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6412211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教案一二单元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1 课时教学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课第 1 周第 1 节课 题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教 学目 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在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

2、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2 / 59”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二、课内练习。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2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

3、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轴 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2 课时教学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课第 1 周第 2 节课 题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教 学目 标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学会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正

4、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

5、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2、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

6、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学习例题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4学习例题4:(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5课内练习:2第6页2题。3第9页4题、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

7、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3 课时教学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课第 1 周第 3 节课 题欣 赏 设 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 学目 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

8、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五、布置作业:教材第

9、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图案1 图案2图案3 图案4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4 课时教学单元第一单元课型练习课第 1 周第 4 节课 题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 学目 标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

10、三张及剪刀等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学习新课(一)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

11、习: 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 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5 课时教学单元第一单元课型复习第 1 周第 5 节课 题单元复习教学内容复习题(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一、 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二、 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张上剪下来的

12、?请连线。三、 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四、如图(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五、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六、(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单 元 测 试 题小五数学下第1单元图形的变换测试题 总第6-7节 一、填空。(40%)1、下

13、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2)推拉窗的移动。()(3)钟面上的分针。()(4)飞机的螺旋桨。()(5)工作中的电风扇。()(6)拉动抽屉。()2、看右图填空。(12%)(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3”;(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6”;(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0)到“12”。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1)图1绕点“O”逆时针旋

14、转900到达图()的位置;(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的位置;(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4、用线连一连绕点“O”旋转而成的图形。(4%)旋转1800旋转900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三、

15、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9%)四、计算。(18%)1、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12%)(1)2.122.77.182.7(2)1.250.253.2(3)2410.2(4)5.7995.72、解方程。(6%)(1)5x16.253.8(2)2x53.410.6五、分别画出将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6%)六、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七、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5%)八、解答下列各题。(12%)(1)一块长方形地的长是80米,宽是70米。在它的中间挖一个边长40米的水池,周围种草绿化。绿化部

16、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6.5分米,高是3.4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钢板重0.75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4%)(3)一间会议室长12米,宽7.2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4%)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 总第 8 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课第 2 周第 3 节课 题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例题1及练习教 学目 标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课件 图

17、表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

18、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

19、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20、、)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

21、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倍数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9 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课第 2 周第 4 节课 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17、18页教 学目 标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说出

22、 20 的全部因数。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

23、,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24、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投影片)从

25、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

26、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10 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课第 2 周第 5 节课 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19页教 学目 标1、 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2、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3、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

27、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

28、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

29、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

30、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数学)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11 课时教学单

31、元第二单元课型练习第 3 周第 1 节课 题2、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第21页的练习3第5-11题。教 学目 标1、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导语: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征。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

32、数3?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二、概念辨析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7. 第9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三、指导练习1.第5题。观察题中的情境

33、,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你知道找回的钱对不对?为什么? 2、第6题。观察并说明题意,明确“至少”含义。至少是指刚好比22大,不能大得太多,又必须是3的倍数。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这道题的实质是:求一个数最小的比22大的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得到答案:比22大的最小的3的倍数是24,所以至少要来2个人才能正好分完。2.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问: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是一道开放题,要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样的问题思考方法及三种填法:如想“7是3的倍数”, 首先要判断最小可以填几,就要想“7是3的倍数”,中符合条件的数最小可以填2。如果最小填2,那么也可

34、以填5或8;如果最小填1,那么也可以填4、7;如果最小填0,那么也可以填3、6、9。小精灵儿童网站3.第8题。这也是开放题,要找出一个偶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可以先确定该数的个位上的数,再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来确定其他位的数。而要找一个奇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也是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必须是5,其他数位上可以取任意数。4.第11*题。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偶数和奇数的性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理解。5.第10题。从4张卡片里取3张有哪几种不同取法?(第一种:4、3、0;第二种:4、5、0;第三种:3、5、0;第四种:4、3、5。)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数据填在书上。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

35、的理由。同时请找3的倍数较快的学生介绍方法。(只需要看每一种取法的3张卡片之和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是,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全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也将全不是3的倍数。)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快的学生介绍方法。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12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练习第 3 周第 12 节课 题2、5、3的倍数的特征的练习教学内容2、5、3的倍数的特征的练习教 学目 标1.通过自主练习和交流的专项训练,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2.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3.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36、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学习导入师:前面我们探索、研究了2、5和3的倍数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这部分知识做一些练习,希望同学们既能记忆和理解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又能灵活运用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基础性练习设计1.自主完成p20的第1题和第4题。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说说身边的奇数和偶数师: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称为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说说你身边的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奇数和偶数)师:最小的偶数是

37、多少?最小的奇数是多少?有没有最大的偶数和奇数?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自然数的特点认识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也没有最大的偶数。)三、综合性练习设计1.利用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解决p21的第5题。)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2.3的倍数的特征的实际运用。(解决p21的第6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思考后与同桌交流。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组数。(解决p21的第7题。)要求: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小结:3的倍数的特征。4.说一说。(p21的第8题。)5.判断。(p22的第9题。)四、发展性练习设计1.完成p22的第10题。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

38、流。2.研究奇偶性。(p22的第11题。)小结: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五、学习总结师:这节课我们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一些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想研究哪些数的倍数的特征?课时作业:1.给2的倍数 43 25 2 38 0 .2.给3的倍数 14 36 13 135 111222333 .3.判断(1)任何奇数加1之后,一定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3)75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同是2、5和3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一定是0. 4.一个三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

39、的倍数。这样的三位数最小是多少。=?5.从2、6、7、5这四个是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板书设计 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 数学 )教案 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13 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课第 3 周第 3 节课 题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教 学目 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学

40、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

41、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

42、教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3、集体交流方法。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四、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

43、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是质数或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书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数学)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14 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课第 3 周第 4 节课 题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及习题教 学目 标1、能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据质数和合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练习提高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

44、问题。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1、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2、20以内的质数有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20以内的质数,再汇报交流。3、在23 8 15 4 13 19 2 26 9 45 52 32 17 22 97 这些数中,质数有 ,合数有 ;奇数有 ,偶数有 。先找出质数、合数,然后找奇数、偶数,再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二、指导练习(一)说一说1、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师出示以下问题a、什么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b、最小的质数是多少?它是偶数还是奇数?c、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5、?d、最小的合数是多少?(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以上问题,并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练习四第3题:出示:(1)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探讨这三个问题。(2)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这些数都是几?你是怎样判断的?【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这个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熟悉20以内的质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四第4题。(1)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3个3个地装是什么意思?和我们学得什么知识有关?2个2个地装呢?5个5个地装呢

46、?(2)让学生独立帮助小猴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3)如果有75个桃子呢?小结:2、3、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层次分明,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交流;补充第(3)个问题,把本题设计成题组,再让学生解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二)找一找练习四第5题(1)师说明游戏规则:先由老师说出一个大于2的偶数,同学们找出和等于这个数的两个质数,看谁找得又快又对。(2)找质数。14=( )+( ) 8=( )+( ) 20=( )+( )12=( )+( ) 24=( )+( )师:一个大于2的

47、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吗?(3)小组合作:每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人说一个大于2的偶数,另一个人来找和等于这个数的质数。找出后,两人一起讨论是否正确,然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4)引导学生学习第26页“你知道吗”。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探索精神的渗透。【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游戏活动,在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满足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提高练习1、猜一猜师:学校组织郊游,可咱班还有一个同学没来,要赶紧给他打电话。咱们先玩一个游戏,我说,你们把电话号码数字按顺序写下来。看谁猜得有快又准。小于10的最大偶数是( )。 有因数3,

48、也有因数6是( )。1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 )。10以内最大的奇数是(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也不是0是( )。最小的质数是( )。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该电话号码是( )。2、把自己的学号进行自我介绍。师提示:根据本单元学习的质数、合数、偶数、奇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号。(1)4人小组互相介绍。(2)指名介绍。【设计意图:创设一个郊游情境,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自我介绍学号,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实现人人学

49、有价值的数学。】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教 学后记道字乡中心校(数学)教案备课人:陈金环 总第 15 课时教学单元第二单元课型复习第 3 周第 5 节课 题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习题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判断。( )1. 一个自然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 )2.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还是质数。( )3. 一个合数至少得有三个因数。( )4. 在自然数列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5. 15的因数有3和5。( )6. 在140的数中,36是4最大的倍数。( )7. 1是16的因数,16是16的倍数。( )8. 8的因数只有2,4。( )9. 一个

50、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也就是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10. 任何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 )11.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12.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13. 质数与质数的乘积还是质数。( )14. 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15. 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比这个数小。( )16. 743的个位上是3,所以743是3的倍数。( )17. 100以内的最大质数是99。二、填空。1. 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2. 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3. 在20以内的质数中,( )加上2还是质数。4. 如果

51、有两个质数的和等于24,可以是( )( ),( )( )或( )( )。5. 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6. 质数只有( )个因数,它们分别是( )和( )。7. 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因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8. 自然数中,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9. 在 27、68、44、72、587、602、431、800中。奇数是: 偶数是:10. 在2、3、45、10、22、17、51、91、93、97中。质数是: 合数是:三、选择。1. 在1427中,2和7都是14的( )。 质数 因数 质因数2. 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 )。 120个 90个 60个 30个3. 自然数中,凡是17的倍数( )。 都是偶数 有偶数有奇数 都是奇数4. 两个质数的和是(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