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618379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6第5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1节 认识环境管理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12题。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地区ABCD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国家和政府B个人和企业C地区和行业D部门和单位【解析】第1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

2、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第2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答案】1.C2.A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的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以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根据材料完成34题。3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A区域环境管理B资源环境管理C部门环境管理

3、D环境技术管理4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手段ABCD【解析】第3题,自备井能够比较随意地抽取地下水资源,封杀自备井是为了保护当地水资源,所以属于资源环境管理。第4题,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运用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答案】3.B4.A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面积769.5 km2,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 km2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暴发

4、的趋势。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项目第1天第2天第3天气温()202527降水(mm)320风速(m/s)211日照(h)157趋势发生持续恶化(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暴发的原因有哪些?(2)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3)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环境教育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手段、_手段等。【解析】蓝藻暴发属水污染,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排放各种污水的原因。其防治可从加强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巢湖水体净化能力等方面入手。环境管理手段主要有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答案】(1)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5、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2)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3)行政法律能力提升6北京从一个古老的都城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并且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大气质量很差。请分析在图示条件下,大气污染较重的原因。(2)为了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北京市应采取哪些治理环境的措施?(3)加强每个企业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解析】第(1)题,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又因国家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6、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第(2)题,环境管理,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3)题,法律手段是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包括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通过加强企业的环境法制观念可促进环境保护。【答案】(1)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排放的废气较多;法律法规不健全。(2)制定环保法规及规划,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程度;加强环境治理,搬迁污染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美化环境等。(3)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企业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

7、禁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7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解析】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之一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的分布可知其应表示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

8、)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2)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流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8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1溶解氧(D

9、O)2.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挥发性酚4.氰化物5.化学需氧量(铬法)(CODCr)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_、_、_。(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

10、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3)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4)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学生读图容易解答,后三问难度稍大。苏州河的污染除工业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材料中“码头连绵不断”),另外还有酸雨污染,通过读图还可知道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等。第(2)题,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了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存,丧失了自动调节功能,要恢复其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3)、(4)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环境管理的有关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三方面即可)(2)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3)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4)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执行主体:政府。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