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46133492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四)教材分析 嘉兴教育学院 徐志平必修(三)、(四)承(一)、(二)来,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念及方法等,见本人前(一)、(二)教材分析,此继续分析(三)、(四)中的专题及课文。这是个人一家之见,供教师备课和教学参考。必修(三)也有四个专题: 第一专题祖国土:此专题以讴歌祖国为主线,联系必修(一)第三专题的“爱家乡、爱亲人”,进一步升华到爱国爱民的境界。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确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情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是古今中外普遍而又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美好感情,讴歌祖国和人民也

2、是永恒的主题。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3篇散文和4首诗歌。3篇散文各有特色,祖国山川颂以描写抒情见长,诗情画意,优美动人;长江三峡叙事抒情,充满阳刚壮美;肖邦故园以议论抒情见长,深邃而给人启迪。闻一多的发现以激情为特色,而艾青的北方则以深沉为特色。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它们之间的不同写法,领略和体味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会阅读、欣赏散文、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祖国山川颂 (抒情散文) 黄药眠本文比较全面地描绘祖国的历史文化、优美景色,赞美讴歌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结构:采用“全景式”的构思。在开头总写后,从祖国的土地、劳动者的勤

3、劳勇敢、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风景名胜等各方面具体描绘祖国,从中表达热烈、深沉的爱。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形象,选取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具体的“祖国”,承托感情。表达和语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穿插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长江三峡 (叙事性散文)刘白羽具体描绘我国著名风景名胜长江三峡的雄奇壮丽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构思:以时间(一天)为序(经)、以空间(不同地点景色)为纬,抓住三峡景色不同特点:瞿塘峡之雄奇惊险(以日出衬托)、巫峡之神奇优美(以神话、神女峰衬托)、西陵峡之古老险要(以历史传说衬托),写出三峡的雄壮、

4、险峻,讴歌祖国山河。表达和语言:充满昂扬激情,以粗犷大笔描写雄奇之景,给人以宏大激越的阳刚之美。配合古老优美的历史传说,给人以无限神奇之美。 可联系必修(一)中高建群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构思和写法。肖邦故园 (议论性散文)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通过对肖邦故居的凭吊,写祖国、家乡对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作用以及肖邦创作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祖国和人民是所有人成功的源泉和动力。构思:以肖邦故居为中心,引出对肖邦成长及音乐成就的介绍,将两者有机联系,说明中心。首先写肖邦故居的历史沧桑变化,描绘故居,总说故园对肖邦音乐艺术创作的重大影响;再从故园四季优美风光和肖邦曲折生活经历两方面谈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巨大影

5、响:对祖国故园的深挚感情基调及创作的丰富源泉。最后写肖邦故园是留给后世的巨大精神财富。表达和语言:本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叙述简练而隽永,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议论深邃意长,融抒情于议论之中。发现(诗歌)闻一多了解诗人生平、思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面对旧中国落后黑暗的激愤之情,理解融热切之爱于激愤的特定感情。构思:抓住回国后见到当时中国现实后的感受及体会,国外的日夜思念、眷恋及回国后见到黑暗现实后的失望、激愤构成了诗歌基调,激情喷发,直抒而出。练习中引的忆菊同样是抒发爱国之情,通过“菊花”寄托,风格舒缓悠长,可对比体味。语言特色: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主张诗歌“三美”:绘画美(

6、辞藻)、音乐美(韵律及节奏)、建筑美(分节排列、句式整齐),朗读中体会其韵律节奏。北方(诗歌)艾青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面对苦难中国现实的深沉挚爱和对光明前程的执着坚信。构思及特色:艾青三十年代代表作。1、“北方”的象征意义:古老、苦难、坚强的中国。诗分三部分,一是着重写其“古老”,二是着重写其“苦难”(日本的入侵),三是着重写其坚强(历史)。2、意象的含义及特色:荒原、风沙、挣扎负重的驴子、惶乱的雁群等;3、深沉忧郁的基调,联系艾青三十年代其他诗篇,体会其“悲哀的诗人”的含义和特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 舒婷了解诗作的背景及诗人(新时期代表诗人)。体会诗人面对

7、祖国落后现实的复杂感情:执着的爱与对光明前途的坚信。构思及特色:1、两组对比的意象:苦难、落后、伤痕累累意象与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新生意象,构成对比,从中表达诗人感情。 2、比喻新颖、形象,含义深长。 3、“我”的典型意义:经历十年动乱后充满迷惘、痛苦、思索、追求、执着复杂情感的青年。祖国土(诗歌)苏联诗人阿赫马托娃联系我国作家秦牧的散文土地。本诗抒发诗人对祖国以挚爱为主线的复杂感情。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应该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如一。构思及特色:1、本诗采用反衬与正写手法,来表达对祖国以挚爱为主线的复杂感情:“祖国”也许会使你受到不公正遭遇,但真正的爱国者是义无返顾、始终如一的爱他的祖国。前面八句反衬,

8、用否定句式说明祖国也许会不公正对待你,祖国也并非处处是鲜花,但真正的爱国应是无条件的,始终如一的。后六句正面抒发爱国之情。2、以形象、具体之物(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等)象征抽象的祖国,表达感情。写作实践散文写作:散文的特点,写法指导。重点应该结合历年高考散文写作,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及多种表达手法的运用。结合课文练习中的三个话题,练习构思或写作。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此专题承上一专题内容,选取了中外历史上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用心和血写成的诗文及他们的事迹介绍,反映出他们高尚的品质和人格精神。也有描写平凡“小人物”的作品,我们身边的这些“芸芸众生”虽然很普通,但却有着“金子

9、般”的心。正是他们,默默守护着社会的良知,辛勤创造着社会的财富,他们称得上是“民族的脊梁”。通过这些文章学习,既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立志,更培养学生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的精神,学习一切普通人身上的优良品质。 本专题选取了3首诗(古代骚体诗1首,国外诗歌2首)、两篇古文、两篇写人的文章(1篇外国短篇小说、一篇记人散文)。通过这些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学习,增强对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鉴赏能力,并学习范文,观察生活,善于从平凡生活、平凡人身上发掘题材,丰富自己的写作题材库。学习通过细小事件、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的手法。两篇文言文,结合初中以来的学习,归纳、掌握其中的一些文

10、言虚、实字及重要的文言句式。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离骚(节选)(诗歌)屈原了解“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屈原其人。了解离骚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悟和学习屈原精神(追求内美的个人修养、不倦的探索求真、热爱故土、百姓的精神)。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楚辞”的代表作。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前半部分写诗人的追求、理想及现实中遭到“昏君”“小人”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独立不迁、坚贞不屈的人格。后半部分发挥想象,写自己上天入地求索的心理和过程,最后表示不愿离开祖国大地,宁愿为国殉志。课文选取开头部分,写自己的出身、名字的含义、追求内美、重视个人修养以及感慨生命短促、急于报效国家的迫

11、切愿望。艺术:1、抒情舒缓、句式拉长(与诗经四言相比)、充满浪漫色彩的“楚辞体”。2、比兴象征手法:开辟“香草美人”的传统。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诗歌)俄国普希金了解俄国诗人普希金及诗歌成就。本诗讴歌俄国革命党人牺牲个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表达对民主自由必胜的信心。构思:全诗四节,第一节总写,高度评价和赞扬“十二月党人”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受到迫害流放的精神;二、三两节用“希望”、“爱情”、“友谊”鼓励处于黑暗中的革命党人;末节表示自由民主必胜、黑暗势力必将灭亡的信念。语言表达:语言朴素,充满激情,直抒胸臆。啊,船长,我的船长喲(诗歌)美国惠特曼了解林肯总统及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的历史。了解惠特

12、曼及草叶集。构思:以“船长”象征林肯总统;以“船”航行在“可怕的航程”上及到达目的象征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的伟大征程;以林肯“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象征林肯的丰功伟绩及被暗杀的悲愤,表示对他的崇敬和高度评价。艺术:象征(构思)比喻(具体手法)的运用,重唱复沓加深情感表达。指南录后序(序文)文天祥了解文天祥的事迹及他的诗文(联系初中学过的诗),理解、评价和学习文天祥的爱国情感和精神。构思:本文系作者为被元军扣留后逃归南宋过程诗集指南录的后序,文章第一部分记录了自己临危之际出使元军谈判、被扣、逃归的过程,其中第四自然段用22个“死”字,18次“几”“及于死”写出使、逃归的

13、艰难。第二部分交代写作目的,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效国家的心志。该文与诗集互相配合,表现作者的爱国精神。语言特色:质朴无华而又惊心动魄,简练精要而又深挚动人,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前面叙述为主,后面议论为主。文句富于变化,尤其是第四自然段。五人墓碑记 (叙事散文)张溥了解明末东林党、复社、苏州市民反对阉党暴动等历史背景。分析评价该事件中义士 “激于义”的精神。构思:文章分为三部分:首先总介绍“五人墓”建造的目的和经过;主体部分介绍“事件”发生经过;第三部分议论评价“五人”义举的意义:“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写作特色:叙述议论的有机结合;对比手法(“五人”之死与其他人之

14、死、“五人”义举与“缙绅”失节、“五人”之死与“高爵显位”的下场对比)。品质(小说)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了解高尔斯华绥及他的创作福尔赛世家。认识和学习底层劳动者诚实敬业的道德品质。学会关注下层普通人的生活和感情。构思:小说以“我”为引线穿针的人物,通过我介绍鞋匠格拉斯。开头写“我”印象中的格拉斯及他的鞋店,设置疑问(“悬念”),引出故事。主体部分写“我”从年幼开始的与格拉斯的几次交往,通过交往写格拉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生意清淡、店铺缩小等)视制靴为事业、诚实道德品质为生命,重点写他的制靴手艺高超、他哥哥死后、店铺缩小后的交往、最后请他做靴三件事。最后通过别人介绍格拉斯病饿至死坚持制好靴的结局。艺

15、术:白描手法的运用,环境、人物刻画。“我”的穿针引线作用(类似鲁迅孔乙己中的“我”)。老王(记人散文)杨绛了解钱钟书和杨绛。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学会关心人、同情人。构思:可联系人教版初中八上第二单元写普通人的文章(其中也选入本文)教学。文章通过“我”与老王的几次交往,写出了“我”观察、感受到的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本文中的“我”与前文中的“我”不同,本文中的“我”是真实的人,在文章中不仅穿针引线,还起到衬托、见证的作用。试比较两文中“我”的不同作用。写作特色: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写作实践人物评传写作:人物评传、人物传记、记人散

16、文三者都是写人,但有区别。人物评传包括“传”和“评”,“传”(记叙)要写出人物经历、事迹、性格,可以有详有略,突出重点;“评”(议论)要客观、精当。人物传记主要写经历、事迹;记人散文则围绕一个中心,写出人物几个片段或事件,写法也较灵活,如必修二中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孙犁的亡妇逸事及本册中杨绛的老王。结合课本提供的话题写作人物评传或写人散文。附:关于诗经中的“比”、“兴”、“赋”与离骚中的“比兴”手法。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项是指诗经的分类,后三项指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关于“六义”,自古至今有许多解释,一般引用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

17、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的表现手法是铺叙直陈(汉代出现的“赋体”,基本上用铺陈手法,故名)。“比”即打比方,用形象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兴”即起兴,即见到一事物,引发心中潜藏的感情。“兴”与“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少“兴”本身就是“比”,但它跟“比”的区别主要是“兴”用在全篇或章节的开头,引起感情抒发,而“比”往往在中间,如果在开头,即“兴中有比”;其次,从艺术效果讲,“比”较明显,“兴”较含蓄,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显而兴隐者。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宋代李仲蒙则从作者创作中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论述:“叙物以言情,

18、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一般叙述或描写事物即“赋”,情感包含在叙述描写的事物中。有了情感需表达,寻找一个事物来寄托,即是“比”,感情通过事物表达出来。而见到事物引发感情,即是“兴”。比、兴、赋的共同特点是有形象、有情感,因此,它成为诗歌艺术主要的表现手法。但诗经中虽然大量运用,却分散、零散,主要还停留在表达手法上,而到了屈原的离骚中,上升到一种构思或创作方法,后世称为“比兴”、“兴”,也即“寄托”或“象征”。它与诗经中的“比”、“兴”相比,有四方面不同:1、从创作高度而言,已从单纯的表现技巧发展到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创作、构思方法,诗

19、经中的比、兴是具体、零碎的修辞表现手法,而离骚中“比兴”(寄托)则是一种整体性的构思象征手法。2、从艺术审美效果看,诗经中的比、兴虽起到将抽象化为形象的作用,但表象(喻体)与深层义(本体)之间关系比较单纯、明显,而离骚中的“比兴”则表象与深层义之间的关系朦胧而不确定,若即若离,给人以多种联想。3、从内容角度而言,诗经中的比、兴表现范围较广,可以表达多种内容;而离骚及以后的“比兴”(寄托)表达的意义则一般较重大,往往是有关君国大义,至少也应是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当代词学家万云骏先生指出:“何谓寄托?就其形式而言,和一般比兴差不多,但就其内涵言,则必须有重要的社会内容。”4、离骚中的比兴已经将

20、一些本体与喻体关系基本确立,形成传统,在后世诗词中被广泛运用。东汉王逸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风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并逐渐形成如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中所概括的中国古代四大比兴体诗:以古比今的“咏史诗”、以仙比俗的“游仙诗”、以男女比主臣的“爱情诗”、以物比人的“咏物诗”。关于与“阉党”斗争中嘉善魏大中的事迹:我市的嘉善魏氏一门既多壮烈之士,又多斐然文才。魏大中(?1625)因在天启年间反对魏忠贤的“阉党”而遭迫害,不屈,与左光斗等人亡于狱中,被列入明末反阉志士中。魏大中与周顺昌为亲家,

21、魏、周被逮引发苏州“市民暴动”。魏被捕后,其子魏学洢随京营救,营救不得,“匍匐饮血,扶榇而归”,悲伤过度而亡,魏学洢有茅檐集传世,其中核舟记一文一直为中学教材。次子魏学濂曾在崇祯年间为父讼冤,官至庶常,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自缢而亡。少子魏学洙邑廪生,父兄遭难,悲伤而事母至孝,年二十七早亡。魏氏一门忠孝,为世称颂。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本专题针对目前弘扬传统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中、西方文化对撞、交流、融合的形势,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如何分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中的两重性,如何吸收、创造现代化的新文化。也告诉我们,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吸收外

22、来文化)与借鉴,这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正确和需要的是,学会分辨,立足传统,善于吸收,创新发展。因此,对外来文化不必害怕,拒之门外;对传统文化也不能不加分析全盘否定或全盘继承。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正确、理智的观点和态度,分析和对待当前出现的“国学热”、“洋节热”等文化现象。本专题主要是议论文单元,选取了现、当代中外作家的五篇议论文,它们围绕“文化”的话题展开论述,采用不同的论述方法和形式。通过学习,体会和学习他们如何通过语言形式表达他们的观点,阐述他们的主张,如何收集论据,如何开展论证,特别是学习这些议论文中作者辨证全面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观点及论证的思路,从而对议论文这一体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课

23、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学术论文)庞朴丰富文化素养,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辨别、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实际或课文后面引图,对现实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构和论证过程:本文论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作用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传统”,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弄清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述“传统文化”:概念、特点、作用、如何正确对待它。第三段论述“文化传统”:概念、形成过程、作用、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它。第四段总结,并得出中心论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应

24、正确对待。论证方法:总的说是采用“归纳论证”,逐层分析,得出结论。在具体论证时,又采用分类解释概念,分析其内涵、特点、作用等,显得逻辑严密,条分缕析。虽是学术性论文,语言还较平易,能深入浅出。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学术性论文)英国李约瑟了解、沟通中外文化和文明成果。了解并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科技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分析中国文化、科技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认识其中的不足。 结构和论证过程:首先引出论题:对世界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的不同看法,但都忽视远东中国文明的贡献。接着通过八个疑问,论述中国古代对科学的贡献及被人忽视的自身原因(思维的不同,缺乏上升到思想与理论);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国科技文明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

25、,论述对中国产生忽视的原因(偏见与不了解),并从世界整体发展角度对这种偏见进行批评。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过伟大的贡献,并由此升华到科学发展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观点。论证方法:文章整体上也采用逐层深入、得出结论的归纳论证,具体论述时,采用比较(不同观点、不同历史时期等)、例证(举事实例子)等方法。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随笔式议论文)翁乃群这是个不同文化之间学习交融的成功个例,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可行性、重要性,用正确的观点对待不同的文化。学习分析文化现象。构思和结构:文章分四部分:1、麦当劳引进中国成功的意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交融。2、从麦当劳中感受到的

26、外国文化:平等民主的氛围,尊重和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展示外国餐桌文明行为文化,现代服务业的典型和方向。3、麦当劳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适应:经营策略中突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适应中国不同消费人群的心理和需要。4、从麦当劳成功例子中得出结论:各种文化之间是可以互相学习、交融、适应、发展的。写作特色:随笔式议论文(杂文中的一种),比之学术性论文(以理论性、学术性为特点)、一般议论文,更加随意和灵活,更加强其文艺性。本文在写作上也用了归纳分析论证,从现象出发分析,层层推进,最后总结结论。练习中引用的欧洲人的一张菜单也采用这样的手法,但更为形象、生动,融道理观点于事例分析之中。文章从分析欧洲人一张菜单

27、中三种主要饮料(可可、茶、咖啡)着手,说明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道理。拿来主义(杂文)鲁迅对鲁迅杂文的进一步了解。学会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针对当前文化现象复杂的状况,能比较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体:杂文,即文艺性议论文。本文的论题为对“拿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看法。结构:先从当时从“闭关”到“送去”谈起,并指出这两者的实质是盲目排外和卖国媚外,均是缺乏自信和“眼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接着用比喻(大宅子遗产)谈面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通过正(拿来)、反(全盘否定、全盘吸收)对比,阐述正确态度(批判与吸收)。末段总结全文,归论观点,并指出“拿来主义”的重要

28、意义及条件(“接受人”的素质)。论证和语言:采用比喻论证、比较论证、归纳论证等多种方法。语言幽默风趣。吉诃德的时代(杂文)瞿秋白了解瞿秋白其人及杂文成就。学习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观点,学会正确认识和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特别是针对目前一些文化现象(例如“古装戏”、“辫子戏”、“武侠小说热”等)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文体;杂文,结合具体文化现象形象说理,阐明正确观点。结构:第一部分点题、从当时读书现状分析,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仍处于“吉诃德的时代”(受封建文化影响而向往侠义和清官、缺乏民主自主精神的公众愚昧时代)。第二部分分析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中世纪“骑士小说”的

29、实质是一样的:让百姓寄希望于“侠义”、“安心做奴才”。因而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并联系当时现实,揭露了统治者的用心。第三部分呼唤出现中国的“塞万提斯”(即能写出“吉诃德”这样人物形象,批判“骑士文学”,让百姓从中醒悟)。论证与语言:提出论点,作为全文理论依据,再结合具体现实,分析论证,总结归纳。语言生动、幽默、诙谐。积累与应用学会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需要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格,对调查内容的分析、处理(归类、数据分析、找出内在的一些规律性东西等),并撰写调查报告。写作实践议论文写作:总结归纳初中以来学过的议论文中的议论方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根据

30、论题确立论点、寻找论据、确定论证方法的构思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议论的语言表达方法。根据课文提供的话题,让学生进行立论构思的练习。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本专题是文言文专题,选取先秦文4篇,汉代史传散文2篇,唐代散文1篇。从文体上讲,有议论性诸子散文、有记叙性史传散文。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分析,特别是对常见常用的文言字词、句式的掌握更进一步提高。应联系初中以来所学的文言文,引导和帮助学生作一些总结性归类,借用工具书,使他们能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吸收,对语文能力的

31、提高有着重要和巨大的作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名篇中的思想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出恰当的评价,积累和学习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名句、名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烛之武退秦师 (史传散文)左传了解左传及编年体史传散文。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了解当时外交策士的辩论艺术。结构:首先介绍秦、晋两个大国围郑(小国)的紧急形势(烛之武出使退秦的背景)。接着写烛之武临危授命,特别强调他受到冷遇,突出他不计较个人的爱国之心。再重点写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站在秦之利益关系的立场上,机智说动秦王退师。末尾交代晋失去同盟后也只好退兵的结果。写作特色:

32、叙事清楚,详略得当,语言简练而又生动。尤其是对话,更见精辟。谏太宗十思疏(奏疏)唐代 魏徵结合历史,了解“贞观之治”与魏徵。联系历史与现实,领会和分析文章中关于治国“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深刻道理。文体:奏疏。古代上君王的逐条论述的意见、建议。谏:古代下对上的劝说。本文属于议论文。结构:第一段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再从反面说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则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第二段以历史事实为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论点。第三段进一步谈如何“积德”、“戒奢”,提出“十思”,以求得臣忠国安。论证方法与语

33、言特色:比喻、对比论证。排比句式和对比对偶句式增加文章的逻辑力和论辩力,比喻的运用(木之固本、流之浚源、载舟覆舟、江海下百川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史传散文)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与史记(思想内容、体例、艺术等)。学习古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勇于改过的美德。结构:本是写人为主的史传散文,通过三件事情刻画人物:1、简要介绍两位人物(突出蔺的地位低下和廉的功绩卓著)。2、完璧归赵,突出蔺的机智勇敢和大义凛然。3、渑池会,突出蔺的不畏强暴、维护国格。4、将相和,突出蔺的顾全大局、居功不傲、宽容忍让和廉的勇于改过。艺术手法:善于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刻画来丰富人物性格;善于将人物放置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

34、增加情节的丰富和传奇色彩;善于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另外还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将蔺相如与秦王、廉颇对比映衬)。鸿门宴(史传散文)司马迁进一步了解史记。结合历史学习,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结构:本文重在记事,通过事件突出人物。1、宴前: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原因、双方兵力及准备。简要写项羽一方的矛盾,重点写刘邦一方,突出其善于用人,化解矛盾。2、宴中:故事主体,写双方的主要人物活动,构成紧张的情节,突出刘邦的足智多谋、深有城府,项羽的粗犷豪爽、胸无城府,樊哙的英勇豪壮,张良的智谋等。3、宴后:故事的结局,也写出双方活动(刘邦一方的撤退和除奸,项羽一方的矛盾,预示双方日后的继续交锋)。艺术手法:在激烈的

35、矛盾冲突和情节中塑造人物,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及双方情况,生动简练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秋水(寓言)庄子了解先秦时的百家争鸣、 “道家”及老子、庄子。了解庄子主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明白秋水中写到的道理:客观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人的主观认识是有局限的。掌握文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典故。文体:庄子散文属议论文,但引用了许多寓言形象说明道理。秋水一篇整体上宣扬相对主义和“认识上的不可知”、主张无为、虚无的人生哲学。但引用的寓言却客观上告诉我们在广阔无限的宇宙中,无论大小,一切事物均处于相对之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受到客观世界的制约,十分有限,不能“自多”(自我夸耀、满足);因此,学无止境,

36、永不满足。构思:假设河伯与海神“若”的对话,表现其思想主张,因而显得生动形象,将抽象、深奥的道理变为具体形象的故事。语言:节选的本段中,有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被动句、宾语前置等,指导学生根据课本要求自己注释,并归纳和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非攻(节选)(议论文) 墨子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墨子”一派的思想主张。了解墨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及特色。结构:本文论述作者反对侵略非正义战争的主张(联系人教版初中九(下)公输一文),节选开头一段。文章采用类比推理的手法,采用设问、反问句式,层层推进,得出结论。从窃人桃李为不义到窃人鸡猪为不义,再到抢人财物杀人为不义,得出“攻国”为最大不义的结论。标点古文:根据

37、课文要求,标点此段古文。标点古文,古人称为“句读”。首先要能读断,了解其意义;其次可以从形式上着手:一是寻找文言虚词的规律(如“之”联结定语和主语,“以”、“于”等介词结构等,特别是句尾、句首的语气虚词,如“夫”用于指示性句式开头,“盖”表示开始发议论,“也”用于判断句后,“矣”用于陈述句后,“乎”用于问句后等。二是通过句式(如排比、对偶、人物说话“曰”等)寻找断句,如本段,用的是排比推理,找到一些关键性的重复词,即可标点。察今(节选)(议论文)吕氏春秋了解吕氏春秋一书的有关情况及思想内容、主要特色。内容: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相传为战国末年秦国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内容丰富,融合各家思想,被认

38、为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作。本文说的是国家的“法令制度”是与时俱进的,应随社会时代的需要发展而发展,不能盲目“法古”,照搬古代一套。论证:文章先提出论点,随后用日常生活知识(日月之变、瓶水之冰等)及楚国打仗等事实证明。结尾再次强调论点。属于归纳论证方法。附:关于先秦诸子百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九流十家”之说,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 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其核心理论为“仁”(以“爱”为中心的待人之道)、“礼”(包括制度和为人准则),倡导“德治”、“王道”、“仁政”,强调个人修养。后世把阐述、研究和发展儒家的学说称为“经学”,其他各家称为“诸子之

39、学”(子书)。经学著作有“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之说(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提出“道”的概念,倡导“道法自然”,取法于道的自然性,返朴归真,无为无求,至庄子又发展为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无待”“逍遥游”)。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提出“法”(建立法律法治)、“术”(权术)、“势”(君主集权)。墨家以墨子(墨翟)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非乐、非命、尊天、节用。必修(四)的四个专题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人是要有理想的,尤其是年轻人,更要

40、确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才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才有不断奋发前进的动力。在当今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混杂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理想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本单元选取了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文章,在于启发青年学生确立为国为民的理想壮志。本单元选取了孔子、孟子两篇古文,集中表达了儒家的“仁政”和“以礼治国”思想,在领会内容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先秦古文的一些知识。两篇演讲词是恩格斯、马丁路德金的讲话,在领会内容的同时,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法。孙中山先生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感情激越,文字精练,值得写作借鉴。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季氏将伐颛臾(议论文)孔子

41、联系初中学过的论语选录,进一步了解孔子思想及论语一书。了解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并能正确、客观评价。内容和结构:文章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及学生不阻止的辩解,进行批驳,并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第一段以颛臾是鲁国属臣的事实、以“礼”为原则批驳季氏攻打颛臾。第二段以名人名言、生活事实及双重比喻为论据,批驳冉有、子路不能劝阻季氏的失职。第三段以自己的治国主张驳斥季氏攻打颛臾“为子孙忧”的借口,驳中有立,正面阐述了反对武力、“德”、“礼”治国的主张。论证和语言:论语为语录体散文,但有少量篇目已发展为对话辩论体,本文即是。本文是驳论为主,驳中立论。采用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其中一些语言

42、如“均贫”、“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萧墙”等成为著名成语。寡人之于国也(议论文) 孟子联系初中九下孟子两章,进一步了解孟子思想及孟子一书。了解和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内容和结构:孟子散文从论语、老子等语录体发展为对话论辩体。本文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开头批评梁惠王对百姓“小恩小惠”并非仁政,接着具体阐述其“仁政”主张:首先是与自然和谐,作为百姓发展经济的基础;其次是发展经济,奠定“仁政”的物质基础;再是加强教育教化,引导百姓讲礼仪。末尾强调:统治者不能将国家百姓的苦难推向客观,“王无罪岁”,百姓便会归顺拥护,“仁政”也就有了实现的基础。论证和语言:孟子散文善于辩驳,逻辑严密

43、,气势充沛,层层推进,无可反击。本文采用“连环推理”论述“仁政”的基础和步骤,就是如此。在语言表达上,善于运用寓言、成语、比喻、排比等,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不违农时”的排比句等,显得说理充分,气势充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稿)恩格斯联系实际,结合政治课,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内涵,分析它的发展。结构与内容:本文是演讲稿,属议论文,围绕对马克思的评价展开论述:先总提马克思逝世的巨大损失;文章的主体是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功绩:一是理论上的贡献:“两大发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剩余价值”);一是实践斗争贡献: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又从反动派对他的攻击及世界人民对他的尊敬正

44、反两方面证明其伟大。最后简要结尾。写作特色:讲演稿,充满对马克思的激情,论证严密,语言精辟。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美 马丁路德金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理解和体会演讲中提出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自由的精神及其意义。结构与内容:本文是一次和平示威集会上的演讲,可以分为三部分:1、批评美国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来黑人仍处于歧视的状况,提出集会的目的(要求兑现诺言)及这一要求的合理和正义性(符合宪法和独立宣言精神)。2、提出斗争的策略(反对暴力、团结和争取多数白人的支持)和目标(获得真正、完全的自由、正义、平等)。3、描绘“我的一个梦想”(消灭种族歧视,实现真正平等自由的理想)及为实现这理想的决

45、心和信心。写作特色:符合演讲稿的特点,充满激情和严密的逻辑,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强大的呼唤和鼓舞力量。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序文)孙中山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史实及其伟大意义。了解序文的特点。文体和内容:本文是序文,“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又写作“绪”或“叙”,是对著作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叙述、介绍、议论、评价。有为自己或人家著作所作。本文是为黄花岗烈士事略所作的序,文章首先介绍广州起义的壮烈,高度评价和褒奖烈士的功勋;接着感慨民国建成后对烈士的淡忘;再呼唤国人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完成革命。末尾交代写序目的。 写作特点:本文系清末“新文体”,体现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结合并向现代文过渡

46、的特点,以文言文语言简洁、精练、整齐为主要特色,又吸收现代词汇平易、畅顺的特点,富有气势和文采。写作实践演讲稿写作:1、演讲稿的用途、特点、写作要求、语言特色等;2、根据课文提供材料,写一篇演讲稿。时事评论写作:1、时事评论属于议论文,要求以新发生的时事为评论对象,立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论证。2、根据课文提供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人性”被忽视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重视人性,就是要重视人,研究人,关注人,同情人,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性也是复杂的,自古以来对人性的本质是“善

47、”还是“恶”,争论不断,但人性中美好一面是我们追求的,也是我们语文课程需要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的。对人性的展示和表现,在语文课文、特别是文学性的课文中尤为明显突出。本专题选取了中外作家的小说、话剧、电影剧本,都在人性展示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在欣赏这些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同时,领略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雷雨节选(话剧)曹禺了解曹禺的创作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话剧剧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和分析雷雨的思想内容、人物。结构和内容:全剧四场(剧情见下面附),这是第二场中的片段,写主人公鲁侍萍应蘩漪要求去周家领回女儿

48、四凤,与周朴园相认,引起回忆,将周鲁两家三十年恩怨表现。可分4个层次:1、周萍爱上四凤,抛弃蘩漪,蘩漪要鲁侍萍领回女儿。鲁侍萍去周家,认出周家,决心带回女儿。正巧碰到周朴园。2、周朴园一下子未认出,询问过程中,鲁侍萍说出两家三十年恩怨,引起周朴园的回忆。3、周朴园认出鲁侍萍,撕下“痛苦”的外衣。并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成为对立阶级的真相。4、周朴园欲用钱了结,遭到鲁侍萍的拒绝。艺术:1、借鉴西方话剧“三一律”(即时间、地点、事件的统一),将周鲁两家三十年故事集中在一天表现,采用“回顾式”,用“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在的戏剧”,用“现在的戏剧”来说明“过去的戏剧”,本片段中通过鲁侍萍

49、的回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2、个性化、富于表现力、具有丰富潜台词的话剧语言。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小说选段)法国 雨果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及他的创作成就。了解并阅读巴黎圣母院小说,感受和分析小说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的美丽心灵。内容及结构:当“钟楼怪人”伽西莫多因受主教克洛德唆使劫走爱斯梅拉达后,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时,受尽痛苦,无人帮助,而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小说赞美了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心灵。这一情节,也使伽西莫多认清了主教的虚伪丑恶,致使他最后救爱斯梅拉达、将主教推下钟楼的正义举动。节选部分1、描写伽西莫多受刑刑场的环境,2、写伽西莫多被带到刑场的情景,突出了看客对

50、他的嘲弄(类似鲁迅药中看杀头的群众),以衬托爱斯梅拉达;3、写伽西莫多受刑及受刑后的苦痛以及观众的反映;4、通过伽西莫多受刑后的眼光,看到不同人,其中看到主教的虚伪,又写他需要喝水却无人帮助。5、爱斯梅拉达不记前嫌给伽西莫多喝水,着重写伽西莫多的心理活动(怕爱斯梅拉达报复及感激)。6、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引得大家感动。艺术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美与丑的对比,突出主题和人物。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美丽心灵的统一,主教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伽西莫多丑貌下的善良心灵,群众的无知愚昧与爱斯梅拉达的不记前嫌等构成对比。2、环境、人物描写。辛德勒名单(节选)(影视文学剧本)结合、联系必修(二)第二专题“和

51、平的祈祷”,进一步了解“二战”及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历史。了解并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内容和结构:围绕德国工厂主辛德勒因良心发现而想尽办法、历尽艰险保护犹太人的过程,节选部分可分五层:1、辛德勒目睹犹太人被屠杀后焚烧的惨状,同情他的工厂合作者犹太人伊特兹哈克及情妇海伦,下决心要救犹太人。2、辛德勒用金钱说服和收买德国军官高斯,说服服装厂老板,借口自己工厂需要工人确定了一批被救犹太人,又用机智救了海伦。3、由于文件错误,被救犹太人又落入集中营,将遭屠杀。4、辛德勒再次去德国将军处,用钻石买通,救出犹太人。5、犹太人又一次被救。艺术手法:1、影视文学剧本

52、的特点。2、情节的曲折与矛盾冲突的激烈。3、影视人物的语言:个性化、表演性、精练。写作实践影视评论写作:影视评论也属于议论文,只不过是它的议论评价对象是影视作品。写好影视评论的关键:1、确定好评论对象(通过一部作品、一个人物、一个情节等,或评论其思想内容,或评论其艺术表达手法,或评论演员的表演等)。2、以一定的文艺理论观点或写作、表演的理论等作为评论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使评论能深刻,有说服力。3、一般采用夹叙(评论的影视作品内容)夹议(评价)、有叙有议的手法。写作练习:从课文提供的材料话题中选择,或选取正在播放的作品,写作影视评论。附:关于雷雨 雷雨通过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和悲剧结局,深刻揭露了

53、封建官僚资产阶级残酷凶狠的本质和庸俗虚伪卑劣的思想本质,揭露这个没落阶级道德伦理的沦丧及必然灭亡的命运。全剧四幕。第一幕:死水微澜(雷雨正在酝酿之中),时间上午,地点在北方大矿主周朴园公馆。三十年前,在南方,周朴园还是少爷时,诱骗了佣人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儿子。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儿子第三天的除夕风雪夜,因周朴园要娶阔小姐成亲,被赶出了周家。侍萍跳河被救起,到了北方,后带着第二个儿子大海嫁给了鲁贵,又生下了女儿四凤,侍萍在济南帮工。周朴园发家后,也到了北方,开了矿,而大海也正巧在矿上作工,鲁贵和四凤也正巧在周家帮佣。周朴园后又娶了一个年纪比他小20多岁的蘩漪,生下儿子周冲。后来,周朴园与侍萍生

54、的大儿子周萍也来到这里。由于蘩漪不满周朴园的专制,在周萍的引诱下,两人发生了关系。周萍又看上并诱骗了四凤。而周冲也爱慕着四凤。周萍要抛弃躲避蘩漪,带领四凤离开家去矿山,引起蘩漪不满,就要侍萍来领四凤回家。而周朴园也因矿工罢工而回家,大海作为罢工工人代表,也来与周朴园谈判。所有人物来到一处。这一幕交代各种矛盾的展开,酝酿着一场暴雨的来临。第二幕:密云不雨,地点同前。侍萍来领女儿,看到房间摆设,认出周家(原来周朴园平时还记着年轻时的情分,保留着当时房间摆设)。但当侍萍与周朴园相认,周朴园却欲以钱了结,遭到侍萍拒绝。大海因周朴园不肯接见,闯入周家,揭露周朴园利用工人生命发财的罪行,周萍动手打了大海。

55、侍萍看到两个儿子成为对立的阶级,心痛欲绝,带领四凤离开了周家。课文选取的是这一幕的前半部分。第三幕:山雨欲来,地点在鲁家,时间半夜。侍萍决心带女儿走,但四凤放不下周萍。周冲奉蘩漪之命给鲁家送钱,受到大海误解,赶了他出去。侍萍要四凤发誓永不见周家人,但没有告诉她真相。夜深后,周萍跳窗入周家,被大海发现,要打周萍,周萍要跳窗走,窗却被偷偷跟来的蘩漪系住,侍萍放走了周萍。四凤逃出家门,追去周家。侍萍发现两人关系,差点晕倒。第四幕:轰雷暴雨,地点在周家,时间午夜。蘩漪深夜回家,和周朴园当面顶撞。周萍要连夜出走,蘩漪要周萍带她走,周萍不肯,使蘩漪看清周萍面目,下决心揭开真相,大闹一场。这时,四凤与大海先

56、后来到周家,周萍要带四凤走。侍萍赶到,两人请求侍萍让他们走,四凤说明真相,已经怀孕。侍萍悲愤难抑,要两人走得远远的,“不要回头,永远不要见我了!” 蘩漪见两人要走,让周冲来拦阻,又让周朴园出来看。周朴园说明真相,要周萍认侍萍为娘。这一消息,惊呆了众人。四凤冲出门去,正巧被雷雨大风刮断的电线触电而死,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拿枪自杀,蘩漪发疯了。关于雷雨的含义:一是全剧的自然背景,成为推动全剧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有机组成部分。二是象征了当时社会和封建家庭沉闷、黑暗,预示暴风雨的来临。三是塑造了具有“雷雨”性格的、不惜一切、不顾“乱伦”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女性蘩漪。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塑造,

57、既同情她的遭遇和反抗,受到周家两代的蹂躏,引发她的反抗,说明了环境如何把她逼成这样;但也批评了她站在个人主义立场上的反抗是利己主义的,残忍的,最后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关于雷雨中的矛盾冲突:剧本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鲁侍萍、鲁贵、鲁大海、四凤。构成了夫妇、父母、父子、母子、母女、兄妹、兄弟、父女、主仆之间的复杂矛盾。但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矛盾冲突呢?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说法:(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剥削阶级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2)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与以蘩漪为代表的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之间的矛盾冲突;(3)周萍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4)封建

58、家长周朴园与妇女之间的矛盾冲突;(5)周朴园、周萍一方与侍萍、四凤一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此,曹禺自己在1980年10月杭州讲学时认为:“这个戏的矛盾主线是什么?在我写的时候,确实没有想过。以后问的人多,逼得我去思索。雷雨写了两家人周家和鲁家,这两家有极密切的关系,又有很深的矛盾。按我的意见,戏的中心人物是周朴园,他的对立面是鲁侍萍。要说矛盾主线,这就是矛盾主线,其他人物的矛盾,都是从周朴园、鲁侍萍身上派生的。”但是,他又说:“我虽然这样分析,自己还是怀疑这种分析是否科学。”关于周朴园人物形象:周朴园是周、鲁两家悲剧的罪魁,是一个封建专制家长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在他身上,既有封建阶级的专横霸道,

59、又有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不择手段,更有两者共有的残忍、狡诈、虚伪、自私的本质。这个人物的深刻性,在于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作者自己说:“这个人坏到家了,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好人的程度。”他在矿上、家中都是一个专制的“暴君”。关于他对待鲁侍萍的问题,有人认为他的怀念是虚假的,作者对此不同意。他说:“周朴园是个资本家,也是一个人。他一直保持着初恋时对鲁侍萍的感情,保留了她的照片,牢记着四月十八日是她的生辰,客厅的摆设仍保持着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不是虚伪的,而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诚怀念。”“但周朴园怀念的是三十年前年轻、美貌的侍萍,当三十年后,变成老得不象样了,满脸皱纹,穿一身土头土脑衣服时,

60、他立即摆出本阶级凶狠、残忍、极端利己的本质。这也是人性,一个剥削者的人性。”(1980年杭州讲学记录)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本专题为古典诗词赋专题,选取了唐诗4首,南唐及宋词4首,唐、宋赋各一篇。这些作品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体现出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学艺术,熟悉与否,成为一个人是否有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从小学以来,语文课本中已经学习了许多古典诗词,进入高中,应从更高层次,即从积累整合(同一作家、或同一流派、风格、体裁的作品的归纳、比较等)、文学鉴赏角度去学习。教师也要从这样的要求去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中必要的作家、作品知识,从思想内容、艺术

61、特色等方面去鉴赏、评论的方法,掌握诗歌评论的一些术语。还应该围绕课文中的作家作品适当拓宽阅读面,引导学生课外扩大阅读,领略和鉴赏到更多作家不同风格的名篇佳作。课 文 教 学 要 点 人文思想内容 表达、语言特色蜀道难(七言古体)李白进一步了解李白及他的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诗歌。了解和分析本篇的思想内容(对几种不同主题的看法)。内容和结构;本诗围绕“蜀道”,从四方面刻画其“难”。开头以直抒总起后,即通过神话传说写蜀道的古老、神秘、惊险;接着正面写山之险峻、道之艰难;再用山间气氛、山势、飞瀑衬托其惊险骇人;末写因地形上的险要而导致政治、人事的险恶。最后总结全诗,呼应开头。艺术特色: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1、以七言为主、夹以杂言的七言古体,适宜表达激越奔放的感情;2、结构上的跌宕起伏,极尽蜀道惊险神奇;3、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4、神奇而丰富、夸张而真实的想象;5、奇崛雄肆的语言。登高(七律)杜甫进一步了解杜甫以及他的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的诗歌。了解本篇的思想内容及杜甫诗歌忧国忧民、“沉郁顿拙”的基调。内容和结构:本诗作于杜甫晚年,时飘泊在长江三峡一带,表达杜甫艰难多病的身世处境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前四句描写重阳秋日长江景色,描绘出阔大无边、秋色深重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