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

上传人:laiq****ong 文档编号:146092518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答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直辖市。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

2、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侵害。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竭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一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内容(1) 可持续发展肯定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贫困。(2) 可持续发展显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即环境和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3) 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

3、4) 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代内公平,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5)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思想到行动要有改变。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一、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一)、人口对耕地的影响: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1951年我国耕地1.08亿公顷,人均0.19公顷。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下降到0.99亿顷,人均只有0.10公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减少必然会引起粮食问题。 (二)、人口对水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而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长必然会造成水源的短缺。随着人们

4、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更大,而工业的发展对水的消耗,工业废水处理不当,农药的使用导致对淡水的污染,加之人们节水意识不强,使水资源更加短缺。三)、人口对能源的影响能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二、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由于人口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扩大物质需要,这与有限的资源造成尖锐的冲突,人多地少,必然导致人们开垦荒地,其结果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

5、的发生。 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6、:1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加重:森林、草原的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土地退化日益突出。水体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2. 能源结构性污染突出,工业污染排放量仍高:大气污染归因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过低的治理水平。水质污染状况已明显制约了经济发展。3城市污染依然严重:空气污染、尾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4农村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环境质量下降。牲畜养殖污染物排放数量大,浓度高。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土壤污染。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并非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持

7、续发展的道路,切实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无法从根本上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1)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题) (2)人为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其中人为环境问题包括(1)环境污染;(2)生态效应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包括: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4.循环经济的内涵u 1、物质资源减量化是内在要求。u 2、清洁生产是重要的实施手段。u 3、生态工业链是发展主线。u 4、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u 5、旨在构建和谐生态城市。u 6、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是终极目标。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

8、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是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多部门分兵治理转向国家统一部署,与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人文社会伦理教育、法律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三剑齐发”,整合和优化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

9、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实现由依靠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由生态环境破坏型转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历史性和突破性的重大革命;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乃至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5、什么叫水体污染及其危害?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水体因接受过多

10、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2)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工业发展的危害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造成经济损失6.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2.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 第二水源中水的使用3.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建造水库 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海水淡化拖移冰山恢复河、湖水水质合理利用地下水4.加强水资源管理5. 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6、节约用水,废水回收利用7、治理污染,保护水

11、源8、保护水体源头、保护生态系统9、海水淡化7、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矿产资源保护。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资源总量较大; 人均资源较少 ;资源结构较差 ;找矿潜力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国际竞争激烈。一些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成分复杂的共(伴)生矿多,大大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技术。中、小型矿和坑采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和露采矿少,严重制约着矿产开发的规模效益。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产区与加工消费区错位。贫矿多,富矿、易选的矿少,致使商品矿的成本大大增加。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采矿引起岩石和顶板运动、对土地资源产生破坏、对大气的污染、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对

12、海洋的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固体废弃物成灾。水污染比较严重。空气污染。矿产资源的枯竭和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管理;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矿产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保护矿山环境。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观念。将经济作为杠杆, 将矿山环境成本纳入矿业成本。依靠科技,降低成本,保护矿山环境。利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保护矿山环境。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8、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1.转变观念。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2.搞好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

13、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3.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4.健全法制。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5.完善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6.依靠科技。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发布有关信

14、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7.示范推广。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8.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9.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0.加强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

15、环经济发展。9、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

16、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积极应对各贸易国家的产品环保要求。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森林资源的特点、作用及其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1、特点:(1) 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2) 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3) 森林分布不均(4)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5) 森林地生产力低2、作用:(1

17、)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2)、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3)森林可以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5)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3、其破坏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平衡失调 (2)环境质量退化(3)造成野生动植物种减少 (4)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5)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11、低碳经济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要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哪些? 特征:(1)低碳不是贫困,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 (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3)低碳经济不一定高成本、

18、高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障碍; (4) 发展低碳经济关乎每个人的生活。障碍:(1)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不顾生态成本; (2)消费理念虚荣,过于追求“宽大”、“奢侈”; (3)城市化建设过于追求“高”、“大”、“全”; (4)缺乏有效引导,不知从何开始低碳生活方式。 (5)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影响(1)促使公众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2)促使城市化发展与时俱进,改变思路; (3)将会享受到更加自然、舒适、健康的生活; (4)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您认为政府应该做些什么?(1)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

19、广和监督力度; (2)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 (3)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 (4)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5)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摒弃陋习。 您愿意从身边什么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1)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 (2)少用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具,如用手帕代替纸巾; (3)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4)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5)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构建日常生活的低碳经济环境。(1)调整产业结构

20、,关闭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2)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4)改善个人生活理念,从自身做起,减少碳排放。12、低碳城市路径主要有哪些? 能源利用 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碳基能源比例)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 经济产业结构 革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碳减排 促进碳捕捉、使用和储存(CCUS)研发和应用 消费行为改变 变革消费模式、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组织、产品)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社会) 污染物零排放低碳经济(社会):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社区、低碳城市。13、简

21、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v“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教

22、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1)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Fairness)内涵“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然而,在人类需求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Fairness)涵义是:一是本代人的公平。二是代际间的公平。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Sustainability)内涵 布伦特兰夫人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

23、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3)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Common)内涵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布伦特兰夫人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

24、直辖市。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侵害。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竭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

25、求的应该是自然一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内容v(1) 可持续发展肯定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贫困。v(2) 可持续发展显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即环境和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v(3) 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v(4) 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代内公平,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v(5)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思想到行动要有改变。 意义v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v其次

2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v再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战略性调整。14、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 2、有限性;3、不可逆性;4、潜在性;5、持续反应性;6、放大性;15、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简单地说,资源就是指资财的来源,或者说,资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 广义上来说,资源无外乎三种: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或者说土地、资本、劳动。有时也把它们称为基本生产资料。 狭义的理解,仅指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可产生能量的物质资源,又称能源。既是人类赖以生

27、存的重要基础,又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原料或燃料及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和场所。一般可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 1. 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域性整体性综合性2.从自然资源生成的角度分析:变动性稳定性3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有限性、选择性增值性。 16、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1)人口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衡(2)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速度加快(3)人口老龄化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以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衡量(7%)。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而造成的人口现象。 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6.7%。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

28、老年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9%,1990年为5.1%,2000年达到6.7%。预计到2003年将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5年将超过12%,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2050 年会上升到20%以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进入高度老化阶段。(4)男女性别比偏高我国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分别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来,我国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男女婴儿的性别比达到114:100。2003年北京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08:100;流动人口在北京出生的性别比高达128:100。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男女

29、性别比例应在104:100至106:100。(5)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素质:广义的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思想和道德品质。身体素质:人口的自然属性。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人口素质的社会属性。17、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权威性 IS0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国际通用标准,其权威性来自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还体现在对其内容不能随意增减,也不能作任意的解释。 (2)普适性 该国际标准规定了各国通用的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适用于各种性质、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也适用于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还适用于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30、的服务。(3)自愿性 IS014000是非政府国际组织推行的,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只是一种非官方的规范。采用该国际标准是组织自愿的选择,而不是被强制的行动。 (4)操作性 ISO14000提供的不是抽象、笼统或松散的原则,而是规范了为建立一个结构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各项制度、程序、体系的运行和评审方法。这些具体、实在、相互关联的一系列要求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也是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审核标准。(5)持续性 该国际标准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是“挂在嘴上,写在本上,贴在墙上”的一具摆设品和宣传品,而应是一架充满活力、时刻不断运行的机器,它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本身积累的经验,经常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充实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