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论证方法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4643982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谏逐客书论证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谏逐客书论证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谏逐客书论证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逐客书论证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谏逐客书论证方法 谏逐客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论文说理的名篇佳作.谏逐客书从秦国的得失立论,处处为秦国着想,紧 紧抓住统一六国、成就帝业这一战略目标,深刻地剖析了纳士的意义和逐客的错误,既符合秦国的根本利益, 又迎合了秦王的抱负和事业精神,显示了散文辞赋的倾向,对汉代的散文和辞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细究起来非常复杂。大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是一种最 基本的、最实用的分类方法。那就是把全部论证方法概括为三类:一是演绎论证法,二是归纳论证法,三是 比较论证法。其中归纳法大多可以称为例证法,而比较法则分为类比法和对比法两种。要掌握这些论证方法, 有一个简易有效的基本

2、思路,那就是先认清论据,然后根据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来确定论证方法.论据主要有 三种:一是理论性论据,二是事实性论据,三是比喻性论据。从理论论据到论点,必然是演绎论证法;从事 实论据到论点,必然是归纳法或称例证法;从比喻到论点,必然是类比法。然后再加一条:凡论据间构成对 比关系的,都是对比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 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 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 国的历史功绩,得出“

3、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以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 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 得也”。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就是“动言 中务”,从利害关系上立论,正点到秦王要称霸的雄心。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 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 的安危。这样波澜起伏,正是“飞文敏以济辞”(刘勰语),终于打动了秦王。6-刀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对事的论断”为公文的一个重

4、要特征。事是公文 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 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 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 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方法。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 “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 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 说明

5、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 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 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 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 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

6、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 一断语的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 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 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 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 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 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

7、对比,层层深化. 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与“却客不内”(虚笔)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 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谏逐客书论证方法 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 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 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黔首”、“却宾客”, 是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

8、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 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它符 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11 12针对性再者,谏逐客书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公文的针对性一方面是指每件公文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务 而发,另方面也指公文具有比较具体的的受文对象,受文者具有确定性。周知性的公文读者面较宽,但也有一 定的范围;下行文受文的面相对说要窄一些,在现代的公文中有的还规定了阅读传达范围;上行文一般是给 一个上级机关,受文对象很具体。古代的上奏文种是专门给君主的,对象最明确.公

9、文写作时都视受文者的 不同情况进行斟酌,有的放矢。谏逐客书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对着逐客这事而发,全文紧紧扣 住逐客以论说其错误。文章这样处理很高明,因这逐客的起因是韩国人郑国劝秦王修筑一条灌溉渠,其目的 是企图以浩大的工程耗费秦国的财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如果就此事进行辩解,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李斯 避开这个起因不谈,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这就容易使秦王接受。另外,李 斯当时也无辜受牵连,但他在上书中片言不涉及自己,这样完全符合公文的本质要求,徐望之说:“公文本 质之可贵,贵在一字一句皆从民生国计上着想针对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正是从国计民生着想的体现。切谏逐客书的

10、针对性,还表现在针对特定的受文者来采取谏说的策略。李斯上书是给秦王政这个具体 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揣摩这个人的愿望、想法,不去迎合他的心理需求,那就很容易碰壁。对 这个问题,刘勰有中肯的评价:“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出之喜说者也。”顺 着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符合主要任务的需要。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 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 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在论说的首层以秦王政的祖先重用客卿造成“霸西戎”、“治 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

11、秦成帝业等成就去耸动秦王;在论说的次层则把用客卿提到“跨 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再接着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 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 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以上论述了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 实效性、针对性、对事加以论断,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体现最为突出.当然,该文还有个别其他的公文特征, 像当时李斯已在被逐之中,写这篇上书必须十分注意时效,除了 “道上上谏书急就此文之外,在写法上开头 单刀直入,指出逐客之错,使秦王为之震动。可见首句发意、开门见山,既为当时紧急情势决定,也是公文时 效性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