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655031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成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兼主任 张高评一、前言在大学任教二十几年,有下列五大因缘,促成我关心学术论文,畅谈今天这个主题:第一、我参加从南到北,无数次的学位论文口试,像硕士论文口试,博士入学甄试、博士论文口试,从很多口试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这问题事态严重,我今天稍加归纳,跟大家共同来切磋。第二、我审查过很多的升等或奖助的著作,还有一些学报期刊的论文。看过这些论著后发现,从题目的选择到成果的卓越方面,的确存在很多可以商榷的空间。如果了解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就会有很大的改善。第三、我参加过台湾各大学、研究院以及香港、中国大陆、韩国各地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研讨会之中担任讲评、发表论文

2、,或者聆听别人的论文发表,会发现有些论文很具创意,有些论文一再炒冷饭。这种演出,实际是学术讯息具体而微的呈现。第四,我有机会审查行政院国科会研究成果及专题研究计画的审查。研究成果去年起停止申请了,今年开始将专题研究计画和研究成果合而为一。专题研究计画的经费,动辄一、两百万,少的也有二、三十万。研究计画要怎么写,才容易高分通过?这牵涉到的问题很多,今天只能就技术层面谈一谈。这技术层面牵涉到若干学术问题,关联到学术研究的本身或内涵,今天没办法讲那么多。如果各位懂得研究计画如何申请,无论投考博士班,甚至在大专院校任教,向文建会、向教育部、向国科会申请计画,能掌握申请诀窍,大概就能事半功倍。有些大学研

3、究所的硕士班有推荐甄选机会,必须通过审查计画和口试,博士班的入学考试也有审查资料与口试。所以,我们有机会看到各学门研究生的研究计画,以及他们缴交的硕士论文和参考著作。我常想:如果他们当初动笔的时候,能稍加留心注意论文选题,审查和口试成绩就会更好。有很多考生,或等待升等的人,或者是论文发表者,计画的申请者,他们的实力原都不错,却遭到意外出局。实力既然不错,为什么审查或申请的结果不如人意,或不能通过?主要症结,跟今天要探讨的技术问题有关。第五,论文选题果真难得吗?1991年宋代国际研讨会上,有位研究宋代文学赫赫有名的学者感叹说,写了那么多年、写了那么多本研究论著后,不知道接下去要写什么题目。我听后

4、非常讶异,怎么一个学者会觉得没有题目可写呢?试问:为什么论文题目是由指导教授给你的,而不是你自我发现的?这个问题只在一念之间而已。记得我读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班的时候,选修一位知名经学教授的课,当我们要求提供期末报告的论文题目时,老师骂我们整整一节课,说研究题目怎么是我给你们的?题目是你们自己读书有得,再把见解整理出来。如果我自己有个好题目,为什么我自己不会写?还让你们去写?就像已经十月怀胎,小孩生下来自己不养还让你去养,万一你虐待我的小孩,万一你没有好好养他,那我不是很对不起这个小孩吗?意思是说如果把题目交给你,你不好好写,老师再把他捡回来再写,不知情的人将会说这个老师江郎才尽啦,连题目都是捡学

5、生写过的。所以他绝对不会把题目给学生,足足骂了一节课。重点就是:论文题目是自发的,不是人给的。当时我觉得奇怪,获得论文选题,就像十月怀胎,有那么难吗? 前一位学者说没有题目可以研究,后一位老师说他自己有所发现也不会把题目给别人。我向来很不信邪:难道真是这样的吗?我长久思考将近一二十年,发现事实上并不尽然如此。最近我在南部考过一篇博士论文,北部也考过一篇博士论文,发现考生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实力非常好,观念非常清楚,但是他俩博士论文选择的题目很不适当。一个是人家写过不知道几遍的,他还拿来再写,实在很难突破,遑论卓越?另一个是贪多务得,题目选择的着力点、切入点不对,看了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他什么都

6、想谈,什么都要谈,结果就是没有一样是谈得很深入很广博的。如果你的研究选题失当,那么你的研究贡献顶多是平平。这纯粹是一种技术犯错,不是自己努力不够,也不是自己实力不佳,更不会是自己天份不好。我今天有感而发,觉得有很多问题要好好谈一谈,这样,观念清楚,面临抉择时将会更精确。现在就根据拟订的论题来谈,虽然是技术问题,但多涉及到学术层面。二、研究选题的诞生(一)、选题来源首先第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从研究选题谈起。这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题目,或一个范围。这个研究选题怎么诞生呢?选题的来源,大抵有两方面,其一,厚积薄发,读书得间、主动自觉,最为可取。平时自己阅读,随手记录心得,经过沈潜过滤,积少成多,自然知道问

7、题值不值得探讨。自我自发性的获得论文选题,这样的题目最好,为什么呢?如果你去投考博士班,因为你熟悉其中资料,这题目的里里外外你都曾推敲触及过,那么,不管口试委员怎么问,绝对难不倒你。因为一个出于自得,富于创意,值得研究的选题,目前你最内行,探讨得比较深,其他人都尚未触及,没有观念。除非你找的论文选题,是人家已经研究过的,已经有丰富的成果,甚至学界已有定论的,这就另当别论。回想我刚来到成大的时候,想撰写升等论文,就去请教我的老师黄永武先生,当时他是文学院长兼所长。他说,你要研究宋诗,应该把宋代的诗歌一首一首的读,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一篇一篇的浏览,掌握目前研究的现况,假以时日,经过了半年或一年,你的

8、题目就写不完了。我按照他的指示去做,果然不到半年,我随手记录阅读重点,将可能作为研究的题目罗列下来,放在一边。脑海里面输入这些资讯后,将来只要看到有关资料就会有所触发,这就是我经常强调的蟑螂理论。当你房间看到一只蟑螂时,你要联想到,那些黑暗的角落、床底下可能有十几只、几百只蟑螂躲着。当然也有可能只有这只蟑螂,刚刚从水沟爬上来。到底有一只、十几只、或几百只呢?不急,姑且把这个发现纪录下来,以备日后触发。举个实例,前几年我发表一篇苏黄以书道喻诗与宋代诗学之会通的论文,你会想到写毛笔字跟作诗有什么关系?我最初的发现是读到苏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这篇题跋,他论书法从王羲之以下,论颜真卿、柳公权,说他们书法

9、如何如何为天下之宗师,接着他说至于诗亦然,有这么四个字,说诗歌的新变自得也是这个样子。以下纵论苏李、曹刘、陶谢、李杜、韦柳诸诗人之风格与成就。至于黄庭坚题李白诗草后亦有书大类其诗之语,这篇论文就是由此触发生成。这个资料,就是第一只蟑螂。但是,是不是苏东坡、黄庭坚的题跋还有很多类似的资料?或是整个宋代的题跋就只有这一条呢?没关系!我姑且写下书道与诗歌的研究题目,以观后效。问题写下来后,你得注意,这可能值得研究,也可能根本只有这一条,孤证不济事。只要继续注意就会发现,这些资料满多的,有的很清楚,像于诗亦然、书类其诗;有的先讲书道,然后讲诗歌,前后之间有一个对照。我非常高兴,这些资料搜集非常的齐全,

10、于是我开始着手撰写。由于论证确凿,颇富原创,果然这一篇得到了国科会的成果奖助。又譬如我写一篇杂剧艺术对宋诗之启示民间文学对苏黄诗歌之影响论文,试问:诗歌跟戏剧有什么关系?这是孔氏谈苑、王直方诗话里面的一条资料引发的:作诗如作杂剧,作诗跟表演戏剧有类似处吗?于是我注意到这个资料,逐渐的积少成多,文本资料二、三十条,稍加诠释、解读,就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从文本开始,你必须自己累积深厚,把你的心得一一纪录下来,到底可不可行、值不值得研究?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累积很多。另外,像我撰写春秋书法与宋代诗学、史家笔法与宋代诗学;乃至于研究左传,发表左传之史笔与诗笔、左传叙事与言外有意诸论文,都必先储备有关春

11、秋书法,史家笔法,及史笔、诗笔、叙事艺术、诗歌语言等相关领域之专业学养,因缘际会,相互触发,方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二)文献评鉴 当你拟定了论文题目,确定了研究选题的范围,同时必须注意的,是文献评鉴的检验工程。首先,你必须了解,截至目前为止,关于本选题已经发表的相关论著数量和内容。我曾经口考一篇博士论文,他自己在绪论里面写得很清楚,说关于这个选题他知道已经发表一百二十几篇论文,已经出版二十几本专著。研究现况如此,他仍坚持撰写这个论文选题。我就问:研究成果既然那么可观,高手如云,作品如林,你还执意要写,是不是你有什么胜过他人的地方?我再问他:你论文那一章比较有创见?又有那些心得是超过前人的?请

12、告诉我们。他回答说:我写出我的感觉,难道不可以吗?学术论文不能只写感觉而已,又不是写情书。这是罔顾研究现况,未借镜研究论著的成果所造成的局限。试问:该研究选题的数量已经那么多了,好话创见很有可能都已经被前人说光了,发挥过了,如今你还要重复旧题,看来不拾人牙慧很难!难道为数众多的前人意见都不可取吗?不太可能吧。 第二种情况,是研究论文数量虽多,但是品质不很好、不很高。换言之,论点肤浅、偏差、疏漏、错误,或者只谈到局部而大部分没谈到。论文品质的优劣高下如何,你该做个评估。如果发现数量虽多,但是观点不见得可取,或品质虽好,但数量发挥不够,这样,都可以考虑再作,值得选择续作的。对初学者来说,某一个论文

13、选题的研究成果数量多的时候,我建议回避。研究论文要选一个题目来做,实际上不难,何必跟人家做同样重复的工作呢?十几年前,台湾学术信息还不太发达,有一年光是研究荀子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就有六部。荀子学术尽管值得探讨,有必要一窝蜂去做近似而重复的研究吗?如果各有侧重,或分工合作,是否会更好?除了荀子,先秦诸子其它各家都值得考虑作研究啊?历代的哲学,像魏晋玄学、唐宋佛学、宋明理学,或其它的学术思想,其中天地无限宽广,都值得投入心血作研究。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假如数量多,实在不必再去凑热闹。做学术研究必须要走冷门,或半冷门,就好像接力赛,绝对不要从原点开始跑,要看前人跑到那里,你就从那儿接着下去跑。譬

14、如你的老师、你的前辈学者,他们的能力高强,已经跑了二百公尺,学生们能力较弱,那就从二百零一公尺开始跑吧!就算只跑三公尺,那二百零一、二百零二、二百零三公尺可是我跑的呀!如果你不是这样考虑,还是从零开始,也许你写得很好,进度也很快,那是因为你看了别人的著作,抄袭别人的成果。你说你前进了五十公尺,这五十公尺是在人家两百公尺的笼罩涵盖之内,说实在的,你的贡献少、心得不多。究竟是你自己跑的那三公尺有价值呢?还是你尾随人后跑五十公尺看起来很有成就?头顶别人的天空,脚踩别人的地盘,处处是别人的天地、别人的心得,没有自己的成就,这样当然不好。所以学术研究入手处,应该是一种接力赛,而不是个人表演赛,不一定要从

15、零开始起跑。 至于论文的学术品质,也是如此,这跟下文要强调的问题意识有关:如果经过文献评鉴,发现其中尚有拾遗补阙,绳愆纠谬之空间,自己尚有能力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那么,此一研究选题,虽然有人写过,数量有一些,品质好像还不错,但是你确信还可以发挥,那就勇往直前去研究探讨吧!否则,尝试走一些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讲究新创发明,独辟溪径,仍是最佳选择。学术要走自己的路,不要一味走人家走过的路,掠夺别人的学术领空。如果因循怠惰,贪图方便,选择人家走过的路,那么,黄金啊、钻戒啊老早人家都整块运走了,怎么可能还留给你去捡呢? 其次再对研究选题作个强调。选择论文题目,有点像择偶。如果你是一位非常贤慧的女孩子

16、,不幸选择一个恶棍丈夫,那么,无论你怎么努力经营你的婚姻,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幸福美满。因为本质太差,对象不好,用心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研究选题,好像一个尚待开采的矿坑,一个矿坑既经选定,虽未开凿,这矿坑资源蕴藏的精粗多寡实际已经决定了。当你选定一个题目打算进行研究的时候,这研究选题中到底蕴藏多少学术能源?具备多少研究潜力?包含多少学术价值?将来有多少前瞻性、延续性?在你首肯的一剎那,其实已经决定了,所以,选错论文题目,比嫁错郎、娶错娘还要严重,因为无可挽回。既然学术研究题目或范围要经选择,你不妨高瞻远瞩,外加深谋远虑,希望选择这么一个题目,或圈定一个领域,既可以写硕士论文、也可以撰写博士论文,甚

17、至可以写副教授、教授升等论文,申请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更可以作为终生学术研究的志业。这样一个学术领域,关系一生的学术生命至深且巨,你的选择当然很重要。如果你随便选择一个题目,跟慎重其事地选一个题目,实际上时间相差不会太大。你是否慎重而认真的去选择一个题目、去经营一个题目,关键在是否具体落实文献评鉴的工夫。审慎认真,花费心血不多,但后续或将来的效益,却有天壤之别。选择只在一念之间,就看你怎么选啊!就好像对终生伴侣的选择,选对或错了,当下的抉择,一辈子的幸福就注定了七成。这辈子的婚姻生活或学术生命,幸不幸福,风不风光,就看你当下挑选的对象了。 关于文献评鉴,我再提醒一下。当你初步决定写作某一研究选

18、题时,怎么知道人家写了没有?或写得好坏呢?在台湾,你可以看几个刊物,第一,你上国家图书馆的网页去看看,有全国的硕士、博士论文的题目,甚至于有论文提要、目录,你评估看看,再决定是否执行此一选题。接下来你可以查看汉学研究通讯这个季刊,报导每一个学校的学术研究讯息,包括每一大学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各写了什么题目。有些学校甚至告诉你,我们的硕士生、博士生初步选择了什么样的题目要做,它都会作预告公布。这个信息你要了解。在中国大陆方面的信息,可以直接上中国期刊网检索或阅读数据。书面学术信息,则必须参考人民大学复印报刊数据。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来讲,必须要翻检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这样一个月刊;研究现代文学,就要

19、查考中国近代当代文学研究等等。它们是月刊,一年十二期,其中学术信息,为前六个月中国大陆学报期刊论文的精华,或加以刊载,或辑入目录检索。在登录的论文目录后面,有论文索引,把所有中国大陆不管什么学报、什么期刊,按照论文选题的时代先后,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一路下来,依序罗列。稍加翻检,就可以知道有关学术研究的最新讯息。检查可以按图索骥,什么题目?什么人写的?发表在什么刊物?刊登在第几卷第几期?甚至于第几页到第几页?读者可以按照这个去检索原论文。目前台湾库藏期刊最齐全的,可能是中央研究院的中国文哲研究所。一九六几年、一九七几年的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连国家图书馆的汉学研究中心都没有,他那边却绝无仅

20、有。有需要的话,值得前往看一下。至于九十年代以后,研究历史的、思想的、美学的,研究中国古代、近代、当代文学、或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部有月刊,几乎每一个学术门类都有,最便于查阅。 你决定的选题,人家有没有做过?如果别人曾经做过,你必须拿来参考,毕竟学术成果,要靠不断积累,撷长补短而来。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大家纷纷恭维他的科学成就时,他说:如果说我有一些学术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比巨人高些。投入研究课题,不能不管别人著作的成果或论点学术研究,千万不能孤芳自赏,自言自语。假如自己师心自用,自己闭门造车,研究成果居然可以出而合辙、出类拔萃,这很难啊!除非

21、是老学宿儒!如果自己不去研读别人的论著和论文,知己知彼,增益其所不能,居然大谈研究,那研究成只有两种可能:不是剽窃智慧,就是孤陋寡闻。因为你写出来的论点或研究的心得,也许人家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经发表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会承认这个成果是你的原创吗?人家会说这是剽窃别人智慧,重复别人的观点。你如果反驳,那人家会说你是孤陋寡闻,外加师心自用!别人已经公开发表了,你为什么可以不参考?还重复做同样的题目?所以,查考相关论著目录,对研究选题作最后确认,这一例行工夫必须要去先做,不用花费你多少时间,就可以知道该选题的研究现况:数量多少?品质如何?如果有人副教授、教授论文都通过了,博士学位都已经拿到啦,你

22、还在那边写硕士论文,你有可能写过他们吗?姑且不说浪费学术人力,这研究领域先天上已受到相当开发,也就形成若干局限,自己已很吃亏。学术研究的天空何其辽阔无边,自己大可以立志做个顶天立地的学术巨人,何苦故意去侵犯别人的学术领空?南宋杨万里强调: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愿共勉之。 如果你知道看一看国家图书馆的网页,查一查汉学研究通讯,翻阅翻阅国内所编工具书,像汉学研究中心编的期刊论文索引:如经学研究论著目录、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还有学生书局出版的唐代文学论著集目、主编的书目季刊,万卷楼图书出版公司印行的学术数据的检索与利用,以及文津出版社、五南图书公司、洪叶文化公司都曾出

23、版许多学术研究之工具书,颇便查考。就研究的类型性质,按图索骥去翻阅,就知道这个领域到底有多少篇论文?论文品质良好还是普通?值不值得再探,或深究?经过反思和推敲,就可以避免学术人力无谓的重复与浪费。一份研究佛学的书目(中)* 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第六讲坛经与禅宗的故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页103-114。* 屈大成,佛学概论十一禅和禅宗,(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页269-300。* 李中华(注译),新译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页39-68。* 李中华(注译),新译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页179-2

24、01。* 林光明,蔡坤昌,林怡馨(编译),杨校敦博本六祖坛经及其英译(台北:嘉丰出版社,2004年)。* 冉云华,中国禅学研究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1991年)。*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 徐文明,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兵,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高柏园,禅学与中国佛学(台北:里仁书局,2001年)。* 黄连忠,禅宗公案体相用思想之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 梁霞,佛教禅理对唐代文学精神的浸润,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4年),第60-6

25、4页。* 杨惠南,惠能(台北:东大图书,1993年)。* 杨曾文,日本学者对中国禅宗文献的研究和整理,世界宗教研究第27期(1987年3月),页113-125。* 张国一,唐代禅宗心性思想(台北:法鼓文化事业,2004年)。* 张高评,林朝成,两岸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课题之评介与省思:以诗,禅交涉为中心,普门学报第9期(2002年5月),页253-293。* 赵茗,隋唐时期佛教禅宗对儒学思想的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4年),第56-59页。* 鎌田茂雄,中国禅,关世谦译,(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年)。* 释印顺,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78年)。* Mas

26、ao Abe(阿部正雄), Zen and Western Thought,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9, 译成禅与西方思想,王雷泉,张汝伦译,(台北:桂冠图书,1992年)。* 阿部肇一,中国禅宗史,关世谦译,(台北:东大图书,1999年)。* 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1印度部,郭敏俊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 Bernard Faure,The Rhetoric of Immediacy: A Cultural Critique of Chan / Zen Buddh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

27、niversity Press, 1991。* Bernard Faure,Chan Insights and Oversights: An Epistem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Chan Tradi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Robert M. Gimello and Peter N. Gregory (eds.), Studies in Chan and Hua-y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3。* Peter. N. Greg

28、ory (ed.), Traditions of Meditation in Chinese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 Peter. N. Gregory (ed.), Sudden and Gradual: Approaches to Enlightenment in Chinese Thought,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7。* John R. McRae, The Northern School and the Formation of Earl

29、y Chan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 Robert B. Zeuschner,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on Chan Buddhism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 (1976): 299-311。* 横山紘一,唯识思想入门第一章唯识思想的展开第三节在中国的展开,许洋主译,(台北:东大图书,2002年),页46-50。* 横山紘一,唯识思想入门第二章何谓唯识思想第一节现象与本质,许洋主译,(台北:东大图书,2002年),页73-8

30、5。有关唯识的参考材料:* 韩廷杰(释译),成唯识论(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97年)。* 成唯识论校释,唐玄奘译,韩廷杰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唐释圆测,解深密经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 吴汝钧,唯识哲学:关於转识成智理论问题之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1986年)。* 马定波,中国佛教心性说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78年)。* 释如觉(编著),唯识思想入门(台北:圆明出版社,1997年)。* 释昭慧,初期唯识思想:瑜伽行派形成之脉络(台北:法界出版社,2001年)。* Dan Lusthaus,20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收录於法源,(2002年),页

31、253-263。* 上田义文,大乘佛教思想,陈一标译,(台北:东大图书,2002年)。*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编),讲座大乘佛教 8:唯识思想(东京:春秋社,1984年),译成唯识思想,李世杰译,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67册,(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年)。* Dan Lusthaus, Buddhist Phenomenology: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f Yog c ra Buddhism and the Cheng Wei-Shih Lun, 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2。* 深浦正文,唯识学研究(上,下)(

32、京都:永田文昌堂,1954年)。以华严经教为核心的开展* 刘贵杰,华严宗入门第六章华严宗的主要义理,(台北:东大图书,2002年),页95-127。* 刘贵杰,华严宗入门附录华严宗名著选读,(台北:东大图书,2002年),页175-197。* 冉云华,宗密第四章宗密的主体思想:绝对真心,(台北:东大图书, 1998年),页141-175。* 杨维中(注译),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善财童子第一参:文殊师利菩萨会,(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页114-131。有关华严经教的参考材料:* 方立天,法藏(台北:东大图书,1991年)。* 方东美,华严宗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1981年)。*

33、冉云华,宗密(台北:东大图书,1998年)。* 李世杰,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台北:佛教出版社,1978年)。* 陈英善,华严无尽法界缘起论(台北:华严莲社,1996年)。* 杨政河,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台北:慧炬出版社,1980年)。* 中村元(编),华严思想,李世杰译,(台北:法尔出版社,1989年)。* 木村清孝,中国华严思想史,李惠英译,(台北:东大图书,1996年)。* 坂本幸男,华严教学之研究,释慧岳译,(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71年)。* 高峰了州,华严思想史,释慧岳译,(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79年)。* 鎌田茂雄,华严思想概论序章,关世谦译,谛观第73期(199

34、3年4月),页19-36。* 鎌田茂雄,华严经是什麼(华严思想概论第一章),关世谦译,谛观第74期(1993年7月),页29-81。* 鎌田茂雄,华严宗的成立(华严思想概论第二章),关世谦译,谛观第75期(1993年10月),页95-118。* 鎌田茂雄,华严思想的核心(华严思想概论第三章),关世谦译,谛观第76期(1994年1月),页77-129。* 鎌田茂雄,华严思想的流传(华严思想概论第四章),关世谦译,谛观第77期(1994年4月),页33-66。* 龟川教信,华严学,释印海译,(台北:佛光山文化事业,1997年)。* Garma C. C. Chang, The Buddhist T

35、eaching of Totality: The Philosophy of Hwa Yen Buddhism, University Park: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1。*Thomas Cleary, Entry into the Inconceivable: An Introduction to Hua-yen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3。* Francis H. Cook, Hua-yen Buddhism: The Jewel Net of

36、Indra, University Park: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7。* Robert M. Gimello and Peter N。 Gregory (eds。), Studies in Chan and Hua-y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3。* Peter. N. Gregory (tr。),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Humanity: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sung-mis Y an je

37、n lun with a Modern Commenta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5。* Peter. N. Gregory, Tsung-mi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2。* Steve Odin, Process Metaphysics and Hua-yen Buddhism: A Critical Study of Cumulative Penetration Vs. Interpenetratio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2。*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编),讲座大乘佛教 3:华严思想(东京:春秋社,1983年)。* 鎌田茂雄,中国华严思想史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65年)。* 鎌田茂雄,宗密教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国华严思想史研究第二(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5年)。* 鎌田茂雄,华严学研究资料集成(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