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修编规划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628515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8.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812修编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812修编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812修编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0812修编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12修编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前 言“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落实“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四个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海东工业园区、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部城市群建设“三大历史任务”的重要时期。控制好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以最小的环境成本保障经济建设,是全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总体设计和统筹“十二五”时期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全区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1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青海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4、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6、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总体规划7、其他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8、环保部颁布的有关标准、规定等1.2规划编制的期限规划范围为海东行政区域内;规划对象为区域内水、气、声、渣的污染防治和项目建设中的环境监管;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第二章 “十一五”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2.1“十一五”规划实施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3、发展观,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新海东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措施,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局面得到控制,城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监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区环保事业跨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得到较好的落实。2.1.1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将污染减排指标任务纳入政府及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内容,实行“双线”考核,狠抓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落实工程、结构、管理减排措施,“十一五”期间累计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

4、项目37个,完成减排量3706.55吨,实施二氧化硫减排项目93个,完成减排量1843.36吨,分别超额完成减排目标14%和88%,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烟尘和工业粉尘等五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详见附表)。海东地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完成情况表单位:吨指标 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合计氨氮控制量12001800150015001500实际排放量1081.081132.971181.271180.061261.36化学需氧量控制量2150023000228002280020500实际排放量21036

5、.3121378.6121966.6322767.0520330.52减排目标17692967314803258完成指标1761020.981020.171489.43706.55二氧化硫控制量14500210002000200023500 18500实际排放量14019.615023.8514774.2914595.1715968.6减排目标210.07458500979.07完成指标21340.22681.94800.21843.36烟尘控制量1750035000350003500020000实际排放量16651.4518775.6419062.119428.6319934.37工业粉尘控

6、制量3700055000450004500043000实际排放量30775.2725874.7424308.9721158.3328109.012.1.2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以硅铁、水泥、电解铝、碳化硅、造纸、食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全面开展污染治理,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6819万元,先后完成了8家水泥、3家电解铝、23家硅铁、13家碳化硅和10家涉水企业的污染治理和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比“十五”末提高了60%。区域性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乐都老鸦峡109国道和鲁大复线周边的43家石灰企业整体搬迁,互助沙塘川24家石膏企业、民和县城地区18家铁合金企业36台硅铁矿热炉和1家铝冶炼企业48

7、台电解槽依法关停。2.1.3建设项目管理得到强化。一是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产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对小冶炼等12个不符合产业政策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新建项目未通过环评审批,控制了耗能高、污染物排放量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两高一资”项目。二是严把新建项目选址关。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县域有别、培育主体、节能减排、提效增量”的要求,鼓励和支持新上项目在工业相对集中区发展,从严控制城镇周边和相对集中区外的工业项目。三是从严落实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采取现场督办、专项检查、召集项目业主紧急约谈等措施进行重点督办,有力整治建设项目违规行为,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

8、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2.1.4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加大环境监察力度,调整增加对重点污染源的月查和季查频次,制定并落实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的海东地区环境保护局约谈制度和重点污染源的海东地区污染源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二是适时组织开展取暖期锅炉烟尘污染防治、春灌期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安全管理等各类专项检查活动,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事件的发生。三是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从严纠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切实解决环境信访案件,凡受理的信访案件及时查处,及时答复,信访案件的查处率和结案率均达95%以上。五是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对排

9、污费征收工作开展专项稽查,使排污费征收工作做到了“依法、全面、及时、足额”征收。2.1.5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一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平安、乐都、民和、循化等县积极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先后拆除了零星燃煤锅炉54台,全区集中供热面达108.4万平方米,乐都县城天然气使用覆盖率近达70%,县城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二是稳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全区六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县城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置率达82%。化隆群科新区等8个乡镇所在地生活垃圾集中处置项目正在实施。海东地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并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三是积极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置项目。平安、民和、

10、互助、乐都四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四是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了11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使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五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绿色学校、生态示范村、环境优美乡镇等创建活动,我区13所中小学获省级“绿色学校”称号,8所中小学获地级“绿色学校”称号,平安、积石、官亭、加定等四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民和县马场垣乡金星村和循化县清水乡瓦匠庄村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2.1.6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一是通过开展采暖期锅炉烟尘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各县城镇锅炉烟尘的污染状况,并对超标排放锅炉进行及时整治。二是在湟水河海东段共设5个断面,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的

11、水质进行同步监测,及时通报湟水河的水质状况,有效预防了湟水沿岸农业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三是对区内国控、省控和地控企业按监测频次要求及时开展监督性监测,编报监测分析报告,为工业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开展民和、平安、互助县城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及时通报空气质量状况。2.1.7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及2009、2010年动态更新调查,分别对135家工业源、71家农业源、10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6县生活源进行了普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区污染源排放的基本情况,初步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了环境统计方式方法,培养锻炼了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环境意

12、识,污染源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我区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二是完成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完成县城和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8自身能力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一是环保机构得到加强。互助、乐都、民和、化隆四县环保机构单设,管理队伍得到充实。二是业务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全区1200多人次参加国家级的业务培训,2400多人次参加省级各类环保知识业务培训班,使全区环保执法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三是执法和监管条件得到改善。通过申报项目、申请专项补助资金等,地县环境监察机构先后共争取能力建设资金

13、1880多万元。地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设备基本配齐,监测用房的改造全面完成,各项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地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项目已联网运行;地县环境监察部门配置常用监察取证设备、执法车辆,执法监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办公条件明显改善。2.1.9海东地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目标评估表具 体指 标规划目标完成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十一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28.3%森林覆盖率达到28.3%。农村环境保护指标农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实施1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城镇环境保护指标力争建成各县县城生活

14、污水处理厂平安、乐都、互助、民和四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县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六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均正常运行,县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2%。县城重点区域的噪声达到国家标准六县县城交通干线噪声达到了国家标准。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0.8%。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质标准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五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局下达的总量指标之内。五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控制在了年度下达了总量控制指标之内。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1万吨无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15、。工业污染防治指标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达40%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达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得到了安全处置。环境管理能力指标地县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争取多类能力建设资金1880多万元,地区监控中心建成并运行,地县两级地区监测站启动运行,监察和监测装备比“十一五”有了大幅的提升。2.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2.1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已建成的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均未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乱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问题

16、比较突出。2.2.2环保基础设施运行资金紧缺。沿湟四县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投运,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通过县级财政补贴和向群众收取污水处理费难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2.2.3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任务艰巨。我区以重污染高耗能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转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工程减排的潜力逐年减少,总量控制和减排的难度不断加大。2.2.4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整治农村环境问题的工作量大面广。2.2.5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

17、提高和粗放型开发对生态破坏严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监督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第三章 “十二五”环境保护形势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我省将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区的经济社会也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这一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既有发展机遇,也有困难和压力。3.1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一是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在各

18、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位置将更加凸显,工作力度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氛围将进一步优化。二是随着国家依法治国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环保部门执法监察的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三是随着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战略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关停污染严重企业等方面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结构性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实施,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将会不断加大,环保事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五是海东地区是我省“四区两带一线”的重点区域,在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把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建成引领

19、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经济区和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先导区”的目标,落实海东工业园区、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部城市群建设“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支持。六是“十一五”期间,我区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业污染防治、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机构和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3.2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一是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高,压力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污染物减排的任务重,压

20、力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且“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因子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的基础上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十二五”减排潜力非常有限,污染减排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持续增加。三是新型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多,压力大。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尾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呈不断加剧之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四是环境监管力量薄,压力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对环保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区现有的环保机构和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新

21、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加之环保资金的筹措渠道不畅、投入不足、重点项目的自筹资金难以落实等问题也将影响“十二五”时期的环保工作。第四章 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指标4.1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力度,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2重点

22、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整治,饮用水源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危害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初步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4.3主要指标海东地区环境保护“十二五”主要指标环境要素规划指标指标属性水环境黄河大河家断面和湟水河民和桥断面水质达到全省水功能区划的水质标准。约束性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约束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预期性大气环境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92天/年。约束性工业重点污染物达标排放。约束性声环境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

23、5分贝。预期性县城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小于70分贝。预期性辐射环境环境辐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预期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预期性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预期性总量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之内。约束性污染控制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预期性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50%。县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5%,已建成建制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重金属污染得以有效防控。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

24、。环境管理能力地区和重点县级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预期性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实现规范监管。重点县城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施并正常运行。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实现自动在线监控。地县环境统计与信息能力得到加强。4.4主要工作任务以海东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抓好工业污染防治;以东部城市群建设和各县县城、建制镇的环境整治为重点,抓好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以实施农村村级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管为重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实施环境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为重点,抓好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不断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25、发展。4.4.1强化污染减排措施,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4.4.1.1实施工程减排。一是继续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方面,以淀粉制造、白酒制造、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污染深度治理和落后工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对互助威思顿精淀粉有限公司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对互助县青稞酒集团实现中水回用。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着手配套建设水泥企业的脱硝装置和集中供热工程的脱硫装置,继续推进互助、平安、乐都、民和四县燃煤锅炉的煤改气工程。二是继续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已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县要保证“建得起、管得好、运行畅”,未建成

26、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县要按项目进度要求建成投运;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提高已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确保全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推行县城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力争全区生活污水再生水回用率达到10;升级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确保达标排放;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全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40。同时,积极推进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使2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减排。合理布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加大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和沼气化处理,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

27、产利用工程,全区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推进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4.4.1.2落实结构减排。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落实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法淘汰、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取缔不能达标排放的屠宰、造纸、酿酒等小企业。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钢铁、金属冶炼、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过快发展,重点推进高耗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标准的运营汽油车和污

28、染物排放达不到国标准的运营柴油车;力争在2012年12月底前健全完善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开展机动车环境保护定期检验工作,确保在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实施环保标志核发与管理工作。四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新建项目必须按照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严格的环保要求进行建设,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五是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消费增量,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4.4.1.3强化管理减排。一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集中整治违法排污行为和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热点问题为重点,严厉查处污染物漏排、偷排和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节假日和夜间突查及专项检查

29、等方式,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偷排、超排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格查处,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二是扎实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对超标准或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的责令停产整治。三是逐步提高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严格执行化工、冶金、建材、有色、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强化对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四是规范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按照国家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要求,全面开展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及时整治超标准排放问题。4.4.2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4.4.2.1加强重点流域水污

30、染防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三年见成效,五年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加强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一是按照湟水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测控”的要求,制定出台海东地区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集中开展湟水流域排污口整治工作,采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截污纳管等措施,使湟水流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到有效处置。二是以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为重点,集中开展河道违规采洗砂的整治和河道沿岸垃圾的清理整治工作,从严制止各种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三是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整厂运行为重点,整改各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督促有关县和部门制定出台保障运行的

31、相关措施,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各县生活污水处理厂稳定正常运行。四是实施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二期项目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涉是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4.4.2.2加强敏感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一是以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为重点,继续开展电解铝、铁合金、碳化硅、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重点开展碳化硅冶炼企业的烟气污染治理,实现全区碳化硅企业烟气治理的新突破。二是以县城为重点,继续推进“煤改气”工程,推广节能环保型采暖锅炉,改造锅炉消烟除尘设施,加大城镇餐饮业的油烟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二次扬尘。

32、三是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统一规划、统一监管,重点防控铁合金、电解铝、建材、碳化硅等行业的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全面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4.4.2.3加强城镇噪声污染防治。以县城为重点,规范开展城镇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加强区域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和城镇道路交通噪声防治,重点开展建筑施工场地、营业性文化娱乐等场所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中高考期间控制噪声污染专项行动。4.4.2.4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是全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的环境监管,基本实现医疗废

33、物的安全处置。二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加强对城镇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提高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率,分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能力建设,逐年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置能力。三是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重点控制采矿、冶炼等行业,督促企业综合利用产生的固体废物,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减少废物的堆存量。4.4.2.5全面防范环境风险。一是加强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监管。开展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监管数据库,实行动态档案管理;健全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转让、放射源转入与

34、转出、异地使用和回收、贮置备案等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和机制,并组织开展现场辐射安全检查和审核验证工作,防止和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重金属污染源监管。建立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环境监督员制度、监督性监测和检查制度,从严防范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三是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考核,促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台帐,加强环境监管,从源头杜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四是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环境风险分级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危险化学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范和监管。五是加强集中式

35、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已划定的县城和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方案要求,开展保护区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4.4.3推进农村环境保护,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4.4.3.1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契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分步解决交通沿线、城镇周边、人口集聚村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突出环境问题,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改进传统畜禽养殖模式,实行科学养殖,加大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努力控制畜禽养殖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至2015年,全区15%的村庄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4.4.3.2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

36、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加大农膜回收和集中处置力度,采取有偿回收、集中处置、加工再利用、推广易降解地膜等措施,努力控制地膜污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和转化率。4.4.3.3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是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至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达到32%以上。加强湟水河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快河湟谷地小流域生态治理,增加水源涵养,控制水土流失。二是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37、。着重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低、设施落后、技术人员缺乏等突出问题,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体系,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严格新上采矿项目的准入条件,强化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严厉查处非法开采和破坏矿山生态环境行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4.4.4注重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十二五”全区的环保能力建设,以建立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管理能力体系为方向,以基础、人才、保障三大工程为重点,配强地区本级、配齐重点县级,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夯实环境管理基础。4.4.4.1建设适应工作需要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推进地、县

38、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地区和重点县环境监测站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的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排污状况。4.4.4.2建设适应工作需要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环保执法装备水平与业务水平,到2015年,地、县两级环境监察机构的装备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地区本级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辐射安全监管水平。4.4.4.3建设适应工作需要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地县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机构,配备环境突发事故应急监测专用车及所需仪器设备,培训事故应急专业队伍,加强事故应急演练。4.4.4.4加强队伍建设与人才培

39、训。加大环保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环保人才,提高干部业务水平,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推进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廉洁型机关建设,增强干部职工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团结奋斗的能力,增强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能力和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第五章 重点项目与投资5.1重点项目和投资效应坚持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围绕“十二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全面推进污染减排、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城镇环境污染防治、农村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12类131个项目,计划投资41.2814亿元

40、(详见附表)。5.1.1湟水流域排污口整治项目(计划投资0.5608亿元)。重点对湟水干、支流94个排污口进行整治,截污纳管39个,埋设管道35公里,规范整治排污口46个,封堵排污口9个,使能够纳入县城污水管网的污水全部纳入管网。5.1.2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计划投资6.0910亿元)。项目着力于完善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强化氮磷污染无的处理,同时加大对中水回用和污泥处置项目的建设。5.1.3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12.7364亿元)。以区域内湟水干流为主,主要支流为辅,建设集防洪、道路、绿化、照明、水景、雕塑、河道垃圾清理等为一体的河道综合整治项目。5.1.4湿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0.55亿

41、元)。在湟水干流失已地段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沉降泥沙,净化水质。5.1.5水土保持项目(计划投资1.8071亿元)。在六县重点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使流域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5.1.6林业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2860亿元)。在六县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水土保持和缓解风沙危害。5.1.7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5.6809亿元)。主要建设重点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使重点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建成重点医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5.1.8

42、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计划投资2.2443亿元)。主要实施重点污染物减排项目,确保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整治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和跑冒滴漏;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园区和集中区内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集中处置。5.1.9水源地保护项目(计划投资0.4950亿元)。主要对已划定的县城和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建设和保护。5.1.10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主要实施农村村级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逐步解决重点区域、流域、城镇周边和人口集聚村的突出环境问题。5.1.11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重点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使矿山生

43、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孟达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强化和实现规范管理。5.1.12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8299亿元)。主要按照国家对环境监理和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将地区环境监理站和监测站分别建成二级站,将六县环境监理和监测站分别建成三级站,配套交通工具、取证设备,健全全区环境统计和信息网络,提高环境统计和信息能力建设。5.2项目资金来源区域环境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环保能力建设等项目,主要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资金,地方财政适当配套。工业污染防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企业自筹资金治理。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

44、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第六章 保障措施 6.1严格项目审批,强化环境执法,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把环境功能区划、总量控制、环境容量、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合理调控发展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环境准入,将环境因素作为项目准入选址、布局的基本条件,作为优化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强化项目环评,把排污总量和污染削减作为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规划功能要求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环保法律法规,对鼓励类项目,落实优惠政策;对允许类项目,规

45、范建设行为;对限制类项目,严格准入条件;对淘汰类项目一律不得准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实行分县(片)负责、分厂包干等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夜间和节假日突查等措施,确保日常监管到位。加强对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的运行监管,充分发挥在线监控作用,随时监控污染源排污状况。认真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及时整治超标排放企业。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从严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适时开展专项检查活动,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加大信访查处力度,依法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6.2拓展资金来源,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加大环保事业投入。强化各级政府环保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加对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和治污减排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充

46、分利用国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健全项目前期准备、储备、优选制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和国家规划,得到国家各类资金支持。健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机制。运用环境经济杠杆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排污单位要依法负责污染防治或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企业作为污染治理的主体,要切实履行“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抓好污染减排项目建设,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资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各种国际组织、政府间合作和民间组织的环保项目与资金,促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市场化建设与营运。6.3推进环境宣传,鼓励全民

47、参与,共促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收集、分析环境舆情动态并积极应对。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大力推进公众对环保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保护工作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和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组织,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水平。对涉及民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决策和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公示或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6.

48、4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考核,保障规划实施。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目标和任务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力度,确保规划全面实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落实规划任务。形成政府牵头、环保主抓、部门配合、群众监督的工作合力。将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环境质量目标、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掌握情况,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年度考核,及时公布考核结果,并落实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公布区域水、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接受社会监督。将污染减排任务与项目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级环保目标责任制当中。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