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429001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如坐标、方位、空间想象等)比较薄弱,对这门课程更是没有基本概念, 可能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 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 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 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

2、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立足课程标准、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完成课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人

3、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 球。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圆形、椭圆形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 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 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 12 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 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通过 PP 教师逐步

4、展示课本 P2 图 1.1图 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图 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图 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 4: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教师: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 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教师:对于这样

5、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学生活动)教师: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 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 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学生(学生回答)教师:最著名的就是 16 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 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教师: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 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教师

6、: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 个球体。教师: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 “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 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 道理?学生(学生回答)教师: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 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 能发现真理,

7、取得成功。教师: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 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 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 4 页图 12,说 明地球究竟有多大?(也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学生(学生回答)教师: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因 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 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 21 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 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

8、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教师: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 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学生回答)教师: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学生(学生回答)教师: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9、、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 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 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 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 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三、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第 2 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什么是地球 仪?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

10、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 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学生活动在小 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 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二、讲授新课: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 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 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多媒体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教师: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分别请

11、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让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 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评价活动结果)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 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学生思考并回答)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教师: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 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教师: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学生回答)

12、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 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教师: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 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 0纬线在哪里, 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 6 页,图 16 并回答。教师: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图 1.7 或课件 P13。学生: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纬度是从 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13、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 6 页,图 16 并回答。教师: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 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 教师 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学生”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学生 ou 教师 h”的开头字母。在地球仪上找出 30N、30学生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 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教师: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

14、纬线作为南北半球 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 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 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 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教师: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 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 0经线在哪 里?教师: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 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

15、影象)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 地方画出 0经线(本初子午线)。教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 英文东方“Ea 学生教师”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 文西方“We 学生教师”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 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 0360,但是 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 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 0经线 向西和向东到 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教师: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 30、西经

16、 30、西经 150、东经 150这几条经线; 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 90、西经 90和西经 180这几条经线。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 30和西经 150、西经 30和东经 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 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 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 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以西经 20和东经 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17、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 半球,是否正确?学生(学生回答)三、巩固总结:同学们看看南北半球、到西半球有哪些洲?看看我们学校在什么地方(用经 纬网表示)?四、布置作业:人教版同步练习册中基层巩固、能力提升部分同步习题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一)纬线和经线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点: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2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特点: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二)纬度和经度1纬度(l)0纬线赤道(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3)南北半球的划分。2经度(1)0经线本初子午线;(2)经线的范围(0到 180),经度的变化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 20、东经 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