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6553081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85 大小:387.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1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84 -建筑物纠偏、加固和改造技术目 录第一章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下沉加固技术8第一节 下沉原因分析8第二节 加固处理原则10第三节 加固处理方案选择11第四节 加固处理工艺11第二章 多层砖混结构的托承加固16第一节 砖柱核算及加固设计17第二节 施工要点18第三章 用预应力粗钢筋加固膨胀土地基中砖混结构房屋的方法18第一节 地梁下用钢筋混凝土压入桩进行基础托换201、 工程概况202、 压桩的设置213、 地梁承顶压能力复核224、 接桩235、 结语24第四章 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压入桩托换技术24第一节 用于房屋增层地基基础加固补强24第二节 用于桩基础补桩25第三节 用于商层建筑

2、基坑开挖相邻建筑物及边坡支护26第四节 用于大型设备基础纠偏顶升复位27第五节 用于加固改造桥墩、桥台29第五章 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30第一节 破坏情况31第二节 事故原因分析31第三节 事故的鉴定意见及处理方案32第四节 复位方案33第五节 加固方案34第六章 预应力技术在回转窑墩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35第一节 裂缝原因分析36第二节 加固设计37第三节 结语38第七章 用喷射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39第一节 加固设计39第二节 技术措施40第三节 喷射混凝土强度检验41第八章 断裂及倾斜柱的调整加固41第一节 临时加固42第二节 屋盖系统的保护及监测42第三节 调整复位

3、43第四节 加固处理44第九章 薄腹梁抗剪力不足的补强加固技术45第一节 薄腹梁按实际强度承载能力计算451、 加固方案462、 施工步骤463、 加固效果47第十章 支架托板换梁工艺48第一节 处理方案48第二节 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49第三节 施工注意事项51第十一章 用喷射混凝土修复火灾烧伤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52第一节 结构烧损情况检验52第二节 结构修复设计53第三节 喷射混凝土施工54第四节 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56第五节 对啧射混凝土修复方法的评价56第十二章 喷射混凝土加固修复住宅墙体技术57第一节 加固方案的确定57第二节 喷射混凝土施工58第三节 加固效果评价60第十三章 化

4、学灌浆在混凝土补强加固中的应用61第一节 化学灌浆材料的用途及作用62第二节 常用于混凝土裂缝粘结的灌浆材料63第三节 混凝土裂缝粘结的工艺流程及效果检测方法64第十四章 化学灌浆技术在宝钢热轧厂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中的应用67第一节 宝钢热轧厂地下工程及混凝土裂缝概况67第二节 宝钢热轧厂工程施工中采用的灌浆材料及其特征68第三节 工程实例72第十五章 采用聚合物修补加固混凝土技术73第一节 外部粘铜加固法74第二节 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法75第三节 聚合物浸渍法-负压常温聚合物浸渍法76第四节 树脂灌注法77第五节 修补加固方法评价79第十六章 开裂混凝土梁和节点的快速修复试验研究81第一节

5、混凝土梁快速修复后性能的试验研究82第二节 混凝土节点快速修复后反复加载的试验研究85第三节 结语87第十七章 热电厂除尘器支架梁柱裂缝加固处理87第一节 加固原理88第二节 加固施工顺序88第三节 框架梁加固89第十八章 多层厂房结构综合加固技术92第一节 结构加固前状况93第二节 产生问题的原因93第三节 补强加固措施94第十九章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技术的应用101第一节 检测与鉴定概况101第二节 加固方案103第三节 加固效果104第四节 9-21-5结语105第二十章 排洪涵管加固工程施工106第二十一章 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涵管加固设计106第一节 加固施工107第二十二章 采用

6、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原煤贮仓112第一节 贮煤仓结构现状112第二节 预应力施工115第二十三章 建筑物纠倾技术117第一节 导致建筑物倾斜的原因118第二节 建筑物纠倾方法的合理选择120第三节 建筑物的允许倾斜值121第四节 纠倾工程的技术方案制定122第五节 建筑物纠倾新技术124第二十四章 软土地区房屋倾斜纠偏加固方法129第一节 场地地基土概况130第二节 新建标题130第三节 纠偏加固方法的实践132第二十五章 用掏沙纠倾法处理基础不均匀下沉倾斜房屋135第一节 地质及工程概况136第二节 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的选定137第三节 纠倾的准备与实施137第二十六章 采用旋喷法处理不均

7、匀沉降住宅楼139第一节 地质情况139第二节 加固补强设计140第三节 加固施工141第四节 加固效果检查评价143第二十七章 柳锻厂房柱子下沉倾斜的纠偏方法144第一节 柱基下沉倾斜、锤基下沉的原因145第二节 处理方法选择146第三节 柱子加固、纠偏、屋架顶升实施方法147第二十八章 柱基倾斜位移的支顶矫正149第一节 柱基位移倾斜的几种矫正方法149第二节 原柱基荷载、有关参数及位移矫正反力计算150第三节 支顶柱基矫正复位法152第二十九章 保持建筑外形改变旧建筑使用功能的综合技术155第一节 工程概况155第二节 改造方案156第三节 改造中的问题及措施157第四节 技术措施的实施

8、157第三十章 商业建筑增建地下室的设计与施工161第一节 现场调查161第二节 改建方案及改建施工162第三节 新旧建筑物差异沉降处理163第四节 地下室防水处理164第三十一章 大型玻璃生产厂房改造工程施工技术165第一节 工程改造的施工难度165第二节 施工方案优化166第三节 加固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67第四节 拆除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169第五节 托换技术-大梁的承载170第六节 实施效果172第三十二章 砖混结构房屋整体平移的几项关键技术172第一节 平移总体构思173第二节 基础处理技术174第三节 牵引技术176第三十三章 旧城改造中的房屋整体平移、旋转工程实例178第一节 五层框

9、架结构整体平移技术178第二节 三层砖混结构整体旋转62。技术182第一章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下沉加固技术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过去建造的一些建筑物,由于事先未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湿而导致建筑物不均匀下沉、墙体开裂,影响了正常使用,下沉严重的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加固,首先是要控制地基的下沉,即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第一节 下沉原因分析湿陷性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是水浸蚀后,水分子楔入土颗粒之间,破坏联结薄膜,并逐渐溶解盐类,同时水膜变厚,土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在土的自重压力和建筑物附加

10、压力作用下,结构逐渐破坏,颗粒向大孔中移动,骨架挤紧,从而导致地基湿陷,引起上部建筑物的不均匀下沉,墙体出现裂缝。建筑物的变形越严重,对建筑物的危害也越大。根据多年来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下沉情况的调查、分析,归纳起来引起地基下沉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上、下水道距建筑物过近,当管道发生跑水或渗漏时,水浸湿地基而下沉。如某锻造厂的三号单身宿舍及其附近的浴室,由于上水管道漏水,长期未进行处理,造成地基湿陷事故,在窗间墙及墙角等部位出现了严重的裂缝。2.地沟过浅,封闭不好,雨水由地面流入暖气沟内,或是沟内管道跑水,使水由暖气沟进口处流入室内沟槽中,再沿沟槽内的缝隙渗入地基,造成建筑物下沉。如太原某

11、修造厂的综合车间,由于室外排水不畅,雨水流入暖气沟,并沿沟灌入地基,引起建筑物一面墙身严重下沉、倾斜。3.屋面排水系统处理不好,雨水流入基础。如山西闻喜县某厂一座新建的车间,屋面采用内排水作法,土建施工完后,未及时做好排水系统,突降暴雨,雨水由天沟经室内排水管流入地下,造成柱基下沉,下沉最严重者达54cm。4.散水过窄或散水下沉。如果建筑物室外标高过低,场地排水不畅,地面水就容易沿墙根或散水边浸入基础,导致建筑物下沉。如山西省翼城县某厂食堂,由于基础四周用冻土块回填,又未分层夯实,就浇筑了散水混凝土。当气温回升,回填的冻土消融,填土下沉,混凝土散水部分出现塌陷、开裂,雨水顺裂缝侵人地基,造成建

12、筑物下沉。5.由于附近新建水库、排洪沟等原因,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建筑物地基发生湿陷。如陕西某锻造厂的成品库,地面排水条件良好,建筑物内外均无上、下水源,但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使地基土中的含水量大大提高,引起了建筑物的严重湿陷。6.洪水浸淹,多见于山区建筑,由于山洪暴发,浸淹建筑物引起湿陷。如青海某水文地质站,没有规划防洪设施,山洪浸淹了10幢建筑,造成严重湿陷。第二节 加固处理原则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造成建筑物下沉的主要原因既然是因“水”渗入基础底部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此类建筑物加固处理时,就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从根本上解决湿陷的问题,才能确保加固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加固处

13、理时,应遵守以下一些原则:1.首先要查看建筑物场地的地质勘探报告,了解地基土质情况、原来对地基的处理情况、基础设计情况、施工及使用情况,现场考察及查阅工程档案。2.弄清建筑物湿陷的主要原因,是上下水道跑水渗漏,还是暖气沟内灌水;是地面水由散水等处浸入基础,还是地下水位上升。只有找到引起发生地基湿陷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3.当发现建筑物出现过大沉降时,如系管道漏水引起的湿陷,就要及时断绝水源,使地基不继续浸水;如系地面水由暖气沟、散水等处浸入地基,则必须先将这些部位处理好,防止水继续浸入基础。4.要对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湿陷变形的发展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如果建筑物下

14、沉变形已接近稳定或基本稳定,且情况又不严重,只需处理好各种水源渗入基础的可能性,并对建筑物受损部分进行一些必要的修补加固即可。5.如地基需要加固处理,则应根据土质情况、建筑物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办法来进行加固处理。6.在考虑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加固方案时,应采取技术上合理、加固时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方案。第三节 加固处理方案选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强劳法、灰土挤密桩、灌注桩、石灰桩、双灰桩、换土法、灰土垫层法、灰土井桩等。但是这些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未建造建筑物以前进行地基处理。当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以上的这些方法就不一定适用了

15、,必须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技术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加固处理方法,见表9-1-1。第四节 加固处理工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浸水下沉后,地基的加固处理工艺要点分述如下。9-1-4-1硅化法加固工艺1.加固方案应根据不同的加固要求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硅化加固方法。(1)紧靠基底外侧钻垂直灌注孔,依靠压力浆液的扩散作用,硅化基础下周边土体,如图9-l-l。(2)先在基础外一定距离用硅化法做一围幕,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加固,如图9-l-2。(3)以不同的角度在基础底下打斜孔,加固基础下的土体,如图9-l-3。(4)在基础一侧或两侧挖土坑,分层钻水平孔,灌注浆液,加固基础下的土体,如图9-1-4。(5)在基

16、础上用风镐直接钻孔眼,直接加固基础下的土体,如图9-1-5。(6)紧靠基础外侧周围钻孔灌浆液做一围幕,然后用第5种方法加固,如图9-1-6。(7)紧靠基础外侧周围钻孔灌浆液做一围幕,再钻斜孔至基础底部进行硅化处理,如图9-1-7。7种硅化加固方案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见表9-1-2。2.土体加固半径可参考表9-1-3,实际使用时应根据试验确定加固半径。3.确定孔距孔距与土的加固半径有关,一般孔距为1.73r;如为两排加固时,排与排间的孔距为1.5r,如图9-1-8。4.确定孔深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来确定。5.确定硅化面积根据试验确定土体硅化后的强度及硅、设计要求的地基强度R和基底面积F

17、来确定硅化面积F硅。6.确定孔数孔数N与每个孔在基底部分的硅化半径了有关。每孔硅化面积f孔=3.l4r2(全部在基础下部)故7.每孔浆液灌注量Q=8.施工工艺要点分层灌注时,每层灌注深度宜为0.81.0m;灌注压力:起始宜用0.020.05MPa,每深1m,压力增加0.020.05Mpa;流量:控制在510L/min以内;一个基础上一次硅化地基的面积,不宜超过基底面积的20%,以防引起湿陷变形;灌注顺序应先灌上层,由上至下逐层硅化到所需深度;灌注时应遵守孔对称、先上后下、错位跳动、先外后里的原则。9-1-4-2氢氧化钠溶液加固法1.确定加固半径加固土体的半径r应通过试验确定,在黄土中一般为0.

18、40.8m。2.确定孔距和孔深孔距一般为1.73r,孔深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要求而定3.计算加固土的体积公式V=r2h4.计算溶液需用量公式Q=r2hnK10005.施工工艺要点(l)用洛阳铲按孔位成孔;(2)孔中填粒径为1020mm碎石,每填200mm用木棒稍加捣实;(3)加温碱液,温度控制为9095;(4)灌注时可用手摇泵加压,压力控制为0.10.2MPa;(5)灌注时要先浓后淡,跳孔灌注。9-1-4-3灰土桩加固法确定桩径:桩径一般选用200300mm;确定桩距和桩深桩距一般为2.53.0d;桩深一般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人工打桩时宜为46m,机械打桩时宜为610m。桩孔布置为了造成一个比较

19、坚实的围幕,一般应在基础周围打23排灰土挤密桩,桩基和条形基础的桩孔布置如图9-1-9。4.施工工艺要点(l)成孔顺序按隔排跳位法进行(2)拔管后要逐个检查桩孔有无缩颈现象;(3)桩孔回填前应清孔底并夯实;(4)三七灰土应配比准确,拌合均匀,含水量适宜;(5)灰土应分层回填,每层虚铺厚度和夯击次数,应根据夯锤重量和落距通过试验确定。9-1-4-4石灰桩加固法确定桩径:用人工或打桩机打入桩管成孔,孔径一般选用270325mm。确定桩距和桩深:桩距一般采用23d。桩深宜为46m,宜达土的天然含水量等于18%20%时为止。3.桩孔布置:与灰土桩基本相同。4.施工工艺要点(l)宜采用隔排跳打法;(2)

20、生石灰块粒径不大于50mm,粉状含量不大于15%;(3)桩孔中充盈系数宜为1.41.7;(4)填充生石灰块时,要用桩管或落锤夯击密实;(5)桩孔上部至少有lm深度内应用素土封孔,以防开花放炮。第二章 多层砖混结构的托承加固某商业综合楼,为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650m2,檐口高18.73m,基础平面见图9-2-1。建筑采用条石带形基础,宽0.6m,高0.6m;490mm490mm砖柱承重,240mm砖墙。楼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屋面为钢筋混凝土整体屋面。配筋采用8号铅丝,致使屋面挠度达120150mm,混凝土普遍开裂。该工程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和验收记录,工程质量完全

21、处于失控状态。在E轴条石堡坎下设有一排水沟,因年久失修,导致污水沉积,地基长期处于浸泡状态。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地下2m以内属人工填土层,物质成分复杂,厚度变化大,土质较松散,不宜作持力层。建筑物室内外高差达0.75m,作为临街商店,经营十分不便,切望降低室内标高。砖柱作用在条石带形基础上的荷载N=1250kN,地基承载力R0.802l.19375000=357892.5(N),显然不安全,仅为规范要求的22.2%。为此设计采用组合砖柱对原砖柱进行加固,见图9-2-6。组合砖砌体计算如下:1-l剖面假定为小偏心受压,即采用对称配筋为全截面受压。混凝土为 按构造配筋,每边配3l6。基础面处,按组

22、合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代入得:16000000.888(1.19500500+l0300500l.012063l0)=1928168(N)安全第二节 施工要点 砖柱下基础采用托承加固,以改变旧基础的承载能力。根据现场条件、施工单位装备及技术水平,采用了大直径挖孔桩加深加强地基。桩基施工应采用对称间隔施工,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变化,作好必要的安全措施。承力梁采用顶推法施工,按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逐一进行,施工时先卸荷后施工,即先拆除屋盖及第四层墙体和三、四层阳台,然后再进行基础加固。组合桩施工前一定要将砖柱清扫干净并凿毛,以提高混凝土与砖柱结合的牢固程度。箍筋通过的灰缝须剔缝,以保

23、证箍筋嵌入灰缝中,然后在砖柱两侧用l:2.5水泥砂浆抹平,抹灰层厚25mm。组合柱中纵向钢筋须穿过钢筋混凝土楼板,要求预先量测好位置,对准钢筋部位凿出过板洞,使钢筋伸过楼板。浇注的混凝土宜采用中砂低流动性混凝土。第三章 用预应力粗钢筋加固膨胀土地基中砖混结构房屋的方法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再吸水再膨胀,再失水再收缩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房屋基础受到膨胀力的循环作用,结构薄弱部位首先开裂,特别是砖混结构,其裂缝会迅速扩展,贯通整个墙体甚至基础,严重的会造成墙体倾斜、错位。下面以一幢锻压车间(图9-3-l)为例,介绍用预应力粗钢筋对膨胀土地基中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固方法。1.采用l8钢筋作为预应力

24、主筋。2.先在房屋四角制作钢筋混凝土垫块,垫块内设6200钢筋网片,见图9-3-2。3.按图9-3-2在墙上打洞并埋入钢筋,用1:1水泥砂浆灌实,并与第二步同时施工。4.待钢筋混凝土垫块达到28d龄期后,将预应力钢筋按房屋尺寸焊接好,安放在施工图所示位置及标高,无螺纹的一端与预埋角铁焊牢,拧紧2号螺母使预应力主筋拉直即可,然后将有螺纹一端也焊于角铁一侧,同时取下1号、2号工作件,并将伸出角铁的预应力筋趁烤热瞬间迅速打弯焊于角铁一侧,见图9-3-2、9-3-3。5.将3号撑杆按图9-3-2所示位置照图9-3-4焊好。6.将拉紧螺栓按图9-3-4放置。7.待上述各项工作完毕后,即可拧动拉紧螺栓。注

25、意应同时拧动螺栓上的螺母,待拧到张拉图所示位置后,预应力钢筋上的预应力即达到设计要求。此时施加预应力的工作即告完成。8.构造要求。按规范要求用C30号细石混凝土将钢筋封闭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利用上述方法还成功地对其他几幢房屋进行了加固处理。竣工后,建筑物不再出现裂缝,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第一节 地梁下用钢筋混凝土压入桩进行基础托换采用直接将设置在地圈梁下的钢管桩逐节压入地基的方法进行基础托换,费用很高,在土中(尤其在地下水往复升降区段),由于钢管桩被腐蚀而影响耐久性;且钢管压入桩在封顶时没有进行预压,需待建筑物进一步下沉后,才能参加工作。为克服上述缺点,在某房屋基础托换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

26、土桩代替钢管桩,并在封顶时对桩进行预压,使桩立即参加工作扩有效地阻止了基础继续下沉。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新建5层办公楼,验收时发现西端山墙窗台下产生了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水裂缝宽达10mm。紧连山墙开间的底层纵墙均有上宽下窄的斜裂缝,最大缝宽3mm。由于此处屋顶有一个20m3的水池要装水,因此必须加固才能确保安全。地质资料表明,工程场地内粘土与亚粘土并存,虽为较厚的匀质土(69m),但其工程特征有明显差异,见表9-4-1。西端有裂缝的山墙基础处在亚粘土区域中,埋深仅为1.2m,地基土含水量受地表水影响较大。亚粘土较粘土透水性强,当它含有一定水分时,上部荷载主要由亚粘土中固体颗粒和孔隙水压力来

27、承担;当天气连续干旱时,地基土失水,孔隙水压力逐渐消失,同时固体颗粒压力逐渐增大,亚粘土被压缩,而粘土的含水量相对稳定,对地基影响并不明显,因而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下雨后,地表水很快渗入亚粘土中,孔隙水压力得到补偿,固体颗粒压力减少,亚粘土出现回弹现象,山墙上裂缝便呈现闭合的趋势。因此,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是造成房屋开裂的主要原因。该工程基础加固,采用地梁下压入桩进行基础托换,不但可以把上部荷载直接传递到含水量相对稳定的深层土中(3.5m),避开大气对土层的影响,同时可减轻原基底压力,减少地基下沉,具有工程量小,费用低,结构性能可靠的特点。2、 压桩的设置地梁下钢筋混凝土压人桩的设置根数,主要

28、与单桩承载能力的大小有关。一般单承载力由桩的截面大小、桩长、地基特征值、地梁承顶能力、建筑物自重等诸因素确定。由于地基持力层较浅,承载力较高,预计压入土中的摩擦端承桩不可能很长。考虑到施工简便和经济效益,采用了较小桩的截面(200mm200mm)和较高的单桩承载能力(200kN)。要求压桩封顶完成后,墙与地梁的空隙用泵压入水泥砂浆填充密实,由于操作导坑也用毛石混凝土恢复充填,因此,可使原有地震承载力得到恢复,与压入桩处于共同工作状态。原有地基的承载能力,可用轻便触探仪测定,不足部分由压入桩承担。每米长地梁下需设置压入桩的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式中G+P每米长基础上恒载与活载之和(kN);R基础底

29、面的地基承载力(kN/m2);A每米长基础底面积(m2);Pj 压入桩的单桩承载力(kN)。3、 地梁承顶压能力复核在地梁下,通过千斤顶进行压桩,其反力直接传给地梁。由于一般民用建筑的地圈梁多按构造配置,其截面及配筋普遍偏小,在压桩过程中,地梁被顶裂时有发生。因此,施工前应对地梁的承顶压能力进行复核。根据结构状况,地梁可看成具有不间断弹性支座的连续梁,以千斤顶反力作外力,直接作用在弹性地基梁上计算内力,并验算其截面强度。但这种计算过于繁琐,不适于施工现场应用。采用倒梁法简化计算过程,一般施工开挖操作导坑宽度约0.8m,故近似取地梁长1.0m,并假定其上作用均布荷载,根据最大压桩力和千斤顶上钢垫

30、板宽度,可求出地梁内力。当复核地梁截面强度为安全时,便可施工。否则,应在地梁下增设钢托梁或钢筋混凝土地梁。一般新增混凝土地梁长1.0m,截面取bh=300mm250mm,当被加固房屋未设地梁时,在墙下设置这种短地梁,也可以进行压桩作业。4、 接桩在压桩过程中,如何逐节将桩连接起来,是基础托换的关键。通常有硬接和软接2种方法。1.硬接,即采用常规的硫磺胶泥浆锚接法。其头节桩飞中节桩、顶节桩的构造见图9-4-1。2.软接,即用微膨水泥砂浆错接法,砂浆采用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中砂,重量配合比为1:1。砂浆中含有水泥重量14%的膨胀剂,膨胀剂中生石灰膏与矾土水泥之比为1:1.1,并适量加入缓凝剂。

31、要求在压桩全过程中,砂浆不凝结。按此配方灌孔砂浆28d的锚固力可达0.9MPa。软接桩的构造,与硬接桩略有不同,系采用70钢管作桦头结合,见图9-4-2。制作时,应将铜管内注满混凝土。接桩时,将下节桩端面用砂浆找平,灌入下节桩预留孔的砂浆比空隙体积多3%,对孔安装后,轻轻转动上节桩,使砂浆充满缝隙。5、 结语该工程地梁下用钢筋混凝土压入桩进行基础托换,按上述设计,方法,只需压人8根桩,共计38m长,现已投入使用两年多,经复查该房屋基础不均匀下沉已得到控制,原砖墙裂缝修补后闭合完好,未发现异常现象,说明加固方案是成功的。第四章 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压入桩托换技术压入桩托换是地基处理的一项实用技术,多

32、年来已成功地托换加固了许多建筑物。近年又用于房屋增层改造中的地基基础补强、桩基础补桩、大型设备基础倾斜顶升纠偏、高层建筑基坑开挖时相邻建筑物及边坡支护、桥墩桥台加固改造等工程中。第一节 用于房屋增层地基基础加固补强现有房屋增层改造中如基础过窄,或经测试检查,原基础无潜力可挖,增层所加的荷载基础无法承担时,可采用压入桩托换方法,在需补强的基础下以托换桩支承增加的结构荷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卫生防疫站办公楼是70年代建造的2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毛石砌筑的条形基础,砖、砂浆的标号均很低,砌筑质量不好。基础宽度仅0.8l.0m,埋深1.5m。持力层为可塑状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基础底面下1.0l.5m为饱和软

33、可塑状态的粉土层,深4m处才见粗砾砂层。天然地基承载力仅100kPa,已属于亟待加固的危房。故决定将原办公楼经过抗震加固后,从两层接高到四层。除对墙体做混凝土钢丝网片加固外,重点用压入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补强。1.计算1505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再根据增层各基础部位上增加的结构荷载布桩。2.画出托换桩平面布置图、桩细部加工及大样。按平面图所标的施工顺序号间跳式开挖导坑,压桩托换。每根桩均要压到室内地面下45m进入粗砂硬层,压桩力达到或超过设计单桩承载力的1.5倍。然后交错撤出千斤顶,向桩管内灌C20素混凝土,塞钢管短节,与基础紧固成一体。有基础梁的部位,在梁下压桩托换;无基础梁的墙体,用工字钢对

34、墙底皮砖加固后再压桩托换。第二节 用于桩基础补桩桩基础施工中,由于增加结构荷载或设计计算遗漏荷载,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缩径、断桩或残留土厚度大等缺陷,将导致建筑物竣工后由上述原因造成房屋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如采用压入桩进行补桩,补足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可以使施工中的房屋补桩后继续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房屋补桩后确保结构安全。包头市回民中学教学楼为4层(中间局部5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面积4000m2,1986年冬开始施工,1987年建成使用。因地基土有湿陷性,设计了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56m,要求桩端落在非湿陷的中粗砂层上。由于桩成孔时残留土未妥善处理及施工、使用中管道漏水,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陷,墙

35、体多处发生裂缝,部分门窗变形,玻璃被压碎,无法进行正常教学。对此采用压入桩托换基础加固方案,在原钻孔灌注桩承台梁底下压入126根56m、200mm200m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恢复了教学楼的使用功能。托换加固利用学校暑假,工期仅60d,资金12.8万元。施工程序及压桩方法与上述增层基础补强基本相似。但由于使用混凝土预制桩,增加了桩的预制和接桩工序,设计桩的制做配筋图。每根托换桩的最下一节预制长度l.5m,下端预制成60。角。中间各节长度为0.40.6m,以预埋铁件焊接和预留孔预留插筋相装配,端面抹高标号水泥浆接桩。第三节 用于商层建筑基坑开挖相邻建筑物及边坡支护随着高层建筑的崛起,深基坑开挖时

36、相邻建筑物的稳定与边坡支护成了重要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地下水位线以下开挖,降水漏斗范围的旧建筑物更容易开裂破坏。基坑开挖前将相邻建筑物可能受到影响的基础部位,根据荷载的大小布桩托换,把荷载通过压入桩传递到新基础下一定锚固深度的持力土层上,这是一种简单省钱的处理方法。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新建办公大楼,地上14层,高61.5m,框架剪力墙结构,箱形基础,地下室埋深5.35m,建成后与旧6层办公楼连成一体。旧楼为混凝土交梁基础,埋深仅2m,新旧楼基础不仅没有距离,且新基础底面低于旧基础底面3m多,新基础大放脚还要深入旧基础边线内0.5m。经方案比较决定采用压入桩基础托换方案。在靠近新楼的旧建筑物山墙和纵

37、横墙基础底下压了60根2197底开口无缝钢管桩(图9-5-4)。因为旧基础底面下1.52.0m粘性土以下就是粗砾砂层,为保证桩的压入长度和足够的单桩承载力,施工压开口钢管,用短钻杆带小勺钻头伸入桩管内掏土掏砂,用边压入钢管边掏砂的办法将钢管桩压入新基础下34m锚固深度。每根压入桩的最后压入阻力均超过设计单桩承载力的2倍,满足结构安全要求。费用仅6万元,20余天就完成了任务,完工后使用多年新旧楼均无不均匀沉降痕迹。第四节 用于大型设备基础纠偏顶升复位大型设备基础发生下沉和倾斜,一般都由地基土不均匀沉降所致。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往往注意墙桩基础而忽视设备基础。当设备下地基土中有淤泥泥炭透镜体、湿陷土

38、、松填土、空洞未发现或发现后未认真处理,基础易发生过大的沉降和倾斜。特别是机械设备投入运转后,地基土受振压密或管道漏水.浸泡湿陷,更容易造成设备基础下沉破坏。处理时如果采用拆-除重新加固地基再做基础的作法花费太大。使用压入桩技术进行托换顶升纠偏加固的方法是,在设备基础底下用千斤顶把预制的涂有防锈漆的钢管桩或混凝土桩逐根压到软弱层下硬持力土层,将设备荷载及基础自重传递下去,靠桩的附加支撑把下沉倾斜的设备基础顶升扶正。托换桩可在基础下沉多的一侧多布置,在下沉少的地方少布置,以调节各部分地基承载不均衡情况,消除或减少差异沉降。如果基础和设备荷载过大,还可利用多台大千斤顶配合托换顶升。丰镇电厂是国家“

39、七五”,和“八五”,期间重点能源建设项目,翻车机室和牵车平台建于1988年,基础落在填方整平的地面上。采用机械开挖推平碾压,最大开挖深度12m,机房及设备基础全部落在厚薄不均未碾压密实的填土上。施工时发现翻车机房东西附跨下沉。施工单位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加抬梁的办法处理,因桩短未进入原土层,反而增加了负担。建筑物落成,设备安装未投入运行时又遇管道漏水,东西附跨与主机房之间被拉裂,附跨发生倾斜;平台及基础下沉,中间向下挠曲,一个角基础向下倾斜,最大沉降量达20cm。经工程处理投标,选用压入桩托换顶升加固方案,使用2197无缝钢管作桩,压人319根,最大压桩深度13m,桩端进入坚硬粘性土层,压桩力达

40、230250kN。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在托换的基础上,对基础倾斜和挠曲进行顶升纠偏。方法是先逐根压桩至深度和压桩力均满足要求后,不撤千斤顶,在基础下沉大的部位加多台500kN2000kN千斤顶(垫枕木或钢板)辅助托换桩上的千斤顶反复顶升,宣至基础偏差调整到满足设计要求,再从基础下交错撤出千斤顶,塞钢管短节垫钢板块,旋紧防回弹大螺栓,支模浇C20混凝土,把托换桩和基础紧固成一体。第五节 用于加固改造桥墩、桥台桥梁建造后若干年,由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桥面荷载、抗震及防洪要求,或由于某些原因桥墩桥台下沉开裂破坏,需改造维修加固。其中基础工程部分成为设计施工中不好解决的难题。使用压入桩托换或

41、桩墩综合托换技术可做到既保证桥的结构安全,又不中断交通。 具体作法是先把桥墩桥台逐个托换加固,或先压桩托换,后筑混凝土墩,换掉腐蚀的桥墩桥台或腐蚀部分,扩大桥墩桥台支承面积或加大基础埋深,降低桥下河底标高,增加桥下过水断面。包头市红星桥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60年代,是市区街道过河桥。为增加暴雨过后的泄流量,红星桥上下游河底均需加深加宽。改造前的红星桥,泄洪过水断面不够,必须按照防洪规划设计要求,将河底加深。新设计河底标高比原河底低1m,离原基础底仅0.67m(图9-5-2),危及桥的稳定和结构安全。采用压入桩技术,在桥墩桥台底下压桩托换,加深桥墩桥台基础。为保证安全,不中断路

42、面交通,采用半幅封闭施工、半幅车辆人流通行交替作业方案。先将半幅施工的桥面下的桥墩桥台分割成条块,间跳式开挖、压桩托换、支模、浇注混凝土。完成半幅施工之后开放,让车辆人流通行,再将令半幅桥封闭,用同样的方法施工,最后加固整修桥面和栏杆,完成改造加固任务。至今基础、桥墩、桥台及桥面结构完好。目前压入托换技术,已从小规模房屋局部排险托换加固,发展到大口径钢管桩、大吨位千斤顶整个房屋、大型设备基础补救性和预防性托换加固。用桩数量由几根到二、三百根。桩用材料为为几十吨钢管、上百立方米的混凝土。在托换桩顶升螺栓或桩侧加小千斤顶,避免了托换压桩撤出千斤顶后桩产生的回弹。应用“土塞作用”,大工程和遇上难压入

43、的砂层,可开口压入钢管或边压入钢管,边从管内掏土,然后向管内灌注混凝土成桩。增加桩的压入长度,解决压入桩通硬层或硬夹层不易进尺的矛盾。第五章 混凝土地下蓄水池上浮破坏扶正加固技术合肥市某研究所新建600m3圆形混凝土地下蓄水池,由于主体工程完工后管理不善,池顶未能及时覆土,加之连将大雨,现场排水措施不当,水池西侧长时间受水浸泡后造成水池自西向东倾斜上浮。倾斜后的最大差达595m2.水池上浮后,经与设计单位研究决定,先将池内注水250 m2以阻止水池继续上浮,但由于复位工作未及时进行等原因,导致水池各部位破坏(图9-6-1、9-6-2)。第一节 破坏情况整个池底呈锅底状破坏,锅底状最深处下陷18

44、0mm;池底板距离池壁450mm左右的环向裂缝已基本贯通,裂缝宽度最大达7mm;池底板中间亦有纵横方向的裂缝,地下水由裂缝涌向池内。池内有纵横各3排共9根混凝土柱,经检测,由于底板上浮使柱子出现不同方向的拉、压破坏,底板呈锅底状后中间下沉,使柱与基础交接面及柱与柱帽交接处的混凝土拉裂破坏。.池顶盖的裂缝位置和破坏状况与底板大致相似,但损伤程度较底板轻,环形裂缝最大宽度5mm,裂缝深度未发展到板底。距底板780mm高度范围内池内壁出现轻微的环向裂纹,其余部位未发现破坏迹象。第二节 事故原因分析施工周期长,特别是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底板与池壁未及时施工,两者施工间隔长达10个月,使底板与垫层结合

45、的整体作用受到影响。雨汛期间现场排水措施不当,且由于管道安装时,将西侧进水管位置土方开挖后未能及时回填。土建主体完工后曾在池内注入800mm深的水进行养护及压重,而管道安装时将池内水排干,安装完毕后又未能重新加人,设计池顶300mm厚覆土也未能及时施工,减小了水池的抗浮能力。各施工及协作单位之间未能密切配合,水池在没有复位的状态下,一次性注水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第三节 事故的鉴定意见及处理方案水池底板呈锅底状破坏,其裂缝宽度已超过了规范要求,复位中板底泥浆从裂缝中冒出,可认为底板钢筋和混凝土已不能共同工作,底板与池壁的连接已失去作用。因此,底板经处理后只能作为垫层使用。经挖开检测后确认,垫层

46、厚度和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也未发生上浮。底板上浮后泥浆的流入只导致底板与垫层的脱离,垫层仍可使用。柱裂缝可认为是由于水池复位时底板和顶板的破坏,导致柱承受偏压荷载的影响而拉压破坏,其裂缝宽度已超过规范允许值,钢筋受力已达到极限状态,但考虑到每根柱承受的荷载较小,可采取“加筋外包”法加固。顶板的裂缝亦超过规范允许值,但其位置对顶板的整体破坏影响不大,考虑到上部荷载较小,故采取柱顶上部加钢筋混凝土板带的方法,以尽量减小顶板上部荷载及满足防水要求为原则进行处理(图9-6-3)。池壁内侧除有1道环向裂缝处,其他基本完好,轻微裂纹仍在允许范围内,钢筋还处在弹性阶段,混凝土和钢筋仍能共同工作,因此池壁保留

47、,在裂缝位置做适当封闭即可。根据现场实地检测与鉴定,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及验算,为缩短修复工期和减少费用,确定除底板重新施工外,其他采取复位及加固的方案进行处理。第四节 复位方案水池复位:池底呈锅底状破坏后,池底漏水严重,加水施压已不能对池体复位起作用。待池底板与垫层之间的淤泥和流砂排除后,只能靠水池自重和外部加压的方法进行复位。复位时将水池周围的回填土方自西向东对称分层挖开,并在池体西侧距池壁3.0m远处挖一积水井,以利于开挖后池壁周围泥浆水的排出。为避免水池东侧穿过池壁的4根出水管对池壁复位的影响,复位前将管道切断。由于水池己倾斜,为防止回填土同时开挖会导致池体产生由西向东的滑移变形,决定

48、东侧1/3圆弧长度内的填土暂不挖除,以保证对池壁的侧压力。待池壁外侧回填土开挖后,检查底板与垫层脱离的高度和泥浆涌入的情况,然后对称地将泥砂仔细清除。采用侧面掏土与底板钻孔相结合的方法,即靠外侧的泥砂用人工掏除,其余部位在底板上按顺序钻孔后(孔按梅花形布置,间距1500mm,该孔兼作底板压力灌浆用),采用高压水泵压水冲洗。经5d时间的清洗及池顶加压,底板已基本复位(残余高差为45mm),复位效果较理想。第五节 加固方案1.底板施工:底板复位稳定后,从底板钻孔处进行压力灌浆,采用水泥砂浆和纯水泥浆,使用425号普通水泥。施工按逐渐加密的方法进行,分2次施工,间隔时间不少于48h,反复进行至板底孔

49、隙被压实为止,并在底板钻孔处预埋16垂直插筋,以加强新旧底板之间的结合。底板所有裂缝均凿V形槽,清刷干净后用膨胀砂浆进行封闭处理,然后将底板找平,找平后的原底板作为新底板的垫层使用。新底板的设计厚度为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设计提高1级(C23、S6防水混凝土)。2.池壁加固:池壁采用加钢筋混凝土内套的方法处理,其厚度为l00mm,高度为底板以上1600mm,上口做300mm高斜坡。内套混凝土须与底板混凝土一次连续浇注。3.柱子加固:柱子采用加钢筋混凝土外套的方法补强。外套厚度为100mm,纵向钢筋为412,下端锚入原基础混凝土内,上端穿过原顶板并做弯钩错固于新增板带内。4.顶板加固:考

50、虑到上部荷载不大,顶板的损坏程度较底板轻,处理时有针对性地在裂纹部位增加混凝土板带。靠近柱列和池壁的裂缝,板带加宽到池壁外边缘和柱帽上,以利于顶板受力和防水处理(图9-6-3)。第六章 预应力技术在回转窑墩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贵州省某水泥厂回转窑为长100.94m、直径3m的筒体,由4个窑墩基础支承,筒体安装坡度为4%。转窑投产运行仅3个月,厂方便发现2号墩基在距墩顶下2.5m处,有1条最大缝宽达3.2mm的水平裂缝(图9-7-1),此裂缝与窑筒体坡度方向恰相反。由于墩基摇动幅度越来越大,故被迫停产。2号墩基的建筑场地位于岩溶洼地中部,地势平坦,地表水排泄不畅,雨季时局部有积水,其地质状况自上而

51、下为:(1)人工填土,为黄褐色粘土含少量砖屑和碎石,结构松散,厚0.7m;(2)第四系残积土层,为黄褐色粘土,可塑或软塑状,厚7.68.4m,fk=110kPa;(3)三叠系中统关岭组岩石强风化带,厚1.01.4m,泥质白云岩破碎疏松,呈粉砂或碎块状,黄灰色,fk =300kPa;(4)岩石中风化带,泥质白云岩较坚硬完整,有风化褪色现象,fk =1500kPa。 为控制墩基沉降,设计以岩石中风化带作持力层。2号窑墩由4根桩身直径为1.3m、扩底直径为2.0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承,要求桩嵌入泥质白云岩中风化带不小于0.5m。 据资料显示,桩下部在灌注混凝土时,投放了约20%的毛石,使设计C18的

52、混凝土变成了毛石混凝土。并在毛石抛入过程中,打坏了固定桩竖筋用的三角加强箍筋,造成有的竖筋环向间距偏移84116mm,设计单位曾在桩顶使用525钢筋与各桩伸出的竖筋作过焊接连接处理。墩基施工时,混凝土又未能连续浇注,两次混凝土浇灌间隔时间达2个月之久,在距墩顶2.5m处留下了施工缝。第一节 裂缝原因分析转窑简体通过托轮对2号墩基作用的竖向力为1900kN,水平推力为380kN,设计动力系数取值为1.2。墩基裂缝开展与筒体坡度方向相反的原因成为分析时争议的焦点。原设计2号窑墩在转窑及墩基自重作用下总的竖向力为6.0103kN,由水平推力作用在墩基底面及合力偏心引起的弯矩值为3.94103kNm,

53、用它们来复核桩身及桩扩底后地基土对端承桩的承载能力,设计均能满足使用要求。考虑到桩下部混凝土放有部分毛石,使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采用C13来验核桩身,仍留有足够的安全储量。因此,原设计及加部分毛石于桩下部混凝中致使窑墩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应予排除。从施工资料了解到,墩基下桩深虽达10m,但在第四系土层挖孔成型较好,施工中又是按先做100150mm厚混凝土护壁,后灌注混凝土桩的工序施工的,从未发生过垮塌,因此存在断桩的可能性极小。如果墩基裂缝是由桩的施工质量使桩沉降引起,则转窑筒体以1.35r/min的速度运行时,由于筒体有一定的挠曲,会造成筒体与托轮的间隙的大小随筒体的运转不断变化,墩基侧面会因此

54、每隔0.74min被反复拉开又被反复压紧,位于露天的窑墩,遇雨地表水渗入会引起地基上逐渐软化成泥浆,通过墩基与基土之间的缝隙不断被挤出,在基础与地坪两侧就会出现泥浆。而现场观察未见此种痕迹,也无墩基斜倾、下陷等现象发生。因此亦可排除因沉降诱发窑墩产生裂缝的可能。根据计算,2号窑墩在裂缝截面处最大压应力为82.5kPa,最大拉应力为26.5kPa;在上下模板交界处恰为施工缝位置。由于距窑墩顶2.5m处的施工缝界面,未经适当的技术处理,上下混凝土结合差,抗拉强度很低,在窑体往上窜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就会发生与转窑筒体坡度方向相反的窑墩水平裂缝。第二节 加固设计因对原墩基竖向配筋不明,且混凝土己产生较

55、宽的裂缝,故本工程加固不宜在计算中考虑原墩基竖向钢筋的作用。加固计算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关计算公式进行,主要验算墩基正截面承载力及抗裂。在计算预应力损失时,因本加固预应力筋上端锚固与原墩基顶部钢筋用焊接连接,下端锚固在墩基底部扩展基础中(图9-7-2),无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问题,但考虑到原墩基有较宽的水平裂缝,虽用环氧树脂浆液注入填满,但两个裂开的块体会有一定的预压变形,其值取=lmm计算。对构件抗裂验算,要求加固后的墩基在使用阶段,混凝土受拉边缘处不应出现裂缝,并仅验算原墩基已产生水平裂缝的最薄弱处,其截面只用加固后新增的外包矩形环截面,换算成工

56、字形偏心受压构件来计算。第三节 结语用折线法预应力加固水泥回转窑墩产生的水平裂缝,其结构受力状况比常规加大截面法更合理经济,施工也简单有效。窑墩仅经15d抢救即投产运行,比预计提前一半时间,仅计算水泥熟料产值便可增加120万元,经济效果十分显著。转窑运行2年后复查,墩基无裂缝等异常现象产生,说明加固方案正确。原墩基顶以下2.5m水平裂缝处,经计算混凝土边缘受拉应力并不大,如施工时混凝土能连续浇注,不留施工缝,一般不会造成事故,应引以为戒。墩基产生的水平裂缝方向与转窑简体坡度方向相反,是一次少见的事故实例,认识它对事故产生原因及设计加固方案正确与否起关键的作用。从事故处理中得到的启示是建筑物鉴定

57、工作者不但须具备设计与施工经验,还须熟知生产工艺流程,才不致失误。第七章 用喷射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北京虎背口小区3号楼地面以上6层(包括跃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4564m2。主体结构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其中地上6层及地下一层为纯框架结构,地下二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级别按二级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主体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8,主要受力钢筋为E级热轧变形钢筋及I级圆钢筋。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至地面4层时,经检验发现地面二层的36根框架柱混凝土强度均未达到设计要求。为此决定对该层框架柱进行加固处理。经用配筋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柱表面规则平整,棱角清晰,取得

58、良好效果。现将加固情况介绍如下。第一节 加固设计该加固设计系根据有关单位对该楼二层框架柱混凝土质量检验报告提供的检验数据及甲方提出的要求为依据。考虑二层所有框架柱实测混凝土强度均未达到原设计要求,且各柱实际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因而加固设计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加大原柱(500mm500mm)断面,采用配筋喷射混凝土加固方案。所有二层框架柱断面均加大至600mm600mm。并根据各柱实测混凝土强度增配不同数量的受力筋以达到原设计要求。其加固设计方案分以下4种类型进行,见表9-8-l和图9-8-l、9-8-2。第二节 技术措施为提高混凝土粘结力和整体强度,所有被加固的框架柱

59、均需凿除混凝土保护层,露出原有受力筋及箍筋,对原柱实测混凝土强度低于15.0MPa者(即类柱),柱断面应凿除1/3。并在凿除前在该柱周围设临时支撑,以确保整体结构的施工安全。钻凿楼板孔时,应尽可能减小对楼板的破坏,孔洞尽量靠近柱边缘。凿除柱混凝土保护层应避免对其内部受力筋及箍筋的破坏。新增设的受力筋穿过上下层楼板后应与上下层柱端部的受力筋焊接锚固,其锚固长度不小于30cm。对I、类柱中新增设受力筋(其中的1根受力筋)穿过楼板至梁底时,此筋不必穿过梁可直接焊在原柱顶部相对应的受力筋上,其焊接长度不小于20cm。第三节 喷射混凝土强度检验按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规定进行喷

60、射混凝土强度检验。即在施工现场将混凝土喷在预先做好的40cm40cm10cm的模板内,其原材料配合比及工艺条件均与施工现场相同,试件经自然养护后割成10cml0cm10cm立方体试块,用标准方法测定其抗压强度。通过试验可看出,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其14d的抗压强度已达到28d设计强度的95%以上。由于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其工艺又具有快速、高效、机动、灵活等特点,对于裂损建(构)筑物补强加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施工工艺。第八章 断裂及倾斜柱的调整加固太原钢铁公司二钢厂钢渣场找桥,跨度25m,柱距9m。钢筋混凝土工字柱下半部外包300mm厚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柱子向外倾斜,

61、其中A列、轴线柱子倾斜严重,最大值达218mm(图9-10-1)。现场调查发现,柱子根部外包的混凝土及工字柱本体的混凝土都有明显裂缝,局部已经脱落。将混凝土表面松散部分凿掉以后,可清楚地看到钢筋锈蚀严重。仔细观察还可看出钢筋向外侧弯曲。由此认为柱子向外侧倾斜主要是由于根部断裂造成的,基础的偏沉不是主要原因。为避免影响生产,需利用该厂每年一次的停产检修时间完成断裂柱的调整加固工作。第一节 临时加固由于柱子已经在根部断裂,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因此,要求天车远离已经断裂的柱子,减少来自各方面的振动。另外,于断裂柱四周挖土彻底暴露断裂部位的工作开始前,在柱头上绑扎缆风绳,拉至四个方向固定。然后再处理断

62、裂部位的松散混凝土,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在断裂部位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的同时,于柱子四个角支顶钢短柱,钢短柱的支顶作业先从一个角开始。即凿掉一个角的外包混凝土后,立即支顶一根钢短柱,并且打紧模子。柱子的四个角支顶依次完成。用钢短柱代替混凝土承受上部柱子传下的压力,同时也使整个调整、加固工作能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图9-10-2)。第二节 屋盖系统的保护及监测这次调整的钱桥柱,轴线有屋盖系统。在调整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保护、监测措施,从而保证了屋盖系统不被破坏,同时也减少了屋盖系统对柱子调整的阻力。具体措施如下:1.将支承屋架的钢短柱底脚与钢筋混凝土柱头连接的螺栓松开,以减少对钢筋混凝土柱子调整时的约束。2.在屋架下弦,没有水平支撑的节点与轴线屋架下弦的对应节点之间,用木脚手杆连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