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4626062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子病历系统实施探索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从开始到现在,先是经历了主要针对业务和收费的HIS (医院管 理信息系统)、PACS、RIS (临床影像系统)和LIS (实验室信息系统),然而涉及到 与广大患者密切相关的电子病历,还是近两三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电子病历涵盖了 电子化的医疗记录 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电子健康记录 EHR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病人临床记录 CPR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电子医疗保健记 录EHCR (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

2、)等。1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在EMR方面做了 尝试。对于医院而言,EMR是一份记录了病人从门诊到住院等各个过程的诊疗相关信 息记录,在这个系统中,医生可以获取病人健康的相关信息,包括其病历资料,护理资 料,医嘱、用药等信息。除此以外,还必须能方便医生查看病人所做的一切检查结果。 在发展的将来,各医院不断完善的EMR将为地区甚至国家卫生行政监管部门为每位公 民建立EHCR提供交流和整合的个体,EHCR将为每个公民提供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公 民无论到哪家医院就诊,医生都可以方便的了解病人以往的健康治疗记录,有利于医生 对病情的进一步决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病人到不同医院做的重复检查,有效 地节省

3、了社会资源。以往的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大多采用SQL SERVER, ORACLE等,由 于病历的描述十分复杂,其结构习惯和内容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强烈的逻辑规律性,不 适用关系数据库来描述。目前流行的电子病历软件使用XML语言来编写的,其相应的 数据库管理软件则采用欧美国家医疗行业的首选数据库软件-CACH 多维对象数 据库的第三代数据库技术,这是因为CACHE数据库具有比关系数据库更高、更稳定的 查询性能、更易于实现数据库分布式服务,并能够与最新的WEB技术紧密结合,采用 B/S架构,能减轻开发和实施的维护工作量。EMR系统实施架构我院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了电子化的医疗记录EMR

4、系统,已经顺利运行1年多, 并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医院系统与厦门市市民健康系统EHR的接口,我院的EMR系统 基于J2EE架构进行设计,数据库采用CACHE5.0,应用服务的中间件采用Webphere 5.0, 用户端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处理模式。EMR系统的服务器和网络配置。其中,EMR数据库服务器由两台具有双机集群配 置的DELL PE6650服务器共享EMCCX300阵列柜组成,是运行CACHE数据库的主服务器,并同步镜像到EMR数据库镜像服务器;EMR应用服务器即Webphere服务器, 通过WebSphere的控制台,可以在应用服务器端任意发布Web服务。通过对数据库服 务器

5、和应用服务器的物理结构有机分离,有效地保障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EMR系统功能优点一、EMR系统实施后,使病历书写摆脱了繁重的手工书写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减 少了医生使用WORD文档格式简单的随意复制粘贴,并使医务监管部门能够实时的监 管医生护士的医疗记录行为,有益于病历的规范化。二、EMR成为一个多系统整合平台,它将医院之前所上的HIS,LIS,PACS/RIS 医疗影像系统,疾病感染控制等系统统统联合起来,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大资源库。医生 可以很方便的检索调用从医技部门传来的数据,而不用像以往等病人的手工报告单而延 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机。同时,这些系统的电子化也使医生的医学研究得到更丰富和

6、完 整的资料。三、EMR系统对医学研究的查询统计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医务工作者可以从手 工积累,烦杂的计算公式下摆脱出来,只需简单的选择条件,就可以得出准确全面的数 据。四、提高了归档病历的使用率。手写的病历归档后,若有医生从病案库里借走该病 历,其他医生如果想查看,只能等上一位医生归还后才能利用。电子化后,使多个医生 同时阅览一份归档病历成为可能。五、EMR将为打造地区乃至国家卫生电子资源网络建设的根基。只有实现卫生医 疗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国家和地区的电子资源网络建设才有成为可能。EMR系统的不足与对策目前的EMR系统存在的不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一、EMR的使用者身份识别及其使用安全存在隐

7、患。由于很多医生和护士没有 安全意识,在系统管理员给予的帐号权限后,很多使用者从来都没有修改过初始密码, 这无疑给EMR系统使用安全性带来很大隐患。解决的对策其一是要加强用户的安全性 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性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可以采用指纹认证体系与硬件相结 合的方法,譬如,通过特制鼠标或者其他硬件来采集指纹,与数据库存档的个人信息的 指纹采样相匹配后,方能进入系统。二、EMR系统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很多的医疗诉讼案中,病历是医疗过程中法定 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第9条中明确规定:严禁涂改、伪造、 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由于国家医疗信息化起步较晚,EMR系统的法律效力

8、尚未被认可。目前,大多数医院是采用EMR打印出病历,在签名栏里采用医生的手写 签名。只是这样还不足于满足做为法定证据的要求。电子签名法虽然已经生效,但 是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与管理还未有定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若能协 作形成规范和检验医疗软件行业安全性的机构,使医疗软件通过认证后再上岗”,将会 对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起到了很大的把关作用。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使病历的电子化能 满足条例的要求,严格规范病历书写以及病历修改的条件;再次,从医院自身监管方面, 必须严厉制止不规范的病历书写,督促医生形成良好的病历书写习惯,避免随意的修改。三、EMR系统对医学研究的数据挖掘和钻取功能还未能进一步

9、完善,目前大多 数的EMR系统还仅仅只有一般的查询统计功能,在数据挖掘和钻取方面还未全面的开 发利用。当前数据库系统所能做到的只是对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查询和组合, 而对于那些隐藏在这些数据现象背后的更重要的信息是关于这些数据的整体特征的描 述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这些信息在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病历的电子化 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它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需求分析建模,建立数据仓库, 用于完成各种深入的临床分析。四、对自由文本的病案记录,始终缺乏良好的搜索引擎。由于医学术语在实际应用 中的灵活性,增加了建立这种搜索引擎的难度。在发展的将来,EMR系统若能开发针 对医疗领域的智

10、能化引擎,探索快速准确有效的搜索算法,让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 满意的搜索结果,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效率。五、EMR系统的实施,为临床路径的应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临床路径是各相关 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服务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 定出有顺序,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快病人的康复,减少资源的浪 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持续改进的照顾品质。但是目前的EMR系统还缺乏良好的 临床路径搭建和配置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的管理,大多 医疗机构也缺乏相应的规范依据。EMR系统需建立方便快捷的路径建模方法,并可以 根据病人的临床信息趋

11、势的变化修订更改路径的设计,满足临床服务的需要。六、国外先进的电子病历系统一般还将具有跟踪的药物治疗管理系统和医疗辅助 专家系统纳入EMR系统的建设中。但国内这方面做的很少,一般除了记录治疗记录和 护理记录外,还与LIS,PACS,RIS,HIS系统连接交互相关信息。七、EMR系统的易操作性问题。在很多医院里,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医生还无法 习惯从手工书写转化为电脑操作,很大原因是由于使用者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因而, 如何提高流程和界面操作的简单性,真正的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是EMR系统 需要考虑完善的问题。总结EMR系统的实施和开展标志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又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就我院实施该系统一年多来的经历表明,该系统确实能加强医院的质量监控,减少医疗差错,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创新医院新型管理模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尽管EMR系统在 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