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4653745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化学实验的正确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C.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D.将火柴梗迅速平

2、放入火焰中(如下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4.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2(SO4)3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 A.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B.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过滤C.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D.过量的Fe粉与CuSO4溶液反应,过滤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如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C.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D.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7.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C.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D.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8.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9.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

4、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二、填空题(共4题;共26分)10.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 , 该实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_(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

5、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填序号)(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_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4)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我市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货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11.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

6、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写出白磷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

7、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1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趣味实验】同学们找来了两个相同的纸杯:向其中一个纸杯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分别将两个纸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很快空纸杯就着火燃烧了而装水的纸杯则没有被点着。请

8、你分析装水的纸杯没有被点着的原因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据此,你能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 大家还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

9、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请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_;(2)小岑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3装置与图2装置对比,其优点是_【拓展与迁移】实验结束时,小茜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

10、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理由是_ 三、综合题(共1题;共7分)14.某同学为了研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把他的探究情况完成。 (1)通过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酒精的颜色是_,状态_; (2)闻闻它的气味,酒精_气味;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见酒精_(“溶”或“不溶”)于水;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把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_,把烧杯倒立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

11、发现石灰水_,通过这两个现象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0分)15.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演示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A中的活塞,加入足量浓盐酸,关闭A中的活塞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说明原因_ (2)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弹簧夹K2 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的作用是_ 16.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

12、物燃烧的条件。他们都选择了白磷做可燃物,试验设计如下图:(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3)小刚认为可燃物只要与空气接触就能燃烧,小刚认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请从实验设计的严密性上评价小刚和小强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理由 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17.给你一盒火柴和一盏酒精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如果要证明焰心处的主要物质不是酒精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而是酒精蒸气,怎样设计一个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

13、鼻子闻,操作错误,故A错误;B、不能用手移走灼热的蒸发皿,因为会烫伤手,应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故B错误;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C【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有刺激性;B、不能用手移走灼热的蒸发皿,因为会烫伤手;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2.【答案】C 【解析】【

14、解答】A、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有无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B不符合题意;C、石灰水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符合题意;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

15、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就行设计,以求能够达到实验要求。3.【答案】D 【解析】【解答】A、小刀很容易切下了蜡烛,说明蜡烛的硬度小,A不符合题意;B、石蜡放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B不符合题意;C、正确,C不符合题意;D、该步骤是为了探究火焰的内焰、外焰、焰心的温度高低,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结合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答案】B 【解析】【解答】A、金属单质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A不符合题意,B、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发生反应:Fe2O3+3H2SO4=Fe2(SO4)3

16、+3H2O,然后再过滤,除去过量的Fe2O3 , B符合题意,C、由于是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所以生成的Fe2(SO4)3溶液中还含有硫酸,C不符合题意,D、金属单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保持不变。5.【答案】B 【解析】【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才能更旺;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解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

17、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A错误;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才能更旺,故B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C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6.【答案】D 【解析】【解答】A、红

18、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的,A不符合题意;B、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的,B不符合题意;C、 燃着的木条伸入吸入空气中继续燃烧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熄灭,能说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的,C不符合题意;D、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MnO2 和Fe2O3 的催化效果,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发只能是需要探究的量在变,其他量都应该保存不

19、变。7.【答案】C 【解析】A、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因为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无氧气,白磷不燃烧,故A正确;B、现象能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故B正确;C、现象白磷不燃烧,因为无氧气;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其着火点均高于80,故C错误;D、现象,都与空气接触,而现象能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掌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8.【答案】B 【解析】【解答】A、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同

20、时水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错误;B、图1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对;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故错;D、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错误故选B【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我们往往认为水中的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燃烧但是从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何环境下都可燃烧9.【答案】D 【解析】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

21、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是隔绝空气,故C正确;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10.【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乒乓球碎片;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C 【解析】【解答】解:(1)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

22、燃烧,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再与空气接触就符合了燃烧的条件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所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五氧化二磷释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2)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同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正确;(3)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均匀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生产面粉的过程中应该严禁吸烟,杜绝火源,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故填:BC故答案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

23、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2);(3)乒乓球碎片;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BC;【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考虑: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五氧化二磷释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2)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分析回答;(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比以及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4)根据可燃性的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解答;11.【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4P+5O22P2O5;乙 【解析】【解答】解:(1)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白

24、磷达到了着火点再与空气接触就符合了燃烧的条件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所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是:4P+5O22P2O5 (2)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同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正确;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符合这一说法(3)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故答案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4P

25、+5O22P2O5;(2);(3)乙【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考虑: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分析回答;(3)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来考虑12.【答案】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空气);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放热 【解析】【解答】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图二装置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可以收集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减少污染(环保);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

26、试管加热,否则容易引起试管破裂;(3)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题中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可知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4)装水的纸杯在酒精灯上加热,却没有被点着,其原因是水蒸发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5)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生成的氢气被点燃。【分析】 燃烧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而灭火只要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了。13.【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P2O5+H2O2HPO3;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能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

27、气;可以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足量的白磷燃烧,消耗了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的氧气 【解析】【解答】解: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水中的白磷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所以虽然达到着火点,但不能燃烧故答案为:温度必须满足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查阅资料】五氧化二磷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H2O2HPO3;【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助

28、燃物充分地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图3装置与图2装置对比,其优点是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可以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拓展与迁移】由于空气总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如果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试管中的氧气

29、能消耗完,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查阅资料】P2O5+H2O2HPO3 【改进与实验】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没有与氧气接触(2)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2)可以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拓展与迁移】, 足量的白磷燃烧,消耗了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的氧气【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查阅资料】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反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

30、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分析可得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拓展与迁移】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三、综合题14.【答案】(1)无色;液体(2)有特殊(3)溶(4)有水雾;变浑浊;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酒精是无色的液体故填:无色;液体(2)酒精有特殊的香味故填:有

31、特殊的(3)酒精易溶于水故填:溶(4)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有水珠出现;变浑浊;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无色、液体、有特殊、溶、有水雾、变浑浊、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分析】本题主要考察通过现象得出结论。结论和现象之间是消相互联系的。四、实验探究题15.【答案】(1)不合理;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2)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2H2O22H2O+O2(3)排出A、B、C装置中气体,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解析】【解答】(1)根据浓盐酸挥具有挥发性,HCl气体极易溶于水,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说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

32、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不合理;(2)由于E中氧气放出,使D中压强增大,D中的稀盐酸流入C,则稀盐酸与C中沉淀反应,观察反应现象为: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3)因A,E中都产生气体,则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排出装置中气体,减小压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6.【答案】(1)铜片上白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白磷融化。(2)4P+5O2 2P2O5(3)小刚的观点不正确,没有在铜片上用红磷做对比试验,无法确定温

33、度对燃烧的影响;小强的说法错误,没有设计在热水中没有空气的白磷能否燃烧的对比试验,不能确定空气(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解析】【分析】(1)铜片上的白磷,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40,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4P+5O2 2P2O5(3)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不同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五、解答题17.【答案】(1)用一根火柴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发现火柴梗两侧黑,中间并不黑;说明外焰温度更高;焰心温度最低

34、;(2)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在管口点燃,能燃烧即说明挥发出的酒精蒸气沿着玻璃管导出,在管口处被点燃燃烧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再用有胶管的玻璃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现没现象,所以不是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解答】解: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火焰上燃烧火柴梗片刻,观察碳化的位置;则可证明火焰的温度; 如图所示,用一根导管将焰心中产生的气体导出,点燃,如果能燃烧,则证明为乙醇气体;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故答为:(1)用一根火柴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发现火柴梗两侧黑,中间并不黑;说明外焰温度更高;焰心温度最低;(2)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在管口点燃,能燃烧即说明挥发出的酒精蒸气沿着玻璃管导出,在管口处被点燃燃烧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再用有胶管的玻璃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现没现象,所以不是二氧化碳和水【分析】第一个问题:用一根火柴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发现火柴梗两侧黑,中间并不黑;说明外焰温度更高;千万别点着了第二个问题: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在管口点燃,能燃烧即说明挥发出的酒精蒸气沿着玻璃管导出,在管口处被点燃燃烧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