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课件2.ash.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4605159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书愤》课件2.ash.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书愤》课件2.ash.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书愤》课件2.ash.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书愤》课件2.as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课件2.ash.ppt(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陆游,书愤,陆 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金戈” 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许国丹心,至死不渝,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背景,解 题,书:写 愤:愤懑,悲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

3、”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

4、中原之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主题 总结,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 居京华?,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闲来

5、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

6、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鉴赏要点:讽喻手法,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

7、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8、。,2、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本项

9、中有的评价陷入了误区书愤颔联寄寓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种情感是曲折地显现的,并非直接蕴藉其中。,1、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B,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

10、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本项犯了理解错位的毛病“已先斑”与“气如山”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的角度审视,均形不成对应关系。,1、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

11、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2、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

12、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吟咏诸葛亮的诗.,3、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功绩方面: 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情感: 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表现手法: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二、 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是

14、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起承转合,检查预习: 1、陆游,字,号,山阴(浙江绍兴)人。(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气: 楼船夜雪瓜洲渡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悲愤,渡口,兄弟,引申不相上下,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感情基调把握,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