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637815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94.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与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 ) A. B. C. D. 2在下列化合物中,pp*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A. 1,3-丁二烯 B. 1,4-戊二烯 C. 1,3-环已二烯 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 向短波方向移动 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 B. 单色器的个数C.

2、 吸收池的个数 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A. 增加、增加、增加 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 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

3、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 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A. 显色反应产物的e值愈大愈好 B. 显色剂的e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e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e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A. 40.2% B. 37.1% C. 35.1% D. 30.2% 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

4、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择( )A. 蒸馏水 B. 试剂空白C. 含KMnO4的试样溶液 D. 不含KMnO4的试样溶液12常用作光度计中获得单色光的组件是( )A. 光栅(或棱镜)+反射镜 B. 光栅(或棱镜)+狭缝C. 光栅(或棱镜)+稳压器 D. 光栅(或棱镜)+准直镜13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溶液浓度 B. 测定波长 C. 仪器型号 D. 吸收池厚度14假定T=0.50 A=0.699 则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 A. 1.55 B. 1.36 C. 1.44 D. 1.

5、6315今有A和B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溶液,其吸收曲线相互不重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不经分离,在A吸收最大的波长和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A和BB. 可用同一波长的光分别测定A和BC. A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包括了B的吸收D. 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包括A的吸收16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某药物含量时,用参比溶液调节A=0或T=100%,其目的是( )A. 使测量中c-T成线性关系B. 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C. 使测量符合比耳定律,不发生偏离D. 使所测吸光度A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A值17某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e)很大,则表明( )A. 该药物溶液的浓度很大B

6、. 光通过该药物溶液的光程很长C. 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很强 D. 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高18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可采用(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可采用(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精密度可采用(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选择性可采用( )A. 显色反应产物e 大的显色剂B. lmax作测定波长C. 选择适当的参比液D. 控制比色皿厚度及有色溶液浓度19分光光度法中,选用lmax进行比色测定原因是( )A. 与被测溶液的pH有关B. 可随意选用参比溶液C. 浓度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D. 仪器读数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了测定的精密

7、度20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A. 溶液对两波长的吸光度之和为定值B. 溶液对两波长的吸光度之差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C.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D. 干扰物质和被测物质有等吸收点21下列基团或分子中,能发生np*跃迁的基团是( )A. C=C B. C=O C. CN D. CH3OH22酸度对显色反应影响很大,这是因为酸度的改变可能影响( )A. 反应产物的稳定性B. 被显色物的存在状态C. 反应产物的组成 D. 显色剂的浓度和颜色23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应选择的条件有( )A. 显色时间 B. 入射光波长 C. 显色的温度 D. 显色剂的用量24. 红外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区别

8、是( )A. 前者使用广泛,后者适用范围小B. 后者是由分子外层价电子跃迁引起C. 前者谱图信息丰富,后者则简单D. 前者是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引起 二、填空题1在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浓度不同KMnO4溶液吸收曲线上可以看出_未变,只是_改变了。2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其吸光度随浓度增大而_,但最大吸收波长_。3符合光吸收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溶液浓度增大时,它的最大吸收峰位置_,摩尔吸光系数_。4为了使分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吸光度应控制在0.20.8范围内,可采取措施有_和_。5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_的度量,其值愈_,表明该显色反应愈_。6分子中的助色团与生色团直接相连,使pp*吸收带

9、向_方向移动,这是因为产生_共轭效应。7一有色溶液,在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吸光度为0.340。如果浓度增大1倍时,其吸光度A=_,T=_。8分光光度法测定钛,可用(1)H2O2法(e =7.2102 Lmol-1cm-1),也可用(2)二胺替比啉甲烷法(e =1.8104 Lmol-1cm-1)。当测定试样中钛含量较低时,用_法较好。9各种物质都有特征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这种特性可作为物质 的依据;同种物质的不同浓度溶液,任一波长处的吸光度随物质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物质_的依据。10朗伯特-比耳定律表达式中的吸光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数,它与_、_及_无关。 11符合朗伯特-

10、比耳定律的Fe2+-邻菲罗啉显色体系,当Fe2+浓度c变为3c时,A将_;T将_;e将_。12某溶液吸光度为A1,稀释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A2,进一步稀释测得吸光度为A3。已知A1-A2=0.50,A2-A3=0.25,则为_。13光度分析中,偏离朗伯特-比耳定律的重要原因是入射光的_差和吸光物质的_引起的。14在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波一般以选择_波长为宜,这是因为_。 15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对测量波长也有一些吸收,应选_为参比溶液;如试样中其他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色剂无吸收时,可用_作参比溶液。16R带是由_跃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_;K带是由 跃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

11、_。1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工作曲线是_和_之间的关系曲线。当溶液符合比耳定律时,此关系曲线应为_。18在光度分析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吸收池。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选用_吸收池;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选用_吸收池;红外分光光度法中选用_吸收池。三、判断对错1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则表明该物质的浓度越大。2在紫外光谱中,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相同;同一浓度,不同物质,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同。3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

12、比关系。4朗伯特-比耳定律中,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5朗伯特-比耳定律适用于所有均匀非散射的有色溶液。6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7在光度分析法中,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8物质摩尔吸光系数e的大小,只与该有色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与入射光波长和强度无关。9若待测物、显色剂、缓冲溶液等有吸收,可选用不加待测液而其他试剂都加的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10摩尔吸光系数e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中的特征常数,e值越大,表明测定结果的灵敏度越高。11吸光度的读数范围不同,读数误差不同,引起最大读数误差的吸光度数值约为0.434。12在进行紫外

13、分光光度测定时,可以用手捏吸收池的任何面。13今有1.0 mol/LCuSO4溶液,若向该溶液中通NH3时,其摩尔吸光系数不发生改变。14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吸收光的强度。15丙酮在已烷中的紫外吸收lmax为279 nm,emax为14.8 Lmol-1cm-1。引起该吸收带跃迁是pp*。16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使用这类方法可进行微量组分分析,因为它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对准确度的要求。17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双光束分光光度法都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四、有关概念及名词解释1*2*3n*4n*5电荷迁移6配位场跃迁7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n)即吸收曲线8

14、Lambert-Beer定律9透光率(transmitiance) 10吸光度(absorbance) 11摩尔吸光系数12百分吸光系数 13生色团14助色团15红移16蓝移17R带18K带19B带20E带21强带22弱带2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24导数光谱法25光电比色法26透光率的测量误差五、计算题1安络血的相对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100 mL含安络血 0.4300 mg的溶液,盛于1 cm吸收池中,在max55 nm处测得A值为0.483,试求安络血的和值。2称取维生素C 0.0500 g溶于100 mL的5 mol/L硫酸溶液中,准确量取此溶液2.00 mL稀释至100 mL,取此溶

15、液于1 cm吸收池中,在max245 nm处测得A值为0.498。求样品中维生素C 的百分质量分数。(mL/gcm)3精密称取试样0.0500 g,用0.02 mol/L HCl 稀释,配制成250 mL。准确吸取2.00 mL,稀释至100 mL,以0.02 mol/L HCl为空白,在253 nm处用1 cm吸收池测得T41.7,其12000 L/molcm),被测组分的分子质量100.0,试计算(263 nm)和试样中被测组分的百分质量分数。4测定血清中的磷酸盐含量时,取血清试样5.00mL于100mL量瓶中,加显色剂显色后,稀释至刻度。吸取该试液25.00mL,测得吸光度为0.582;

16、另取该试液25.00mL,加1.00mL0.0500mg磷酸盐,测得吸光度为0.693。计算每毫升血清中含磷酸盐的质量。5称取某药物一定量,用0.1 mol/L的HCl溶解后,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同样HCl稀释至刻度。吸取该溶液5.00 mL,再稀释至100 mL。取稀释液用2 cm吸收池,在310 nm处进行吸光度测定,欲使吸光度为0.350。问需称样多少克?(已知:该药物在310 nm处摩尔吸收系数e=6130 L/molcm,摩尔质量M=327.8)6精密称取VB12对照品20.0 mg,加水准确稀释至1000 mL,将此溶液置厚度为1 cm的吸收池中,在361 nm处测得A0.

17、414。另取两个试样,一为VB12的原料药,精密称取20.0 mg,加水准确稀释至1000 mL,同样条件下测得A0.390,另一为VB12注射液,精密吸取1.00 mL,稀释至10.00 mL,同样条件下测得A0.510。试分别计算VB12原料药的百分质量分数和注射液的浓度。 7测定废水中的酚,利用加入过量的有色的显色剂形成有色络合物,并在575nm处测量吸光度。若溶液中有色络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游离试剂的浓度为1.010-4mol/l测得吸光度为0.657:在同一波长下,仅含1.010-4mol/l游离试剂的溶液,其吸光度只有0.018,所有测量都在2.0cm吸收池和以水

18、作空白下进行,计算在575nm时,(1)游离试剂的摩尔吸光系数;(2)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8今有A、B两种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溶液。在1 cm吸收池中,分别以295 nm和370 nm的波长进行吸光度测定,测得吸光度分别为0.320和0.430。浓度为0.01 mol/L的A对照品溶液,在1 cm的吸收池中,波长为295 nm和370 nm处,测得吸收度分别为0.08和0.90;同样条件,浓度为0.01 mol/L的B对照品溶液测得吸收度分别为0.67和0.12。计算复方制剂中A和B的浓度(假设复方制剂其他试剂不干扰测定)。9A与B两种物质的对照品溶液及样品溶液,用等厚度的吸收池测得吸光度

19、如下表。(1)求被测混合物中A和B含量。(2)求被测混合物在300nm处的吸光度。波长238nm282 nm300 nmA对照 3.0g/mL0.1120.2160.810B对照 5.0g/mL1.0750.3600.080A+B样品0.4420.27810在光度分析中由于单色光不纯,在入射光l2中混入杂散光l1。l1和l2组成强度比为:=1:5,吸光化合物在l1处的=5.0103 L/molcm,在l2处的=1.0104 L/molcm。用2 cm吸收池进行吸光度测定。(1)若吸光物质浓度为510-6 mol/L,计算其理论吸光度A;(2)若浓度为110-5 mol/L,A又为多少?该吸光物

20、溶液是否服从朗伯特-比耳定律?11某有色溶液在2.0 cm厚的吸收池中测得透光度为1.0%,仪器的透光度读数T有0.5%的绝对误差。试问:(1)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多少?(2)欲使测量的相对误差为最小,溶液的浓度应稀释多少倍?(3)若浓度不变,问应用多厚的吸收池较合适?(4)浓度或吸收池厚度改变后,测量结果误差是多少? 12有一个两色酸碱指示剂,其酸式(HA)吸收420 nm的光,摩尔吸光系数为325 L/molcm。其碱式(A)吸收600 nm的光,摩尔吸光系数为120 L/molcm。HA在600 nm处无吸收,A在420 nm处无吸收。现有该指示剂的水溶液,用1 cm比色皿,在420 n

21、m处测得吸光度为0.108,在600 nm处吸光度为0.280。若指示剂的pKa为3.90,计算该水溶液的pH值。13某一元弱酸的酸式体在475 nm处有吸收, = 3.4104 L/molcm,而它的共轭碱在此波长下无吸收,在pH =3.90的缓冲溶液中,浓度为2.7210-5 mol/L的该弱酸溶液在475 nm处的吸光度为0.261(用1 cm比色杯)。计算此弱酸的Ka值。14某弱酸HA总浓度为2.010-4 mol/L。于l520 nm处,用1 cm比色皿测定,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测得吸光度值如下:pH0.881.172.993.413.954.895.50A0.8900.890

22、0.6920.5520.3850.2600.260求:(1)在520 nm处,HA和A的eHA, eA-;(2)HA的电离常数Ka。15络合物NiB在395nm下有最大吸收(此条件时,Ni及B无吸收),当络合剂浓度比Ni2+过量5倍时,Ni2+完全形成络合物。根据下列数据,求Ni2+ +2BNiB 的稳定常数K。溶液组成及浓度(mol/L)吸光度(=395nm)Ni2+ (2.5010-4 ) , B(2.2010-1 )0.765Ni2+ (2.5010-4 ) , B(1.0010-3 )0.360 习题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其中112题为单选,1321题为多选)1C。苯环可产生B吸收带和

23、E吸收带,羰基可产生R吸收带。羰基和苯环共轭B带、E带和R带都发生红移,同时吸收增强。共轭后的E带也可称之为K带。所以四种化合物中只有苯乙酮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和R吸收带。2B。在紫外光谱中,双键发生共轭后,p轨道进行重新整合,p轨道的最高成键轨道(p)能量升高,p轨道的最低反键轨道(p*)能量降低,使pp*跃迁所需能量减小。双键共轭越大,pp*跃迁所需能量越小,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四种化合物中,1,3-丁二烯,1,3-环已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都含有共轭体系,pp*跃迁所需能量减小。因此,pp*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1,4-戊二烯。3C。Lambert-Beer定律描述

24、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降低,但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即lmax不变。4B。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单 色 器吸 收 池检 测 器显 示 器光 源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光 源单 色 器 1吸 收 池检 测 器显 示 器单 色 器 15B。6C。由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可知:光源发出的复光交替通过单色器1和单色器2,得到测定波长l2和参比波长l1,测定波长l2和参比波长l1交替通过吸收池并通过检测器检测,使得干扰组分A在测定波长l2和参比波长l1下有:使

25、得测定组分B在l2和l1有:因此,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设A和B的吸收光谱有等吸收点)。7D。在配制被测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时,常加入的反应试剂、缓冲溶液、溶剂等都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为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因此,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以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B。K2Cr2O7硫酸溶液的配制的一般操作过程:称取固体K2Cr2O7一定量,于小烧杯中,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溶解,待K2Cr2O7完全溶解后,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配制成适宜浓度的K2Cr2

26、O7硫酸溶液。由此可见:溶液的配制过程只加入了硫酸溶液,因此,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参比溶液选用H2SO4溶液即可。9B。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是:(1)被测物与生成的有色物有确定的定量关系;(2)生成的有色物应有足够的稳定性;(3)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吸收峰的位置应有显著的差别或在同一光波下的e值相差足够大;(4)显色反应产物的e足够大;(5)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要高。因此,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显色剂的e值愈大愈好。10B。在光度法测定前,为了保证入射光强度完全被待测物质所吸收,需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吸光度A=0或透光率T=100%,如果透光

27、率只调至了95.0%,满量程为T=0%95.0%,而不是T=0%100%。在光度法测定前,如果透光率只调至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11B。该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KCl中的微量I-。在测定中一切可吸光的物质或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均应在测定中扣除,扣除的办法就是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该法选择的参比溶液应包括除I-以外所有与样品相同的酸、KMnO4及淀粉,称为试剂空白。12B。一般分光光度计有5部分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器。其中单色器是将连续光按波长顺序色散,并从中分离出一定宽度的波带的装置。单色光的组件主要包括

28、光栅或棱镜、狭缝。13B。物质的吸光系数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测定波长有关。因为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光下测定吸收能力不同,吸光系数不同。14A。根据:求得:15由吸收曲线可见:A正确,可不经分离,在A组分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和B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A和B;D正确,B组分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包括A的吸收。16BCD。A错,在Lambert Beer定律中,c-T之间没有线性关系;B正确,参比溶液(即试剂空白)的干扰属于系统误差。若不使用参比溶液调节A=0,就等于没有消除方法的系统误差,这时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C正确,若假设参比溶液中仅有一种吸光物质,有关

29、系式:A与c样不成正比,即吸光度与c样的关系偏离Lambert Beer定律。D正确,用参比溶液调节A=0就是扣除了被测组分以外其它物质对入射光的吸收的干扰,使所测吸光度A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A值。17CD。摩尔吸光系数(e)是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 cm的吸光度。e与吸光物质浓度和液层厚度无关。e是吸光物质对光吸收强弱的表征,反映了吸光物质测定时的灵敏度。因此,某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明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越强,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越高。18(1)AB。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反映化合物的特性。在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吸收光谱上,任意一点都对

30、应化合物的同一浓度。同样浓度下测定,吸光度A越大,灵敏度越高,因此,使用显色反应产物e 大的显色剂和以lmax作测定波长均可提高测定的灵敏度。(2)CD。选择正确的参比液可以扣除干扰物质对待测组分的影响,消除系统误差。控制比色皿厚度及溶液浓度可以是测定吸光度值在0.20.7之间,因此CD均为提高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的方法。(3)B。同一浓度下,测定的吸光度值越大,由仪器读数的微小变化引起吸光度的相对误差变化很小,即方法的精密度越好。(4)C。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避开参比溶液中干扰成分对测定的影响,即提高了分析方法的选择性。19CD。20BC。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定量分析是根据被测组分B和干扰组分A

31、的吸收光谱,选择测定波长l2和参比波长l1(如下图所示)。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使得A组分在测定波长l2和参比波长l1下有:,使得B组分在l2和l1有:。因此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溶液对两波长的吸光度之差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和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21BC。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杂原子空轨道(n)跃迁到反键轨道(*)称为np*跃迁。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低,n*吸收波长落在近紫外区或可见区,但吸收较弱(=10100)。能发生np*跃迁的基团是C=O和CN。22ABCD。显色反应是指不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化合物,通过与显色剂反应转化成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化合物,从而进行比色法测定。为了

32、达到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对于显色反应有严格的条件要求,特别是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反应影响很大,酸度的改变可能影响(1)显色剂的浓度和颜色。因为显色剂一般都是有机酸或碱指示剂,酸度的改变不但影响酸型体或碱型体存在的状态,还影响其浓度和颜色;(2)被显色物的存在状态;(3)反应产物的稳定性和组成。23ACD。在光电比色法中,为了达到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对于显色反应要进行严格的条件选择,显色反应应选择的条件有(1)溶剂;(2)显色剂的用量;(3)溶液的酸度;(4)显色时间;(5)显色的温度等。B不属于显色反应应选择的条件,为测定条件。 24ABCD。二、填空题1最大吸收峰的位置(或lmax) ;吸光

33、度 2增大;不变3不变;不变4改变溶液浓度;改变比色皿厚度5吸光能力;大(小);灵敏(不灵敏)6长波长;np7 0.680;20.9%8二胺替比啉甲烷9定性分析;定量分析10溶液浓度;光程长度;入射光的强度 11增至3倍;降至T 3倍;不变125.6213单色性;化学变化14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时灵敏度最高15空白溶液;试样溶液16 np*;较长;共轭双键的pp*;较短,但随共轭键增长而增长17浓度;吸光度;一条直线18玻璃;石英;岩盐三、判断对错1。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为1,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常用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表

34、示。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性参数,是吸光物质定性的重要参数,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无关。2。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的结构特性、吸收光的波长有关。同一物质,入射光波长不同,摩尔吸光系数不同。但紫外光谱反映的是分子母体的性质,母体相同而取代基不同摩尔吸光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相同;同一浓度,不同物质,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同。3。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或 由此可见: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关系。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浓度之间成指数关系,但

35、不成反比关系。4。朗伯特-比耳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即: 所以,从理论上讲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吸光物质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5。朗伯特-比耳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朗伯特-比耳定律不仅适用于均匀非散射的有色溶液,而且适用于均质的固体。6。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是吸光物质的特性参数,是吸光物质定性的重要参数,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无关。所以,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不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7。在光度分析法中测

36、量结果的准确度可推导如下:由Lambert-BeerLaw: 对上式求导并除以上式,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如暗噪音: 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值: 所以,在光度分析法中,溶液浓度要适中,吸光度读数,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一般要求之间即可满足光度分析法测定准确度的要求。8。摩尔吸光系数不仅与吸光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还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同一物质,入射光波长相同,摩尔吸光系数相同;同一物质,入射光波长不同,摩尔吸光系数不同。9。在配制被测组分光度法测定溶液时,常加入的显色剂、缓冲溶液、溶剂等都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此,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以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

37、入射光吸收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待测物、显色剂、缓冲溶液等都对所选择的波长有吸收时,可选用不加待测液而其他试剂都加的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10。由朗伯特-比耳定律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液层厚度l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关系,e 值越大,溶液浓度的微小改变,可引起吸光度较大变化,所以,e 值越大,测定结果的灵敏度越高。同时摩尔吸光系数e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中的特征常数,是物质定性的重要指标。11。见3.7答案的解释。12。紫外分光光度配有一对石英吸收池,吸收池的两相对面是光面透光的,另两相对面是毛面不透光的。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要对吸收池进行清洗并盛放待测溶液。

38、在进行这些操作时,手不能捏吸收池的光面,只能捏吸收池的毛面,这是因为吸收池的光面是入射光的透过面,用手捏吸收池的光面,会在光面粘上汗渍或其他污物而玷污,对入射光的强度产生影响,使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降低。13。在CuSO4溶液中通NH3时将发生以下反应:Cu2+ 4NH3 Cu(NH3)42+ 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性参数,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摩尔吸光系数。由此可见向1.0mol/LCuSO4溶液中通NH3时,吸光质点由Cu2+(浅蓝色)变成了Cu(NH3)42+(蓝色变深),其摩尔吸光系数必然发生改变。14。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光 源单 色 器吸 收 池检 测 器显 示 器 分光光度计光路是:由分

39、光光度计光源发出连续光谱,经单色器分光后,得到所需要的单色光,单色光经过吸收池被吸光物质所吸收,剩余的光透过吸收池,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由此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透过光强度,而不是吸收光的强度。15。*是不饱和化合物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降较低,孤立的*吸收波长一般200nm;共轭的*吸收波长200nm。共轭体系越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程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强,*的吸收强度=103104。丙酮结构中有羰基C=O,没有共轭体系,可以产生孤立的*和n*跃迁,n*跃迁需要的能量低,吸收波长落在近紫外区或可见区,吸收较弱=10100。故丙酮在已烷中的紫外吸收lmax

40、=279nm,emax=14.8Lmol-1cm-1的吸收带不是pp*跃迁,而是n*跃迁。16。常量分析对方法的准确度要求高(一般相对误差约为0.1%),对方法的灵敏度要求低;微量分析则对方法的准确度要求低,而对方法的灵敏度要求高。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所以,分光光度法可进行微量组分分析。1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光 源单 色 器 1吸 收 池检 测 器显 示 器单 色 器 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光 源单 色 器吸 收 池检 测 器显 示 器参 比 池 由此可见,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以波长(l1)作参比,双光束分光光度法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四、有关概念

41、及名词解释答案1*:饱和烃类化合物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较高,一般吸收波长150 nm。2*:不饱和化合物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较低,孤立的*吸收波长一般200 nm;共轭的*吸收波长200 nm。共轭体系越长,跃迁所需能量越小,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程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强(= 103 104)。3n*: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杂原子空轨道(n)跃迁到反键轨道(*)。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低,n*吸收波长落在近紫外区或可见区,但吸收较弱(= 10 100)。4n*: 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由杂原子空轨道(n)跃迁到反键轨道(*)。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

42、较高,n*吸收波长一般落在远紫外区。5电荷迁移:指用电磁辐射照射给体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体轨道向受体相关轨道跃迁,此类跃迁吸收很强(104),吸收波长较长。6配位场跃迁:在配位场理论中,过渡元素的d轨道或f轨道发生分裂,当他们吸收电磁辐射后,电子由低能级的d轨道或f轨道跃迁,此类跃迁吸收较弱(102),吸收波长较长,一般位于可见区。7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n)即吸收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是化合物的特征。8Lambert-Beer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时,样品对光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

43、正比。即: 或 9透光率(transmittance;T):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强度为I0,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样品后,出射光强度为I,出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的比,即。10吸光度(absorbance;A):透光率的负对数为吸光度,即。11摩尔吸光系数:在一定波长下,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用表示,单位:L/cmmol。12百分吸光系数:在一定波长下,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为1%(W/V),液层厚度为1 cm的吸光度。用表示,单位:ml/cmg。 13生色团:有机化合物结构中含有* 或n* 跃迁的基团,即能在紫外或可见区产生吸收的基团。14助色团:有机化合物结构

44、中杂原子的饱和基团,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使相连生色团或饱和烃紫外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或产生紫外吸收,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15红移:由于结构或实验条件的变化,使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亦称长移。16蓝移:由于结构或实验条件的变化,使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亦称紫移或短移。17R带:n*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波长长(约300 nm),强度弱(100),随着溶剂极性增加,R带蓝移。18K带:*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波长短(1,3-丁二烯吸收217 nm),强度强(104),极性*随着溶剂极性增加,K带红移。19B带:*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苯蒸气在波长230270

45、nm(中心频率254 nm)出现精细结构的吸收光谱,溶液或取代苯精细结构消失,254 nm出现吸收。强度中等。20E带:*跃迁引起的吸收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分为E1带和E2带。E1带(苯环的不共轭双键)吸收波长为180 nm,为4.7104,E2带(苯环的共轭双键)吸收波长为203 nm,为7000,二者都是强吸收。21强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104的吸收峰。如:K带、E1带。22弱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102的吸收峰。如:R带。2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包括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和系数倍率法。利用在选择的波长下,使得:等吸收双波长消

46、去法:, 系数倍率法:,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混浊溶液和混合组分的单独测定。(a为被测组分)24导数光谱法:利用吸光度对波长求导后的导数值与吸光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光度分析方法。即。导数光谱结构精细,可进行定性分析;谱线宽度变窄,分辨率增加,可进行多组分的同时测定;可以有效的扣除背景。25光电比色法:光电比色法是对能吸收可见光的有色溶液或能转化成吸收可见光的有色溶液的无色溶液进行测定的方法。26透光率测量误差:是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来自仪器的噪音。一类为暗噪音与光讯号无关;另一类为散粒噪音随光讯号强弱而变化。暗噪音: 散粒噪音: 五、计算题1解:由(mL/gcm)(L/mol

47、cm)2解:由维生素C 的百分质量分数=3解:由 (mL/gcm)组分的百分质量分数=4解:在25.00mL试液中加1.00mL0.0500mg磷酸盐,溶液体积为26.00mL,校正到25.00mL的吸光度为:加入1.00mL0.0500mg磷酸盐所产生的吸光度为:由:,25.00mL磷酸盐质量=0.2094(mg)每毫升血清中含磷酸盐的质量=(mg)5解:由 解得:6 解:由VB12对照品计算361 nm的百分吸收系数:(mL/gcm)VB12原料药的百分质量分数:VB12% =注射液VB12的浓度:(g/mL)=0.246(mg/mL)7解: (1)由Lambert-Beer定律:,当仅含

48、显色剂c游离=1.010-4mol/L时,A=0.018 游离试剂的摩尔吸光系数:(L/molcm)(2) A绲=A络合+A游离 A络合=A混-A游离=0.657-0.018=0.639 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L/molcm)8解:A组分:l1=295nm,(L/molcm)l2=370nm, (L/molcm) B组分:l1=295nm,(L/molcm)l2=370nm,(L/molcm) 解方程组得:cA=3.910-3 mol/L,cB=4.310-3mol/L9解:(1)由表中数据计算得A与B两组分的吸收系数:A组分在238nm:(mL/gcm)282 nm:(mL/gcm)B

49、组分在238nm:(mL/gcm) 282 nm:(mL/gcm)根据表中数据列出方程组:0.037cA+0.125 cB=0.442 (1)0.072 cA+0.072 cB=0.278 (2) 解得:cA=2.18g/ml;cB=1.68g/ml(2)在300nm处的吸光度:A300=2.18(0.810/3.0)+1.68(0.080/5.0)=0.61510解:(1)若吸光物质浓度为510-6 mol/L,则: (2)若吸光物质浓度为110-5 mol/L,则:由计算可知:当吸光物质浓度为510-6 mol/L时,理论吸光度A=0.092;当吸光物质浓度增加1倍,即为110-5 mol

50、/L时,理论吸光度增加1倍,即为A=0.185。故服从朗伯特-比耳定律。11解:(1)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计算表明:超过了光度法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要求。(2)欲使测量的相对误差为最小,则:极小值:此时,溶液的浓度cx;A1= -lgT= -lg0.01=2,溶液的浓度c1,故应稀释约5倍。(3) 若浓度不变,可改变吸收池的厚度。当A1= -lgT= -lg0.01=2,吸收池厚度2 cm;,吸收池厚度lx;,故应选用0.5 cm吸收池。(4) 若浓度稀释约5倍或选用0.5 cm的吸收池,此时测量结果误差最小,T=0.368,lgT=0.434。代入公式计算测量结果误差:浓度稀释约5倍或选用0.

51、5 cm的吸收池,结果的准确度达到了光度法对测定的要求。12解:酸碱指示剂水溶液 HAH+A pKa=3.90A在420 nm处无吸收所以:(mol / L) HA在600 nm处无吸收所以: (mol / L) 水溶液的H:水溶液的pH值: 13解:由Lambert-Beer定律:(mol / L)= 2.72 10-5 - 7.68 10-6 = 1.95 10-5( mol / L)由pH = pKa + lg,即:3.90 = pKa + lg (1.95 10-5/ 7.68 10-6) 解得: pKa = 3.50即:Ka = 3.16 10-414解:(1)HA水溶液 HAH+A 当pH1.17时,以HA形式存在:(L/molcm) 当pH4.89时,以A-形式存在: (L/molcm) (2)当pH=3.41时,以HA和A-两种形式共存,此时, 解得:cHA=9.2710-5(mol/L), cA =1.0710-4(mol/L)15解:当cNi=2.5010-4mol/L, c B=2.2010-1mol/L时,Ni2+完全形成络合物,cNiB2=2.5010-4mol/L 根据Lambert-Beer定律:,(L/molcm)当 A=0.360时,络合物浓度(mol / L)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