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沥青公路路基路面课程设计

上传人:go****ng 文档编号:146485069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沥青公路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沥青公路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沥青公路路基路面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沥青公路路基路面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沥青公路路基路面课程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 录1 路基路面课程任务书11.1设计目的11.2 设计资料11.3设计要求21.4提交设计文件22路面结构图33 轴载计算43.1当地调查43.2轴载换算43.1.1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为设计标准43.1.2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53.1.3累计交通轴次综合表54 初拟路面结构65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确定75.1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75.2半刚性极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75.3材料劈裂强度的测定76验算拟定方案86.1计算各方案弯沉值86.2设计方案验算96.2.1验算方案一96.

2、2.2验算方案二136.2.3验算方案三157方案对比167.1河北省材料价格167.2方案对比选择178心得体会179参考资料17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 东北某地(II4)拟建二级公路,全长40km(K0k40),除由于 K31150k33350路段纵坡较大(一般为5%左右),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其余均采用沥青类路面,其中K15600k22440路段为老路改造,采用补强措施,有关资料如下: 1公路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为9.0m。 2交通状况,经调查交通量为4100辆/日,交通组成如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4.9%。交通组成 表1黄河JN150解放 CA10B东风

3、EQ140太脱拉138小汽车25%50%15%3%7%汽车参数 表2 车 型总重(KN)载重(KN)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轮轮组数前轮轮组数轴 距(cm)JN150150.682.649101.6l双单CA10B80.254019.4060.851双单EQ14092.9050.0023.7069.201双单太脱拉138211.4120.0051.402802双单132 3路基土质为粘性土,干湿状态为潮湿,道路冻深为160cm。 4K15+600K22440路段原路面为沥青路面,沥青面层厚度h3cm,路面实测弯沉值分别为:72、81、78、64、66、65、68、75、72、71、

4、66、73、68、77、74、74、81、82、78、79(0.01mm)等共20测点,弯沉测定采用标准轴载,测定时路表温度为27.5,前5小时的平均温度为25(注:季节影响系数以kl=1.08,温度影响系数K2=1.0)。二、设计要求 1交通分析; 2拟定路面结构,并说明选用该种路面结构的原因;确定材料参数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面设计; 3计算或验算路面结构层厚度;沥青路面可采用手工计算和计算机计算两种方式之一,并分析其结果以及说明理由;拟定几种沥青路面厚度,采用计算机计算,分析沥青面层变化对基层厚度的影响,基层厚度变化对底基层厚度的影响;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手工计算; 4绘制路面结构图及

5、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布置图,接缝构造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三、提交的设计文件 1路面结构图; 2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布置图,接缝构造图; 3设计计算说明书。3轴载计算3.1当地调查新建二级公路为双向两车道(车道系数0.60),拟定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处于区,河北省邯郸市北部,沿线为黏性土,稠度0.91,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489 mm(19622012年系列)。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悬殊是其主要特征。该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差异明显,对华北地区而言具有代表性。地区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9月属于潮湿状

6、态,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600小时。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河北省各站累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由南向北逐渐加深。长城以南地区在80cm以下,邢台、邯郸地区以及衡水中南部小于30cm,邯郸北部地区最大冻土深度160cm。设计路段路基处于潮湿状态,黏性土,运用查表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28Mpa和30Mpa.已建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水泥稳定石;26cm石

7、灰土; 3.2轴载换算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BZZ-100)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表1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车型黄河JN150前轴491.06.41025294.62后轴101.61.01.010251098.28解放CA10B前轴19.041.06.420509.65后轴60.851.01.02050236.20东风EQ140前轴23.701.06.46157.50后轴69.201.01.0615123.98太脱拉138前轴51.41.06.412343.53后轴802.21.0123102.51总和191

8、6.27注:小于25KN的轴载不计。累计当量轴次。(换算结果上入取整,取1317)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2年,二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60.7,取0.6,交通量平均增长系数4.9%。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表2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车型黄河JN150前轴491.018.5102563.02后轴101.61.01.010251163.79解放CA10B前轴19.041.018.520500.07后轴60.851.01.0205038.53东风EQ140前轴23.701.018.56150.11后轴

9、69.201.01.061532.34太脱拉138前轴51.41.018.512311.09后轴803.01.012361.91总和1370.85累计当量轴次(换算结果上入取整,取1371)累计交通轴次综合表 表3-1换算方法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力半刚性材料的层底拉力累计交通轴次6643823次4751529次4初拟路面结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最小厚度2.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最小厚度4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最小厚度5cm; 沥青石屑最小厚度 1.5cm; 沥青碎石混合料2.5cm。东北4区是地处东部温湿季冻区,该地区的突出问题是冻胀和翻浆。因此路基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应使路基填土高度符合

10、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应采取隔温、排水、阻断毛细水上升,以防止冻胀翻浆。利用水温性冻稳性好的材料做路面的基层,在水文土质不良的路段,可设置排水垫层,促进水排出,提高路基路面整体强度。另外,该地区缺乏砂石材料,所以在选择材料时,应该尽量避免这类材料的选用。为了避免这个缺点,一般采用稳定土基层。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经典构造,拟定了三个结构方案,根据结构层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以及施工机具的功能因素,初步确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厚度如下:方案一:_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石灰粉煤灰碎石; +?cm石灰粉煤灰土; 基层28MPa与30 MPa 方案二:_4cm细

11、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水泥稳定石; ?cm石灰土; 基层28MPa与30 MPa 方案三_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水泥粉煤灰碎石; ?cm石灰土; 基层28MPa与30 MPa 5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确定5.1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路基路面表14-15等拟定20和15的抗压回弹模量 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测定与参数取值 表5-1材料名称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方差方差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987199157826653391988336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97254861131559118714

12、295.2半刚性极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路基路面表14-16和相关计算拟定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见表5-2 半刚性材料及其他材料抗压回弹模量测定与参数取值 表5-2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方差水泥稳定碎石318078016204750水泥石灰沙砾土159025010902090级配碎石4005.3材料劈裂强度的测定根据路基路面表14-15和表14-16确定材料劈裂强度,见表5-3 路面材料劈裂强度 表5-3材料名称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石灰粉煤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水泥石灰沙砾土石灰土劈裂强度1.20.80.60.60.50.250.256验算拟定方案6.1计算弯沉值

13、1设计弯沉值公路为一级,则公路等级系数取1.0;面层是沥青混凝土,则面层类型的系数取1.0;路面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则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取1.0。式中: 设计弯沉值 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年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公路等级系数,一级公路为1.0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 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为1.0所以 2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次加载的疲劳 弯拉应力(Mpa);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

14、数: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2.59=0.54MPa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4/2.85=0.28MPa石灰粉煤灰碎石:=0.6/1.79=0.35MPa水泥粉煤灰碎石: =0.5/1.79=0.29MPa水泥稳定碎石:=0.6/1.79=0.35MPa石灰土:=0.25/2.30=0.11 MPa石灰粉煤灰土:=0.25/2.30=0.11 MPa6.2计算方案验算6.2.1验算方案一回弹模量取28MPa表6-2-1 结构层容许弯拉应力材料名称(Mpa)(Mpa)细粒沥青混凝土1.42.590.5

15、4粗粒沥青混凝土0.82.850.28石灰粉煤灰碎石0.61.790.35石灰粉煤灰土0.252.300.111理论弯沉系数的确定式中: 当量圆半径;F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因此: F=1.6328.5/2000/10.65 0.38(28/0.70) 0.36=0.50 =28.52000/(200010.650.70.50)=7.642确定设计层厚度采用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由诺莫图算设计层厚度。h/=3/10.65=0.282 E2/E1=1200/2000=0.6;由三层体系弯沉系数诺莫图查得:=6.22。h/=3/10.65=0.282 =28/1200=0.023;由三层体系弯沉

16、系数诺莫图查得K1=1.08。又因为K2= /(K1)=4.48/(6.221.08)=0.667,=0.023,由上查表得:H/=5.72,H= 10.655.72=60.9由可知:H =16.87+1.7h4,因为H=60.9cm,可知h4=25.9cm,故取h4=26cm。如图所示: _ h1=3cm E1=2000MPa h2=7cm E2=1200MPa h3=25cm E4=1433MPa h4=26cm E5=750MPa E0 =28 MPa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1沥青混凝土面层层底拉应力验算_ h1=3cm E1=2000MPa h2=7cm E2

17、=1200MPa h3=25cm E4=1433MPa h4=25cm E5=750MPa E0 =28 MPa h=10.4H=25(1433/1433)1/0.9+25(750/1433)1/0.9=37.18cmh/=1/10.65=0.98 E2/E1=1433/1200=1.19查三层连续体系上层底面拉应力系数诺莫图,知,故mR=0.32满足要求。2石灰粉煤灰碎石层层底拉应力验算_ h1=3cm E1=2000MPa h2=7cm E2=1200MPa h3=25cm E4=1433MPa h4=25cm E5=750MPa E0 =28 MPa h=34.96cm , =25cm由

18、H/=25/10.65=2.35, =28/750=0.04,查表得=0.291MpaH/=2.35, E2/E1=750/1433=0.52,查表得n1=2.10H/=3.286385, h/=34.96/10.65=3.28,查表得 n2=0.646由公式m=P*n1 *n2得m=0.7*0.291*2.10*0.646=0.276MpaR=0.35Mpa满足要求。3二灰土土层层底拉应力验算_ h1=3cm E1=2000MPa h2=7cm E2=1200MPa h3=25cm E3=1433MPa h4=25cm E5=750MPa E0 =28 MPa =34.96cm 由H/=2.

19、43,=281200=0.023,可知=0.112Mpa; 由H/=2.43,E2/E1=750/1433=0.52,可知; 由H/=2.43,E2/E1=750/1433=0.52,h/=34.96/10.65=3.28,可知n2=0.646公式m= P*n1 *n2得m=0.70*0.112*0.646*2.47=0.128MpaR=0.11Mpa,不满足要求。调整二灰土厚度,26.5cm得=0.098Mpa满足要求 。25.9cm与26.5cm取大,得厚为27cm回弹模量取30MPa理论弯沉系数的确定式中: 当量圆半径;F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因此: F=1.6328.5/2000/1

20、0.65 0.38(30/0.70) 0.36=0.51 =28.52000/(200010.650.70.51)=7.60采用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由诺莫图算设计层厚度。h/=3/10.65=0.282 E2/E1=1200/2000=0.6;由三层体系弯沉系数诺莫图查得:=6.22。h/=3/10.65=0.282 =30/1200=0.025;由三层体系弯沉系数诺莫图查得K1=1.18。又因为K2= /(K1)=4.48/(6.221.18)=0.610,=0.025,由上查表得:H/=5.58,H= 10.655.58=59.4由可知:H =16.87+1.7h4,因为H=59.8cm

21、,可知h4=24.4cm,故取h4=25cm。如图所示: _ h1=3cm E1=2000MPa h2=7cm E2=1200MPa h3=25cm E4=1433MPa h4=25cm E5=750MPa E0 =28 MPa 二灰土土层层底拉应力验算_ h1=3cm E1=2000MPa h2=7cm E2=1200MPa h3=25cm E3=1433MPa h4=25cm E5=750MPa E0 =28 MPa =34.96cm 由H/=2.43,=301200=0.025,可知=0.114Mpa; 由H/=2.43,E2/E1=750/1433=0.52,可知; 由H/=2.43,

22、E2/E1=750/1433=0.52,h/=34.96/10.65=3.28,可知n2=0.646公式m= P*n1 *n2得m=0.70*0.114*0.646*2.47=0.125MpaR=0.11Mpa,不满足要求。调整二灰土厚度,25.8cm得=0.1Mpa满足要求 。24.4cm与25.8cm取大,得厚为26cm同理其余二个方案同理 。6.2.2验算方案二回弹模量取28MPa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 (20)抗压模量(MPa) (15)劈裂强度层底拉应力(MPa)容许应力(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2330.542粗粒式沥青混

23、凝土6100012000.8-0.0960.283水泥稳定碎石25170017000.60.1230.354石灰土?7007000.250.1060.115土基28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8.5 (0.01mm) H( 4 )= 20 cm LS= 31.6 (0.01mm) H( 4 )= 25 cm LS= 28.5 (0.01mm) H( 4 )= 2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5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5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5 cm(第 3 层

24、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5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2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7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8.5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1.6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5.8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

25、14.6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408.7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332.7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回弹模量取30MPa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 (20)抗压模量(MPa) (15)劈裂强度层底拉应力(MPa)容许应力(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2330.54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100012000.8-0.0950.283水泥稳定碎石25170017000.60.1340.354石灰土?7007000.250.1070.115土基30按设计弯沉值

26、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8.5 (0.01mm) H( 4 )= 20 cm LS= 30.6 (0.01mm) H( 4 )= 25 cm LS= 27.6 (0.01mm) H( 4 )= 23.5 c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3.5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3.5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3.5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3.5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3.5 cm(仅考虑弯沉) H(

27、 4 )= 23.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7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8.2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1.3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5.6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16.1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83.1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310.5 (0

28、.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6.2.3验算方案三回弹模量取28MPa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 (20)抗压模量(MPa) (15)劈裂强度层底拉应力(MPa)容许应力(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2330.54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100012000.8-0.090.283水泥粉煤灰碎石25156615660.50.1160.294石灰土?7007000.250.1050.115土基28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8.5 (0.01mm) H( 4 )= 25 cm LS= 28.9 (0.01mm) H( 4

29、)= 30 cm LS= 26.2 (0.01mm) H( 4 )= 25.7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5.7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5.7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5.7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5.7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5.7 cm(仅考虑弯沉) H( 4 )= 25.7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7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

30、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8.3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1.4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5.8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09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408.7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332.7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 回弹模量取30MPa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 (20)抗

31、压模量(MPa) (15)劈裂强度层底拉应力(MPa)容许应力(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2330.54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100012000.8-0.090.283水泥粉煤灰碎石25156615660.50.1180.294石灰土?7007000.250.1050.115土基30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8.5 (0.01mm) H( 4 )= 20 cm LS= 31.1 (0.01mm) H( 4 )= 25 cm LS= 28 (0.01mm) H( 4 )= 24.2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2

32、4.2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4.2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4.2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24.2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24.2 cm(仅考虑弯沉) H( 4 )= 24.2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7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8 (0.01mm) 第 2 层路面

33、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1.2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5.5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110.3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83.1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310.5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7方案比对7.1各层材料价格 表7-1材料单位价格(元)细粒式沥青混凝土t45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t400石灰粉煤灰碎石t98水泥t350 粉煤灰m3240碎石m328石灰m3200沥青t39007.2方案对比选择从经济方面考虑,可选取厚

34、度最小的方案二、方案三、;方案三弯沉值(25.7mm)较大,方案一弯沉值(25.8mm)最大,刚度较小,影响使用寿命,方案一、经济投入更大;通过比较方案二和方案三,两方案沥青层厚度相同,方案二弯沉值小,从长远应用方面考虑,方案二最合适。8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新建二级道路设计,有了大体程序的了解,这也弥补了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又掌握了路基路面软件,让我了解到路面结构的组成,面层、基层、底基层、公路面层类型的组成和材料要求等等;东部温湿季冻区路面对各层材料的要求;单独进行弯沉值考虑厚度要求;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的厚度要求,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使我可以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对大四的毕业设计甚至是以

35、后工作的帮助也将是巨大的。另外,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发现了我的不足。在熟悉软件时不够认真,对路基不能很好的区分,在输入材料系数时不够认真。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最终将课程设计完成,同时也通过这次我学到了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这些都是可以一生受用的财富。主要参考材料1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 严家伋,道路建筑材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 交通部行业标准,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4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7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路基(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