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上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6391736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0.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螺旋上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螺旋上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螺旋上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长螺旋上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螺旋上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螺旋灌注桩相关规范摘要 3-3-3基桩最小桩间距:非挤土灌注桩: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桩桩基最小桩间距不小于3.0d。其他情况最小桩间距也为3.0d。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6-4-1当需要穿越老黏土、厚层砂土、碎石土以及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时,应进行试钻。 6-4-2钻机定位时,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应反转或提升钻杆。 6-4-3钻进过程中,当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6-4-4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

2、坍落度宜为180220mm;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可掺加粉煤灰或外加剂。 6-4-5混凝土泵型号应根据桩径选择,混凝土输送甭管布置宜减少弯道,混凝土泵与钻机的距离不宜超过60m。 6-4-6桩身混凝土的泵送压灌应连续进行,当钻机移位时,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凝土应连续搅拌,泵送混凝土时,料斗内混凝土的高度不得低于400mm。 6-4-7混凝土输送泵管宜保持水平,当长距离泵送时,泵管下面应垫实。 6-4-8当气温高于30时,宜在输送泵管上覆盖隔热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应洒水降温。 6-4-9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

3、确定,且应与混凝土泵送量相当匹配,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6-4-10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层中钻进时,钻杆底部活门应有防止进水的措施,压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6-4-11压灌桩的充盈系数宜为1.01.2。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 6-4-12成桩后,应及时清除钻杆及泵管内残留混凝土。长时间停置时,应采用清水将钻杆、泵管、混凝土泵清洗干净。 6-4-13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钢筋插设宜采用专用插筋器。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5-2-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向竖向力作用下NKR(5-2-1.1)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4、,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Kmax1.2R(5-2-1.2) 2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EK1.25R(5-2-1.3)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EKmax1.5R(5-2-1.4)式中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N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

5、确定: RaQuk/K(5-2-2)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 K2。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 4 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5-2-5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6、R=Ra+cfakAc (5-2-5.1)考虑地震作用时 RRaacfakAc/1.25 (5-2-5.2) Ac(AnAps)/n (5-2-5.3)式中c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 5.2.5 取值; fak承台下 1/2 承台宽度且不超过 5m 深度范围内各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 Ac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 Aps为桩身截面面积; 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独立桩基,A 为承台总面积;对于桩筏基础,A 为柱、墙筏板的 1/2 跨距和悬臂边 2.5 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 1/2 跨距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 c;a

7、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采用。表 5.2.5承台效应系数 c注:1表中 Sa/d 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c/l 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当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Sa(A/n)0.5,A 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 为总桩数。 2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c 可按单排桩条基取值。 3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 1.5d 时,c 按非条形承台取值。 4对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c 宜取低值。5 对于饱和黏性土中的挤土桩基、软土地基上的桩基承台,c 宜取低值的0.8倍。 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一 般 规 定5-3-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

8、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加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加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5-3-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 2对于大直径端承型桩,也可通过深层平板(平板直径应与孔径一致)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 3对于嵌岩桩,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岩基平板载荷

9、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阻力标准值宜通过埋设桩身轴力测试元件由静载试验确定。并通过测试结果建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与土层物理指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及与静力触探等土的原位测试指标间的经验关系,以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原 位 测 试 法5-3-3当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时,如无当地经验,可按下式计算:(5-3-3.1) 当Psk1Psk2时 Psk=(Psk1+Psk2) 当Psk1Psk2时 Psk=Psk2 (5

10、-3-3.3) 式中 经 验 参 数 法5-3-5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 (5-3-5)式中qsik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 5-3-5.1取值;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2取值。 表 5.3.5-1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psik(kPa)土的名称土的状态混凝土预制桩泥浆护壁钻(冲)孔桩干作业钻孔桩填土223020282028淤泥142012181218淤泥质土223020282028黏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硬可塑硬塑坚硬IL10.75IL10.50IL0.750.

11、25 IL0.500IL0.25IL0244040555570708686989810521383853536868848496961022138385353666682829494104红黏土0.711332123012300.50.7327430703070粉土稍密中密密实e0.90.75e0.9e0.75264646666688244242626282244242626282粉细砂稍密中密密实10N1515N30N30244848666688224646646486224646646486中砂中密密实15N30N30547474955372729453727294粗砂中密密实15N30N

12、30749595116749595116769898120砾砂稍密中密(密实)5N63.515N63.51570110116138509011613060100112130圆砾、角砾中密、密实N63.510160200135150135150碎石、卵石中密、密实N63.510200300140170150170全风化软质岩30N501001208010080100全风化硬质岩30N50140160120140120150强风化软质岩N63.510160240140200140220强风化硬质岩N63.510220300160240160260注:1对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填土和以生活垃圾为主的杂

13、填土,不计算其侧阻力;2w 为含水比,ww/wl,w 为土的天然含水量,wl 为土的液限;3N 为标准贯入击数;N63.5 为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4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系指其母岩分别为 frk15MPa 、frk30MPa 的岩石。 表 5.3.5-2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ppk(kPa)土名称桩型土的状态混凝土预制桩桩长 l(m)泥浆护壁钻(冲)孔桩桩长 l(m)干作业钻孔桩桩长 l(m)l99l1616l30l 305l1010l1515l3030l5l1010l1515l黏性土软塑0.75IL121085065014001200180013001900150250

14、250300300450300450200400400700700950可塑0.50IL0.758501700140022001900280023003600350450450600600750750800500700800110010001600硬可塑0.25IL0.50150023002300330027003600360044008009009001000100012001200140085011001500170017001900硬塑0IL0.252500380038005500550060006000680011001200120014001400160016001800160018

15、002200240026002800粉土中密0.75e0.9950170014002100190027002500340030050050065065075075085080012001200140014001600密实e0.7515002600210030002700360036004400650900750950900110011001200120017001400190016002100粉砂稍密10N15100016001500230019002700210030003505004506006007006507505009501300160015001700中密、密实N151400220

16、021003000300045003800550060075075090090011001100120090010001700190017001900细砂中密、密实N152500400036005000440060005300700065085090012001200150015001800120016002000240024002700中砂400060005500700065008000750090008501050110015001500190019002100180024002800380036004400粗砂570075007500850085001000095001100015001

17、800210024002400260026002800290036004000460046005200砾砂中密、密实N1560009500900010500140020002000320035005000角砾、圆砾N63.510700010000950011500180022002200360040005500碎石、卵石N63.5108000110001050013000200030003000400045006500全风化软质岩30N50400060001000160012002000全风化硬质岩30N50500080001200200014002400强风化软质岩N63.510600090001400220016002600强风化硬质岩N63.5107000110001800280020003000注:1砂土和碎石类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取值,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 hb/d,土愈密实,hb/d 愈大,取值愈高;2预制桩的岩石极限端阻力指桩端支承于中、微风化基岩表面或进入强风化岩、软质岩一定深度条件下极限端阻力。3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指其母岩分别为 frk15MPa 、frk30MPa 的岩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