我们就更应该做到。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古人就很注重细节。每一个窗花,每一个墙角,每一个石块,每一株植物都是经过精心设计

18、的。游人徜徉在如诗如画的庭院中,听风赏景,更有人在画中的美丽意境。这次实习游览的拙政园和网师园就是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大至一间房、一扇门,小至一花一草都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尝。 5关于旧建筑改造。旧建筑的改造虽然会受到很多限制,空间造型变化也很小,但是却可以节约建筑成本,减少建筑垃圾,花小的力气却有打功效。这次实习期间看到了很多旧建筑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八号桥”以打造设计创意产业为目标,将原上海汽车制动器厂上世纪5080年代的八栋车间大楼重新规划布局。由于厂房不是保护建筑,故在改造设计中更有创意和发挥的余地。厂房间的新增连廊、通道树立了整体连贯的社区形象,通过拆除和打通部分厂房形成的消防车通道成为尺度宜人的“后街”,凸窗、转角窗、条形窗等现代感的开窗形式替代了原来的单一格局,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互动和交往。又如上海新天地,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再如上海世博园里的几个城市案例综合馆,还有园区里由烟囱改造的温度计,都是由旧变新的最好案例。图18. 上海新天地和八号桥都是旧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